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鸣金方治疗恶性肿瘤所致喉返神经麻痹患者62例分析

李佩文

关键词:中药治疗, 恶性肿瘤, 喉返神经麻痹, 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调查, 观察方法, 前瞻性, 声嘶, 患者
摘要:笔者采用回顾性调查及中药治疗前瞻性随机观察方法,对134例喉返神经麻痹所致声嘶的患者做了分析,对62例单纯用自拟鸣金方治疗者做一小结,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甘草酸二铵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笔者选用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并与葡醛内酯片及未用保肝药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秋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中医证型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94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组42例,脾胃虚弱组30例,脾胃阴虚组2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S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NPY含量明显高于脾胃阴虚组,SP含量则显著低于脾胃阴虚组;脾胃虚弱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SP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脾胃阴虚组,NPY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脾胃阴虚组患者血浆SP、Gl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则低于健康对照组,而VI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中医证型IBS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有一定的变化.其中NPY和SP的变化有证型的特异性,而VIP、Glu的变化无明显的证型特异性.

    作者:陈芝芸;严茂祥;项柏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乙型肝炎病情迁延不愈,为寻找一种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尚建中;马龙飞;姚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早期腹腔灌洗加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

    总结我科1996年~2001年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62例(治疗组)均采用早期腹腔灌洗加中医药辨证治疗,与我科1991年~1995年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仕祥;范红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从遗传药理学的近期发展谈中药证治药动学前景

    1892年加拿大著名医学教育家William Osler曾感叹: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医学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或许遗传药理学近年的迅速发展会使医学有望真正成为科学.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正是研究机体遗传变异如何影响患者药物反应[药代(动)、药效和毒副反应性等]差异的学科,并针对患者的遗传结构差异设计佳药物治疗.

    作者:毕晶珠;蒋文跃;黄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指纹图谱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中药指纹图谱是借助于波谱或色谱技术获得的中药(主要是植物药)次生代谢化学万分的光谱图或色谱图.

    作者:谢培山;吴玉田;梁鑫淼;徐青;肖红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复方柴枳黄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209例

    2000年3月~2002年3月,笔者应用复方柴枳黄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20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经电子胃镜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在井冈山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拟定的诊断标准[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作者:李克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抗纤复方对人α1(Ⅰ)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AFC)对人α1(Ⅰ)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含人α1(Ⅰ)前胶原基因上流2.3kb,0.8kb,476bp,173bp启动子片段为研究靶序列,以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为报告基因,构建基因重组质粒,转染成纤维细胞(NIH3T3),建立稳定的α1(Ⅰ)前胶原启动子转染细胞体系,用抗纤复方和(或)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处理NIH3T3细胞,测定CAT活性.结果:(1)抗纤复方能够抑制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报导基因质粒phCAT-Cα1(Ⅰ)2.3,phCAT-Cα1(Ⅰ)0.8,phCAT-Cα1(Ⅰ)0.4的活性,不能抑制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报导基因质粒phCAT-Cα1(Ⅰ)0.1的活性;(2)TGFβ1能促进phCAT-Cα1(Ⅰ)2.3的活性,抗纤复方能拮抗TGFβ1这一促进作用.结论:抗纤复方能够作用于胶原α1(Ⅰ)基因调控片段,抑制胶原合成.

    作者:赵钢;张斌;陈建杰;王灵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模型组(M)、加减四逆散组(C1)、人参皂甙组(C2).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大鼠胸腺重量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目、核转移率.结果:与C组比较,M组胸腺重量指数显著下降,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CR)的数目略有上升的趋势,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核转移率显著上升(P<0.01).与M组相比,C1组与C2组的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的核转移率均显著降低,胸腺重量指数显著提高(P<0.01或P<0.05).在受体核转移率下降方面,C1组优于C2组(P<0.05).此外,C1组各项数据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四逆散能显著减轻糖皮质激素对胸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GCR由胸腺细胞胞浆向胞核转位来实现的.

    作者:严灿;徐志伟;史亚飞;李艳;吴伟康;邓中炎;潘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自拟鸣金方治疗恶性肿瘤所致喉返神经麻痹患者62例分析

    笔者采用回顾性调查及中药治疗前瞻性随机观察方法,对134例喉返神经麻痹所致声嘶的患者做了分析,对62例单纯用自拟鸣金方治疗者做一小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佩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的基础与临床

