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辛;陈鑫;谢祥成;嵇小兵;曹长春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在此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待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PE组)、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25例(慢高合并PE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1例(慢高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2例(GH组)和正常妊娠孕妇48例(正常妊娠组)为研究对象.于妊娠32~36周检测孕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各组孕妇进行肾脏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①PE组及慢高合并PE组中血BUN、UA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慢高组(P< 0.05);PE组Scr值明显高于慢高组、GH组及正常妊娠组,而GFR值明显低于这3组(P<0.05);②PE组、慢高合并PE组和慢高组3组肾主动脉(MRA)及段动脉(SRA)的血流峰值加速时间(AT)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0.05);GH组仅段动脉的血流峰值加速时间(AT)值高于正常妊娠组,而在主动脉此两组间AT值无差异;5组间MRA及SRA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时,子痫前期较慢性高血压所引起的肾损害更迅速、更严重.用肾脏超声多普勒测定各级肾动脉的AT是早期发现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其联合UA及GFR可为临床早期评价肾功能、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孟虓;贾瑞喆;王国育;吕康泰;丁虹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6 107人次的输血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0例(0.1 1%);其中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7例(0.03%),过敏反应23例(0.09%);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率高(0.32%);有输血史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主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FNHTR和过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血制品是血小板;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患者的输血指针,以此来减少由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晓卫;韩军;冯丽;李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1月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病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白介素6(IL-6)水平和CD4+/CD8+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相对于开腹组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体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患者的外周血IL-6水平和CD4+/CD8冰平在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d和术后4d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术后4d外周血IL-6和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开腹组术后1d和术后4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满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维生素D的浓度,分析缺乏维生素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3例手术患者,术前均常规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以25(OH)D≥32 ng/mL评定为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含量正常,25(OH)D≥20 ng/mL且<32 ng/mL为维生素D含量不足,<20 ng/mL为维生素D含量缺乏.结果:503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比率分别为71.4%和23.9%,女性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较男性患者高(P<0.001);BMI增大(氏0.009)和吸烟(P<0.001)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更高;月份分析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低为9月份(44.8%),高为1月份(90.6%);季度分析中,患者维生素D含量冬季低,秋季高(P=0.001);年龄、骨密度与维生素D的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P<0.001)、吸烟(P=0.005)、冬季(P=0.001)是维生素D缺乏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预后,需要加强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前维生素D含量的筛查和治疗.
作者:翁峰标;张建伟;凡进;李青青;余利鹏;殷国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 (cancer antigen,CA125)、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肺癌组120例、肺良性病变组82例及健康对照组6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组CEA、CA125、NSE、CYFRA21-1血清水平分别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类型肺癌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类型肺癌的血清标记物阳性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为90.00%,但特异度低于CEA+CA125+NSE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诊断均有其独特优势,但亦存在不足,目前尚无一种肿瘤标记物能够明确诊断肺癌.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肺癌检出率,但其特异度还有待提高.
作者:夏宁;张宇;郝可可;侯志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波刀在不阻断入肝血流对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方式为微波凝固切肝法,对照组为普通钳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1年随访结果,包括肝切除时间、肝切除面积、肝切除速度、失血量、结扎数量、有无输入红细胞、发生出血需行肝门阻断例数,以及术后3d和7d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白蛋白、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中微波凝固切肝法组在肝切除失血量及结扎(包括钛夹、缝扎等)数量与传统钳夹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组术中发生出血需行肝门阻断的例数与传统钳夹法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微波凝固切肝法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钳夹法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钳夹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理掌握指征情况下,不阻断入肝血流微波凝固切肝法对肝脏损伤更小,术中出血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黄新立;母小新;徐晓亮;韩国勇;秦建杰;吴金道;王学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的发生与线粒体数目改变的关系.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小泡的形成与变化、线粒体数目的改变,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NRF1、mtTFA的表达.结果:电镜结果显示: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小泡出现在细胞分化的第2天,随后迅速增加,第4天自噬小泡的面积达到大,第6天开始消失;线粒体数目在分化第2天显著下降,第4天开始逐渐增加,到第6天超过分化前的水平并在第8天恢复;在分化过程中的自噬小泡内,有被吞噬的线粒体.Western blot结果则显示调控线粒体合成的转录因子NRF1、mtTFA的表达在分化第2天显著下降,第4天迅速升高,至分化末期再次下降.结论: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早中期形成了大量的自噬小泡,包括一些线粒体自噬,这些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可能是分化早期线粒体数目减少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许;林海燕;尹业;韩晓;程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疗效,对手术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5年4月行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的垂体大腺瘤患者220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内分泌、肿瘤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显示肿瘤全切198例,次全切20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脑脊液漏47例,术后尿崩129例;术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泌乳素(prolactin,PRL)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下降,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下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技术成熟,能够切除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作者:杨坤;邹元杰;刘宏毅;耿良元;刘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方向达峰值应变的时间,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30例)、非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组(35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方向的收缩期达峰值应变的时间,并将所有时间与心率标化,得到标化的达峰时间.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圆周方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各节段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l)在多数节段显著降低(P<0.05),不仅发生在心肌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厚度正常的节段也降低;短轴径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r)、圆周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c)在部分节段也延迟,但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延迟更加明显.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好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同步性.
