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克雷伯杆菌40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型

黄珮珺;梅亚宁;易丽娴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分型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范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检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40株,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对这些耐药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的阳性率分别为30%、60%和45%.结论:SHV和CTX-M型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经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报告

    患者1,66岁,因反复尿频、尿急2年加重1周而就诊.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质地硬,表面光滑无结节,中央沟消失;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5.9 lμg/L;B超检查:前列腺4.5 cm×4.5 cm×3.0 cm,前列腺周围带有一低回声区.给予苯甲酸雌二醇1 mg,每日2次,治疗10天后复查PSA为5μg/L.

    作者:宋宁宏;吴宏飞;孙跃明;华立新;苏建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酒精对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酒精刺激对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以1%、3%、6%、12%和24%(V/V)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饮用3天后,再向胃内灌注100%酒精,观察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以了解其细胞更新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酒精灌胃后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如下,饮用1%和3%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而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显著性降低,但饮用24%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显著增加,提示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结论: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可引起胃黏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和饮用的酒精浓度有关.

    作者:孙阳;杜军;陈敏;戈应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在低氧性肺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模型组(MCT组),采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肺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7、14、21、28天)大鼠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MCT组大鼠第14天出现右心室肥大,21天mPAP发生显著性改变,且HIF-1α mRNA表达水平于第21天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组织HIF-1α蛋白含量比CON组大鼠增加.HIF-1α表达增高先于肺高压形成.结论:HIF-1α在肺高压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肺高压发病调节,在肺高压形成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李军;王大为;秦玉明;王凤鸣;曹黎明;左维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钙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鉴定

    目的:制备钙纳米粒子并进行表征鉴定.方法:采用液相沉淀法,在不同温度、缓冲液、液体混合方式下制备钙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X射线能谱仪(XPS)等测试手段对该纳米粒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进行表征.结果:低温下向柠檬酸钠中匀速缓慢加入等量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并搅拌,可得到颗粒状钙纳米粒子,平均粒径260 nm,XPS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为磷酸钙.结论:通过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大小、形态较理想的钙纳米粒子.

    作者:郑金榆;蔡振;戚晓红;李玉华;李芸茜;王祝鸣;冯振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自体大张中厚皮片修复烧伤瘢痕癌缺损创面2例报告

    例1男性,34岁.4岁时因火焰烧伤右下肢在家中自行治疗2个月后大部分创面愈合,但咽窝中心部有一约6 cm×5 cm大小的创面,30年未愈合而入院.2年前,局部创面出现扩大,渗出物增多,并伴有恶臭,患肢疼痛剧烈.

    作者:聂兰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门控心肌显像结合GS Quant软件评价左室功能

    目的:评价GS Quant软件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SPECT)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于同期2周内完成G-SPECT、门控心血池显像(RN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的患者,比较3种方法所测定的LVEF值.结果:99mTc-MIBI G-SPECT所测得的LNEF值与RNA和UCG法所测得的LVEF值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0.05)和0.76(P<0.05).结论:99mTc-MIBI G-SPECT所测定的LVEF值有很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门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这一技术.

    作者:冯建林;李殿富;李建华;徐兆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菌灵在油菜籽中的残留量

    多菌灵是一种苯并吡唑类优良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多种农作物病害,在油菜的栽植过程中常常使用多菌灵控制病害.但它的化学性质稳定,能通过作物叶片和种子渗入植物体内,残效期长,并可通过食管引起中毒[1],因此,多菌灵的残留量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多菌灵的残留分析目前主要有比色法、荧光分析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气相色谱法(GC),紫外光谱法等.李桂凤等[2]报道了多菌灵在含油量多的花生中残留量的HPLC分析方法,但不适应于油菜籽的分析.本文报道油菜籽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及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作者:高蓉;赵人琤;杨俊;陈景衡;肖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排泄率的影响及对肾脏保护的研究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糖尿病对照组;③糖尿病辛伐他汀干预组.干预8周后检测肾重/体重比,观察肾结构病变,测大鼠尿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排泄率.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尿TGF-β1及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重/体重比增高,并出现了肾脏器质性损伤,而辛伐他汀则减轻了这种病变.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延缓DN进展,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分泌实现的.

