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感染的临床观察

张卫东;胡道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白血病, 严重感染, 现报道如下, 临床治疗, 感染者, 死亡, 疗效, 方法
摘要:急性白血病(AL)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感染又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L合并严重感染临床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我院对AL合并严重感染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消瘤平移合剂含药血清诱导肝癌H-740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消瘤平移合剂含药血清对肝癌H-740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与人肝癌H-7402细胞共同孵育,于不同时间观察,并与空白血清作对照。结果:消瘤平移合剂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7402细胞的增长;H-7402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G1峰,凋亡呈含药血清浓度、时间依赖性特点,对照组及5%、10%含药血清作用24h,其凋亡率分别为0.49%、5.58%、8.46%,48h凋亡率分别为0.83%、11.58%、14.25%;bcl-2基因检测显示bcl-2基因表达受抑。结论:消瘤平移合剂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其临床抗肿瘤、抗转移的作用。

    作者:李秀荣;张丹;齐元富;孙兆贵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增骨Ⅰ、Ⅱ、Ⅲ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增骨Ⅰ、Ⅱ、Ⅲ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分段酶消化法从胎鼠颅骨中分离出成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来鉴定细胞。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增骨Ⅰ、Ⅱ、Ⅲ号作用于成骨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骨钙素(BGP)含量放免测定、ALP含量测定、细胞钙含量测定来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增骨Ⅲ号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各项指标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骨形成,增骨Ⅰ、Ⅱ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无影响。结论:增骨Ⅲ号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形成,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和促进骨形成。

    作者:傅刚;魏玉玲;梁克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降压药的成本—效果分析综合评价

    目的:观察4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及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并对4种药物作成本—效果分析(CEA)。方法:将29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疗程均为6周。QOL测定采用SF-36量表,CEA综合评价采用效果决策模式。结果:按综合评价得分高低依次为:吲达帕胺(3.65)、复方羚角降压片(3.55)、苯磺酸氨氯地平(2.90)、盐酸苯那普利(2.35)。结论:4种降压药不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改善症状积分、且不良反应也较少;评价和选择降压药物,应结合QOL测评;CEA综合评价表明复方羚角降压片列第2位,提示应重视中药降压治疗。

    作者:王悦;李鲁;何炳荣;张融碧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补肾益精方提高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松质骨骨质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松质骨骨质量的影响。方法:4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倍美力组和补肾益精方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仅行假手术,其余3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第91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90天,处死动物,取出第2腰椎,测定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取出第3腰椎,测定其骨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应用上述多项指标评价骨质量。结果:补肾益精方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的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增强椎骨的抗压生物力学性能。结论:补肾益精方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松质骨的骨质量。

    作者:朱太咏;石印玉;张戈;谢艳;赵咏芳;谢文;沈培芝;王健智;徐宇;马克昌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风病舌诊定量研究

    目的: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彩色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客观观察了378例中风病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结果: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中以暗红舌多,共128例(33.86%),暗红舌与淡紫舌、淡白舌、淡红舌、红绛舌、紫红舌、青紫舌相比,其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证型舌质的RGB值研究结果显示:本组病例中气虚血瘀证型、风痰阻络证型者的舌质R、G、B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种舌苔间的R/G、R/B值相比,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为中风病证候规范化、定量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崔敏圭;顼宝玉;黄世敬;翁维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丹栀逍遥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4例

    2000年2~12月,笔者采用丹栀逍遥汤加减治疗抑郁症患者3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抑郁症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20~74岁,平均(44.79±12.91)岁;其中轻度抑郁症16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对照组27例,男性7例,女性20例;年龄18~64岁,平均(43.00±14.73)岁,其中轻度抑郁症11例,中度9例,重度7例。诊断标准:(1)参照CCMD-2-R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9—70)。(2)症状诊断参照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初级保健中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ICD-10第Ⅴ章初级保障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6)。(3)排除精神分裂症、强迫症。(4)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计分标准〔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60〕。测定被试患者,由专人进行。

    作者:王腾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美尼尔综合征56例

    1995年6月~2001年3月,我们应用清开灵注射液辅助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美尼尔综合征56例,并与同期对照组40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一侧或双侧耳鸣、耳聋,伴突然性眩晕发作,均无明显诱因,发病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7~51岁,平均40.1岁;初次发病9例,反复发作47例;伴恶心、呕吐42例,伴耳内胀满、压迫感27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9~50岁,平均38.9岁;初次发病3例,反复发作37例;伴恶心、呕吐34例,伴耳内胀满、压迫感19例。听阈检查以左侧耳或自觉症状较重侧为主,使用丹麦产AS-72型听力计,测定500Hz、1kHz、2kHz、3kHz、4kHz处纯音听力,以语频听阈进行分析。

    作者:李黔宇;崔英;剡兵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补肾温肺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的疗效观察

    1999年3~10月,我们采用补肾温肺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40例,并分别与用必可酮气雾剂及桂龙咳喘宁胶囊各治疗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晓;王大海;龚兴宏;尹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0.01);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0.01),IAA阳性率(50%,47.37%)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15.38%)增高(P<0.05,P<0.01),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P<0.05);此外,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部分CHD患者存在ISR,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作者:毛威;叶武;刘强;黄兆铨;陈申杰;秦南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小儿哮喘及对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对哮喘患儿血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素细胞(CEC)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小儿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2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中药组,分别在急性期、缓解期进行检测ET-1、NO、CEC,1年后两组各随访20例,观察哮喘的发作次数及ET-1、NO、CEC变化。结果:小儿哮喘急性期ET-1、NO、CEC明显增高。加用中药组血清ET-1、NO、CEC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可降低小儿哮喘ET-1、NO、CEC水平,减少小儿哮喘的发作次数,从而提高小儿哮喘的治愈率。

