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方验方

关键词:
摘要: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书生临危当郎中

    “文革”时期我读医书消遣,倒印证了古人说的“秀才学医不费难”,碰到了实践机会,它们竟发挥了很大作用.1970年,“全家一锅端”下放湖北崇阳.一天夜里,一个老太婆找到我,说她儿子发冷发寒,让我去看看,希望我有药能给他一点.我没有药,但从杂七杂八的书上记住了一些诊断治疗的方法.我去了后,一切脉,洪大虚浮,典型的伤风感冒,便选择了几个穴位,按“君臣佐使”配伍为他按摩.

    作者:何祚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跟儿媳赛着穿

    小李到布店替我买一块由铁锈红、杏红、鹅黄和白四种颜色组成的格子布,售货员边量布边说:“年轻人都喜欢这种布.”小李说:“我是替年纪大的买的.”“多大岁数?”售货员的声音有点变.“五十多点儿.”售货员没言语,继而补一句:“那人家会打扮.”这块布本是小李向我推荐的.她说:“老李,有块花布特漂亮.我皮肤黑,不能穿,你能穿.”

    作者:钟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水中金婚情

    几乎每天18时至21时,乌鲁木齐市红山游泳馆和友好百盛商场楼上的餐厅内总会出现这样一对身影: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挽着双鬓略白的老太太,两人背着双肩背包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两地之间.这是一对已相伴五十年的金婚老人.“听话,下去,你是棒的.”79岁的老先生胡信才将76岁的老伴张淑珍哄到浅水区扶梯处,两人一个在岸上,一个脚踩在距水面近的扶梯上,面对面地站着.

    作者:张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变老是变得更好

    过去人们对脑细胞的死亡和老年的健忘症、痴呆症有许多可怕的误传,说人的大脑从25岁以后每天要死亡10万个脑细胞,思维的衰退和健忘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精确的计算,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人到二十几岁以后,每天损失的脑细胞大约只有一百个,按这一速度,只能在五六十年以后,也就是说在活到七八十岁以后,才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作者:蒋子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珍惜不完美

    偶尔看到一段视频,是国外一个普通人的葬礼.追思会上,逝者的妻子上台讲话.她的神情显得肃穆、疲惫.她说:“今天我不打算在这里赞美我的丈夫,我也不打算说他任何的优点,因为这些大家都已经说了很多,也听了很多.”我不能确定这是哪个国家,但我想,在这样的场合,任何地方的人恐怕都一样,都会说说逝者的好处和优点,说说那些让人们感动和难以忘怀的往事.可是,这位妻子看来有别的话要说.

    作者:孙道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服药顺口溜

    一位药剂师总结了一套用药顺口溜:空腹记住一和二、每八小时吃一次、餐中和饭一起吃、漏服一次不要补、缓控释片剂不能嚼碎、服药千万别干吞、吃完药后要歇歇、喷雾用完应漱口、中药超七天重煮.空腹记住一和二.一和二分别代表吃药的两个时间点,即空腹服药是指饭前一小时和饭后两小时吃药,并不是不吃饭.每八小时吃一次.一日三次指的是每隔八小时服药一次,跟一天三顿饭没什么关系.

    作者:韦川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方验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异国美味难消受

    去年冬天,有人送了我一包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声明好生吃,接受不了的话可以切成小丁,蛋炒饭炒到后两分钟时撒进去,口感美味异常.我跃跃欲试地把珍贵的黑猪肉火腿拿出几片切丁,像撒葱花一样撒在寻常蛋炒饭上,翻了几勺,香味迅速四溢.但这种世界驰名的猪肉,在迫不及待送进口中后,却有一种难堪的体验,说不清,道不明,像带有沧桑历史感的老油肉.勉强吃几口,只好一一挑出来全数作废.

    作者:毛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积蓄投向芳香高地

    三年前,在上海工作的儿媳生孩子了,我和老伴准备去上海照顾小孙子,家中的积蓄便成了“死钱”.当时社会上有很多老年人在炒股,我身边也有人因炒股而“发”了.我和老伴没有“跟风”“听劝”,将家中的积蓄存进了银行,而且是三年定期.身边的老友知道了,都笑话我们老两口傻——好好的活钱不挣,反倒去挣那几个死钱.但我们有我们的实际情况啊,实际情况不允许我们带着活钱去上海炒股.三年后,当我俩从上海返回老家时,不但毫厘不少地取出了积蓄,还小赚了一笔利息.而身边的朋友中,却有几位在股海中“呛了水”,连养老钱都打了水漂.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80岁车夫送老伴上学

    80岁的张馥,是云南财经大学的离休干部;老伴吴郁芝小他两个月,从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退休.他们自16岁相识,于1956年结婚至今,携手共度57载春秋.2003年年初,张馥已是69岁,当时正在美国的他忽然看到国内将对驾考年龄限制在70岁的新闻,立马决定提前回国,准备报名学习.刚开始遭到了老伴的反对,认为他都快70岁了,开车不安全.而且3400元的学费,够打几年车了.子女们倒是对父亲的这个想法表示支持.后,老伴拗不过固执的张馥,只好随他去了.

