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郑翔翔;张石江;梁永年;秦建伟;邵永丰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低心排综合征, 心脏术后
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5年4月,本院23例因心脏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而运用ECMO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3例中15例(65.2%)成功脱离ECMO支持治疗,其中10例存活出院(生存率43.5%),5例成功撤除ECMO后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8例因无法撤除ECMO而死亡.全组ECMO平均支持时间(191±121)h.ECMO支持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存活出院组ECMO装机前血乳酸水平及术后总出血量和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可为心脏术后低心排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控制术后出血,应用ECMO时机是心脏术后低心排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中央气道狭窄并呼吸衰竭

    目的:探讨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中央气道狭窄并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12例恶性肿瘤致中央气道狭窄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结果.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应用高频电灼术、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冷冻消融、球囊扩张及自膨胀金属支架置入等.结果:12例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58±9)岁.12例患者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促指数明显改善(P<0.01),11例患者呼吸衰竭得到纠正,1例患者术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3d后拔管并顺利撤除呼吸机,有效率为100%.无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中央气道狭窄并呼吸衰竭可行、安全及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查王健;王继旺;苏梅;李梅梅;程宁;黄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波刀在不阻断入肝血流对合并肝硬化的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微波刀在不阻断入肝血流对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方式为微波凝固切肝法,对照组为普通钳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1年随访结果,包括肝切除时间、肝切除面积、肝切除速度、失血量、结扎数量、有无输入红细胞、发生出血需行肝门阻断例数,以及术后3d和7d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白蛋白、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中微波凝固切肝法组在肝切除失血量及结扎(包括钛夹、缝扎等)数量与传统钳夹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组术中发生出血需行肝门阻断的例数与传统钳夹法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微波凝固切肝法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钳夹法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钳夹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理掌握指征情况下,不阻断入肝血流微波凝固切肝法对肝脏损伤更小,术中出血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黄新立;母小新;徐晓亮;韩国勇;秦建杰;吴金道;王学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1月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病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白介素6(IL-6)水平和CD4+/CD8+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相对于开腹组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体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患者的外周血IL-6水平和CD4+/CD8冰平在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d和术后4d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术后4d外周血IL-6和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开腹组术后1d和术后4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满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KDIGO标准,评估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心脏手术的1 57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A-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SA-AKI对ICU期间病死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 575例患者中,534例(34%)发生CSA-AKI,22例(1.4%)患者需要肾替代治疗,住院总病死率为1.3%(20/1 575).C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P< 0.001)、CPB时间≥100 min(P< 0.01)、输注红细胞(P< 0.001)、术后3d内体温超过38℃(P< 0.05)等,而使用乌司他丁与CSA-AKI低发生率相关(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AKI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是非AKI患者的2.26倍(P<0.05),而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其死亡风险是非肾脏替代患者的18.65倍(P< 0.001).结论:CSA-AKI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输注红细胞以及术后3d内体温超过38℃等密切相关.乌司他丁的使用与CSA-AKI低发病率有关.CSA-AKI与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尤其是接受肾替代治疗的患者.

    作者:万辛;陈鑫;谢祥成;嵇小兵;曹长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N-末端脑钠肽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植入CRT或CRT-D的CHF患者60例,术前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测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依据CRT植入后6个月随访时LVEF绝对值较基线增加≥5%为标准,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随访期间观察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CRT术后有反应组术前NT-proBNP、随访MACE发生率明显小于CRT无反应组(P<0.01).以NT-proBNP2 354.5 pg/mL为佳分界点,预测CRT术后无反应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2.5%.以NT-proBNP 2 254.5 pg/mL为佳分界点,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95.2%,特异度92.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proBNP≤2 254.5 pg/mL患者生存时间高于NT-proBNP≥2 254.5 pg/mL者(P<0.01).结论: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CRT术后反应程度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作者:唐园园;侯小锋;陈震;王权鹏;王垚;邹建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4 200例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血型抗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依据.方法:4 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为病例组,不规则抗体阴性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所属科室与抗体种类进行研究.结果:在4 200例中有20例患者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8%;其中女15例,男5例.在女性患者中,孕妇11例(0.26%);妇产科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但经连续性校正x2检验表明各科室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以Rh血型系统居多,抗-E抗体占65.0%,抗-E抗体+抗-M占15.0%;Dufffy血型系统抗Fya-抗体占15.0%;未知抗体占5.0%.结论:妊娠和反复输血是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提高配血的准确率,有效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李秀文;芦慧霞;李凤龙;辛琪;周佳莹;刘平;刘苒;陈宝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6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6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6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率、孕妇年龄、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及胎龄28~34周活产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初产妇多于经产妇,21~35岁多发,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多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构成依次是:产后出血、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其围产儿严重并发症的构成依次为: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死胎.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脑血管意外、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重度窒息儿、早产儿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仍然以剖宫产为主.胎龄28~34周活产新生儿随胎龄增加,存活力明显增加.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易并发严重并发症,威胁孕产妇以及围产儿生命安全,应得到广泛重视.随终止妊娠孕周增加,围产儿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杨娜娜;孙丽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降钙素原、内毒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血培养等,根据院内获得性菌血症诊断标准对不同血培养结果之间的各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并绘制其预测菌血症的ROC曲线.结果:血培养阳性组中降钙素原、内毒素及C反应蛋白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组升高更明显,白细胞计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降钙素原ROC曲线下面积(95%CI=0.81,0.78~0.85,P<0.001),有助于预测菌血症.结论:降钙素原对于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有一定价值.

