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栀逍遥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4例

王腾云

关键词:加减治疗, 诊断标准, 抑郁症患者,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中国, 抑郁自评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 精神障碍诊断, 精神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 现报告如下, 精神分裂症, 大学出版社, 重度, 治疗指南, 症状诊断, 抑郁发作, 女性, 年龄, 男性
摘要:2000年2~12月,笔者采用丹栀逍遥汤加减治疗抑郁症患者3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抑郁症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20~74岁,平均(44.79±12.91)岁;其中轻度抑郁症16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对照组27例,男性7例,女性20例;年龄18~64岁,平均(43.00±14.73)岁,其中轻度抑郁症11例,中度9例,重度7例。诊断标准:(1)参照CCMD-2-R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9—70)。(2)症状诊断参照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初级保健中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ICD-10第Ⅴ章初级保障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6)。(3)排除精神分裂症、强迫症。(4)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计分标准〔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60〕。测定被试患者,由专人进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相关性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3.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寒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作者:马晓昌;尹太英;陈可冀;史大卓;徐凤芹;毛节明;陈明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癀片治疗外耳道炎性疾病68例

    2000年3~8月,我们采用新癀片口服及外用治疗外耳道炎性疾病68例(73耳),并与服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治疗的30例(32耳)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98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73耳),男45例(49耳),女23例(24耳),年龄16~54岁,平均35岁,病程5~7天。对照组30例(32耳),男21例(23耳),女9例(9耳),年龄18~57岁,平均37.5岁,病程5~7天。两组患者均为外耳道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内肿痛、流水等。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糜烂或红肿、有分泌物,触压外耳时疼痛明显,耳膜完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作者:蒋福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1997年11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习惯性便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资料 148例患者均符合习惯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李宗信.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北京中医?1991;(4)∶52〕,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7~70岁,平均37岁;病程2周~10年,平均2.5年。空白对照组48例,男性18例,女性30例;年龄20~75岁,平均39岁;病程3周~8年,平均2年。药物对照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4~80岁,平均40岁;病程2周~9年,平均2年3个月。3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P>0.05)。

    作者:聂凤坤;高鹏志;高素萍;胡江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中医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邓银泉;范小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感染的临床观察

    急性白血病(AL)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感染又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L合并严重感染临床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我院对AL合并严重感染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东;胡道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美尼尔综合征56例

    1995年6月~2001年3月,我们应用清开灵注射液辅助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美尼尔综合征56例,并与同期对照组40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一侧或双侧耳鸣、耳聋,伴突然性眩晕发作,均无明显诱因,发病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7~51岁,平均40.1岁;初次发病9例,反复发作47例;伴恶心、呕吐42例,伴耳内胀满、压迫感27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9~50岁,平均38.9岁;初次发病3例,反复发作37例;伴恶心、呕吐34例,伴耳内胀满、压迫感19例。听阈检查以左侧耳或自觉症状较重侧为主,使用丹麦产AS-72型听力计,测定500Hz、1kHz、2kHz、3kHz、4kHz处纯音听力,以语频听阈进行分析。

    作者:李黔宇;崔英;剡兵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小儿哮喘及对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对哮喘患儿血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素细胞(CEC)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小儿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2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中药组,分别在急性期、缓解期进行检测ET-1、NO、CEC,1年后两组各随访20例,观察哮喘的发作次数及ET-1、NO、CEC变化。结果:小儿哮喘急性期ET-1、NO、CEC明显增高。加用中药组血清ET-1、NO、CEC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可降低小儿哮喘ET-1、NO、CEC水平,减少小儿哮喘的发作次数,从而提高小儿哮喘的治愈率。

    作者:孔令芬;郭鲁红;郑秀英;阎兴洪;徐霖;付桂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牙髓炎疗效观察

    牙髓炎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干髓术仍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我们从改变干髓剂成分着手,采用中药干髓剂治疗牙髓炎,经过3年临床观察236例(236颗牙),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乔瑞科;郝建忠;孙杰;高传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癀片辅助治疗扁桃体摘除术后50例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含服新癀片治疗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50例,与用西药散利痛和洁口液治疗的50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鑫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尖针挑刺-湿润烧伤膏无纺布贴片修补鼓膜穿孔97例

    对于长期不愈的慢性鼓膜穿孔须行手术治疗,恢复鼓膜完整性,以提高听力和防止中耳感染。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尖针挑刺-湿润烧伤膏无纺布贴片法修补鼓膜穿孔97例(108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7例(108耳),其中慢性单纯性中耳炎61例(70耳),外伤性鼓膜穿孔36例(38耳)。男56例,女41例;年龄14~55岁,平均31.5岁;病程1个月~20年。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穿孔周缘均有鼓膜残留。用带有标尺的手术显微镜测量其穿孔的大小。其中大穿孔(>3.5mm)51耳,中穿孔(2.5~3.5mm)35耳,小穿孔(<2.5mm)22例。对中耳炎病例经颞骨CT扫描或X线照片,排除骨疡型中耳炎,用耳滴药法显示咽鼓管功能正常。全组病例纯音测听平均气导听阈(0.5kHz、1kHz、2kHz)损失为(35.3±5.8)dBHL,平均气骨导差(26.4±5.5)dBHL。

