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车镇涛;毕开顺;徐赞美;李敏
流感退热冲剂(柴桂解表冲剂)是我院药剂科与中医科联合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并已获得海军制剂文号[(1998)海制FP01024号]。由黄芩、柴胡、桂枝、炒杏仁、白芍、石膏、甘草、炙麻黄等诸药组成,功能为双解表里,清热解毒。动物实验表明该制剂具有明显的解热及抗炎作用[1],主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近年来我们以本冲剂作为军人门诊上感发热的常规用药,治疗了大量外感病人,临床疗效良好[2]。为了提高制剂质量,进一步稳定临床疗效,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感退热冲剂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3]。本法具有方便快捷、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张永林;凌云;江海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制备稳定的、易再分散的葫芦素聚乳酸毫微粒(Cu-PLA-NP)冻干针剂。方法:选用适宜填充剂制备Cu-PLA-NP冻干针剂,并评价其相关理化性质。结果:冻干前后毫微粒形态、粒径、pH、包封率及载药量无明显变化,再分散性良好,制剂稳定,含水量合格。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9.52%。结论:在适宜的处方及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u-PLA-NP冻干针剂是可行的。
作者:李超英;侯世祥;阳长明;孙毅毅;张继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院中药房、市售中药店的中药仓库为使药材不变质、少损失,在贮藏中通常采用通风、冷藏、吸潮、晾晒、密封、烘烤、石灰或谷糠埋藏、药物薰蒸、急炒、热蒸、阴凉、避风、避光、隔离、对抗等方法。其中用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物一起贮藏的“对抗法”,简单易行,不需增添特殊设备。对医院专科医生少批量较长时间使用的饮片,尤其适合。此法经我们长期实践,取得很好效果。在此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芦柏震;章红燕;何晓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医是一门具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其临床用药有许多特点,在新药研究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才能研制出有更高疗效的新药。而目前在新药研制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认真分析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进一步完善新药的研制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肖诗鹰;吕爱平;鞠大宏;徐世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方法,总结细辛道地药材系统研究成果及其在细辛药材GAP生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本草学、植物学、孢粉学、化学、药理学、酶化学、细胞学及RAPD技术,对细辛的本草沿革、植物基源、药材常规检测、花粉形态、染色体及核型、农药残留、微量元素、挥发油组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与结论:提出了道地药材系统研究的方法;细辛道地药材系统研究的结论为细辛药材GAP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周长征;杨祯禄;李银;杨春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据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300余种)中,我刊总被引频次为939,名列前20位;影响因子为0.345,居中医药学类期刊首位。 继1998,1999年之后,本刊2000年度再度获得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是获得该项资助的基础性、高科技优秀期刊中唯一的中药学术性刊物。 本刊获得2000年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本刊论文被相关学科的国际著名文摘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等收录,历年均进入CA千名表;我刊亦是被国际医药学界权威的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唯一的中药学术刊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搞清中国贵州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生药鉴别,解决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方法:采用“贵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鉴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偶合关系→种苗扩繁与资源利用方法、技术及途径→GAP基地示范和中药材及其产品分级开发体系论证→综合评价与结论”的技术路线和实验研究方法。结果:贵州植物药品种3924种,占其中药资源品种的91.47%;药用植物275科1384属2987种,药用高等植物2802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43.1%,并含有北温带、温带、南亚热带、甚至热带的植物类群和一些过度成分。结论:提出了在对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实行有效保护和确保植物体药用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和大面积规范化栽培种植,走资源节约型、产品高科技的中药现代化发展道路。
作者:邹天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安徽药菊高产、稳产、无公害的栽培技术及药菊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采用组培脱毒苗、地膜复盖移栽、增施微肥、摘顶稍(台刈)及用化学、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并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农药残留量。结果:采用高产、无公害的综合栽培技术使贡菊、滁菊和亳菊的产量比常规传统栽培方法提高30%以上,而且高产、无污染。结论:所研究的几种综合栽培技术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可大面积提高产量与质量,同时在收花前1个月使用农药(菊酯类),其残留量极低,不会对药菊造成污染。
作者:王杰;胡惠露;胡易冰;秦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阿胶是由驴皮经挑皮、浸泡、脱毛、清洗等清洁后加水熬制而成,由于驴的生长期较长,其皮毛中藏有很多污物,驴皮的采购过程中也有少法商人掺杂泥砂等现象,如果清洗不彻底很容易带到胶中,造成阿胶的灰分含量过高。熬胶用的水也很关键,现代熬胶基本使用的是井水或蒸馏水,井水中含矿化物的高低,对阿胶的灰分也有影响。现代熬胶工艺已用蒸汽锅炉代替了传统的直火加热,使熬胶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但在生产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蒸气锅炉中使用的工业盐水,由于工人操作球罐压力失误,产生气带水现象,人为地造成阿胶灰分的增高。灰分过高的阿胶,口感发咸,服用后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中国药典》规定阿胶灰分含量不超过1.0%。
作者:钮中华;靳光乾;钟方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目前淫羊藿的研究备受重视,为此,对其近年来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根据近10年的药理研究成果,综述淫羊藿药用植物对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骨髓系统及抗衰老、抗肿瘤方面的药理实验研究。结果:淫羊藿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结论:我国淫羊藿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应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与中药现代化相结合,更有效地开展新药研究与开发。
