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军;王大为;秦玉明;王凤鸣;曹黎明;左维嵩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缺氧诱导因子1α,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在低氧性肺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模型组(MCT组),采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肺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7、14、21、28天)大鼠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MCT组大鼠第14天出现右心室肥大,21天mPAP发生显著性改变,且HIF-1α mRNA表达水平于第21天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组织HIF-1α蛋白含量比CON组大鼠增加.HIF-1α表达增高先于肺高压形成.结论:HIF-1α在肺高压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肺高压发病调节,在肺高压形成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在低氧性肺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模型组(MCT组),采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肺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7、14、21、28天)大鼠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MCT组大鼠第14天出现右心室肥大,21天mPAP发生显著性改变,且HIF-1α mRNA表达水平于第21天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组织HIF-1α蛋白含量比CON组大鼠增加.HIF-1α表达增高先于肺高压形成.结论:HIF-1α在肺高压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肺高压发病调节,在肺高压形成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李军;王大为;秦玉明;王凤鸣;曹黎明;左维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舌扁桃体肥大症305例微波治疗

    1998~2002年我院用微波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症30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屏;刘昌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TiNi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护理

    食管狭窄病因较多,我院采用TiNi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共200例次,在治疗中责任护士强调个体差异加强护理,为确保治疗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许莲华;施瑞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科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64例报告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范的液体复苏的策略.方法:通过对6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液体复苏的量和质,以及复苏时机与复苏效果的关系.结果:在休克早期1 h内快速输入平衡液1 500 ml,及时适量补充全血、血浆、凝血物质.使血色素维持在10 g、血球压积在30%者均为抡救成功.而未能及时有效补足血容量者则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原则应是及时、迅速、有效补足血容量.本着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的原则.保证重要脏器血供、氧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晓梅;袁春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磷对慢性肾衰鼠甲状旁腺增生的独立作用和膦甲酸钠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磷对甲状旁腺(PTG)增生的独立作用;利用磷钠转运体(NPCs)的抑制剂膦甲酸钠(PFA)探讨PTG细胞感受胞外磷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配制高磷(含磷1.2%,钙1.6%)、低磷(含磷0.2%,钙0 5%)大鼠饲料.6组大鼠:①低磷假手术组(NLP);②低磷慢性肾衰组(ULP);③高磷假手术组(NHP);④高磷慢性肾衰组(UHP);⑤UHP+PFA组,每日腹腔注射PFA150 mg/kg体重;⑥UHP+生理盐水(NaCl)组,每日腹腔注射与PFA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喂饲14天.第2、7、14天分别检测血磷、离子钙(iCa)、肌酐(Cr)、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在第14天测血1,25-(OH)2D3;免疫组化检测PTG核增殖抗原(PCNA).结果:各组1,25-(OH)2D3、iCa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UHP组血磷、iPTH明显高于ULP组(P<0.05).UHP+PFA组iPTH明显低于UHP+NaCl组(P<0.05),第14天明显低于UHP组(P<0.05),3组间血磷无统计学差别.UHP组PCNA表达量0.33±0.07明显大于ULP组0.22±0.06(P<0.05),UHP+PFA组PCNA 0.28±0.06低于UHP组(P<0.05),UHP+NaCl组PCNA 0.32+0.07与UHP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依赖于血iCa、l,25-(OH)2D3变化,高血磷促进、低血磷抑制大鼠PTG增生和PTH分泌.磷可能通过NPCs作用于PTG细胞,PFA有治疗前景.

    作者:王小兵;王笑云;周富华;姚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恶性嗜铬细胞瘤19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对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顺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临床有高血压或腹部疼痛不适症状1 8例,无症状1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阳性率分别为31.6%、63.2%.CT、磁共振成像(MR)等检查证实腹膜后病灶多呈异位或浸润性生长.19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完整切除肿瘤,7例部分切除或包膜内剜除.完整切除病灶者术后情况良好,随访1~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恶性嗜铬细胞瘤应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以早期诊断,肿瘤根治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邵鹏飞;钱立新;吴宏飞;张炜;顾民;徐正铨;眭元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霉酚酸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y+IL-10 T细胞、CD4+IFN-γ1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 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y+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y 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I-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y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作者:苏定雷;李元媛;王慧娟;宣恒报;郑绍同;李玉峰;季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钾通道开放剂KRN4884对猪冠状微血管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介导松弛的影响