    作者:孔令芬;郭鲁红;郑秀英;阎兴洪;徐霖;付桂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尖针挑刺-湿润烧伤膏无纺布贴片修补鼓膜穿孔97例

    对于长期不愈的慢性鼓膜穿孔须行手术治疗,恢复鼓膜完整性,以提高听力和防止中耳感染。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尖针挑刺-湿润烧伤膏无纺布贴片法修补鼓膜穿孔97例(108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7例(108耳),其中慢性单纯性中耳炎61例(70耳),外伤性鼓膜穿孔36例(38耳)。男56例,女41例;年龄14~55岁,平均31.5岁;病程1个月~20年。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穿孔周缘均有鼓膜残留。用带有标尺的手术显微镜测量其穿孔的大小。其中大穿孔(>3.5mm)51耳,中穿孔(2.5~3.5mm)35耳,小穿孔(<2.5mm)22例。对中耳炎病例经颞骨CT扫描或X线照片,排除骨疡型中耳炎,用耳滴药法显示咽鼓管功能正常。全组病例纯音测听平均气导听阈(0.5kHz、1kHz、2kHz)损失为(35.3±5.8)dBHL,平均气骨导差(26.4±5.5)dBHL。

    作者:赵保晔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癀片治疗外耳道炎性疾病68例

    2000年3~8月,我们采用新癀片口服及外用治疗外耳道炎性疾病68例(73耳),并与服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治疗的30例(32耳)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98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73耳),男45例(49耳),女23例(24耳),年龄16~54岁,平均35岁,病程5~7天。对照组30例(32耳),男21例(23耳),女9例(9耳),年龄18~57岁,平均37.5岁,病程5~7天。两组患者均为外耳道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内肿痛、流水等。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糜烂或红肿、有分泌物,触压外耳时疼痛明显,耳膜完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作者:蒋福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中医药发展状况一瞥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位于加拿大的西海岸。境内的温哥华市(Vancouver)是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具有典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情的维多利亚市(Victoria)则是哥伦比亚省首府的所在地。应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中医学院的邀请,不久前笔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哥伦比亚省4所中医学院的教学和当地中医药发展情况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参观考察。所到之处的见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潘志恒;Wally M;Henry L;Kikukawa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1年2月~1998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或疼痛,反酸,呃逆,吞咽痛;内镜见食管粘膜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并有溃疡。排除食管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重要脏器疾患。全部病例分为3组,每组18例,其中A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C组为单纯中医治疗组。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见表1。

    作者:戴尚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坎坷路苦求索

    脾胃虚实证本质研究已20多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回顾过去,以利于将来更好地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70年代初,刚刚开始进行脾本质研究时,相当艰难,但我们还是坚定地踏上了这一道路。1975年秋,广州绢麻厂150多名女工长期患慢性低热,久治无效。厂领导怀着急切的心情向我们求助,这机遇,使脾胃研究工作从临床入手得以开展。根据中医药理论辨证分析,慢性低热的原因主要在于脾虚发热,故以“甘温除大热”为治则,运用四君子汤加桂枝、黄芪治疗,结果70例慢性低热患者中,治愈率达60%,总有效率为87.5%,表明甘温除大热对脾虚型发热确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脾本质研究的信念。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药对老年性痴呆免疫系统改变的干预作用

    探寻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生的确切病理机制及有效防治药物,成为整个医药学界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关于免疫系统改变与老年人身体健康直接相关的证据越来越充分,其作用机理和中草药在调节免疫及细胞因子方面显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为世人所瞩目。以下结合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试分析探讨中药在这方面对AD的可能干预作用。

    作者:孙维广;廖慧丽;黄兆胜;钟仕卿;刘明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微小病变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大鼠的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动态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肾组织β1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及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形态学观察也显示治疗组损害轻于模型组。结论:补肾活血泄浊汤具有改善肾功能、缓解血液高凝、高粘状态,保护肾小球阴电荷屏障及延迟肾小球硬化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悦;魏民;王谦;楚非;严京;李伯光;贾旭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178例疗效观察

    1997年5月~1999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78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188例,其中男118例,女70例,年龄12~56岁,平均(32.35±11.61)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78例,其中男110例,女68例,年龄13~53岁,平均(33.89±11.41)岁。所有病例病程3~20年;主要症状为流脓涕、鼻塞、头疼,部分患者有耳闷、嗅觉减退等症状;鼻腔检查:鼻腔及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下鼻甲肿大,中鼻甲肿胀或息肉样变,其中合并鼻息肉39例,复发性鼻息肉7例,X线鼻窦拍片或CT检查示上颌窦粘膜肥厚,密度增高或有液面,上颌窦穿刺有脓性分泌物冲出。

    作者:毛承深;胡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驱风苏合丸治疗胸腰椎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胃肠功能紊乱在胸腰椎损伤患者中十分常见,用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1996年9日~2001年2月采用驱风苏合丸调敷脐部治疗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4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全部经X线或CT诊断,均于伤后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纳呆、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并排除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6.7岁;其中腰椎1~3损伤15例、胸椎10~12损伤8例;单纯压缩骨折17例,骨折并脱位6例;合并脊髓损伤6例。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47.7岁;腰椎1~3损伤15例,胸椎10~12损伤6例;单纯压缩骨折15例,骨折并脱位6例;合并脊髓损伤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程度上均有可比性。

    作者:袁跃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牙髓炎疗效观察

    牙髓炎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干髓术仍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我们从改变干髓剂成分着手,采用中药干髓剂治疗牙髓炎,经过3年临床观察236例(236颗牙),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乔瑞科;郝建忠;孙杰;高传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