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红;王文奇;徐新淮;宋曙光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检测人血清中CTGF含量.方法:利用简易过碘酸钠法对纯化的抗CTGF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HRP标记后,行抗体配对实验;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的适工作浓度;以纯化的CTGF抗原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以重复性、灵敏性和回收率实验评价ELISA方法.用该方法初步对正常人、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及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CT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佳配对组合为抗CTGF mAb 3H5和HRP标记的抗CTGF mAb 4C5,适工作浓度分别为40μg/ml和1/4 000,该方法的平均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59%和5.70%,灵敏度达1.46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73±4.84)%.用本方法测定35例HBsAg阳性肝癌患者、76例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CT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65(2.16~3.18)ng/ml]比较,HBsAg阳性非肝癌组[5.53(2.74~8.23)ng/ml]和HBsAg阳性肝癌组[8.27(4.81±13.65)ng/ml]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且HBsAg阳性肝癌组与HBsAg阳性非肝癌组比较也明显升高(P=0.014).结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人CTGF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初步应用结果表明CTGF水平在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较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正常人异常升高,提示CTGF分子有望成为HBsAg阳性肝癌早期预警标志物.
作者:詹峰;曾晓燕;张晓;徐言;张建平;焦永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江苏省泰兴市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有关特征,分析现有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报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泰兴市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所有病毒性肝炎病例有关病例临床分类、实验室分型,以及分类、分型证据等数据,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泰兴市2005~2009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在31.01/10万~46.63/10万之间;成人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在不同年间有明显波动,乙肝未分类报告发病率在6.25/10万~13.40/10万之间,占全部乙型肝炎报告病例的31.0%~70.2%.甲型肝炎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趋势x2=6.10,P<0.05),而丙型肝炎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x2=82.04,P<0.01).未分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中所占比例在16.6%~23.0%之间.报告病例的复核诊断显示,甲肝和戊肝的病原分型诊断符合率为66.7%(12/18);乙肝急、慢性分类符合率为51.35%(19/37);报告的丙肝病例主要为无症状抗体阳性人群占68.42%(13/19);报告的未分型病例中有53.97%(34/63)可进行病原分型.结论:泰兴市5年间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的变化缺乏合理性,提示医疗机构执行的病毒性肝炎报告标准不准确;病毒性肝炎分型、分类诊断的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婷婷;翟祥军;许可;鲍昌俊;王毓;彭红;汪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程中伴发热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SLE伴发热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分为病情活动组及感染组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86例SLE患者中,病情活动组30例,感染组56例.病情活动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较感染组高,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补体较感染组低(P<0.05),两组血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患者病程中伴发热感染是重要原因,CPP升高与感染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尽早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杜迅;任天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胃癌D2根治术中使用的优点及价值.方法:对比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01例胃癌根治术病例,其中47例手术由超声刀完成清扫,54例作为对照组施行了常规手术方法.两组均观察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结果:超声刀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率明显减少.同时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相当.结论:使用超声刀进行胃癌D2根治术安全、高效,降低了手术风险.
作者:宋小平;朱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对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3~4级人肺小动脉,按照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成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埃他卡林或吡那地尔组及缺氧+埃他卡林或吡那地尔+格列本脲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技术检测细胞PCNA mRNA表达.结果:缺氧使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 mRNA表达增加(3.90+0.24)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同条件下,在缺氧的同时,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IPT 10-7、10-6、10-5mol/L,PCNA mRNA表达分别下降(26.00±2.01)%、(55.33±4.04)%、(79.00±1.00)%,与缺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加入IPT 10-5mol/L前30 min,预先加入格列本脲(GLI)10-5 mol/L,IPT的抑制作用抵消,与缺氧+IPT 10-5 mol/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PT通过激活细胞KATP通道,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缺氧时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 mRNA表达的增加.
作者:周燕娟;解卫平;张石江;李庆玲;朱煜明;王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探讨对治疗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2009年5年内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江苏省累计治疗732例,新增治疗人数逐年上升.95.5%为本省籍,男女性别比2.1∶1,平均年龄41.9岁,已婚或同居67.3%.发现来源主要为由医院被动发现,占48.36%,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两者合计占67.76%,且同性传播比例有上升趋势.90%治疗前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治疗时CD4+T细胞平均为111.1个/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天数中位数为116天(P25=40天,P75=410天).结论:江苏省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较晚,患者发现晚是主要原因,感染者早发现能力及模式亟待加强.
作者:邱涛;刘晓燕;郭宏雄;傅更锋;徐金水;丁萍;还锡萍;李雷;徐晓琴;羊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cro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样本来源、抗凝剂选择、样本储存时间等方面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RNA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miRNA表达在血清和血浆中没有明显差异,样本储存时间对mi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使用肝素抗凝会明显抑制miRNA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血清/血浆miRNA表达检测方法.
