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麦味地黄丸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干咳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畅飞;乔成林;孙万森;吴喜利

关键词:麦味地黄丸, 治疗效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刺激性干咳, 副反应, 临床使用, 患者, 现报道如下, 高血压药物, 临床观察, 降压治疗, 停药, 换药
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但是有一定的副反应,临床使用时有些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轻者可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重者致患者不能耐受,需停药、换药,影响了降压治疗的方案和效果.2002年6月-2003年1月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麦味地黄丸对ACEI干咳副反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初探

    我院自2003年3月28日收治第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至今,共收治22例,由于床位有限即刻转入SARS定点医院5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7例,其中确诊9例,疑似8例.17例均为初治患者,现将我们救治SARS工作中的一些治疗思路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象安;李仝;韩刚;史利卿;焦扬;郭蓉娟;金哲;葛芃;戴红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63例SARS中医症候群的动态分析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症候及舌象动态特征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63例SARS患者的症候、舌象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早期常见的症状为发热(56例)、咳嗽(41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0例);中期(极期)常见的症状为咳嗽(53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3例);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偶可见四肢乏力或困重(17例)、胸闷胸痛(13例)、低热(11例)、咳嗽(12例)、咳痰(11例).(2)舌象:早期多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中期多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恢复期多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偶有舌质暗紫,苔薄白或白腻,偶有苔黄腻.(3)SARS患者早期白细胞、血小板及CD4+、CD8+T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至恢复期均显著升高,与早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不同病期的中医症状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致性.

    作者:李秀惠;胡建华;杨宇;郭彩平;梁连春;胡中杰;勾春燕;叶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消白合剂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白合剂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将白癜风患者74例随机分成消白合剂治疗组及8-甲氧补骨脂素(8-MOP)片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及甲皱微循环、血浆内皮素-1、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观察和比较.结果:消白合剂疗效优于8-MOP片(P<0.05),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甲皱微循环、提高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P<0.01).结论:消白合剂治疗白癜风具有疗效优势.

    作者:刘志军;向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若干问题思考

    中医药学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她对我国其他民族医药学及周边国家民族医药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医药学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健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大;在人们的日常医疗保健支出中,传统医药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有的发达国家并已将传统医药学治疗纳入保险给付的范围.如何正确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诠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科学机理,是中医药能否终融入国际主流医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作者: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氧化损伤类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调心方的作用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氧化损伤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模型,探讨调心方对该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β-淀粉样蛋白质(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羟延胡索酸(DHF)加三氯化铁-二磷酸腺苷(FeCl3-ADP)左侧脑室注射的方法,建立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脑皮层Aβ沉积及调心方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皮层Aβ广泛沉积,皮层Aβ阳性细胞数和免疫组化着色平均光密度显著增高;调心方对模型鼠上述指标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氧化损伤模型既能较好地表达AD的临床特征(近期记忆损害),又能部分反应AD的病理变化(Aβ沉积),是一经济实用的氧化损伤类AD大鼠模型;调心方具有改善氧化损伤类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降低Aβ沉积的作用.

    作者:邱宏;金国琴;赵伟康;张学礼;戴薇薇;段艳霞;尤银珍;林水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三氧化二砷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中药砒霜(三氧化二砷,As2O3)及砷制剂对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对白血病的治疗为人们所关注.砷作为抗肿瘤药物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中医传统方剂青黄散、十味丸等治疗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确有一定疗效,经鉴定其中有效成分为含砷中药.199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确定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 APL)的疗效[1].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国强等[2]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理,确定As2O3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耐药的病例可获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但并无严重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用砒霜制成的亚砷酸注射液1999年下半年被批准为我国二类新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正式批准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案.体外研究发现As2O3能诱导APL细胞株NB4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3].细胞凋亡是一种相对于细胞坏死的、主动的、程序化的细胞死亡形式.有人认为当细胞生长和细胞死亡的平等被破坏时,肿瘤就会发生.现已发现许多因素包括不少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靶点.近发现As2O3同样能诱导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细胞产生凋亡[4],但有关As2O3诱导凋亡的机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以往发现As2O3不仅能诱导APL细胞株NB4细胞产生凋亡,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对非APLAML细胞株HL60产生增殖抑制作用[5].

    作者:宋建;张东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健脾疏肝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血浆及粘膜β内啡肽的调节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胃肠道常见和重要的功能性疾病,也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约占胃肠道疾病的30%~50%[1].IBS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全身性慢性疾病,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并伴有明显的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症状.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该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重要关系[2],β-内啡肽(β-EP)是一种主要由下丘脑弓状核及垂体中叶合成分泌的神经肽,是体内主要的内源性阿片肽之一,后者是早被发现能从中枢水平影响胃肠运动功能的胃肠肽之一.笔者在临床应用健脾疏肝法治疗IBS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该方对血浆及肠粘膜β-EP的影响.