作者:季玲;胡文志;吴红平;雍永宏;姚静;许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设计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理想进钉通道,减少进钉时的阻力及穿透并发症.方法:选择60例(男、女各30例)行寰椎薄层扫描的志愿者影像资料,利用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寰椎内部松质骨及其形态,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及原始影像资料确定寰椎椎弓根松质骨中心点C(寰椎椎弓根无松质骨者以寰椎椎弓根中心点代替),以C点为螺钉理想钉道中心点,寰椎椎弓根头倾角为螺钉头倾角,探讨螺钉在侧块松质骨内的移动范围,并观察螺钉有无穿破椎弓根,以大内、外倾角的角平分线作为理想钉道.结果:男女理想螺钉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L1分别为(7.89±1.39)、(7.30±0.98)mm;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L2分别为(22.86±2.30)、(21.23±1.64)mm;至椎弓根上下缘距离之比L3/L4分别为(1.00±0.10)、(1.01±0.11).男女理想螺钉的内倾角度α分别为(11.70±5.68)°、(11.70±5.48)°;其中大内倾角度α1分别为(32.51±5.79)°、(30.52±6.40)°;大外倾角度α2分别为(9.10±7.80)°、(7.04±7.13)°.男女椎弓根宽度D分别为(9.70±1.57)、(8.70± 1.24)mm;高度H分别为(5.24±1.15)、(4.38±0.81)mm,其中有10侧(男1例1侧,女5例9侧)因椎弓根高度较小或解剖变异而穿破椎弓根,比例为8.33%.结论:理想螺钉的进钉点在椎弓根内侧壁旁开7~8 mm处后弓上下缘的中央,螺钉内倾(11~12)°左右,并与椎弓根共轴.
作者:金正帅;范军界;谢海明;殷国勇;张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4.1%,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82).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2.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其中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 0.001,P<0.001).结论: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吴金道;韩国勇;陆森;邵文雨;杨正强;刘圣;黄新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近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共选取52例63件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检查义齿初戴就位情况,采用患者自我评价和口内检查的方式,在义齿使用1个月、6个月、1年后,对义齿的使用情况进行随访.结果:58件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就位顺利,固位好,失败病例中1例戴牙后反复压痛,需重新制作,在1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复查中,共出现6例义齿压痛,4例边缘性龈炎,1例基牙龋坏,1例基牙牙折.未发生义齿性口炎,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近期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黄丽娟;景双林;黄罡;孙方方;翟家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6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率、孕妇年龄、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及胎龄28~34周活产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初产妇多于经产妇,21~35岁多发,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多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构成依次是:产后出血、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其围产儿严重并发症的构成依次为: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死胎.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脑血管意外、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重度窒息儿、早产儿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仍然以剖宫产为主.胎龄28~34周活产新生儿随胎龄增加,存活力明显增加.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易并发严重并发症,威胁孕产妇以及围产儿生命安全,应得到广泛重视.随终止妊娠孕周增加,围产儿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杨娜娜;孙丽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省10个调查点10 568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膳食调查及医学体检,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模式因子得分分位数组间患病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膳食模式:传统模式、动物模式、快餐模式及豆类模式;传统模式对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影响(x2--15.2,P<0.05),豆类模式对超重/肥胖、高血压、MS患病率有影响(超重/肥胖:x2=30.1,P< 0.01;高血压:x2=18.9,P< 0.01;MS: x2=8.3,P<0.0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传统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1),豆类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高血压、M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6、0.79、0.91).结论:膳食模式与MS及其代谢组分相关,适当增加豆类食物摄入,控制能量摄入有助于降低MS发病风险.
