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瑛;王洪新;顾骅;王耀峰;解金兴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的表现提前出现为特征的生长发育异常,近年发病率显著增高.我院小儿生长发育专科门诊采用中药小儿早熟Ⅰ号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膈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酶消化分离法,获取单个大鼠膈肌细胞,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7只大鼠膈肌细胞ICa-L的峰值及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并观察不同浓度的参麦注射液对其影响.结果:当维持电位为-80mV,刺激频率为0.5Hz,钳制时间为300ms,步进电压为10mV,去极到+60mV时,10μl/ml的参麦注射液仅使大鼠膈肌细胞的平均内向峰值ICa-L由(-6.9±0.6)pA/pF增加到(-7.5±0.7)pA/pF,增加的幅度为(9.2±2.8)%,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50μl/ml、100μl/ml的参麦注射液使大鼠膈肌细胞的平均内向峰值ICa-L由(-6.9±0.6)pA/pF分别增加到(-8.4±0.6)pA/pF和(-9.2±0.6)pA/pF,其增加的幅度分别为(22.4±1.7)%和(34.6±4.6)%,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给药前后ICa-L的大激活电位和翻转电位均不变.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激活大鼠膈肌细胞膜的钙通道,增加Ca2+内流,而使膈肌细胞的收缩力增强,该作用可能是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膈肌疲劳的离子通道机制之一.
作者:赵丽敏;熊盛道;牛汝楫;徐永健;张珍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骨松宝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影响.方法:给18月龄老年大鼠灌胃骨松宝1.5g/kg体重,每日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后1h取血分离血清,用D8900培养基分别配成含药鼠血清7.5%和15%的培养基,并用于培养成骨细胞24h,同时以加有7.5%和15%未用药老龄大鼠血清的D8900培养基、含20μmol/L氟化钠(NaF)的D8900无血清培养基及D8900无血清培养基作对照,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并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Ca2+浓度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加有相同浓度鼠血清的D8900培养基组、D8900培养基加NaF组和D8900培养基组比较,含药鼠血清组的成骨细胞增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培养基中的Ca2+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P<0.01),ALP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骨松宝能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和提高对Ca2+的利用,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
作者:张贵林;王长松;唐俊杰;任光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一种多靶点作用的药物已在肿瘤临床应用多年,而且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其具有化疗增敏作用.1998年6月-2001年6月,作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KLT),合用诺维本、顺铂(NVB、DD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树军;姚亚民;李玉富;孙红;马保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药砒霜(三氧化二砷,As2O3)及砷制剂对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对白血病的治疗为人们所关注.砷作为抗肿瘤药物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中医传统方剂青黄散、十味丸等治疗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确有一定疗效,经鉴定其中有效成分为含砷中药.199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确定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 APL)的疗效[1].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国强等[2]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理,确定As2O3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耐药的病例可获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但并无严重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用砒霜制成的亚砷酸注射液1999年下半年被批准为我国二类新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正式批准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案.体外研究发现As2O3能诱导APL细胞株NB4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3].细胞凋亡是一种相对于细胞坏死的、主动的、程序化的细胞死亡形式.有人认为当细胞生长和细胞死亡的平等被破坏时,肿瘤就会发生.现已发现许多因素包括不少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靶点.近发现As2O3同样能诱导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细胞产生凋亡[4],但有关As2O3诱导凋亡的机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以往发现As2O3不仅能诱导APL细胞株NB4细胞产生凋亡,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对非APLAML细胞株HL60产生增殖抑制作用[5].
作者:宋建;张东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但是有一定的副反应,临床使用时有些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轻者可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重者致患者不能耐受,需停药、换药,影响了降压治疗的方案和效果.2002年6月-2003年1月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麦味地黄丸对ACEI干咳副反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畅飞;乔成林;孙万森;吴喜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们用脉冲电离子治疗机(简称治疗机)配合干扰素及中药联合治疗尖锐湿疣(CA)49例,并与单用治疗机和治疗机加干扰素治疗的各49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巫毅;姜兰香;王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剂--丹地片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3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为两组,丹地组(46例)采用丹地片(由熟地24g 山茱萸9g 茯苓9g 泽泻9g 牡丹皮9g 淮山药12g 丹参15g等组成)治疗,每次4片,每日2次,对照组(27例)口服维尼安(乙炔雌二醇戊醚,每片含2.5mg),每月5mg,连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脂(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poA、apoB)及性激素(FSH、E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TC/HDL-C、FSH下降,HDL-C、E2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丹地组TG下降,apoA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地片具有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梁瑞宁;陈明人;徐晓;潘兆兰;胡小荣;周士源;张红花;姜玉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症候及舌象动态特征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63例SARS患者的症候、舌象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早期常见的症状为发热(56例)、咳嗽(41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0例);中期(极期)常见的症状为咳嗽(53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3例);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偶可见四肢乏力或困重(17例)、胸闷胸痛(13例)、低热(11例)、咳嗽(12例)、咳痰(11例).(2)舌象:早期多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中期多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恢复期多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偶有舌质暗紫,苔薄白或白腻,偶有苔黄腻.(3)SARS患者早期白细胞、血小板及CD4+、CD8+T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至恢复期均显著升高,与早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不同病期的中医症状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致性.
