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检测对预测分娩的价值

刘晓梅

关键词:宫颈分泌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预测分娩
摘要: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一种可靠的预测分娩的方法,仅能间接行宫颈评分评价宫颈成熟度及检测胎儿纤维结合素预测引产和分娩时机[1]。这些方法受客观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不高。本文评价一种床边检测预测分娩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对象随机选择1999年6月~2000年6月本院产科待产的足月妊娠孕妇141例(无胎膜早破与产前出血,胎盘成熟,未临产并且年龄、胎龄、产次等指标基本相同)。所有孕妇同意检测。 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的试纸条,采用两种抗人 IGFBP-1单抗及免疫层析法。在试纸条中,一种抗体包被在蓝色乳胶颗粒上(检测标记),另一种固定在膜上作为特异性IGFBP-1的捕获线。将试纸条的浸渍区放入已萃取的标本中。如果存在IGFBP-1的话,其将与抗体标记的蓝色乳胶颗粒结合,并继续移动至捕获线与第2种抗体结合。试纸条还有1条含有抗免疫球蛋白的捕获线,无论标本中是否含抗原,总能捕获已标记的蓝色乳胶颗粒,形成一条蓝色线条。出现两条蓝线则表示标本中的IGFB P-1含量高于检测低限。检测范围:若IGFBP-1含量为24 μg/L,结果呈弱阳性,若大于 50~100 μg/L则结果呈强阳性。 采样和操作所有标本用规定的试剂盒进行采集。呢绒拭子在颈管内放置15 s后取出,放入 0 .5ml的萃取缓冲液试管中固定15 s,再取出拭子并将试纸条放在试管中充分吸取萃取液,直到液体到达反应区,时间约1 min。之后2~5 min内试纸条上若出现2条蓝线则为阳性,1 条蓝线则为阴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系膜增殖性肾炎核因子-κB活化及其与系膜基质扩大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患儿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其与系膜基质扩大的关系,明确NF-κB在MsPG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MsPGN患儿肾活检组织中NF-κB的活化,并分析其与MsPGN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MsPGN患儿肾小球及肾小管中NF-κB的活性显著增加,且与MsPGN病变程度及肾间质中单核细胞浸润密切相关。肾小球中NF-κB的活化与系膜基质扩大呈直线相关。结论:NF-κB的活化在MsPG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阻断NF-κB的活化将可能为防治MsPGN的发生和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丁桂霞;陈荣华;张爱华;黄松明;吴元俊;郭梅;蔡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内放射抑制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形成的动态观察及机制探讨

    目的:评价血管内放射抑制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形成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型家猪13头,分为对照组7头及实验组6头。对照组左侧髂动脉先行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随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置入置源管。实验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通过置源管送入192Ir高剂量后装源取20 Gy对受损髂动脉行放射治疗。术后第3天、第10天及第28天各处死2头猪,取损伤的髂动脉分别行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对经球囊损伤后的猪髂动脉进行血管内放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未见并发症发生。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可见新生内膜面积及厚度减少、血管腔面积及外弹力膜包绕面积增加现象;新生内膜中胶原含量有增生受抑现象。结论: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即刻应用血管内192Ir 20 Gy放射治疗,第3天起明显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第10天时新生内膜抑制达到高峰,血管发生有意义的正性重塑,到28天时血管正性重塑更加明显,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动脉损伤后狭窄形成的效果。

    作者:王连生;黄峻;马根山;杨志健;曹克将;冷静;彭韬;冯振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54例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同一地区的269例健康对照进行系统问卷调查,所获资料用Epi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患者中95例有银屑病家族史,其暴露比率为26.84%。病情比较显示:有家族史患者呈中、重度发病的比例(18.95%和23.16%)高于无家族史患者(12.74%和 16 .60%);再发患者该比例(38.29%和33.71%)高于首发患者(34.12%和24.71%)。若干环境诱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受潮、感染、精神紧张及食鱼虾等与其发病相关。结论: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环境诱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安平;张学军;朱文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局麻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8例报告