作者:周永林;戴月;朱谦让;张静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危险因素以及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ALL allo-HSCT患者67例,依据移植早期(移植后100 d内)患者有无发生急性心衰事件而分为心衰组(19例)和对照组(48例).运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 x2检验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及心衰组的临床特点.结果:ALL 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d(移植前1 d~移植后78 d).单因素分析显示,Ph+ALL移植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史为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心衰组细菌感染及死亡等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都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ALL allo-HSCT患者急性心衰事件多发生在移植早期,Ph+ALL移植前TKI治疗史是ALL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心衰组患者常伴随较高的细菌感染及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帅;王敬瀚;缪扣荣;沈文怡;朱华渊;吴汉新;葛铮;李建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抑制剂YM155对三阴性乳腺细胞株MDA-MB-231的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YM155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联合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处理细胞与单用组比较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加药组与对照组细胞的survivin、beclin 1和bcl-2的mRNA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urvivin、bcl-2、caspase-3 、PARP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和LC-3表达变化情况.结果:YM155对MDA-MB-231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结果显示YM155在0.5、1.0、1.5 ng/mL浓度对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11.9±2.4)%、(21.7±2.6)%、(30.8±4.5)%,与对照组(6.4±1.2)%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使用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联合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62.5±3.3)%,与单用YM155组(54.7±2.7)%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5).YM155可显著下调survivn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bcl-2和提高caspase-3、PARP的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eclin 1表达及增加LC-3Ⅱ/LC-3 Ⅰ的比值,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结论:YM155能够有效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及自噬的发生,其诱导的自噬效应进一步促进其凋亡的发生.
作者:樊晓东;甄林林;刘敏敏;厉芝;宋玮;丁亦含;施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降钙素原、内毒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血培养等,根据院内获得性菌血症诊断标准对不同血培养结果之间的各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并绘制其预测菌血症的ROC曲线.结果:血培养阳性组中降钙素原、内毒素及C反应蛋白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组升高更明显,白细胞计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降钙素原ROC曲线下面积(95%CI=0.81,0.78~0.85,P<0.001),有助于预测菌血症.结论:降钙素原对于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有一定价值.
作者:顾永辉;卞叶萍;林兆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FGFR4 mRNA在我国南方地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我国南方地区126例肺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FGFR4 mRNA的表达量;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FGFR4 mRNA的表达高低与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26例肺腺癌组织中FGFR4 mRNA相对表达量,发现癌组织中FGFR4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术后生存时间在高表达FGFR4 mRNA组的肺腺癌患者中比低表达FGFR4 mRNA组肺腺癌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R4 mRNA的表达与我国南方地区肺腺癌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肺腺癌患者中FGFR4 mRNA表达下调,而FGFR4 mRNA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期.
作者:杨胜利;何建行;肖大凯;黄丽燕;何慧鸣;潘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运用STRONGkids评价分析外科恶性肿瘤患儿的营养风险并研究早期营养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screening tool risk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growth)对2013年3月-2014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2例恶性肿瘤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管理.以STRONGkids评分≥4分为高度营养风险,将存在高度营养风险的患儿60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方法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分别测定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术后10d的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于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记录患儿体重变化,同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共筛查出60例存在高度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A组30例)和非干预组(B组30例),A组患儿术后10 d的体重、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视黄醇结合蛋白较B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儿体重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STRONGkids能有效评估恶性肿瘤患儿的营养风险,早期进行营养评估、干预和管理可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骨泥植骨作为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植骨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病例15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重新复位,骨折断端采用合适的坚强内固定材料予以固定,植入自体髂骨骨泥.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观测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6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分别有12、15例患者复查X线发现明显骨痂生长.结论:采用自体骨泥植骨结合坚强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效果满意,可作为植骨方式的常用选择之一.
作者:高峰;秦晓东;方永祥;李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