    作者:王昕;刘超;刘翠萍;魏群利;吕国良;唐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磷对慢性肾衰鼠甲状旁腺增生的独立作用和膦甲酸钠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磷对甲状旁腺(PTG)增生的独立作用;利用磷钠转运体(NPCs)的抑制剂膦甲酸钠(PFA)探讨PTG细胞感受胞外磷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配制高磷(含磷1.2%,钙1.6%)、低磷(含磷0.2%,钙0 5%)大鼠饲料.6组大鼠:①低磷假手术组(NLP);②低磷慢性肾衰组(ULP);③高磷假手术组(NHP);④高磷慢性肾衰组(UHP);⑤UHP+PFA组,每日腹腔注射PFA150 mg/kg体重;⑥UHP+生理盐水(NaCl)组,每日腹腔注射与PFA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喂饲14天.第2、7、14天分别检测血磷、离子钙(iCa)、肌酐(Cr)、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在第14天测血1,25-(OH)2D3;免疫组化检测PTG核增殖抗原(PCNA).结果:各组1,25-(OH)2D3、iCa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UHP组血磷、iPTH明显高于ULP组(P<0.05).UHP+PFA组iPTH明显低于UHP+NaCl组(P<0.05),第14天明显低于UHP组(P<0.05),3组间血磷无统计学差别.UHP组PCNA表达量0.33±0.07明显大于ULP组0.22±0.06(P<0.05),UHP+PFA组PCNA 0.28±0.06低于UHP组(P<0.05),UHP+NaCl组PCNA 0.32+0.07与UHP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依赖于血iCa、l,25-(OH)2D3变化,高血磷促进、低血磷抑制大鼠PTG增生和PTH分泌.磷可能通过NPCs作用于PTG细胞,PFA有治疗前景.

    作者:王小兵;王笑云;周富华;姚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射频肝肿瘤灭活对兔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 A,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作者:褚朝顺;苗毅;郭峰;奚春华;黄承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表达人泛素样修饰子基因细胞株的构建及其鉴定

    目的:构建人泛素样修饰子(hU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将hUBL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UBL,转化BL21菌,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其纯化蛋白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鉴定.将hUBL基因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质粒中并转染293T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hUBL基因的表达.结果:hUBL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纯化了hUBL-PET28a的融合蛋白,以此为抗原制备了高效价的抗hUBL蛋白的小鼠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表明,hUBL重组逆转录质粒可在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hUBL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UBL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使得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

    作者:鲁可可;朱虎;胡艳秋;袁娲;周作民;沙家豪;李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霉酚酸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y+IL-10 T细胞、CD4+IFN-γ1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 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y+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y 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I-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y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作者:苏定雷;李元媛;王慧娟;宣恒报;郑绍同;李玉峰;季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恶性嗜铬细胞瘤19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对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顺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临床有高血压或腹部疼痛不适症状1 8例,无症状1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阳性率分别为31.6%、63.2%.CT、磁共振成像(MR)等检查证实腹膜后病灶多呈异位或浸润性生长.19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完整切除肿瘤,7例部分切除或包膜内剜除.完整切除病灶者术后情况良好,随访1~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恶性嗜铬细胞瘤应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以早期诊断,肿瘤根治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邵鹏飞;钱立新;吴宏飞;张炜;顾民;徐正铨;眭元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目的:克隆球形幽门螺杆菌(HpC)vacA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使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NCTC11637发生球形变异,收集球形Hp.从HpC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vacA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回收后克隆到pMD-18T中,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重组质粒用PCR及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HpC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 888bp的vac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acA,酶切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HpC与已公布的Hp vac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结论:成功地对HpC vacA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及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MD-18T-vacA,并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所验证,证明HpC含有完整的vacA基因,其可能与Hp的致病性有关.

    作者:汪雪峰;王克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CYP2E1基因多态性和烟酒嗜好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78例食管癌患者和118例正常对照者的CYP2E1基因型.结果:①食管癌组吸烟、饮酒状况分布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而CYP2E1基因Rsa I位点和Dra Ⅰ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141、0.376).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YP2E1基因Rsa I位点和吸烟、饮酒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分别为1.5、3.1、6.4,但是CYP2E1基因的Cl/C1基因型和DD基因型与吸烟、饮酒之间未发现存在协同致癌性.结论:CYP2E1 C1/C1基因型和吸烟、饮酒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而且食管癌组吸烟、饮酒状况分布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王伟;施瑞华;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R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R、Bax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型受体(IGF-ⅡR)和Bax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性以及MST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胃镜下取36例胃癌标本,酚与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银染PCR-SSCP方法同时检测目的位点.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RⅡ、IGF-ⅡR和Bax基因发生突变分别有7例、6例和6例,MSI发生率达58.3%,3种基因突变均见于MSI阳性的胃癌,尤其是MSI-H型胃癌.结论:MSI可通过引起靶基因突变,特别是部分抑癌基因突变,促进了部分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道富;刘平;张小勇;黄霞月;杜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旁腺激素对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研究去势及甲状旁腺激素间歇注射对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OVX)或假手术(Sham),手术组于2周后分别皮下注射甲状腺激素1-34片段(PTH134)或溶剂,10天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结果:雌性大鼠卵巢切除2周后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甲状旁腺激素注射组与去势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甲状旁腺激素短期注射并不影响血清中TGF-β1含量.

    作者:吕国良;张克勤;唐伟;刘翠萍;覃又文;刘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舌扁桃体肥大症305例微波治疗

    1998~2002年我院用微波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症30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屏;刘昌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