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聂甜;江劲波;赵早云;黄蓉;杨舟;郝敬全
去甲泽拉木醛(Demethylzeylasteral)是20世纪90年代从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20余年来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经查阅了PubMed和CNKI中论文发表情况,截止2016年6月,PubMed收录有关去甲泽拉木醛的研究论文19篇,CNKI收录的研究论文有28篇.通过对论文发表地区的分析表明,大部分去甲泽拉木醛的研究论文由我国学者发表,也有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学者发表的论文.
作者:杨春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雷公藤红素是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到的第一个化合物.其药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渐多;在进入21世纪后,研究加速.是雷公藤活性成分中被研究较多的成分之一,截止2017年5月15日,PubMed收录雷公藤红素研究相关论文440余篇,涉及世界著名学术期刊,如Cell和Blood等.
作者:张登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引言1 关键事项本指南由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从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病专家及方法学专家经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专家论证等规范程序而制订.指南制订工作组成立文献收集和评价组,对中医辨证、中成药、其他疗法及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治疗AMI的古今文献以GRADE系统进行评价和推荐.任何一个指南都是伴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不断更新完善的,受现有文献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质量等因素影响,本指南今后尚需结合新的研究证据不断修正和完善.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365心血管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1 背景 传统名贵中成药片仔癀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处方和工艺受国家级绝密保护,“片仔癀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口到东南亚、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位居中国中成药单项出口创汇首位.处方由三七、蛇胆、牛黄、麝香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传统的片仔癀是锭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还有胶囊剂,两种剂型处方及功效一致.
作者:《片仔癀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编写组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在雷公藤化学单体中是研究多、机制阐述清楚、生物活性强、药效明确、毒副作用大的成分.由此,也成为雷公藤学界争议大的议题.正是来自于它的极其稳定的生物活性机制,甲素对于多基因系列的诱导与抑制,对细胞周期的干预,是其药理作用与毒副作用的共同机制依据.
作者:林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结合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特点对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方法进行探讨,明确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的发展,完善心血管疾病康复体系建设.
作者:刘硕;邱瑞瑾;商洪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各药物干预组通心络胶囊0.15、0.3、0.6 g/kg,阿托伐他汀2.5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生化法检测各组血脂(TC、TG、HDL-C、LDL-C)水平变化,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HE染色观察动脉形态学变化,离体血管环检测主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采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动脉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HDL-C、LDL-C和ET-1水平升高(P<0.01),NO水平及主动脉舒张率下降(P<0.01),颈动脉组织PI3K、p-AKT蛋白表达量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通心络中剂量组血清TG、LDL-C水平降低(P<0.05,P<0.01);通心络高、中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ET-1水平下降,NO水平及主动脉舒张率升高(P <0.05,P<0.01),颈动脉组织PI3K、p-AKT蛋白表达量上调(P <0.05,P<0.01).结论 通心络能够改善高脂血症兔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具体机制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作者:尹玉洁;张倩;贾振华;张军芳;王宏涛;魏聪;常丽萍;孙永辉;李彩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盐酸小檗碱(黄连素,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对心脏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yclos porine,Cs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脏移植长期存活(>1年)受者15例,年龄18~65岁,体重45 ~78 kg,无肝肾功能异常.受者在原有免疫抑制方案基础上服用BBR 0.3 g/d(分3次服用),在加药前1天和加药后第14天的不同时间点各检测全血CsA血药浓度.采血时间点分别为服药前(0 h)和服药后0.25 h,期函数0.5、0.75、1.0、1.5、2.0、3.0、4.0、6.0、8.0、10.0、12.0(h).观察合用BBR前后CsA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浆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的变化.结果 在合用BBR后吸收相(0~0.75 h)及消除相(3~12 h)CsA全血浓度均较合用前明显增高(P<0.05).合用BBR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o~12 h)平均增加(33.49±20.72)%,达峰时间(tmax)延迟(均P<0.05).