    作者:赵保晔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清肝冲剂与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从临床、生化、病理三方面评价清肝冲剂、补肾冲剂两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探讨中医治疗丙肝的治法治则。方法:慢性丙肝患者66例,其中清肝冲剂治疗组(清肝组)36例,补肾冲剂治疗组(补肾组)18例,两方均每次30g,每日3次,连服6个月;空白对照组12例。动态观察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两方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均可使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下降。清肝冲剂尚能升高白蛋白,降低碱性磷酸酶(ALP)。对照组ALT无变化,AST继续升高。病理学观察表明:清肝组42.2%(14/33例)炎症分级下降,21.2%(7/33例)纤维化分期下降;补肾组35.7%(5/14例)炎症分级下降,21.4%(3/14例)纤维化分期下降;对照组20.0%(2/10例)炎症分级下降,30.0%(3/10例)纤维化分期上升。半定量积分表明:清肝组上述两项指标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补肾组只有炎症积分显著下降,对照组炎症积分轻度上升,纤维化积分显著上升(P<0.05)。结论:清肝、补肾冲剂两方治疗后能显著改善症状,降低ALT、AST,减轻肝内炎性损伤,减缓或逆转肝纤维化,且远期疗效稳定。清肝冲剂疗效相对优于补肾冲剂,提示慢性丙肝治疗当以清利为主,清肝利湿健脾法更适合慢性丙肝治疗。

    作者:任进余;王灵台;雷成多;马文奇;陈建杰;马启明;雷继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中医药发展状况一瞥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位于加拿大的西海岸。境内的温哥华市(Vancouver)是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具有典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情的维多利亚市(Victoria)则是哥伦比亚省首府的所在地。应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中医学院的邀请,不久前笔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哥伦比亚省4所中医学院的教学和当地中医药发展情况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参观考察。所到之处的见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潘志恒;Wally M;Henry L;Kikukawa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1年2月~1998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或疼痛,反酸,呃逆,吞咽痛;内镜见食管粘膜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并有溃疡。排除食管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重要脏器疾患。全部病例分为3组,每组18例,其中A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C组为单纯中医治疗组。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见表1。

    作者:戴尚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降压药的成本—效果分析综合评价

    目的:观察4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及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并对4种药物作成本—效果分析(CEA)。方法:将29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疗程均为6周。QOL测定采用SF-36量表,CEA综合评价采用效果决策模式。结果:按综合评价得分高低依次为:吲达帕胺(3.65)、复方羚角降压片(3.55)、苯磺酸氨氯地平(2.90)、盐酸苯那普利(2.35)。结论:4种降压药不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改善症状积分、且不良反应也较少;评价和选择降压药物,应结合QOL测评;CEA综合评价表明复方羚角降压片列第2位,提示应重视中药降压治疗。

    作者:王悦;李鲁;何炳荣;张融碧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0例

    随着纤维胃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临床医生已认识到,由于返流液中的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地刺激胃粘膜,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导致了胃粘膜的慢性炎症、糜烂及溃疡的发生,且病程迁延,久治不愈。目前对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40例,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陆石俊;温俊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皲裂汤治疗手足皲裂症42例

    1999年8月~2001年3月,笔者运用皲裂汤浸泡治疗手足皲裂症42例,并与0.1%维甲酸软膏治疗23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治疗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21~73岁,平均45.60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4.27年;手足同时发病16例,单纯手或足发病26例。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5~68岁,平均46.4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23年;手足同时发病8例,单纯手或足发病15例。两组病例均符合文献(杨国亮主编.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98)中的有关诊断标准。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朱惠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0.01);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0.01),IAA阳性率(50%,47.37%)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15.38%)增高(P<0.05,P<0.01),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P<0.05);此外,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部分CHD患者存在ISR,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作者:毛威;叶武;刘强;黄兆铨;陈申杰;秦南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178例疗效观察

    1997年5月~1999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78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188例,其中男118例,女70例,年龄12~56岁,平均(32.35±11.61)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78例,其中男110例,女68例,年龄13~53岁,平均(33.89±11.41)岁。所有病例病程3~20年;主要症状为流脓涕、鼻塞、头疼,部分患者有耳闷、嗅觉减退等症状;鼻腔检查:鼻腔及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下鼻甲肿大,中鼻甲肿胀或息肉样变,其中合并鼻息肉39例,复发性鼻息肉7例,X线鼻窦拍片或CT检查示上颌窦粘膜肥厚,密度增高或有液面,上颌窦穿刺有脓性分泌物冲出。

    作者:毛承深;胡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驱风苏合丸治疗胸腰椎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胃肠功能紊乱在胸腰椎损伤患者中十分常见,用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1996年9日~2001年2月采用驱风苏合丸调敷脐部治疗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4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全部经X线或CT诊断,均于伤后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纳呆、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并排除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6.7岁;其中腰椎1~3损伤15例、胸椎10~12损伤8例;单纯压缩骨折17例,骨折并脱位6例;合并脊髓损伤6例。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47.7岁;腰椎1~3损伤15例,胸椎10~12损伤6例;单纯压缩骨折15例,骨折并脱位6例;合并脊髓损伤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程度上均有可比性。

    作者:袁跃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复方蟾黄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因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1994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用复方蟾黄冲剂治疗MDS 2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