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钰华;孙学刚;赵晓山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含服新癀片治疗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50例,与用西药散利痛和洁口液治疗的50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鑫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由白术、丹参、党参、泽泻、益母草组成的中药复方治疗腹水的作用,阐明中药调控腹膜淋巴孔,促进腹水转归的机制。方法:中药萃取、扫描电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小鼠腹腔注射一氧化氮(NO)供体后,腹膜淋巴孔显著扩大(P<0.05),开放数目明显增加(P<0.01)。中药灌胃,腹膜淋巴孔面积和开放数目均显著增加(P<0.01)。中药灌胃后,再给NO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发现中药对腹膜淋巴孔的调控作用被明显逆转:淋巴孔的面积和开放数目都显著减少(P<0.01)。结论:中药可能是通过升高内源性NO浓度,使腹膜淋巴孔开放,促进淋巴孔对腹水的转归,达到消腹水作用。
作者:吴妤;李继承;毛连根;董晓巧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4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及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并对4种药物作成本—效果分析(CEA)。方法:将29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疗程均为6周。QOL测定采用SF-36量表,CEA综合评价采用效果决策模式。结果:按综合评价得分高低依次为:吲达帕胺(3.65)、复方羚角降压片(3.55)、苯磺酸氨氯地平(2.90)、盐酸苯那普利(2.35)。结论:4种降压药不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改善症状积分、且不良反应也较少;评价和选择降压药物,应结合QOL测评;CEA综合评价表明复方羚角降压片列第2位,提示应重视中药降压治疗。
作者:王悦;李鲁;何炳荣;张融碧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西医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从80年代末以来,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观念认为心衰是血液动力障碍所致,目前人们知道血液动力障碍只不过是心衰的后果,而心衰的本质是神经内分泌参与造成的心脏超负荷综合征。这种观念的革命,使心衰的治疗决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这种崭新的治疗方法又得到了循证医学的有力支持。面临西医在心衰治疗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既感到可喜,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在继承学习中医整体观的同时,还应看到西医的眼光已经从局部向整体、从微观向宏观进行扩展。他们近年来在心衰方面的新观念不仅符合自然辩证法,而且在许多方面比传统医学中朴素、自发的辩证法更完备、准确,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用以整理和发展中医学理论。
作者:吴时达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999年3~10月,我们采用补肾温肺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40例,并分别与用必可酮气雾剂及桂龙咳喘宁胶囊各治疗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晓;王大海;龚兴宏;尹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995年8月~2000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枢性呃逆4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贾民谊主编.症状鉴别诊断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04)并具有以下特点:在严重的脑病变基础上,出现顽固性呃逆,并排除周围性因素,如胃潴留、膈肌周围病变等。
作者:李荣;黄财富;梁琦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997年2月~2000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新癀片治疗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38例,并以普威为主治疗38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76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所提出的ESSG标准或Amor(1991)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及各病诊断标准(张乃峥主编.临床风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0—182)。其中强直性脊柱炎54例,赖特综合征6例,银屑病关节炎4例,肠病性关节炎2例,反应性关节炎4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6例。60例为门诊患者,16例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7~50岁,平均3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6年。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38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14年。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作者:袁威玲;秦友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笔者自1991年2月~1998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或疼痛,反酸,呃逆,吞咽痛;内镜见食管粘膜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并有溃疡。排除食管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重要脏器疾患。全部病例分为3组,每组18例,其中A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C组为单纯中医治疗组。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见表1。
作者:戴尚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松质骨骨质量的影响。方法:4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倍美力组和补肾益精方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仅行假手术,其余3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第91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90天,处死动物,取出第2腰椎,测定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取出第3腰椎,测定其骨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应用上述多项指标评价骨质量。结果:补肾益精方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的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增强椎骨的抗压生物力学性能。结论:补肾益精方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松质骨的骨质量。
作者:朱太咏;石印玉;张戈;谢艳;赵咏芳;谢文;沈培芝;王健智;徐宇;马克昌 刊期: 2001年第09期
