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64例报告

刘晓梅;袁春桃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产科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范的液体复苏的策略.方法:通过对6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液体复苏的量和质,以及复苏时机与复苏效果的关系.结果:在休克早期1 h内快速输入平衡液1 500 ml,及时适量补充全血、血浆、凝血物质.使血色素维持在10 g、血球压积在30%者均为抡救成功.而未能及时有效补足血容量者则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原则应是及时、迅速、有效补足血容量.本着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的原则.保证重要脏器血供、氧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良性前列腺增生内腔镜手术的配合

    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我院陆续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术(TUPVP).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完成良性前列腺增生内腔镜手术221例,由于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冯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与应变率的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人左左室心肌组织应变及应变率的规律.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38例正常人左心室间隔、前壁、侧壁与后壁进行不同节段间的应变、应变率的比较.结果:基底段到心尖段应变与应变率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各室壁同一水平节段的应变与应变率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应变与应变率在同一室壁不同节段与不同室壁同名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朱蕾;许迪;陆凤翔;陈莉;周蕾;雍永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含人IGF-1基因的重组转运质粒pCMV/IGF-1 DNA每鼠400μg肌内注射于DM大鼠模型(T组,n=7)体内,对照组(C组,n=7)给予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DNA,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组,n=7)和DM对照组(DM组,n=7).观察大鼠血糖和血IGF-1浓度(ELISA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大鼠肝、肾、骨骼肌等组织IGF-1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IGF-1基因治疗后,T组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由(28.71±1.79)mmol/L至(17.02±1.69)mmol/L,同时血IGF-1较基础水平明显升高,由(109.34±10.90)ng/ml至(1 35.61±6.15)ng/ml;T组大鼠在接受治疗后,血糖明显低于C组和DM组(P<0.000 1),而血IGF-1明显高于C组和DM组(P<0.000 1);RT-PCR结果显示,T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IGF-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DM组(P<0.000 1,P=0.002),肾组织IGF-1基因含量与DM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87).结论:IGF-1基因表达能有效降低DM动物血糖,为开展DM治疗新策略奠定基础.

    作者:段宇;周红文;汪承亚;陈家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科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64例报告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范的液体复苏的策略.方法:通过对6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液体复苏的量和质,以及复苏时机与复苏效果的关系.结果:在休克早期1 h内快速输入平衡液1 500 ml,及时适量补充全血、血浆、凝血物质.使血色素维持在10 g、血球压积在30%者均为抡救成功.而未能及时有效补足血容量者则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原则应是及时、迅速、有效补足血容量.本着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的原则.保证重要脏器血供、氧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晓梅;袁春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成像在不同重叠率与成像方法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重叠率所获得的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质量,以获得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MSCTA)理想的重建参数.方法:随机选择45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纳入研究,选择3.0mm×2.5 mm的扫描参数,对横断面扫描图像的原始数据分别用重叠率0%,50%和75%进行层厚3.0 mm轴面重建.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根据腹腔动脉及分支血管边缘的清晰度、腹腔动脉的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用双盲法评分,所有统计工作应用SPSS软件完成.结果:3种不同重叠率对腹腔动脉血管成像的总体质量以75%与50%重叠率图像质量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75%、50%重叠率图像质量高于重叠率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选择3.0 mm层厚、50%重叠率能很好显示腹腔动脉及分支,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作者:陈文华;黄庆娟;徐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腔静脉成形术在45例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腔静脉成形术在背驮式肝移植(POL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0月~2004年1月开展45例应用腔静脉成形术的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和本中心过去8年间进行的11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及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比较.结果:腔静脉成形术应用于POLT,避免了流出道梗阻的发生,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腔静脉成形术为一种有益、可行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孔连宝;王学浩;张峰;李相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经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报告

    患者1,66岁,因反复尿频、尿急2年加重1周而就诊.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质地硬,表面光滑无结节,中央沟消失;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5.9 lμg/L;B超检查:前列腺4.5 cm×4.5 cm×3.0 cm,前列腺周围带有一低回声区.给予苯甲酸雌二醇1 mg,每日2次,治疗10天后复查PSA为5μg/L.

    作者:宋宁宏;吴宏飞;孙跃明;华立新;苏建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霉酚酸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y+IL-10 T细胞、CD4+IFN-γ1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 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y+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y 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I-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y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作者:苏定雷;李元媛;王慧娟;宣恒报;郑绍同;李玉峰;季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四肢专用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42例错误原因分析

    外伤或运动不当均可造成膝关节损伤,膝关节外伤常伴有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磁共振(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在半月板或韧带诊断上的优越性已得到公认.

