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秀
那是1977年夏天,我为了解决以往一到冬天就爱犯急性支气管炎的苦恼,请教了一位老中医.他给我开了中药,还提了几条做慢功的建议.别的我都忘了,只有两条一直铭记在心,且从此照办不辍:一是常年吃核桃仁,二是每天快步行走半小时以上.这样,我从1977年开始,就选择了散步健身这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晚饭后用四十分钟左右时间外出快步行走.
作者:胡筠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比起中国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英国老年人信奉“夕阳无限好,享受要趁早”.66岁的劳瑞太太和我住在同一个街区.劳瑞的丈夫两年前因患肺癌去世,女儿嫁到了苏格兰,儿子则被外派到北京工作,她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见到儿孙了.16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只剩下她和一只短毛猫.按照我的想法,劳瑞的晚年生活有点可怜.
作者:关志鹏;安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过去人们对脑细胞的死亡和老年的健忘症、痴呆症有许多可怕的误传,说人的大脑从25岁以后每天要死亡10万个脑细胞,思维的衰退和健忘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精确的计算,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人到二十几岁以后,每天损失的脑细胞大约只有一百个,按这一速度,只能在五六十年以后,也就是说在活到七八十岁以后,才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作者:蒋子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人变老,真是一个新鲜的经验呀!”这是近常让我惊叹的事.曾有人针对女性做过访查,一生中惬意的年岁竟然是五十二岁左右.成家的,儿女多已独立自主;未婚的,也已摆脱两性的角力,身心闲适下来.回首半百人生,有未尽之处的,可重整旗鼓,去完成梦想;再不济,也可和同年龄层的姊妹到处溜达,重温年轻时闺密情,同性情谊是更入佳境了.
作者:朱天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用“奇人、奇事、奇招”来概括毛泽东的养生习惯,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按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他跟医生的关系长期以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保健医生们经常会听到他说这样的话:“要是都按照你们说的去做,那我就没得活了.”他就是这样,原则上配合医生,又时不时同医生搞搞小“摩擦”.摩擦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套既吸纳了医生的部分意见,又有他自己个性特色的“毛氏养生术”.
作者:顾英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具有调畅情志、疏泄气机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名医大家也都很注重养肝,当代国医大师们更是如此.朱良春——喝粥养肝1917年出生的国医大师朱良春,从医七十余载.朱良春有一道“养生粥”,而且一喝就是70年.“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煮出来的粥不仅味美,而且能抗疲劳、强体力.”
作者:杨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苏轼与他的老师欧阳修谈医药问题.欧阳先生讲,有一个人得了惊悸症,医师问患者得病的原因,病人说,乘船遇风浪受了惊吓,于是医师对症下药,取多年船舵木把,从被舵工手汗浸渍过的地方刮下木头末儿,加上丹砂、茯苓等药煎服,一饮而愈.欧阳先生因此议论道,医以意用药这样的情况很多,初看有一点如同儿戏,但有时很有效,不能轻易怀疑.从欧阳修的话里,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医者意也”的观点已颇为流行,而且还知道人们对这个观点也有微词.
作者:费振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每次吃到上好的脆皮乳鸽,我都会仪态尽失.乳鸽是少见的允许贵宾不用筷子吃的佳肴,不仅中国,法国餐桌礼仪也如此.乳鸽就应该是一整只上桌,食客双手并用,吃得满嘴肉汁才对.在厨房里切好再摆盘,固然让你吃相要文雅一些,但乳鸽妙的奇香肉汁会丧失殆尽,只会留下类似炸鸡的口感.
作者:陈大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951年,中国和欧洲期望寿命差27岁;到1 981年,30年间,中国一口气追赶了25.8岁,两者只差6.2岁.但到了2004年,两者之间仍差4.2岁;后23年间,差距只缩小了2岁.除了医疗模式、医疗对策等有所失误外,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1981年之后,中国人的餐桌快速丰盛,营养过剩,因此而导致的健康威胁、健康难题急剧飙升,诱发的死亡危害也直线增多.也许,参照下面两个例子更能够说明这一规律.
作者:何裕民;倪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前段时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是关于不常回家看望父母将违法的一段采访:镜头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非常生气地说:“孩子不经常看我他违什么法?30岁了不结婚那才是违法,该判刑!”中国人倡导百善孝为先,可什么样的孝才是父母想要的孝呢?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王姐.