    自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作者用局麻方法完成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男性,年龄40~80岁,平均65.2岁,其中大于65岁的12例。18例均为腹股沟疝,其中斜疝15例,直疝3例,病程3个月至8年。 麻醉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0.5%利多卡因“三点一线”法行腹股沟区局部浸润麻醉。沿腹股沟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打开睾提肌,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置入巴德公司Perfix圆锥状充填物,使疝囊反向纳入腹腔。如疝囊过大,则在腹股沟管中间位离断后,关闭疝囊断面并游离至内环,同法置入充填物。嘱患者咳嗽以增加腹压,证实充填物位置正确适当,将充填物与内环缘的腹横筋膜断缘层固定数针。精索后平置Perfix平片,分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和皮肤层。

    作者:蒋振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替换围术期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瓣膜替换患者围术期血小板、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患者12例,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140)、D-二聚体含量,结合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比较瓣膜替换不同时点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程度。结果:CPB过程中及CPB后早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在CPB中明显下降,CPB后短期内回升至正常范围,血浆GMP-140比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明显滞后。结论:CPB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血小板功能的恢复要晚于数量的恢复。临床应重视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术后早期出血。

    作者:周源;陈亦江;陈广明;邵永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适宜游泳应激对衰老小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适宜游泳应激对衰老小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腹腔内注射D-半乳糖0.12 mg/g)致衰老组基础上,分别都予以游泳应激(于水温18℃,水深15 cm的水中游泳15 min)。8周后,对各组小鼠进行Y-迷宫、被动回避、平衡耐力等行为学测试,测定胸腺指数,并取脾脏用3H-TdR掺入法观察脾淋巴细胞对不同有丝分裂刺激原ConA和LPS的增殖反应。结果:衰老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平衡耐力、免疫功能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明显降低,但经过8周游泳应激后,正常组、衰老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平衡耐力都明显提高,胸腺指数增加,脾淋巴细胞对不同有丝分裂刺激原ConA和LPS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提高。结论:适宜游泳应激可改善衰老小鼠行为表现和免疫功能以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何海蓉;李平;孙秀兰;陈启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对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对气管平滑肌的直接影响。方法:用电刺激兔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直接影响。结果:发现略高于临床浓度的维库溴铵(3×10-6 mol/L)和阿曲库铵(10-5 mol/L)对气管平滑肌张力无显著影响(P>0.05);更高浓度的维库溴铵(3×10-4 mol/L)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持续增加(P<0.05);而高浓度的阿曲库铵(10-3 mol/L)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先一过性增加,随后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临床剂量范围内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不增加气管平滑肌张力,但应避免大剂量快速使用。

    作者:周钦海;傅诚章;钱燕宁;刘存明;丁正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和糖尿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AM)对高血压(HT)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CD)患者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法。结果:19例EHCD和20例HT伴有左室肥厚(LVH)的患者进行超声左室结构和功能检测表明,AM治疗后EHCD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下降(30.35±10.94) g/m2,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分别减少(0.16±0.09) cm和(0.12±0.07) cm;HT组则分别下降了(27.45±18.99) g/m2,(0.21±0.13) cm和(0.15±0.11)cm(P<0.0 0 1),两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增加(P<0.05),峰值速度A(PA)下降,PA∶峰值速度E(PE)小于1,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i)/舒张早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Ei)下降(P<0.05);AM降压治疗后,两组肾动脉内径均增大,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减小。结论:AM对EHCD和HT患者均可通过消退室间隔、左室后壁肥厚而显著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可降低肾动脉阻力,减轻肾脏损伤。

    作者:周蕾;黄峻;许迪;陈莉;雍永宏;陆凤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医源性输尿管下段损伤17例处理分析

    医源性输尿管下段损伤,如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可引起患者严重的生理与心理损害。我院自1986年3月至2000年4月,收治输尿管下段损伤1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输尿管下段损伤17例,其中女16例,男1例,年龄24~62岁,平均39.5岁。妇科手术引起16例,其中子宫切除术9例,卵巢切除术4例,剖宫产2例,子宫破裂修补术1例;直肠癌根治术引起1例。单侧损伤16例,双侧损伤1例。术中及时发现6例,表现为手术野“渗出液”较多或见到切开的“管腔状结构”,另11例表现为腰痛、腹胀、发热、其中阴道漏尿 8例,切口漏尿1例,术后至确诊时间为2天至7个月。

