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南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作者:吴焕林;阮新民;罗文杰;欧爱华;杨小波;陈可冀;邓铁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作用时间(1 h、6 h、24 h)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在AngⅡ作用的不同时间点(0h点为A组、6 h点为B组)加入丹参酮ⅡA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随着AngⅡ作用时间的延长,血管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表达呈显著下降(P<0.01),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2)丹参酮ⅡA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基因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3)在丹参酮ⅡA作用1 h、6 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丹参酮ⅡA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以及细胞eNOS基因表达的负性作用.
作者:李永胜;梁黔生;王进;王照华;杨光田;郑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耐多药肺结核(MDR-PTB)单纯西药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也难达到理想效果.2000年3月-2003年2月,我们试用自制中药抗痨扶正胶囊辅助化疗方案治疗MDR-PTB 22例,并与单用化疗方案治疗的21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山;卢喜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系统性炎性疾病,主要是侵犯动关节的滑膜,炎症常出现于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中医虽然无此病名,但在历代医家的论著中常有相关的描述及命名.
作者:阎小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药新药的疗效是其研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临床试验则为中药新药疗效的判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通过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差异比较明晰了中成药的特点,并结合中药新药研发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特点、难点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海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暨男科提高班于2007年5月24-27日在济南召开.大会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在济南市卫生局等的大力支持.
作者:马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左旋多巴(L-DOPA)脑内灌流引起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注射造成PD大鼠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脑内灌流L-DOPA和水杨酸捕获羟自由基,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动态观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羟自由基被捕获所形成的2,3-二羟基苯甲酸(2,3-DHBA)、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A)浓度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2,3-DHBA和2,5-DHBA浓度较假手术组分别出现6和7个时间点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大、小剂量组在多个时间点其水平明显降低(P<O.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可减轻L-DOPA引起的PD大鼠脑氧化损伤.
作者:王丹巧;王巍;景富春;赵晋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中药复方别敏对变应性鼻炎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造成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别敏能明显减少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的抓鼻和喷嚏数;抑制植物血凝素A和OVA刺激引起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含量.结论 中药复方别敏具有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血清IgE等作用.
作者:刘闰红;张新民;张素琴;顾一峰;蔡外娇;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中药组(30例)用健脾活血法结合辨证加味治疗;西药组(20例)用消炎痛结合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组(20例)综合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各采取空腹血清测定ACTH与VEGF水平.结果 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0.0%,西药组为85.0%,中西医组为95.0%,以中西医组疗效为优(P<0.05).血清ACTH水平: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VEGF含量: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结论 健脾活血中药能显著升高RA患者血清ACTH水平,降低血清VEGF含量,具有类似西药的改善病情作用.
作者:喻建平;张艳珍;李学勇;熊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我科从2003年5月-2005年8月对40例经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术后的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分别采用鱼腥草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作上颌窦灌洗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翔;张建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3年8月-2005年5月,我们用加味麦门冬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60例,并与西药左旋咪唑联合复合维生素B、C片治疗的60例作对照,总结如下.
作者:韩燕;贺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消白汤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褥期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8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用硫酸镁解痉降压),治疗组同时以消白汤为主方,并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期间每3天查尿常规(中段尿),每周作24h尿蛋白量测定.结果 治疗组43例,显效11例(25.6%),有效26例(60.5%),无效6例(14.0%),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42例,分别为5例(11.9%)、21例(50.0%)、16例(38.1%)和61.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白汤能减少尿蛋白,缩短蛋白尿持续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安全的方药.
作者:贾金平;吴耀祥;谢国洪;潘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并观察其对RA免疫内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双氯芬酸钠、来氟米特及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NS,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及血小板(PLT)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结合珠蛋白(HPT)、α1-酸性糖蛋白(AAG)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估(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LT、CER、AAG、HPT、CRP、IgG、IgA、IgM、C3、RF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LT、CER、AAG、CRP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NS可调节免疫相关内环境失衡状态,增强抗炎镇痛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张佳红;王晋平;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对2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从而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肝组织炎症:肝郁脾虚型主要为G1、G2;湿热中阻型主要为G2;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主要为G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G4.(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主要为S1和S2;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主要为S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S3和S4.(3)肝组织病理程度:瘀血证以G3~G4、S3~S4为主,非瘀血证以G1~G2、S1~S2为主.结论 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瘀血证、非瘀血证与肝组织病理关系为密切.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瘀血阻络是其终的病理转归.治疗中要注重活血化瘀,并结合三期分治.
作者:张国良;吴其恺;林巧;邓欣;乐晓华;聂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站台水环境和电刺激诱发的情绪应激不同时间TFAR-19凋亡相关蛋白和Annexin-Ⅴ凋亡蛋白的变化与胸腺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加味逍遥丸(中药)对其影响.方法 分别给小鼠用小站台水环境装置和电刺激条件反射装置诱发心理应激造模;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GC)含量,流式细胞法检测TFAR-19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荧光计数法检测Annexin-Ⅴ凋亡蛋白的百分率.结果 小鼠在小站台水环境中,随应激时间的延长,GC含量、TFAR-19蛋白表达率和Annexin-Ⅴ凋亡蛋白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72h中药组比其对应组TFAR-19蛋白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Annexin-Ⅴ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电刺激各组小鼠GC含量、TFAR-19蛋白表达率和Annexin-Ⅴ凋亡蛋白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5天和7天中药组比其对应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小站台水环境是一种慢性持续性应激,电刺激是一种急性、较平缓性应激,这两种应激都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损伤胸腺功能:加味逍遥丸对两种应激造成的胸腺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振宇;张云;吴广均;国燕霞;肖健;耿小峰;杨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学功能差异.方法 对59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40例)及阴阳两虚型(19例),并比较两证型患者之间发病年龄、复发次数、病程长短、核磁共振、诱发电位以及免疫学差异.结果 阴阳两虚型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晚于肝肾阴虚型(P<0.01);阴阳两虚型患者(12例)脑脊液白蛋白水平高于肝肾阴虚型患者(26例,P<0.05);肝肾阴虚型患者的发病次数和阴阳两虚型的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血脑屏障指数有升高趋势(P值分别为0.056,0.074,0.093).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型与阴阳两虚型两型之间可能存在免疫学差异.
作者:周莉;樊永平;叶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笔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湿疹患者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诊断参照《临床皮肤科病学》(赵辨主编.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6).(1)符合湿疹的诊断,皮肤反复瘙痒达3个月以上,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者.
作者:杨怀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用乌灵胶囊和百优解,百优解组和乌灵组分别单用百优解和乌灵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和Barthd指数(BI)进行评定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3组HAMD和S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MMSE和BI指数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HAMD评分下降和BI指数比另两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百优解合用有协同效应.
作者:徐彬;周未莹;章水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医英译规范化中的译者素养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外中医学术交流与传播质量,因此应予以高度关注.
作者:何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病理生理、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突飞猛进,给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阵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本文就此提出对策及展望.
作者:徐浩;陈可冀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