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穗;张银美
目的:研究CYP2E1基因多态性和烟酒嗜好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78例食管癌患者和118例正常对照者的CYP2E1基因型.结果:①食管癌组吸烟、饮酒状况分布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而CYP2E1基因Rsa I位点和Dra Ⅰ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141、0.376).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YP2E1基因Rsa I位点和吸烟、饮酒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分别为1.5、3.1、6.4,但是CYP2E1基因的Cl/C1基因型和DD基因型与吸烟、饮酒之间未发现存在协同致癌性.结论:CYP2E1 C1/C1基因型和吸烟、饮酒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而且食管癌组吸烟、饮酒状况分布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王伟;施瑞华;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减少脊柱滑脱手术创伤及对其进行有效安全复位.方法:自行设计研制脊柱滑脱外固定复位器.一期经皮椎弓根钉脊柱滑脱外固定复位器体外固定缓慢复位.二期滑脱椎间前路植骨融合.临床应用47例,41例获随访,其中峡部裂性滑脱32例,退行性滑脱9例;Ⅰ°滑脱16例,Ⅱ°25例.随访10个月至6年,平均35个月.结果:41例随访病例中,腰痛41例,34例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无明显改善.下肢放射痛15例,14例症状消失.间歇性跛行35例均消失,行走困难22例获改善.日常工作生活困难者32例均恢复.术后38例滑脱完全复位,3例部分复位.滑脱椎间融合均良好.1例术后完全复位拆架后4个月再现部分滑脱.结论:脊柱滑脱外固定复位器研制应用可行,疗效良好.
作者:金正帅;王道新;吴逎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报告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163例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63例恶性肿瘤回顾分析,共分为4组:单纯热疗组;热疗+放疗组;热疗+化疗组;热疗+腹腔灌注化疗组.结果:全部热疗病人的客观疗效为完全缓解率(CR)0%,部分缓体解率(PR)41.72%.有效率(CR+PR)为41.72%;症状改善有效率52.15%;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40.49%.结论: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深部恶性肿瘤,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可使肿瘤病灶退缩和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研;聂岩;黄雁宾;王一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y+IL-10 T细胞、CD4+IFN-γ1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 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y+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y 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I-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y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作者:苏定雷;李元媛;王慧娟;宣恒报;郑绍同;李玉峰;季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1 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 m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吴平平;黄培林;郭英;谢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肾上腺髓质素(AM)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AM基因附近高杂合度微卫星DNA多态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探查这一微卫星多态在正常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结果:该多态位点存在4种等位基因,CA重复序列分别重复11、13、14和19次,病例与对照群体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X2=0.472,P=0.92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X2=7.332,P=0.501).结论: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肾上腺髓质素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无关.
作者:李慧敏;缪珩;耿厚法;鲁一兵;蒋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儿童隐匿阴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阴茎不能正常显露的疾病.临床上对隐匿阴茎分类、诊断和治疗争议较多.现将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过栋;秦君华;王桐德;于忠勤;徐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高钾溶液能够减少血管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介导的舒张,本研究拟观察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剂KRN4884(ATP-SPCOs)能否影响经高钾溶液孵育后的猪冠状微动脉中EDHF介导的舒张.方法:将猪冠状微动脉血管段(200~450 μm)固定于肌张力描记装置的器官小室中,37℃下以高钾溶液(K+20 mmol/L)孵育1 h后,用血栓素类似物(U46619)收缩血管,在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L-NNA)以及NO捕捉剂氧合血红蛋白(HbO)存在的条件下,观察缓激肽(BK,Ⅰ组)诱导的EDHF介导的舒张功能,以及将不同浓度的KRN4884加入高钾溶液中对血管进行孵育后(II-1,2,3组),这种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高钾溶液呼育后,BK诱导EDHF介导的大舒张明显被减少,(72.5±7.8)%比(41.6±10.6)%;P<0.05.KRN4884在浓度为-4log mol/L和-7log mol/L时降低U46619诱发的血管收缩力,(1.7±0.3)比(7.1±1.9)mN.P<0.05;3.2±1.6比7.8±1.7mN,P<0.05;在浓度为-8log mol/L(5.8±1.7)比(7.1±1.5)mN,n=11;P>0 05时,其降低血管收缩力的作用不明显.用KRN4884(-8log mol/L)加入高钾溶液可部分恢复这种被减少的EDHF的功能(59.9±5.6)%比(77.2±5.3)%,P<0.008.结论:在猪冠状微动脉,高钾溶液可以损伤EDHF介导的微血管舒张功能,而KRN4884可能部分恢复这种被损伤的功能.
作者:邹卫;何国伟;严秉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2例血液病患者经allo-HSCT及4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且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短串联重复-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均为完全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1(10~19)天,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为22(12~44)天.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慢性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HVOD).4例allo-HSCT后出现复发后经用DLI治疗,3例又达完全缓解.12例中9例现仍持续完全缓解(移植后45~350天).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移植后复发应尽早进行DLI.