    作者:庄海军;汤鹏;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和三维重建在临床的应用

    1994年以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开始应用于临床[1],并以其无创性和直观性受到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支气管三维重建(3D)包括多层面/曲面/ X线体积成像(MPR/CPR/XVR)、小密度投影(MinIP)、大密度投影(MaxIP)、表面遮盖成像 (SSD)等技术可提供多方面的信息[17],有利于病变的诊断。本研究探讨3D和C TVB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杨春霞;范春瑛;许民;叶彬;王书智;顾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结合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价双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结合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52例159个乳腺肿块,定量分析其彩色象素平均密度、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值和血管数目;其中,32例乳腺肿块用99mTc-MDP检测。结果:乳腺癌彩色象素平均密度为(6.100±0.002)%,高于良性肿块(1.500±0.001)%(P<0.0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23.55±1.23) cm/s,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5.73±0.39) cm/s(P<0.001);RI为0.71±0.011,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0.51±0.012(P<0.01);血管数目为1.67±0.063,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0.86±0.093(P<0.001);99mTc-MDP乳房显像为阳性。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8%、特异性82%、准确性89%;99mTc-MDP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0%、特异性80%、准确性87%。结论:CDFI、脉冲多普勒(PD)和99mTc-MDP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淑芳;姚薇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BsAg核酸疫苗诱导H-2b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adw和adr亚型HBV PreS2+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HBc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C57BL/6小鼠23只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pJW4303/S2+S(adw亚型)组(W组)、pJW4303/S2+S(adr亚型)组(R组)、pJW4303/S2+S(adr)+pJW4303/HBc组(R+C组)。免疫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次肌注相应质粒DNA 100 μg(100 μl)。免疫程序为0、2、4周。于第0、2、4、6、8周采集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Bc。结果:于第3次免疫后4周W组、R组、R+C组小鼠血清全部检出抗-HBs,抗体含量随免疫次数增多而增加,抗-HBs浓度高达22 329 IU/L,与P组(对照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核酸疫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抗-HBc在第1次免疫后2周即在R+C组全部出现,抗-HBs和抗-HBc在P组始终未检出。结论:adw和adr亚型HBV PreS2+S核酸疫苗和HBc核酸疫苗能诱导H-2b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联合HBc核酸疫苗有助于抗-HBs的早期产生。

    作者:吴兴柳;蔡洁;刘雁雁;黄祖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实验性豚鼠炎性胸膜腔积液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炎性胸膜腔积液(简称胸液)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40只豚鼠分为8组,第1~7组为试验组,第8组为对照组,试验组每只右胸膜腔内注入1%角叉菜胶(carrageenan)0.8~1.0 ml,分批处死观察。结果:胸液于1天内已经出现,2~3天积液量多,胸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病理切片中胸膜、肺的炎性改变亦达高峰,以后胸液逐渐吸收,第7天开始出现胸膜纤维化与粘连,第10天时明显,14天呈现胸膜包裹。结论:角叉菜胶是一比较理想的胸膜腔致炎剂;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胸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作者:冯源;王祥;殷凯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检测对预测分娩的价值

    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一种可靠的预测分娩的方法,仅能间接行宫颈评分评价宫颈成熟度及检测胎儿纤维结合素预测引产和分娩时机[1]。这些方法受客观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不高。本文评价一种床边检测预测分娩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对象随机选择1999年6月~2000年6月本院产科待产的足月妊娠孕妇141例(无胎膜早破与产前出血,胎盘成熟,未临产并且年龄、胎龄、产次等指标基本相同)。所有孕妇同意检测。 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的试纸条,采用两种抗人 IGFBP-1单抗及免疫层析法。在试纸条中,一种抗体包被在蓝色乳胶颗粒上(检测标记),另一种固定在膜上作为特异性IGFBP-1的捕获线。将试纸条的浸渍区放入已萃取的标本中。如果存在IGFBP-1的话,其将与抗体标记的蓝色乳胶颗粒结合,并继续移动至捕获线与第2种抗体结合。试纸条还有1条含有抗免疫球蛋白的捕获线,无论标本中是否含抗原,总能捕获已标记的蓝色乳胶颗粒,形成一条蓝色线条。出现两条蓝线则表示标本中的IGFB P-1含量高于检测低限。检测范围:若IGFBP-1含量为24 μg/L,结果呈弱阳性,若大于 50~100 μg/L则结果呈强阳性。 采样和操作所有标本用规定的试剂盒进行采集。呢绒拭子在颈管内放置15 s后取出,放入 0 .5ml的萃取缓冲液试管中固定15 s,再取出拭子并将试纸条放在试管中充分吸取萃取液,直到液体到达反应区,时间约1 min。之后2~5 min内试纸条上若出现2条蓝线则为阳性,1 条蓝线则为阴性。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二磷酸盐对骨水泥微粒刺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帕米磷酸钠)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 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 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 μg/ml)。培养48 h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的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组的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P<0.0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由此二磷酸盐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有效药物。