    近2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麝香保心丸(HMP)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明显疗效,但有关资料零碎而缺乏总结,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罗心平;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近期疗效和6个月~24年的随访结果.方法:198例HLD患者住院期间均静脉滴注二巯基丙磺酸,同时口服肝豆片和葡萄糖酸锌进行强力排铜治疗;出院后予二巯基丁二酸和青霉胺交替服用,并同时服肝豆片和葡萄糖酸锌以维持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临床痊愈、显效及改善分别为22例(11.11%)、15例(7.58%)及131例(66.16%),愈显率18.69%,总有效率84.85%.随访6个月时,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增高;随访6+个月~24年,临床痊愈、显效率均增高,无效和恶化率亦增高,而改善率下降.结论:倘若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维持排铜治疗,可使大多数HLD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并能长期存活,而少数不能坚持服药或晚期重症患者,往往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作者:杨任民;程楠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对MDR-1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逆转的意义

    2000年1月~2001年11月,我们采用参麦注射液、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及硝苯吡啶(nifedipine)联合应用,进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的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胜友;徐颖扉;吴良村;刘鲁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转移的食管癌临床观察

    2001年1月~2001年6月,应用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食管癌,并有钡餐透视、X线摄片、内窥镜或CT检查所见;(2)不适宜手术、放疗和常规化疗或拒绝上述治疗及上述治疗后复发转移者;(3)年龄≤70岁;(4)KPS评分≥50分;(5)预计生存≥3个月;(6)心肝肾功能及血象正常或接近正常;(7)知情及同意治疗者;(8)有随访可能.排除标准:(1)1个月内作过其他抗肿瘤治疗者;(2)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

    作者:焦智民;王俊生;杜景富;王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前列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病,我们根据前列腺的解剖学及临床特点,采用前列栓经肛门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夹瘀证)患者284例,并用野菊花栓156例作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学忠;刘建平;张建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补肾复脉液对缺氧内皮细胞eNOSmRNA和ET-1mRNA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复脉液对缺氧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和内皮素(ET-1)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其对缺氧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培养的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缺氧组、西药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10%的空白兔血清,10%的空白兔血清,10%的含维生素C兔血清,10%的含补肾复脉液兔血清,除空白组外,同时通入95%N2加5%CO2混合气孵育(缺氧)4h,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法提取各组细胞总RNA,以GAPDH为内对照,将RT-PCR扩增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紫外灯下观察各组细胞eNOSmRNA和ET-1mRNA表达情况,对照凝胶拍照,并对底片条带光密度扫描定量分析.结果:缺氧组ET-1/GAPDHmRNA水平高而eNOS/GAPDHmRNA水平低(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阻抑其异常表达(P<0.01,P<0.05),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补肾复脉液能抑制缺氧内皮细胞ET-1mRNA转录,促进eNOSmRNA转录,维持ET-1mRNA/eNOSmRNA之间的平衡,从而对缺氧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艳梅;张慧祺;温廷益;鲁彬;郭利平;杨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复方桃仁软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桃仁软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复方桃仁软肝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普通保肝药,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肝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和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有15例(治疗组11例、对照组4例)在治疗前行肝活检,治疗组中有2例治疗后行第2次肝活检,对该2例治疗前后两次肝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同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显示治疗后α-SMA阳性的肝星状细胞(HSC)数明显减少.结论:初步认为复方桃仁软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李明;王爱珍;杨齐英;阮翠娟;甘建和;丁龙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拉米呋啶联合山豆根注射液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观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表达状态和机体特殊的免疫应答状态是两个主要因素(1).慢性重度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生可能与HBV的大量复制及免疫应答损害加重有关.因此,抑制HBV复制是否有利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治疗,避免其向重型肝炎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拉米呋啶(lamivudine)是近年来新合成的口服二脱氧胞嘧啶核苷类药物,现已证实它具有很强的抑制HBV DNA聚合酶活性的作用(2).山豆根注射液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山豆根及黄芪提取物,已在临床应用10余年,对HBV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长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3).本研究拟采用拉米呋啶和山豆根注射液两种药物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做病原抑制治疗,探讨应用拉米呋啶和山豆根注射液抗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晓红;杨绍基;梅咏予;凌小强;卢建溪;赖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肾病合剂减少儿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肾病合剂对儿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影响.方法:以肾病合剂配合强的松治疗儿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68例(中西药组),并随机设立强的松组33例(西药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年复发率中西药组为14.3%,对照组为59.3%,中西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儿治疗前血清皮质醇、IgG、IgA及CD3、CD4、CD4/CD8、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或P<0.05);中西药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上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肾病合剂可减少肾病复发,其作用机制与其调整T细胞功能紊乱,改善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等多种途径有关.

    作者:李新民;马融;李少川;孙希焕;郝瑞芳;任勤;胡淑萍;袁志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补肾益智方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益智方对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合并Meynert核损毁作为AD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大鼠脑内β-APP的变化.结果:补肾益智方能显著降低AD模型大鼠脑内顶叶皮质、海马CA1区、齿状回β-AP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积分光密度值(P<0.05,P<0.01).结论:补肾益智方能减少或抑制β-APP的过度产生,这可能是其减少β淀粉样蛋白(β-AP)沉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高洁;赖世隆;饶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