    作者:顾永辉;卞叶萍;林兆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发毛霉菌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毛霉菌病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1例原发肺型毛霉菌病播散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CNKI及PubMed数据库中原发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文献报道共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37.92岁;病程1 d~12年,平均1.5年;其中肺型4例(30.77%)、皮肤型4例(30.77%)、鼻眼脑型3例(23.08%)、播散型2例(15.38%);病理诊断10例(76.92%),病原学联合病理诊断3例(23.08%);单纯外科清创治疗2例(15.38%),抗真菌治疗6例(46.15%),清创联合抗真菌治疗5例(38.46%);治愈9例(69.23%),死亡4例(30.77%).结论:原发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病死率较高的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并及时行两性霉素B联合外科清创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茜;严友德;邢益平;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miRNA145联合二甲双胍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NA145联合二甲双胍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法将miRNA145转染入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miRNA145表达的变化.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NA145和/或二甲双胍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RNA145和/或二甲双胍对细胞AMPK、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表明miRNA 145、二甲双胍均具有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作用,二者联用使细胞增殖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二甲双胍、miRNA145以及二者联用可进一步促进AMPK的活化进而影响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论:miRNA 145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具有更强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作用.

    作者:王钟林;张冬生;王勇;孙跃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评价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方向达峰值应变的时间,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30例)、非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组(35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方向的收缩期达峰值应变的时间,并将所有时间与心率标化,得到标化的达峰时间.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圆周方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各节段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l)在多数节段显著降低(P<0.05),不仅发生在心肌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厚度正常的节段也降低;短轴径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r)、圆周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c)在部分节段也延迟,但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延迟更加明显.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好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同步性.

    作者:季玲;胡文志;吴红平;雍永宏;姚静;许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麻醉管理重点.方法:分析行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法行射频消融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5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支气管封堵器封堵一侧支气管行单肺通气.结果:49例患者房颤病史(6.2±4.9)年,术后脱机时间(9.2±3.3)h,术后平均住院(7.5±3.6)d,除1例术后因脑梗死后肢体偏瘫伴球麻痹,引起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后抗感染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全麻胸腔镜下房颤消融术中,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提高氧合,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选择合适的麻醉和血管活性药物,配合使用体表除颤电极,是保证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龚婵娟;陈晓东;陈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两孔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目的:比较腹腔镜两孔法、三孔法、开腹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取腹腔镜两孔法、三孔法、开腹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腹组(P< 0.05),腹腔镜组间无差异,但两孔法比三孔法少一个手术切口.结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疤痕不明显.腹腔镜两孔法与三孔法手术效果相同,但前者手术创伤更小,手术疤痕更小,美容效果更佳.