作者:吴汉新;李建勇;钱思轩;任志宏;张晓艳;黄峻;汪承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在低氧性肺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模型组(MCT组),采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肺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7、14、21、28天)大鼠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MCT组大鼠第14天出现右心室肥大,21天mPAP发生显著性改变,且HIF-1α mRNA表达水平于第21天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组织HIF-1α蛋白含量比CON组大鼠增加.HIF-1α表达增高先于肺高压形成.结论:HIF-1α在肺高压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肺高压发病调节,在肺高压形成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李军;王大为;秦玉明;王凤鸣;曹黎明;左维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9~2002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肉眼血尿22例(71.0%),腰痛11例(35.5%).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和逆行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输尿管腔内占位4例(13.0%)、输尿管腔内占位3例(11.5%)、膀胱或合并膀胱占位8例(36.4%),输尿管充盈缺损6例(40.0%).2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结论:老年患者反复发作的腰痛及血尿应考虑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可能,造影诊断对本病有较高价值,应作CT及MRU无创检查.
作者:李杰;吴宏飞;张炜;钱立新;殷长军;徐正铨;眭元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酒精刺激对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以1%、3%、6%、12%和24%(V/V)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饮用3天后,再向胃内灌注100%酒精,观察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以了解其细胞更新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酒精灌胃后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如下,饮用1%和3%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而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显著性降低,但饮用24%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显著增加,提示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结论: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可引起胃黏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和饮用的酒精浓度有关.
作者:孙阳;杜军;陈敏;戈应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和分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I-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A组)27例,其中轻度者15例,中重度者12例,正常对照组(C组)20例,经治疗后缓解的A组哮喘患者(R组)27例.测量A、B和C组研究对象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Neu/Leu%),并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夹心法ELISA诱导痰上清液中IL-17浓度.结果:A组的IL-17的浓度为(37.22±5 67)ng/L,明显高于C组(27.96±3.26)ng/L和B组(30.20±3.99)ng/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A组(55±4)%、B组(72±7)%的FEV1%均明显低于C组(97±3)%(均P<0 05);诱导痰Neu/Leu%分别为:A组(37.2±10 4)%、B组(26.2±4.2)%、C组(24.1±3.9)%,A组与 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在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中,Neu/Leu%与IL-17的浓度呈正相关(r=0.80,P<0.01);FEV1%与IL-17的浓度呈负相关(r=-0.41,P<0.05);FEV1%也与Neu/Leu%数量呈负相关(r=-0.64,P<0.01).在哮喘缓解组(B组)中,Nou/Leu%与 IL-17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2,P<0.05),而FEV1%与IL-17无明显相关.结论:在哮喘急性发作、加重及恶化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升高;IL-17是通过趋化中性粒细胞进入气道并活化,参与哮喘的急性发作、加重和恶化;IL-17水平变化可能成为监测哮喘病情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黄秋生;黄茂;苏梅;张希龙;殷凯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型受体(IGF-ⅡR)和Bax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性以及MST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胃镜下取36例胃癌标本,酚与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银染PCR-SSCP方法同时检测目的位点.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RⅡ、IGF-ⅡR和Bax基因发生突变分别有7例、6例和6例,MSI发生率达58.3%,3种基因突变均见于MSI阳性的胃癌,尤其是MSI-H型胃癌.结论:MSI可通过引起靶基因突变,特别是部分抑癌基因突变,促进了部分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道富;刘平;张小勇;黄霞月;杜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食管狭窄病因较多,我院采用TiNi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共200例次,在治疗中责任护士强调个体差异加强护理,为确保治疗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许莲华;施瑞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各种肝病导致的肝功能损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严重者可使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一种体外支持装置,它可以通过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等治疗方法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而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通道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所必需的,护理好患者的血管通路,减少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对本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3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间,共进行47次静脉插管留置双三腔导管.现将人工肝治疗中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松琴;丁素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 A,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作者:褚朝顺;苗毅;郭峰;奚春华;黄承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elecoxib作用于Bel-7402、SMMC-7721的2种肝癌细胞株,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TUNE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细胞凋亡及Akt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的激活状态.结果:MTT法显示celecoxib可抑制上述两株肝癌细胞增殖;TUNE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celecoxib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celecoxib诱导凋亡主要是通过抑制Akt的Thr308磷酸化,进而激活caspase-9、caspase-3进行的.结论:celecoxib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通过Akt信号转导途径、激活caspase通路实现的.
作者:刘宁波;彭韬;沈波;冷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重叠率所获得的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质量,以获得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MSCTA)理想的重建参数.方法:随机选择45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纳入研究,选择3.0mm×2.5 mm的扫描参数,对横断面扫描图像的原始数据分别用重叠率0%,50%和75%进行层厚3.0 mm轴面重建.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根据腹腔动脉及分支血管边缘的清晰度、腹腔动脉的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用双盲法评分,所有统计工作应用SPSS软件完成.结果:3种不同重叠率对腹腔动脉血管成像的总体质量以75%与50%重叠率图像质量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75%、50%重叠率图像质量高于重叠率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选择3.0 mm层厚、50%重叠率能很好显示腹腔动脉及分支,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作者:陈文华;黄庆娟;徐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