    作者:赵志根;苏振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磷对慢性肾衰鼠甲状旁腺增生的独立作用和膦甲酸钠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磷对甲状旁腺(PTG)增生的独立作用;利用磷钠转运体(NPCs)的抑制剂膦甲酸钠(PFA)探讨PTG细胞感受胞外磷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配制高磷(含磷1.2%,钙1.6%)、低磷(含磷0.2%,钙0 5%)大鼠饲料.6组大鼠:①低磷假手术组(NLP);②低磷慢性肾衰组(ULP);③高磷假手术组(NHP);④高磷慢性肾衰组(UHP);⑤UHP+PFA组,每日腹腔注射PFA150 mg/kg体重;⑥UHP+生理盐水(NaCl)组,每日腹腔注射与PFA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喂饲14天.第2、7、14天分别检测血磷、离子钙(iCa)、肌酐(Cr)、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在第14天测血1,25-(OH)2D3;免疫组化检测PTG核增殖抗原(PCNA).结果:各组1,25-(OH)2D3、iCa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UHP组血磷、iPTH明显高于ULP组(P<0.05).UHP+PFA组iPTH明显低于UHP+NaCl组(P<0.05),第14天明显低于UHP组(P<0.05),3组间血磷无统计学差别.UHP组PCNA表达量0.33±0.07明显大于ULP组0.22±0.06(P<0.05),UHP+PFA组PCNA 0.28±0.06低于UHP组(P<0.05),UHP+NaCl组PCNA 0.32+0.07与UHP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依赖于血iCa、l,25-(OH)2D3变化,高血磷促进、低血磷抑制大鼠PTG增生和PTH分泌.磷可能通过NPCs作用于PTG细胞,PFA有治疗前景.

    作者:王小兵;王笑云;周富华;姚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炎克雷伯杆菌40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型

    目的:分析肺炎范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检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40株,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对这些耐药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的阳性率分别为30%、60%和45%.结论:SHV和CTX-M型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作者:黄珮珺;梅亚宁;易丽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门控心肌显像结合GS Quant软件评价左室功能

    目的:评价GS Quant软件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SPECT)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于同期2周内完成G-SPECT、门控心血池显像(RN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的患者,比较3种方法所测定的LVEF值.结果:99mTc-MIBI G-SPECT所测得的LNEF值与RNA和UCG法所测得的LVEF值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0.05)和0.76(P<0.05).结论:99mTc-MIBI G-SPECT所测定的LVEF值有很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门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这一技术.

    作者:冯建林;李殿富;李建华;徐兆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深部恶性肿瘤163例临床观察

    目的:报告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163例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63例恶性肿瘤回顾分析,共分为4组:单纯热疗组;热疗+放疗组;热疗+化疗组;热疗+腹腔灌注化疗组.结果:全部热疗病人的客观疗效为完全缓解率(CR)0%,部分缓体解率(PR)41.72%.有效率(CR+PR)为41.72%;症状改善有效率52.15%;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40.49%.结论: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深部恶性肿瘤,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可使肿瘤病灶退缩和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研;聂岩;黄雁宾;王一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在低氧性肺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模型组(MCT组),采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肺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7、14、21、28天)大鼠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MCT组大鼠第14天出现右心室肥大,21天mPAP发生显著性改变,且HIF-1α mRNA表达水平于第21天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组织HIF-1α蛋白含量比CON组大鼠增加.HIF-1α表达增高先于肺高压形成.结论:HIF-1α在肺高压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肺高压发病调节,在肺高压形成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李军;王大为;秦玉明;王凤鸣;曹黎明;左维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呼吸末正压通气治疗50例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取50例创伤性ARDS患者为治疗组,分析PEEP治疗前后血气结果及临床表现;取12例未用PEEP治疗的创伤性ARDS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病变的吸收时间、后住院时间及其预后.结果:50例创伤性ARDS患者经PEEP治疗后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顶后明显改善.结论:PEEP是治疗创伤性ARDS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辉;叶生爱;王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护理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AP的发病也逐渐增加.老年人AP与中青年人相比,具有反应性降低、病情变化快、易转成重症、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1998年1月~2003年5月,本科收治432例AP的患者,现本文探讨如何根据老年AP的特点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丁霞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枢性尿崩症对91例重症脑功能障碍患者的预警价值

    在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中,出现脑功能障碍并不少见.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脑功能障碍程度是影响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ICU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脑功能衰竭者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2].一些重症脑功能障碍患者可并发中枢性尿崩症.本研究对2000年1月~2002年3月本院ICU收治91例重症脑功能障碍患者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以探讨中枢性尿崩症对评估重症脑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作者:陈峰;孙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210例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随访观察

    目的: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同期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并收集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3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89例喘息患儿随访中,有68.91%的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异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经统计分析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但是否发展为哮喘主要与特异性体质及家族史有关.

    作者:卢秋穗;张银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2例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的并发症是肝外胆管损伤,国外大宗病例报道其发生率为0.65%~0.70%[1,2].我们从1992年1月~2003年3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715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2例(0.44%),现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龙;沈安东;陈布克;钱毅;杨敖霖;李会斌;吴国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