    作者: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筷子刀功与养生

    中国菜系用筷子进餐,至少已经有3000年了.《周礼》与《礼记》所记的“秩”和“箸”都是筷子,前者木制,后者竹制.据《韩非子》所记,殷纣时已有“象箸”,即象牙筷子.再以前,五六千年前曾用叉子.考古上曾出土过骨制餐叉,数量很多,有两齿的、三齿的.筷子出现后,叉子被淘汰了.筷子的发明,有个先决条件:刀功已很精细.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分解得很细小,可以用筷子夹起来送入口中.

    作者:聂凤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不用走钢丝

    神仙与凡人大的差别,就是神仙不会生病.太上老君颤颤巍巍,但不会缺钙,也不老年痴呆.玉帝终日纵酒,却与酒精肝无缘.所以,凡人向往“神仙般的生活”.出于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疾病的恐惧,人们创造了许多警句.有种流行的说法:健康是1,财富、事业、地位等等都是后面的0,没有1,0再多终究是0.大白话就是,如果不幸患病,人生就被一票否决.还有一种升级版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健康只有一种.

    作者:胡其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跑达人

    陈建新64岁,看上去还像是四五十岁.“跑步15年来,我大的收获是血压恢复了正常,长期坚持跑步不仅锻炼了意志和耐力,更让我跑出了健康和快乐.”陈建新说.来津三年了,他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并带动小区里二十多个居民参加跑步.陈建新的老家在新疆昌吉市农村,退休前,他是昌吉市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以前我身体很弱,工作忙,平时也不注意锻炼,血压老不正常,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儿,同事们都说我是‘药罐子’.”

    作者:黄建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舌尖上的地理课

    中学地理老师姓董,是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小小的个头,大大的嗓门,将原本枯燥的地理课,讲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有特色的是,她的“美食记忆法”,调动起同学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大家轻而易举地记住和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人文物产常识.比如,一堂课讲到山东地区——“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威海的对虾、肥城的桃”;“德州的扒鸡、章丘的葱;临沂的煎饼、黄河口的蟹”,诸多的瓜果梨桃、虾蟹饼鸡,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念念不忘.

    作者:榕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男人如果爱上厨房

    男人治国,女人烹小鲜,那是古话,现在男女平等,女人可以治大国,而且治得很不错,女总统就不少;男人烹小鲜也很出色,顶级大厨男人尤多.男人走进厨房,心态不尽相同,可谓是条条道路通厨房,不管路上有什么崎岖和风景.一类是,有些男人在家没身份、没地位,被河东狮吓进去的;二类是,因老婆厨艺拙劣,不堪忍受,只有自己操刀,逼进去的;三类是,经不起老婆孩子的甜言蜜语,骗进去的;四类是,怕烟熏火燎折损爱妻娇嫩的肌肤,自己权衡利弊进去的;五类是,我不进厨房谁进厨房,奉献进去的,如此等等.

    作者:赖广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半百之年真新鲜

    “人变老,真是一个新鲜的经验呀!”这是近常让我惊叹的事.曾有人针对女性做过访查,一生中惬意的年岁竟然是五十二岁左右.成家的,儿女多已独立自主;未婚的,也已摆脱两性的角力,身心闲适下来.回首半百人生,有未尽之处的,可重整旗鼓,去完成梦想;再不济,也可和同年龄层的姊妹到处溜达,重温年轻时闺密情,同性情谊是更入佳境了.

    作者:朱天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帝王养生参考书

    蒲虔贯是宋代养生学家,他认为前人所著的一些养生书“拘忌太多,节目繁多,行者难之”,便编写了一本“其术简易,乘闲可行”的养生书《保生要录》.由于其所述内容切于实用,所以被当时的皇帝作为摄生颐养的参考书.该书分为八个门类:养神气门、调肢体门、论衣服门、论居处门、论药食门、果类、谷菜类、肉类.现摘取其精华,供读者参考:

    作者:周贻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粮食的神性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后一粒饭的人,后那粒饭,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粒稻谷.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虽然它够不上恢宏大气,它也真不需要恢宏大气.相反,小气和安静适合于每一顿饭.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第一是懂得感恩,感恩实在是要从敬重粮食开始.

    作者:鲍尔吉·原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模仿动物从头练到脚

    鹰视狼顾转眼珠.“鹰视”就是像老鹰寻找猎物一样,慢慢地睁开眼睛,向远处眺望,尽量不眨眼睛,坚持两分钟,再闭目休息.“狼顾”是古代养生导引术的一种动作,身不动而回头看,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头不动).远眺能调节睫状肌等眼部组织,缓解眼睛疲劳;转眼球能锻炼眼肌,提神醒目.

    作者:杨璞;何世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瓶猪肉罐头

    那是一个全民渴望肥肉的时代.那年,我们大队人马(约有两千多师生)到北京南郊的大兴的一片荒地上开荒种地,一天三顿见不到一星半点儿荤腥.这天夜里,我感到十分饥荒,心里干焦干焦的,翻来覆去难以成眠,月光像一张闪光的大饼挂在天上.对面的床上,我好的朋友小一轻轻问我:“曹文轩,你在想什么?”我歪过脑袋:“我在想肥肉!”他在从窗外流进来的月光下小声地咯咯咯地笑起来.我问他:“你在想什么?”他说:“我不告诉你!”我小声地说:“你一定也是在想肥肉!”他说:“滚蛋!”

    作者:曹文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