作者:曹文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美味靠等.有时候,等很长时间才能享受到的食物,因为积蓄了太多的欲望和想象,味道会变得格外鲜美.现在上海商务楼里有不少饭店,扎堆营业,规模不大,生意奇好.顾客一般都是白领和准白领,反正三十岁上下的小青年,在下午五六点的样子就聚集在落地大玻璃门门口.这种饭店,你说它属于什么帮派,不好说.寿司、刺身、红豆冰沙、大肠煲、京酱肉丝、蛋炒饭、咖喱鸡、冬阴功、咖啡、奶茶都有,整个儿一个混搭,但他们的生意就是好到要排队.你再看这些小青年在等座位时的表现,用手机玩游戏,或者卿卿我我,旁若无人地琢一口.他们心里有底,美味就是在这种气氛中诞生的.
作者:沈嘉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小李到布店替我买一块由铁锈红、杏红、鹅黄和白四种颜色组成的格子布,售货员边量布边说:“年轻人都喜欢这种布.”小李说:“我是替年纪大的买的.”“多大岁数?”售货员的声音有点变.“五十多点儿.”售货员没言语,继而补一句:“那人家会打扮.”这块布本是小李向我推荐的.她说:“老李,有块花布特漂亮.我皮肤黑,不能穿,你能穿.”
作者:钟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有个朋友,写诗的,常给我写稿.忽一日接到他一封信,一个个字东倒西歪如同醉汉,还是受了伤的,缺胳膊少腿,前言不搭后语,基本上是天书,只有“燕子报春来”五字还勉强可认,这是他投给我的一首诗的标题.事后一问,此人中风了!让人感叹的是,这等模样了,还记得自己的诗稿.当然,这是高血压的晚期了.我算初期,也不太高,可以得过且过.不过,我也有现实的苦恼,那就是有些体育节目要少看了.
作者:季振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走路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懒,不爱运动;就是忙,没有时间.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一个人从不爱走路到喜欢走路,并且享受走路带来的乐趣,大致需要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迫地走开始的时候,需要有一种外力强迫我们走下去,走过难的30天,以后就会越来越爱走了.
作者:刘玉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每个对代都有时尚.我的少年时代是一个讲阶级的时代,把人划成两个阶级:革命和反革命;分成了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黑色又细分为五类,即“地富反坏右”,俗称“黑五类”.这黑五类中,我们一家占了两类:右派和地主.右派是我父亲,地主是我外公.两顶黑帽子,是两座大山,压在头顶,压得全家人都直不起腰,受尽屈辱和伤害.
作者:麦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61年前,高中毕业的刘惠清风华正茂,成为四川遂宁市高升街小学的一名老师.在同一城市教书的冉永辉妻子去世,拖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一次工作接洽中,刘惠清认识了冉永辉,既当爹又当妈的冉永辉给刘惠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了解,刘惠清爱上了大她八岁的冉永辉.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却爱上一个已经有三个孩子的单身父亲,自然受到双方家长的极力反对.但重重的压力并没有阻挡两个年轻人炽热的爱情,不久,两人结为夫妻.
作者:李鸿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05年圣诞节,父母对我们宣布:妈妈患了老年痴呆症,多再过五到七年,就需要全天候护理照料.事实上,她已经让爸爸把她得病的消息瞒了大家好几个月.她决定,只要能坚持一天,她就要继续工作,不需要别人可怜.我们都向妈妈保证,为她保守这个秘密.
作者:金柏莉·威廉姆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老金是我在门诊接诊的病人.初次见他,我根本没有想到他是一个病人.一个五十多岁、衣着讲究的中年男人拿着PET-CT结果让我看.“这是你父亲的片子吗?估计是左肺癌,病变的范围挺广的,要入院治疗.”我一边看片子一边对他说.“病人是我本人.”他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是什么病.”我惊讶地看看他,一般来门诊咨询的都是患者的家属.
作者:罗素霞;刘端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不开口亚桑密大夫在门诊值班时,一眼认出患者是过去学医时的老同学.久别重逢,两人十分高兴,亲热地交谈起来.亚桑密大夫问:“你在做什么工作?”老同学回答道:“我现在是兽医.”大夫不解地笑着说:“兽医?你怎么干起兽医来了!太可惜了,你看我,真正的大夫……好了,不谈这些了,你哪儿不舒服?”兽医没有回答大夫的问话,只是“哞哞”地叫了两声.大夫又问他哪儿不好受,兽医又是“哞哞”地叫了两声.大夫不耐烦了:“你不告诉我哪儿不好受,我怎么能给你看病?”
作者:吴维根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