    作者:马益民;范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高效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目的: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高效表达成熟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方法:首先构建含IGF-Ⅱ cDNA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1,然后重组pFastBac1所含的转位元件mini-Tn7,在感受态细胞DH10Bac内转位到粘粒上的连接位点mini-attTn7构成重组粘粒,重组粘粒转染昆虫细胞Sf9产生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进行感染Sf9细胞。结果:琼脂糖凝胶分析显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1的成功构建;琼脂糖凝胶分析重组粘粒的PCR产物表明已获得重组粘粒;十二烷基磺酸钠(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7KD左右蛋白质条带的出现。结论: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IGF-Ⅱ,可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作者:赵红;汪承亚;段宇;P.H.Steenbergh;J.S.Sussenbach;陈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与冻存的研究

    目的: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冻存及干细胞活性的检测。方法:用封闭式动脉采血法采集10例脐血,经Ficoll溶液分离获得干细胞,分成3组,分别用10%二甲亚矾(DMSO)、自配的5%DMSO+6%羟乙基淀粉(HES) +4%人体白蛋白及CP-1 3种不同的冷冻保存液冻存于 196℃的液氮和[ CD*2/3〗80℃的低温冰箱中,对冷冻后的样本进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锥虫蓝拒染试验及流式细胞仪CD+ 34细胞计数。结果:采集的血量平均数为(72.2±17.3)ml,3种不同冷冻保存液对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效果在1、3、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特别是6个月后,流式细胞仪对CD+34细胞检测的相对数逐渐增高。在6个月内,80℃低温冰箱中的冻存与196℃液氮内的冻存相比,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配的冷冻保存液效果良好,短期造血干细胞的冻存可以在80℃低温冰箱内进行,冷冻保存造血干细胞1、3、6个月对细胞的活性影响不大。

    作者:徐群;武正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呼气相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

    目的:评价呼气相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病例组)及12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胸部CT扫描,测量和计算横断面积衰减分数(CLARS),肺密度衰减值(LDAV),象素指数(PI)。对两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横断面积衰减分数分别为25和48,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79 HU和186 HU,呼气末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I值分别为11.36%和0.13%,两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呼气相CT对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和定量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道的功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

    作者:吴飞云;张思全;冯源;刘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物人工肾小管体外构建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生物人工肾小管(RAD)的方法和RAD重吸收钠离子(Na+)、肌酐(Cr)、葡萄糖(Glu)的功能鉴定。方法:采用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体外培养,然后植入FH66血液滤过器内腔继续培养,体外制作模拟血液滤过加肾小管细胞的系统,即RAD。测定本系统对Na+、Cr、Glu的重吸收功能,并与未植入LLC-PK1的滤过系统做对照。同时观察哇巴因、根皮苷对重吸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C r重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9%∶84.8%,P<0.001),Na+、Glu重吸收率大于85% ,且明显受哇巴因及根皮苷抑制(重吸收率<10%),祛除药物抑制因素后,重吸收率又能恢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在体外成功构建RAD,并且具有选择性重吸收功能。

    作者:应旭;王笑云;沈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血浆细胞粘附分子浓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地选取15例瓣膜置换病人,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5 min、CPB结束、CPB结束后1 h及术后第1天晨5个时段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 及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血浆浓度。结果:本组病人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浓度在CPB前在正常范围,CPB 结束后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1天晨,sICAM-1浓度下降至CPB前的基础水平,而s VCAM-1及sP-selectin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CPB可引起血浆多种粘附分子浓度增高,这可能与CPB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并成为CPB术后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心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作者:邵永丰;朱秉智;陈广明;陈亦江;陈亮;周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