学术投稿

肿瘤光动力治疗用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秦志国;刘东;杨芳;顾宁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 纳米药物, 癌症治疗, 光敏剂, 穿透深度, 自供氧
摘要:光动力疗法治疗癌症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肿瘤组织内滞留的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氧分子产生活性氧,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纳米药物应用于光动力治疗,在改善光敏剂性质和体内转运、提高激发光源组织穿透深度和缓解组织缺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光动力治疗用纳米药物已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肿瘤光动力治疗用纳米药物的优势及其应用进展,为开展相关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药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两亲性透明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两亲性透明质酸衍生物装载药物形成载药纳米材料,可提高药物水溶性,增加药物稳定性,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增强药物疗效并降低全身副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透明质酸为肿瘤细胞高表达的透明质酸受体的配体,以两亲性透明质酸衍生物制备的载药材料具备肿瘤部位主动靶向性和肿瘤细胞摄取促进能力,因此,其在纳米载药递送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两亲性透明质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并探究不同修饰形式的两亲性透明质酸衍生物与CD44受体的相互作用情况.

    作者:胡乐坚;刘富垒;李凌超;冯锋;曲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的创制与临床转化

    1 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与瓶颈纳米药物通常是指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用于疾病治疗、诊断、监测以及生物系统控制等方面的药物,其尺寸并非限于1~100 nm,有时处于数百纳米水平,关键在于是否在药效等药物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能更加适合相关应用的需求.纳米药物比表面积大、载药量高、药物释放可控、生物相容性好且形貌尺寸易于调控,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1].

    作者:顾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大量增加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增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机会明显增加,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也日趋常见.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复杂而困难,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复杂的基础疾病,预后较差.目前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包括多烯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和核苷类似物.各类抗真菌药物分子结构差异、靶点不同导致其药动学、药效学不一致,在临床应用、适应证、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综述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相关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叶健魁;王艳丽;宗峰;解卫平;王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型逆转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专利分析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专利情况,对该药物相关的专利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专利申请现状和趋势,重点关注其在中国的专利技术保护情况、原研公司的专利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者针对该类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市场运作提供参考.

    作者:韩雅婷;王博;张伟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纳米化及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主要治疗方式.美国FDA批准的用于mCRC治疗的细胞毒类制剂有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等,但这些药物均具有较严重的治疗相关毒性,甚至导致治疗的中断或终止.因此,利用纳米技术对其进行改造,为实现增加肿瘤部位累积、提高药效、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降低毒副作用以及改善药动学性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针对该领域已进行了广泛研究.综述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纳米化研究与开发,以及纳米药物临床转化进展,以期为更多相关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凯苑;甘雅玲;周岩;郑礼;徐静;梁兴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专利悬崖边缘的替诺福韦酯专利现状

    替诺福韦酯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是吉利德公司非常成功的明星产品.介绍了吉利德公司关于替诺福韦酯的专利技术情况,总结了其面l专利悬崖时的应对策略.吉利德公司采取了申请复方制剂专利和替代产品专利,同时主动降价的策略,既保证了对仿制药的竞争优势,又提前给其替代产品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占据了更广阔的市场.吉利德公司采取的专利布局与新药研发紧密结合的策略,非常值得国内药企借鉴.

    作者:王博;韩雅婷;张伟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加强药物专利研究,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药物产业具有技术门槛高、市场准入严、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研发经费多等特点,因此,药物产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保护高度依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经调研统计分析发现,若没有专利保护,有60%的药品发明研究不出来,有65%的药品不会被利用.由于专利制度对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公开换取法律给予的保护,并且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几乎所有新药都是首次通过专利进行公开报道,同时可以在药物专利文件中完整披露创新药物的技术方案和确切疗效,这些创新药物技术不仅包括实验室阶段也包括工业化阶段遇到的技术问题,所以开展药物专利研究,可以追踪到药物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也可以看到药物技术发展的轨迹,药品市场激烈竞争背后的技术支撑可以在药物专利研究中提前解密.

    作者:张伟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型抗糖尿病药物——SGLT抑制剂专利技术分析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简介SGLT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研发现状,重点分析SGLT抑制剂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技术领域、重点公司等.通过比较国外申请人和国内申请人在专利技术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国内SGLT抑制剂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少华;刘姝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氘代药物的专利技术进展

    通过对全球氘代药物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关注并剖析美国和中国申请人的申请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重点氘代药物的专利申请前景.同时通过讨论氘代专利申请的撰写模式特点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局对氘代药物专利申请的审查现状,以期为制药企业在氘代领域的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建议和参考.

    作者:李雪莹;费嘉;张伟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肿瘤光动力治疗用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光动力疗法治疗癌症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肿瘤组织内滞留的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氧分子产生活性氧,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纳米药物应用于光动力治疗,在改善光敏剂性质和体内转运、提高激发光源组织穿透深度和缓解组织缺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光动力治疗用纳米药物已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肿瘤光动力治疗用纳米药物的优势及其应用进展,为开展相关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秦志国;刘东;杨芳;顾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017年10月美国和欧盟新批准药物概述

    2017年10月,美国和欧盟共批准13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对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作者:孙友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药学进展杂志

药学进展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