    目的:高钾溶液能够减少血管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介导的舒张,本研究拟观察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剂KRN4884(ATP-SPCOs)能否影响经高钾溶液孵育后的猪冠状微动脉中EDHF介导的舒张.方法:将猪冠状微动脉血管段(200~450 μm)固定于肌张力描记装置的器官小室中,37℃下以高钾溶液(K+20 mmol/L)孵育1 h后,用血栓素类似物(U46619)收缩血管,在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L-NNA)以及NO捕捉剂氧合血红蛋白(HbO)存在的条件下,观察缓激肽(BK,Ⅰ组)诱导的EDHF介导的舒张功能,以及将不同浓度的KRN4884加入高钾溶液中对血管进行孵育后(II-1,2,3组),这种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高钾溶液呼育后,BK诱导EDHF介导的大舒张明显被减少,(72.5±7.8)%比(41.6±10.6)%;P<0.05.KRN4884在浓度为-4log mol/L和-7log mol/L时降低U46619诱发的血管收缩力,(1.7±0.3)比(7.1±1.9)mN.P<0.05;3.2±1.6比7.8±1.7mN,P<0.05;在浓度为-8log mol/L(5.8±1.7)比(7.1±1.5)mN,n=11;P>0 05时,其降低血管收缩力的作用不明显.用KRN4884(-8log mol/L)加入高钾溶液可部分恢复这种被减少的EDHF的功能(59.9±5.6)%比(77.2±5.3)%,P<0.008.结论:在猪冠状微动脉,高钾溶液可以损伤EDHF介导的微血管舒张功能,而KRN4884可能部分恢复这种被损伤的功能.

    作者:邹卫;何国伟;严秉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腔静脉成形术在45例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腔静脉成形术在背驮式肝移植(POL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0月~2004年1月开展45例应用腔静脉成形术的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和本中心过去8年间进行的11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及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比较.结果:腔静脉成形术应用于POLT,避免了流出道梗阻的发生,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腔静脉成形术为一种有益、可行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孔连宝;王学浩;张峰;李相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中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各种肝病导致的肝功能损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严重者可使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一种体外支持装置,它可以通过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等治疗方法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而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通道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所必需的,护理好患者的血管通路,减少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对本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3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间,共进行47次静脉插管留置双三腔导管.现将人工肝治疗中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松琴;丁素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炎克雷伯杆菌40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型

    目的:分析肺炎范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检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40株,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对这些耐药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的阳性率分别为30%、60%和45%.结论:SHV和CTX-M型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作者:黄珮珺;梅亚宁;易丽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隐匿阴茎42例外科治疗

    儿童隐匿阴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阴茎不能正常显露的疾病.临床上对隐匿阴茎分类、诊断和治疗争议较多.现将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过栋;秦君华;王桐德;于忠勤;徐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菌灵在油菜籽中的残留量

    多菌灵是一种苯并吡唑类优良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多种农作物病害,在油菜的栽植过程中常常使用多菌灵控制病害.但它的化学性质稳定,能通过作物叶片和种子渗入植物体内,残效期长,并可通过食管引起中毒[1],因此,多菌灵的残留量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多菌灵的残留分析目前主要有比色法、荧光分析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气相色谱法(GC),紫外光谱法等.李桂凤等[2]报道了多菌灵在含油量多的花生中残留量的HPLC分析方法,但不适应于油菜籽的分析.本文报道油菜籽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及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作者:高蓉;赵人琤;杨俊;陈景衡;肖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上根据梗死部位可分为大脑和小脑梗死.我院自1998年6月~2002年12月间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孙骏;姚建社;夏国道;吴德权;邵君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内腔镜手术的配合

    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我院陆续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术(TUPVP).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完成良性前列腺增生内腔镜手术221例,由于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冯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酒精对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酒精刺激对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以1%、3%、6%、12%和24%(V/V)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饮用3天后,再向胃内灌注100%酒精,观察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以了解其细胞更新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酒精灌胃后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如下,饮用1%和3%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而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显著性降低,但饮用24%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显著增加,提示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结论: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可引起胃黏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和饮用的酒精浓度有关.

    作者:孙阳;杜军;陈敏;戈应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周血人类斯钙素1基因表达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1 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 m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吴平平;黄培林;郭英;谢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门控心肌显像结合GS Quant软件评价左室功能

    目的:评价GS Quant软件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SPECT)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于同期2周内完成G-SPECT、门控心血池显像(RN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的患者,比较3种方法所测定的LVEF值.结果:99mTc-MIBI G-SPECT所测得的LNEF值与RNA和UCG法所测得的LVEF值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0.05)和0.76(P<0.05).结论:99mTc-MIBI G-SPECT所测定的LVEF值有很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门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这一技术.

    作者:冯建林;李殿富;李建华;徐兆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