2000年3~8月,我们采用新癀片口服及外用治疗外耳道炎性疾病68例(73耳),并与服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治疗的30例(32耳)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98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73耳),男45例(49耳),女23例(24耳),年龄16~54岁,平均35岁,病程5~7天。对照组30例(32耳),男21例(23耳),女9例(9耳),年龄18~57岁,平均37.5岁,病程5~7天。两组患者均为外耳道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内肿痛、流水等。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糜烂或红肿、有分泌物,触压外耳时疼痛明显,耳膜完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作者:蒋福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995年6月~2001年3月,我们应用清开灵注射液辅助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美尼尔综合征56例,并与同期对照组40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一侧或双侧耳鸣、耳聋,伴突然性眩晕发作,均无明显诱因,发病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7~51岁,平均40.1岁;初次发病9例,反复发作47例;伴恶心、呕吐42例,伴耳内胀满、压迫感27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9~50岁,平均38.9岁;初次发病3例,反复发作37例;伴恶心、呕吐34例,伴耳内胀满、压迫感19例。听阈检查以左侧耳或自觉症状较重侧为主,使用丹麦产AS-72型听力计,测定500Hz、1kHz、2kHz、3kHz、4kHz处纯音听力,以语频听阈进行分析。
作者:李黔宇;崔英;剡兵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中医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邓银泉;范小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因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1994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用复方蟾黄冲剂治疗MDS 2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急性白血病(AL)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感染又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L合并严重感染临床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我院对AL合并严重感染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东;胡道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997年11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习惯性便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资料 148例患者均符合习惯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李宗信.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北京中医?1991;(4)∶52〕,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7~70岁,平均37岁;病程2周~10年,平均2.5年。空白对照组48例,男性18例,女性30例;年龄20~75岁,平均39岁;病程3周~8年,平均2年。药物对照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4~80岁,平均40岁;病程2周~9年,平均2年3个月。3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P>0.05)。
作者:聂凤坤;高鹏志;高素萍;胡江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双草退黄冲剂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3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双草退黄冲剂1号治疗4周,分析其黄疸消退情况及疗效等,与同期西医常规治疗22例(对照组)作比较。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小鼠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5%(25/34例)和23.5%(8/34例),对照组为59.1%(13/22例)和40.9%(9/22例),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研究显示双草退黄冲剂1号大、中剂量组肝损伤轻微,疗效明显优于模型组,且使肝脏SOD活性升高及血清ALT、AST降低(P<0.05,P<0.01)。结论:双草退黄冲剂1号可加快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及减轻肝损伤,其机理可能与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连粤湘;龙晓英;吴婉芬;尹炽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位于加拿大的西海岸。境内的温哥华市(Vancouver)是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具有典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情的维多利亚市(Victoria)则是哥伦比亚省首府的所在地。应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中医学院的邀请,不久前笔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哥伦比亚省4所中医学院的教学和当地中医药发展情况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参观考察。所到之处的见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潘志恒;Wally M;Henry L;Kikukawa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西医的比较研究和结合研究已经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新世纪、新千年来临之际仍然面临着深刻的矛盾。人民卫生出版社新推出的《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祝世讷著.2000年11月出版)一书,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它一反过去着重于寻找中西医学的共同点、结合点的研究思路,而是从剖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入手来探索促进交融、实现统一的道路,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李心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微小病变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大鼠的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动态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肾组织β1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及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形态学观察也显示治疗组损害轻于模型组。结论:补肾活血泄浊汤具有改善肾功能、缓解血液高凝、高粘状态,保护肾小球阴电荷屏障及延迟肾小球硬化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悦;魏民;王谦;楚非;严京;李伯光;贾旭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牙髓炎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干髓术仍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我们从改变干髓剂成分着手,采用中药干髓剂治疗牙髓炎,经过3年临床观察236例(236颗牙),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乔瑞科;郝建忠;孙杰;高传厚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