    作者:张杰;唐维兵;耿其明;蒋维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索拉菲尼对比单纯介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4.1%,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82).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2.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其中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 0.001,P<0.001).结论: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吴金道;韩国勇;陆森;邵文雨;杨正强;刘圣;黄新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组家族遗传性疾病全基因组测序的分析报告

    目的:临床上发现一组特殊病例,一个家族4代人中均发现有同一种神经肌肉性疾病的患者,症状具体表现为上肢肘关节有不同程度的伸直受限,下肢踝关节似马蹄样畸形,足部高弓畸形、无明显内翻内收现象.本研究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探讨其发病的致病基因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患儿、具有相似症状的患儿父亲及健康母亲的血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并进一步收集该家族中的其他患病及健康成员的血液样本,利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一系列突变基因,包括ANXA3基因突变[chr4,c.C820T (p.R274*)]、ATP6V1 E2基因突变[chr2,c.G136A (p.V46M)]和HIST1H3A基因突变[chr6,c.C205T(p.Q69*)]等.基于家族更多成员血液样本的PCR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ANXA3为该疾病潜在的致病基因,突变可导致其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该疾病发生有关.结论: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该家族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作者:孔竹青;倪磊;朱淼;卢文祥;白云飞;张志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活检病理学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对照,探索免疫标记物在CMML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病理组织学方法分析39例CMML的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法,以CMML为实验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leukemia,AMoL)为对照组,检测CD15、MPO、CD34、CD14、CD56、CD68(PG-M1)、CD163在上述3组中的表达.结果:CMML骨髓病理组织学提示33例(84.6%)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细胞增生明显且形态异常,29例(74.4%)单核细胞增多,20例(51.3%)巨核细胞形态异常.粒细胞标记物CD15、MPO在CMM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9±7.06)%,(33.96±5.94)%,其与CML及AMoL均有统计学差异.单核细胞标记物CD14、CD56、CD68(PG-M1)及CD1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2.51)%、(8.69±2.66)%、(13.35±4.32)%、(11.43±4.15)%,除CD56外,其余在CMML与AMoL的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原始细胞标记物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4.31±1.98%,与CM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髓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有助于CM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梁艳;沈文怡;张建富;王蓉;李建勇;张苏江;陆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5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无合并子痫前期的妊娠期糖尿病单胎孕妇98例为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孕妇68例为研究组.收集两组孕妇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窘、胎膜早破、产间发热、羊水量情况、胎儿宫内生长迟缓(FGR)及巨大儿的发生率.结果:①研究组的BMI、FBG、TG、TC、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的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窘、羊水过少、FGR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相关风险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将进一步增加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石云;钱宇佳;贾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体骨泥植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

    目的:探讨自体骨泥植骨作为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植骨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病例15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重新复位,骨折断端采用合适的坚强内固定材料予以固定,植入自体髂骨骨泥.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观测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6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分别有12、15例患者复查X线发现明显骨痂生长.结论:采用自体骨泥植骨结合坚强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效果满意,可作为植骨方式的常用选择之一.

    作者:高峰;秦晓东;方永祥;李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维生素D含量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维生素D的浓度,分析缺乏维生素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3例手术患者,术前均常规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以25(OH)D≥32 ng/mL评定为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含量正常,25(OH)D≥20 ng/mL且<32 ng/mL为维生素D含量不足,<20 ng/mL为维生素D含量缺乏.结果:503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比率分别为71.4%和23.9%,女性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较男性患者高(P<0.001);BMI增大(氏0.009)和吸烟(P<0.001)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更高;月份分析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低为9月份(44.8%),高为1月份(90.6%);季度分析中,患者维生素D含量冬季低,秋季高(P=0.001);年龄、骨密度与维生素D的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P<0.001)、吸烟(P=0.005)、冬季(P=0.001)是维生素D缺乏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预后,需要加强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前维生素D含量的筛查和治疗.

    作者:翁峰标;张建伟;凡进;李青青;余利鹏;殷国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多普勒肾血流动力学测定对妊娠期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在此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待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PE组)、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25例(慢高合并PE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1例(慢高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2例(GH组)和正常妊娠孕妇48例(正常妊娠组)为研究对象.于妊娠32~36周检测孕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各组孕妇进行肾脏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①PE组及慢高合并PE组中血BUN、UA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慢高组(P< 0.05);PE组Scr值明显高于慢高组、GH组及正常妊娠组,而GFR值明显低于这3组(P<0.05);②PE组、慢高合并PE组和慢高组3组肾主动脉(MRA)及段动脉(SRA)的血流峰值加速时间(AT)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0.05);GH组仅段动脉的血流峰值加速时间(AT)值高于正常妊娠组,而在主动脉此两组间AT值无差异;5组间MRA及SRA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时,子痫前期较慢性高血压所引起的肾损害更迅速、更严重.用肾脏超声多普勒测定各级肾动脉的AT是早期发现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其联合UA及GFR可为临床早期评价肾功能、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孟虓;贾瑞喆;王国育;吕康泰;丁虹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