合用BBR前后TBIL、ALT、TP、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BBR与CsA后,可以使CsA的达峰时间(tmax)延迟,半衰期(t1/2)延长,清除率减少,AUC增大,生物利用度增加;减少CsA的服用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振龙;黄雪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M2.5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大蒜素(Allicin)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集大气PM2.5并分别以0(空白对照组)、20、100、200、400 mg/L(PM2.5 20、1 00、200、400 mg/L组)作用小鼠VSMCs 24 h,检测VSMCs增殖情况,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和VSMCs中磷酸化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VSMCs分别加入Allicin 5、20、40 mg/L(Allicin 5、20、40 mg/L组)、p38 MAPK通路阻滞剂SB203580 20 μmol/L(SB203580 20μmol/L组)和Allicin40 mg/L与SB203580 20 μmol/L(Allicin+ SB203580组),检测Allicin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M2.5 100、200、400 mg/L组均诱导VSMCs增殖,VSMCs分泌ET-1及VCAM-1含量升高,NO分泌减少(P <0.05,P<0.01),细胞内p-p38 MAPK及PCNA蛋白表达增加(P<0.05),尤其200 mg/L组效果显著(P <0.05,P<0.01);与PM2.5 200 mg/L组比较,Allicin 20、40 mg/L组、SB203580 20 μmol/L组、Allicin+SB203580组可抑制PM2.5诱导的VSMCs增殖,VSMCs分泌ET-1及VCAM-1含量减少,NO分泌增加(P<0.01),VSMCs中p-p38 MAPK及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Allicin 20 mg/L组比较,Allicin+SB203580组可进一步抑制PM2.5诱导的VSMCs增殖,VSMCs分泌ET-1及VCAM-1含量减少,NO分泌增加(P <0.01,P<0.05),VSMCs中p-p38MAPK及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Allicin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PM2.5诱导的VSMCs增殖.
作者:龚志翔;万强;徐驲;杨雪;陈洪涛;万蝉俊;骆始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调经助孕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调经助孕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达英-35片口服(每天1片),连服21天,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及妊娠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卵泡及子宫内膜的发育状况,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催乳素(prolactin,PR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窦卵泡数、T、PRL、LH、NGF水平均降低,成熟卵泡数、A型内膜、排卵率、E2 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月经紊乱治愈率、妊娠率、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经助孕方能改善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的血清性激素、IL-10和NGF水平.
作者:刘聪;吉楠;党慧敏;刘润侠;刘艳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以四川产者质优.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在头痛、胸痹、瘕瘕腹痛、跌扑损伤、淤肿疼痛、经闭痛经、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川芎嗪(tetram ethylpy razine)被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2].血管重塑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而大量研究表明川芎嗪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血管重塑,本研究就川芎嗪抑制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杨敏;李慧;朱博文;董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再生复血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外周血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及核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再生复血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予60 Co-y联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氯霉素建立AA小鼠模型.造模第7天再生复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再生复血汤1 0、5、2.5 g/(kg· d)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环孢素3 mg/(kg·d)灌胃,各组均干预30天.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WBC)、网织红细胞数(Ret)、血红蛋白数(Hb)及血小板数(PLT)、骨髓有核细胞数(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巨核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Treg比例和单个核细胞Foxp3mRNA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WBC、Ret、Hb、PLT、骨髓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巨核细胞数、Treg比例、Foxp3 mRNA表达量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小鼠外周血WBC、Ret、Hb、PLT、骨髓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巨核细胞数、Treg比例、Foxp3 mRNA表达量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均P<0.05).与再生复血汤低剂量组比较,再生复血汤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外周血WBC、Ret、Hb、PLT、骨髓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巨核细胞数、Treg比例、Foxp3 mRNA表达量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均P <0.05),且再生复血汤高剂量组优于再生复血汤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再生复血汤能通过促使AA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表达,使得Treg比例升高,诱导AA小鼠恢复自身免疫耐受,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跃;聂甜;江劲波;赵早云;黄蓉;杨舟;郝敬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秦万章(1931.8-),江苏省高邮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名誉院长,上海市及复旦大学医学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局药物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委员会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部顾问,英国伦敦医学研究中心及传统医学会顾问,日本津村医药研究所顾问.现任中西医结合雷公藤研究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红斑狼疮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红斑狼疮研究会主任等职,同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名誉主编,《皮肤科时讯》总主编,《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及特邀编委等.
