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勋;韩笑;马晓斌;王杨慧
目的比较葛根素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对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常规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加用葛根素(葛根素组)和常规西药加G-CSF(G-CSF组) 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心肌梗死面积、血浆G-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测定.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与G-CSF、MMP-9、IL-6、TNF-α呈正相关(r=0.45、0.42、0.44、0.42,P<0.01);治疗28天时,葛根素组、G-CSF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治疗7天时,葛根素组G-CSF、MMP-9、IL-6、TNF-α均降低(P<0.05),G-CSF组则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葛根素及G-CSF均可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但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完全不同.
作者:肖立中;高凌俊;马绍椿;赖少燕;林晓云;曾兆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支气管动脉插管的介入疗法已成为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1].1999年1月-2002年10月我们将这一技术与中医学相结合,用于治疗32例肺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苑静波;刘兆勋;刘冲;贾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3年8-10月我们用枳朴汤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妇科腹部手术患者45例,符合:(1)采用硬膜外麻醉;(2)术后患者使用自控止痛泵(PCA泵);(3)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止血药物及维生素类等(癌症患者术中腹腔给予化疗药).排除:(1)合并其它脏器的严重疾病;(2)近期使用过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
作者:李力;刘婷;姜慧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999年12月-2004年1月,我院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者41例,并与单用常规西医治疗的41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沙富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2年11月-2003年6月,我们用安康口服液治疗抑郁症患者41例,并与用阿米替林治疗的39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彪;刘友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胃肠舒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效果.方法 96例DG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原控制血糖方案不变,治疗组口服胃肠舒,对照组口服贝络纳,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证候疗效评价、空腹和餐后2h血糖测定,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和胃电图(EGG)检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MMC Ⅱ相持续时间、Ⅲ相持续时间和收缩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胃电活动(主要表现为主频率比增加、主功率比增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胃肠舒还可促进餐后2h血糖下降.结论胃肠舒与贝络纳均具有促胃动力和降血糖的双重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后者少.
作者:钟毅;周红;钟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髌骨软骨病又称髌骨软化症,是以膝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2001年1月-2003年11月,我们在应用关节镜下软骨面修整、髌骨钻孔减压(简称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血塞通软胶囊治疗髌骨软骨病38例,并与单纯手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张佐伦;张伟;孙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们用电针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便秘患者60例,并与口服番泻叶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海;王宝华;张仲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2003年11月-2004年1月,我院儿科用鱼金注射液治疗本病54例,并与病毒唑治疗的5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强英;王伟;王庆军;赵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于2004年9月9-11日在昆明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共65名,征集论文93篇,其中有关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论文70篇,基础研究论文23篇.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为:(1)讨论中医血液学学科的病证名,建立明确的、排他性的、中西医界均能接受的相对统一的中医血液病病证名,有利于临床研究和交流.与会代表针对此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对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命名基本上取得了共识.(2)展示近两年来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治疗和实验研成果.(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白血病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目前中医药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方面探索出了疗效肯定、价格低廉、毒副反应小的特点,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因此会议认为应大力加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界对MDS采取前瞻性、大样本、对照治疗研究,为MDS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作者:刘锋;麻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全血细胞减少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强烈化疗的常见并发症.2001年11月-2003年12月我院血液科对1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大剂量联合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并与合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的10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英;钟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P)变化的关系,探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方法将7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3个证型组:即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每组24例,另设一健康人对照组(24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的ICAM-1、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ICAM-1、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其中痰瘀阻络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组和痰热腑实型组(P<0.01);痰瘀阻络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痰热腑实型组(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的ICAM-1、CD62P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ICAM-1反映了体内痰阻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而CD62P则反映了体内血瘀状态.提示痰瘀阻络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作者:祝美珍;李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免疫性不孕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属临床难治性疾患,单用免疫抑制剂难以奏效,且易产生干扰生殖功能的不良反应.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76例,并对其疗效等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香环;张伟;孟玉芹;张霞;蔡士香;张铁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概念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 IBS)是一种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目前尚缺乏形态学、细菌学和生化学指标异常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
作者: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院用自制的抗疮凝胶治疗Ⅱ度溃疡型褥疮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仓生;张军;张捷;李红;高佩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用中药止痛带加热外用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90例,并以不用药加热理疗和田七痛经胶囊口服者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平;谢波;郑洁莉;张玉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中药成分苦参碱(matrine)对大肠癌HT-29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T-PCR、Western-blot、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HT-29细胞前后COX-2 mRNA、蛋白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的改变.结果苦参碱可抑制HT-29细胞COX-2 mRNA、蛋白表达及PGE2合成水平,但对COX-1无影响.当苦参碱2.0 mg/ml处理时,COX-2 mRNA表达在处理后6h和9h时抑制率均为100%;细胞培养液PGE2合成水平在9h时抑制率为63.9%;COX-2蛋白表达在12h和24h时抑制率分别为48%和100%.结论苦参碱具有选择抑制HT-29细胞COX-2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 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 表现出时效与量效关系.
作者:黄建;张鸣杰;邱福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双参通冠方(SSTG)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及重量,心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途径及心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影响.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放松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N-BT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 p65表达;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细胞通讯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区重量、NF-κB p65表达、血清中TNF-α及ICAM-1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连接蛋白Cx43大量降解.SSTG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及重量减轻;血清中TNF-α、ICAM-1水平下调(P<0.05);NF-κB p65表达及Cx43降解抑制.结论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梗死严重,NF-κB信号途径可被激活,Cx43降解严重.SSTG能抑制NF-κB的活化,抑制血清中TNF-α、ICAM-1的过量分泌和抑制Cx43的降解,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及重量.
作者:刘建勋;韩笑;马晓斌;王杨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例1 陈某,男,6岁,因疲乏、困倦加重2个月,于2002年8月5日就诊.经查:巩膜无黄染,结膜及口唇稍苍白,心尖部1级缩鸣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肝肋下1.5 cm,边厚质软,脾未扪及.舌红少苔,脉细数.实验室检查:Hb 90 g/L,RBC 3.0×1012/L,红细胞比容0.28L/L,网织红细胞20%,WBC及TPL均在正常范围;血总胆红素38 μmol/L,直接胆红素3 μmol/L,空腹血糖3.3 mmol/L,肝功能在正常范围,胸片未见异常;末梢血片吉姆萨染色,油镜观察受感染的红细胞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附红细胞体附着.临床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中医辨证属感染瘟疫之毒并兼气血亏虚,阴虚内热.治宜泻火解毒,补气养血.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5g 黄柏8g 大青叶1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当归5g 黄芪10g,每日1剂水煎服,4剂后诸证减轻,复查附红细胞体减少,继服10剂,诸证消除,复查附红细胞体阴性.
作者:魏岚;刘学辉;姚崇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总皂苷(PQS)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除假手术组10只大鼠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但不作结扎外,其余4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PQS(大、小剂量,即54 mg/kg和27 mg/kg)、开搏通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和Fas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46.48%)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03%,P<0.01);与模型组比较,开搏通组和PQS大、小剂量组3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下降(分别为23.53%、17.58%、25.17%,均P<0.01);开搏通组和PQS大、小剂量组Bcl-2基因表达均上调, Fas蛋白表达均下调.结论 PQS能明显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下调Fas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具有抗缺血心肌损伤的作用.
作者:殷惠军;张颖;蒋跃绒;罗兰;刘颖;史大卓;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