作者:张晓娟;董静;马红霞;胡志斌;沈洪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5-氟尿嘧啶(5-Fu)耐药细胞株Patu8988/5-Fu,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5-Fu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冲击诱导法诱导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10个月建立获得性Patu8988/5-Fu多药耐药细胞株,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MTT法分析Patu8988/5-Fu耐药谱;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分析亲子代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情况;罗丹明外排实验检测Patu8988/5-Fu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P-gp)泵功能;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种细胞株在受到5-Fu作用后的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Patu8988/5-Fu多药耐药细胞株模型.与亲本细胞株Patu8988相比,Patu8988/5-Fu在形态学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对5-Fu、阿霉素(ADM)和吉西他滨(GEM)的耐药指数分别达到36.98(P<0.01)、2.76(P<0.05)和2.42(P<0.01);与亲本细胞株相比生长速度变慢,倍增时间延长(P<0.01);G0/G1期细胞分布比率略增多,而S期比率显著减少(P<0.01),G2/M期比率明显增加(P<0.05).HIF-1α(P<0.01)、MDR1 mRNA(P<0.05)的表达亦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Patu8988.罗丹明在耐药细胞株内的积聚量低于亲本细胞株(P<0.01);在不同浓度梯度的5-Fu作用下Patu8988/5-Fu的凋亡率都较亲本细胞低(P<0.01).结论:利用体外浓度梯度倍增法建立了稳定传代的人胰腺癌耐药细胞株Patu8988/5-Fu.HIF-1α介导的凋亡耐受和通过上调主要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Patu8988/5-Fu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作者:张厚斌;时开网;杨士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PICU患儿作为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念珠菌感染的概率预测.结果:共有107例PICU患儿念珠菌培养阳性,年感染率具有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糖肽类抗生素与抗厌氧菌抗生素使用超过3天均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其中中心静脉置管的校正后的OR值为25.68(95%CI:8.72~97.47).当上述4个因素均存在时,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概率为0.36(95%CI:0.01~0.97).结论:应积极干预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华;吉山宝;沈南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不规则瞳孔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本院眼科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18例19只眼因各种原因未能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不规则瞳孔无晶体眼患者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术式并观察手术结果.结果:老年性及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二期植入人工晶体后,视力提高较理想;外伤性白内障如果不伴有角膜混浊、玻璃体积血、机化及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也较好;而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伴有弱视者视力提高不理想.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不规则瞳孔无晶体眼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同时可减少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王曙红;王文奇;徐新淮;宋曙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共1 045例,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47例.选取IL23R基因启动子区域SNP rs6682925 T>C以及第二外显子区域SNP rs1884444 T>G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因素后,携带IL23R rs1884444TG/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IL23R rs1884444TT基因型者增加了20%(校正OR=1.20,95%CI=1.01~1.43),携带rs6682925 TC/CC基因型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T r基因型者增加17%(校正OR=1.17,95%CI=0.98~1.4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1884444风险等位基因G和rs6682925风险等位基因C的危险作用在年轻者(≤60岁)和不饮酒者中尤为明显.结论:IL23R rs1884444和rs6682925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作者:肖勇;陈维;曹维克;褚红军;郭伟;潘善东;姜洁;董静;胡志斌;沈洪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在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上的基因多态性和单体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基因分型以及基因序列分型(sequence-based typing,SBT)技术,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分库644例无关供者的HLA-A、B、DRB1位点上的等位基因作高分辨分型,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应用Arlequin 3.01软件,以大似然法分析单体型频率.结果:在644例无关捐献志愿者中共检出高分辨HLA-A基因29个,HLA-B基因60个,HLA-DRB1基因36个.A位点频率高的是A*1101(17.86%),B位点频率高的是B*4601(9.55%),DRB1位点频率高的是DRB1*0901(15.76%).频率高的HLAA、B、DRB1单体型是A*3001-B*1302-DRB1*0701(5.98%),频率高的HLA-A、B单体型是A*3001-B*1302(6.68%),频率高的HLA-B、DRB1单体型是B*1302-DRB1*0701(7.22%),频率高的HLA-A、DRB1单体型是A*3001-DRB1*0701(6.06%).结论:本资料从高分辨水平分析了江苏地区汉族人群HLA的分布状况,对指导临床寻找HLA匹配的无关造血干细胞供者、HLA与疾病相关研究和我国人群群体遗传学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艳;潘芹芹;樊甦;赵星;潘猛;汪承亚;沈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中端粒保护蛋白(POT1)的表达、端粒酶活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为实验组,以健康体检者162例为对照组,RT-PCR检测POT1 mRNA的表达;TRAP-ELISA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实验组POT1 mRNA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糖控制尚可组和差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OT1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增高;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中各组POT1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病程5~10年组、10年以上组与5年以下组相比,POT1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淋巴细胞中POT1 mRNA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增高,且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POT1和端粒酶的表达变化作为预后的评价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荣高;杨留才;刘德军;李仕红;徐红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8例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对未来妊娠的影响.