作者:叶丽卡;陈济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香加皮俗名“北五加皮”,五加皮俗名“南五加皮”,两药同具“五加皮”之名,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香加皮有毒,有的地方南、北五加皮不分,处方上开五加皮,常给北五加皮,致临床上曾有过很多关于误服香加皮而中毒死亡的报告[1~3]。《中国药典》1977年版即将香加皮与五加皮两药分别收载,时至今日,以香加皮做五加皮药用的现象仍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据调查[4,5],在我国北部及南方多数省区均如此。笔者于1999年对北京10个医药单位(市区级医院7家,药材批发部门3家)的五加皮药用品种进行了调查,结果所用五加皮均为香加皮,有的剂量大至15 g,而医师们对此情况并不了解,这一用药混乱情况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与有效,现将两药研究近况进行比较,供中药工作者在生产、购销及使用时鉴定参考,同时也供中医师们对两药现状有所了解,以便正确地选择使用药物。
作者:张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枸杞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化学鉴定。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MS,NMR和IR光谱解析及与对照品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其中6个鉴定为莨菪亭(Ⅰ),β-谷甾醇(Ⅱ),香豆酸(Ⅲ),葡萄糖(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甜菜碱(betaine)(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谢忱;徐丽珍;李宪铭;李克明;赵保华;杨世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从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阐明了羌活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收集临床及现代实验研究资料,分析羌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结论:羌活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作用主要是:辛温通脉,畅行气血;疏达升清,调理气机;辛温宣散,祛风解表;引药归经,直达病所。
作者:唐迎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规律。方法:对《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形式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结果:《温病条辨》记载含有地黄的方剂35首,另有随证加味运用地黄6处。吴鞠通既用地黄清热凉血、散血止血祛病邪,又用地黄滋阴养血、增液生津扶正气;地黄之配伍善于根据病位并利用药物性味组合增强疗效或化生新的功用;强调地黄不同炮制品间存在药性差异,临床应区别运用;指出湿热熏蒸之证当忌用地黄。结论:《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十分广泛,且有独到之处。吴鞠通的用药经验对温病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马红;龚婕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一氧化氮(NO)变化及银杏叶制剂(EGb)的影响。方法:对假手术对照组、SAH模型组和EGb处理组大鼠检测24 h内局部脑血流量(rCBF)、SEP和血清及脑组织NO含量动态变化。结果:SAH模型组大鼠于SAH后rCBF立即降低,在24 h内无恢复趋势,SEP潜伏期于SAH后1 h开始明显延长,血清和脑组织NO含量于SAH后1 h开始分别显著减少或明显增加,并持续24 h。‘EGb处理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较轻。结论:SEP对SAH后脑缺血损害的判断有重要意义。血清NO减少、脑组织NO增加分别在脑血管痉挛发生及加重脑缺血损害中起重要作用。EGb通过逆转SAH后NO的异常改变而减轻脑血管痉挛及其脑缺血性损伤。
作者:孙保亮;夏作理;杨明峰;邱平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天宝本草》著者及版本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探讨。方法:对5个不同版本的内容从版式、文字和药性赋与药性歌所收草药的药名、数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并就《天宝本草》是否为一人所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天宝本草》虽有报道为川人龚锡麟所编,但原作者应为众草医,龚氏仅作过一些汇总整理工作;通过版本研究认为5个版本互有短长,但较早的版本,不一定是较好的版本,实有基原考订、文字校注和新编《天宝本草》的必要。
作者:谢宗万;邬家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是高度进化的兰科药用植物,在其整个生活史中需要与两种真菌共生,才能完成生长发育[1]。天麻种子非常细小,只有胚,无胚乳;因此天麻种子萌发需要小菇属Mycena 一类真菌为其提供营养[2],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需要另一种真菌——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Fr.ouel的侵入为其提供营养,天麻才能完成由种子到米麻、白麻以及箭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因此,天麻种子萌发菌、蜜环菌菌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天麻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除此之外,天麻的生长特性也是决定天麻优质高产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掌握了天麻的生长特性,就可在天麻栽培中更好地利用天麻的生长的特性,从而提高天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在十几年的科研和生产中发现,天麻在生长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避光性、向气性、向湿性。根据这3种特性,在天麻人工栽培中具备优良天麻种子萌发菌和蜜环菌基础上,只有满足这3种特性,天麻才能获得优质高产。
作者:王秋颖;郭顺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莪术水煎剂对未孕大鼠在体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一侧子宫浆膜面上埋植一对Ag-AgCl双极电极并联机记录,分别进行5种阻断剂使用前后莪术对子宫肌电活动影响的慢性实验。结果:莪术水煎剂可显著增加子宫肌电爆发波的峰面积、持续时间和爆发波的个数,且与剂量相关。腹腔注射阻断剂后,阿托品或酚妥拉明均明显减弱莪术对子宫肌电的兴奋效应,而其它3种阻断剂则无影响。结论:莪术对大鼠子宫肌电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其兴奋作用与M受体和α受体有关。
作者:徐向斌;秦晓民;徐敬东;庞锦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较准确测定中草药中水溶性多糖的分析方法。方法:改良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释放能力。结果:37 ℃、沸水浴及水煮条件下,破壁比未破壁孢子的多糖释放能力分别强118.4%,87.5%和69.6%;多糖含量的测定RSD<1.3%。结论:该法适用于中草药或保健品的多糖含量测定。
作者:鲍幸峰;方积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是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预防性给予蜕皮甾酮(0.5,5,50 mg*kg-1,iv),测定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左心室收缩性、心肌梗死范围。结果:预防性给予较低浓度(0.5~5 mg*kg-1)蜕皮甾酮能明显降低血清CPK,LDH的活性与MDA含量,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以5 mg*kg-1作用佳,该剂量还能改善心肌收缩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蜕皮甾酮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有关。
作者:吴旭;晋军;石富胜;崔少罡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