作者:李斌;李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中医典籍《伤寒论》的研究在博观与厚积中逐渐走向世界,理应肩负起传译中医文化之重任.然而,其译介之难莫过于其病症名、方剂名等中医隐喻术语的翻译.笔者认为,将概念隐喻认知引入《伤寒论》的翻译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提高中医典籍的翻译质量,促进我国传统医学的域外传播.
作者:谷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手掌纹理特征.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3组:哮喘组(125例)、体虚易感冒患者组(简称体虚易感组,8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名).采用油墨捺印法拓印被采集人的手掌面纹理并对其进行人工分析,比较各组的纹理参数差异.结果 与体虚易感组比较,哮喘组患者手掌纹理的尺箕型指纹出现率升高,弓型、桡箕型、斗型指纹出现率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成年患者手掌纹理的atd角增大,成年女性患者左手tPD值亦增大(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手掌纹理较体虚易感人群及健康人群具有一些变化,这些特征性改变可能对哮喘的遗传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作者:雷昭;郝一鸣;王忆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表型组学是一门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识“态”和调“态”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思维和手段.中医学从临床表现到“态”归纳的思维和理念,与表型组学的研究理念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中医学朴素的调“态”整体观为表型组学在基因水平上理解人类疾病多样性提供参考;而利用表型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可以为揭示中医学“态”的本质和“调态”机制提供助力,增强中医治疗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作者:仝小林;何莉莎;赵林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活血利水法是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在活血祛瘀和利水渗湿治法的基础上,运用活血药和利水渗湿药,针对临床水血互结及血瘀水停病理机制制定的治疗法则,彭清华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多种眼科疾病在其病理过程中,多有血瘀水停的中医病机存在,故而提出水血同治,多采用活血利水法加以治疗.现将常用的活血利水法药物以及治疗眼科手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超;彭清华;谭涵宇;彭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对雷公藤植物研究的日趋深入,其单体成分及生物活性也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其中,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是从雷公藤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三环氧化物,是迄今研究发现的雷公藤植物活性成分中具有代表性、免疫抑制活性强的化合物[1,2],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3,4].但其生物学上的毒性太强.狭窄的治疗窗和强烈的毒副反应使其难以开发利用为临床用药[5].
作者:李援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rdiac arre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A-CPR)模型血清肌钙蛋白T(cTnT)、TNF-α的影响.方法 家兔18只采用夹闭气管法复制缺氧型CA-CPR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附注射液组、乌司他汀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参附组给予参附注射液2 mL/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乌司他汀组予2.5万U/k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生理盐水组予生理盐水5mL,分别在复苏后8、15、22 min缓慢注射,并分时点检测血清cTnT、TNF-α值.结果 与本组夹管前比较,3组复苏后30、60、120 min血清cTnT、TNF-α浓度均升高(P<0.05,P<0.01).与生理盐水组同期比较,复苏后30、60、120 min参附注射液组血清cTnT明显降低(P <0.05,P<0.01),参附注射液组及乌司他汀组复苏后120 min 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期间cTnT、TNF-α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苏天生;卢静;罗继红;王志民;张明炜;张国和;林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继发血小板的异常活化,继而于冠脉内形成血栓,导致冠脉部分或完全阻塞,终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事件.活化的血小板通过释放和表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从而介导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中医学对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研究日渐深入,认为“因瘀致毒,瘀毒互结”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是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因此活血化瘀法和解毒法并用成为治疗本病新的切入点.其中“瘀”为常,“毒”为变[1,2],由常生变,这与血小板负责生理性止血到异常活化从而导致病理性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相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总结,笔者发现瘀毒理论指导下的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与血小板—血栓—炎症网络密切相关.笔者在此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明确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的指标体系.
作者:张莹;马晓娟;史大卓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