作者:李秀惠;胡建华;杨宇;郭彩平;梁连春;胡中杰;勾春燕;叶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4年7月-2000年12月,我们采用自拟消炎粉外治糖尿病合并阴道炎112例,并与对照组63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慧;潘玉华;王春燕;张素华;张秀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自1999年8月-2002年6月将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中药制成喷雾剂和内服剂用于防治头颈部急性放射反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华;钟兰俊;刘秀清;孔德洪;王传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作者:史载祥;马晓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8年6月-1999年6月,我们采用补肺防感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3例,并与口服玉屏风颗粒53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瑛;王洪新;顾骅;王耀峰;解金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氧化损伤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模型,探讨调心方对该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β-淀粉样蛋白质(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羟延胡索酸(DHF)加三氯化铁-二磷酸腺苷(FeCl3-ADP)左侧脑室注射的方法,建立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脑皮层Aβ沉积及调心方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皮层Aβ广泛沉积,皮层Aβ阳性细胞数和免疫组化着色平均光密度显著增高;调心方对模型鼠上述指标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氧化损伤模型既能较好地表达AD的临床特征(近期记忆损害),又能部分反应AD的病理变化(Aβ沉积),是一经济实用的氧化损伤类AD大鼠模型;调心方具有改善氧化损伤类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降低Aβ沉积的作用.
作者:邱宏;金国琴;赵伟康;张学礼;戴薇薇;段艳霞;尤银珍;林水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自2003年3月28日收治第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至今,共收治22例,由于床位有限即刻转入SARS定点医院5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7例,其中确诊9例,疑似8例.17例均为初治患者,现将我们救治SARS工作中的一些治疗思路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象安;李仝;韩刚;史利卿;焦扬;郭蓉娟;金哲;葛芃;戴红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下称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 FMD)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P<0.01);通心络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洪巨;黄元伟;孙坚;朱朝晖;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胃肠道常见和重要的功能性疾病,也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约占胃肠道疾病的30%~50%[1].IBS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全身性慢性疾病,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并伴有明显的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症状.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该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重要关系[2],β-内啡肽(β-EP)是一种主要由下丘脑弓状核及垂体中叶合成分泌的神经肽,是体内主要的内源性阿片肽之一,后者是早被发现能从中枢水平影响胃肠运动功能的胃肠肽之一.笔者在临床应用健脾疏肝法治疗IBS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该方对血浆及肠粘膜β-EP的影响.
作者:骆天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SARS现有西医治疗的成功经验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及低氧血症两大环节,方法是皮质激素及无创正压肺保护性通气,其余多个环节尚待总结有效的经验.而内毒素血症可能是SARS真正的死因.首先,病毒本身引起的病理反应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部病毒性炎症反应不大容易快速引起换气障碍,故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要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地位.其次,SARS死亡总与ARDS有关,没有低氧血症病情就平稳;SARS死亡者经中国疾病研究中心证实有较高的内毒素血症.第三,内毒素血症无论是动物试验或是临床,均可迅速导致ARDS.第四,SARS引起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高热因素、细胞因子等致高代谢,使所有上皮细胞极易受损伤,小肠及结肠上皮细胞损伤致内毒素穿透肠道屏障,高代谢致肝功能受损使肝脏对内毒素清除受损,加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致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这些,似乎构成了一张内毒素与ARDS的网络.临床上,ARDS形成之前常先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肠功能屏障破坏、中毒性肠麻痹的表现,如及时纠正常可避免ARDS.因此,目前急需前瞻性研究证实内毒素与ARDS形成之间的关系.据了解,美国BIOSITE公司有内毒素快速测定仪及试纸(其机器即是心衰心梗快速诊断仪),可方便这一研究.
作者:郭平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胃肠安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将148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胃肠安组、化疗组和胃肠安加化疗组(简称中西医组).观察3组患者的生存率、转移率、生存质量和转移复发后带瘤生存时间.结果:胃肠安组的术后1、2、3年生存期分别为93.23%、79.34%、71.78%,中西医组分别为89.51%、69.77%、55.76%,明显高于化疗组的83.86%、59.33%、49.43%(P<0.05);胃肠安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3年转移率胃肠安组分别为15.25%、28.81%、33.90%,中西医组分别为15.52%、41.38%、46.55%,但只有术后1年转移率胃肠安组及中西医组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3年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低于化疗组(分别为35.48%,45.16%,51.61%).胃肠安组的生存质量和复发转移后的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化疗组(P<0.05).结论:中药胃肠安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有防治作用.
作者:杨金坤;郑坚;沈克平;韩颖盈;顾缨;朱莹杰;周浩;赵爱光;赵海磊;杨金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采用,从过去的中医、西医相互排斥到今天的融为一体,这里包含了许多医务人员潜心研究的心血和能够说明问题的科学数据.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是国内肿瘤专家所采取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得到了国际上学者和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去努力.
作者:朴炳奎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