    作者:骆天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抗肿瘤中药静脉制剂、消积饮、辨证中药汤剂)、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西医组予以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中西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并通过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各组的远期疗效,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的24个预后因子,筛选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中位生存期中医组为(285.00±17.92)天,西医组为(265.00±1.8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为(359.00±7.00)天,与中医组及西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5、1年生存率(%)中医组分别为84.4、18.1;西医组为82.5、20.6;中西医组为92.5、42.7.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个预后因子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199、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 199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危险因子;治疗前Karnofsky评分、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保护因子.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可作为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佳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柳宁;刘伟胜;徐凯;吴万垠;刘宇龙;朱迪盈;罗海英;陈春永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危重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原发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小儿发病多以急性危重型居多.其发生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异常有关.1993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危重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并与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2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莉;孙桂芳;郭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补肺防感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3例

    1998年6月-1999年6月,我们采用补肺防感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3例,并与口服玉屏风颗粒53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瑛;王洪新;顾骅;王耀峰;解金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青果蠲毒散救治河豚鱼中毒临床观察

    河豚鱼中毒是食物中毒中较难救治的急危重症之一.笔者自1990年7月-2000年2月以来,采用中药青果蠲毒散,结合现代医学抢救手段救治河豚鱼中毒患者2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13例进行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占恩;王燕青;李升刚;阎志兴;宋永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疑似患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SARS疑似患者临床症候的改善时间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SARS疑似患者临床症候、胸片、舌象进行观察,并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对20例疑似患者进行动态T细胞亚群、血清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测定.结果:40例患者发热、汗出、乏力、干咳等主要症状及舌象均得到明显改善,胸片开始吸收时间为(4.54±2.85)天,明显吸收时间为(7.74±4.68)天.其中20例患者入院时T细胞亚群CD3、CD4、CD8平均值低于正常,入院第3天开始升高,6~10天逐步恢复到正常范围.3例患者发现血清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例冠状病毒抗体阳性,1例两者同时存在.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改善SARS疑似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

    作者:吴红金;赵锡银;王凡;王升启;刘娟;王斌;高月;李建民;王显;王国华;王瑞丽;赵兰才;刘婵;王建章;刘天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减轻头颈部肿瘤放疗急性放射反应的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9年8月-2002年6月将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中药制成喷雾剂和内服剂用于防治头颈部急性放射反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华;钟兰俊;刘秀清;孔德洪;王传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康莱特注射液合并诺维本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康莱特注射液结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体重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衍智;李萍萍;杨丽芳;孙红;张清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SARS临床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SARS现有西医治疗的成功经验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及低氧血症两大环节,方法是皮质激素及无创正压肺保护性通气,其余多个环节尚待总结有效的经验.而内毒素血症可能是SARS真正的死因.首先,病毒本身引起的病理反应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部病毒性炎症反应不大容易快速引起换气障碍,故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要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地位.其次,SARS死亡总与ARDS有关,没有低氧血症病情就平稳;SARS死亡者经中国疾病研究中心证实有较高的内毒素血症.第三,内毒素血症无论是动物试验或是临床,均可迅速导致ARDS.第四,SARS引起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高热因素、细胞因子等致高代谢,使所有上皮细胞极易受损伤,小肠及结肠上皮细胞损伤致内毒素穿透肠道屏障,高代谢致肝功能受损使肝脏对内毒素清除受损,加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致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这些,似乎构成了一张内毒素与ARDS的网络.临床上,ARDS形成之前常先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肠功能屏障破坏、中毒性肠麻痹的表现,如及时纠正常可避免ARDS.因此,目前急需前瞻性研究证实内毒素与ARDS形成之间的关系.据了解,美国BIOSITE公司有内毒素快速测定仪及试纸(其机器即是心衰心梗快速诊断仪),可方便这一研究.

    作者:郭平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医务人员SARS 14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3年3月16日香港SARS患者李某被转来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来,由于初并不清楚SARS病情,造成污染.急诊科参与过救治的医护人员,部分感染SARS.此后我院又因另一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污染,又有医护人员感染SARS,由于SARS患者较多,我院于4月14日建立SARS隔离病房,该14例医护人员被收入本院SARS病房医护人员病区.14例中有8例为重症,其中6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在救治过程中,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执行卫生部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至5月1日转定点医院时,全部危重病例转危为安,病情平稳,其中2例病情危重的患者已能自行走上救护车;3例普通病例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现将这一阶段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肖和印;周绍忠;赵吉平;王继东;沈春;崔红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小儿早熟Ⅰ号治疗女童性早熟69例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的表现提前出现为特征的生长发育异常,近年发病率显著增高.我院小儿生长发育专科门诊采用中药小儿早熟Ⅰ号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与酒精擦浴两种降温方法的对比观察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期间患者代谢率和耗氧量增加,易引起机体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减少高热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很重要的.一年来,我们对23例高热患者经清热解毒及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法与酒精擦浴法进行物理降温对比观察和护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龙芳;纪敏;曹国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丹地片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及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剂--丹地片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3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为两组,丹地组(46例)采用丹地片(由熟地24g 山茱萸9g 茯苓9g 泽泻9g 牡丹皮9g 淮山药12g 丹参15g等组成)治疗,每次4片,每日2次,对照组(27例)口服维尼安(乙炔雌二醇戊醚,每片含2.5mg),每月5mg,连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脂(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poA、apoB)及性激素(FSH、E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TC/HDL-C、FSH下降,HDL-C、E2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丹地组TG下降,apoA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地片具有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梁瑞宁;陈明人;徐晓;潘兆兰;胡小荣;周士源;张红花;姜玉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芍药甘草汤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型女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药、炙甘草组成,功效缓急止痛.2000年7月-2002年11月,笔者采用芍药甘草汤颗粒剂治疗高泌乳素血症(HPRL)型女性不孕症,疗效与溴隐亭相当,却无后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兹报告如下.

    作者:徐吉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