所有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米非司酮(MTX)保守治疗73例;B组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105例,其中腹腔镜单纯切开取胚34例(B1组),腹腔镜切开取胚术前给予MTX(25 mg每天两次×3天)预处理48例(B2组),腹腔镜切开取胚术中使用小剂量MTX(20 mg)输卵管系膜局部注射23例(B3组).结果:A组住院时间长,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较高,对改善治疗后正常妊娠无优势,并且有比较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B组住院时间短,其中B1组有发生持续性宫外孕的风险,但风险较A组低(P<0.05),B2及B3组均无持续性官外孕发生,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明显优势,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界碑;黄宇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对其中62例患者随访16~178个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VD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体积增大(≥11.0 cm)时MVD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11.0 cm)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不影响MVD值(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asaoka临床各分期之间生存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MVD值组(≥37.0)5年和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VD值组(<3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微血管生成可能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侵袭生长和临床演进的重要事件,MVD可以作为判断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将MVD、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临床分期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标;陈伟群;周俊东;吴锦昌;杨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iR-146a G>C(rs2910164)基因多态与江苏人群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1例卵巢癌患者和227例年龄相匹配非肿瘤者miR-146a G>C多态的频率和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携带者患卵巢癌的危险性;通过分层分析探讨年龄、初潮年龄、产次、流产数及绝经史对罹患卵巢癌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间miR-146a G>C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年龄、初潮年龄、产次、流产数及是否绝经特征分层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iR-146aG>C基因多态与罹患卵巢癌危险性存在统计学关联.
作者:岳聪;王苗苗;王美林;王炜;张正东;韩素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凋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HBsAg阳性率按全国人口构成标化后分别为4.61%、6.88%和10.06%,18岁以上计划免疫前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计划免疫后出生人群.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县中18岁以上年龄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结论: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已显成效,儿童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也可获得明显效果,应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以期降低该人群HBsAg阳性率.
作者:王毓;翟祥军;许卫国;鲍倡俊;朱叶飞;殷晓梅;彭红;朱立国;张婷婷;陈新峰;杜国明;柳丽江;王跃进;宗俊;蒋卫平;姚根红;曹民权;吴淑华;汪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近年研究认为精子DNA碎片化是评价精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主要运用吖啶橙实验(acridine orange test,AOT)检测不育症患者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与精子常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男科门诊376例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采用改良的Neubauer血细胞计数板人工分析精子密度,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分析采用Shorr染色法,分析标准采用WHO推荐的Tygerberg严格标准.采用AOT检测精子DNA碎片化程度.结果:DFI与精子密度呈负相关(r=-0.150,P=0.003)、与精子总活动率呈负相关(r=-0.114,P=0.028)、与精子前向运动率无统计学相关性(r=-0.089,P=0.085)、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呈负相关(r=-0.155,P=0.003).结论:精子DNA碎片化指数与精子的密度、总活动率及精子正常形态率具有负相关性,AOT检测的DFI值为男性不育症的诊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指标.
作者:孙超;徐志鹏;石亮;戴玉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异种胸腺内的演化过程,为进一步进行BMSCs胸腺修饰诱导异种免疫耐受的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取豚鼠BMSCs经分离纯化体外扩增至第3代,并行胎牛血清-Fe2O3和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DAPI)标记,标记后的豚鼠BMSCs行胸腺注射,7天后进行切片普鲁士蓝-中性红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豚鼠BMSCs演变过程.结果:BMSCs移植至异种胸腺中能够生存,并能转化为多种组织细胞成分,即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异种BMSCs胸腺修饰在诱导异种受体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将是可行的.
作者:翟光地;沈振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目前男性精液质量情况以及年龄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男科门诊就诊患者中行精液检查的270例患者,分为5组:20~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36~40岁组以及40岁以上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技术以及Shorr染色法进行精液的动态和形态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子活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精液参数在各组间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1~35岁组各项精液参数指标均达到WHO标准的比率高,占该组人数的61.76%,比率低的是40岁以上组,占该组人数的50.0%.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精液质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多数男性仍然具有较好的生育能力.
作者:徐志鹏;石亮;周六化;戴玉田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