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韩峰;鲁英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变化.方法:对23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显示本组病例23例骨样骨瘤均为单发,其中皮质型11例;中心型3例;松质骨型7例;骨膜型2例.结论:了解骨样骨瘤的病理变化和影像学表现,诊断就比较明确,可减少误诊发生.
作者: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8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0岁~1岁,每次1/3支,每日3次;1岁~3岁,1/2支,每日3次;3岁~5岁,每次2/3支,每日3次;5岁以上,每次1支,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按20 mg/(kg·d)~40 mg/(kg·d),分3次服.每8 h1次,疗程均为7 d.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咽痛、咽充血、咽肿胀减轻,体温下降及全身不适缓解等方面的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1.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有较好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克洛分散片.
作者:郭可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对10 a来接诊治疗的16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1岁~40岁发病98例,占59.4%;女性发病94例,占57.0%; 关系异常92例,占55.7%;可复性关节盘移位73例,占44.2%;保守治疗治愈和显效101例,占61.2%.结论:病因主要是牙合关系异常与不良习惯,青壮年发病多,女性多于男性.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92例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娴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细心的护理,出院时康复指导及术者熟练操作技术.结果:92例患者顺利康复,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郑秀莲;舒玉华;黄冰;林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日立71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通过对健康人血脂的检测初步获得TC、TG、LDL及HDL等的正常参考值.结论:测定人体血脂水平高低对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秦军;石作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图像特征.方法: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8例超声图像与宫腔镜及病理学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5.8%(46/48).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维图像呈颗粒状或滴水状高回声团块,小息肉(<5 mm)内部多无血流信号,较大息肉内部可显示点状、粗大条状甚至具有分支的血流信号.
作者:邓凤平;袁帆;王洁婷;徐利云;黄国诚;宋素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彩超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探讨糖尿病患者该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38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并与3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灌注不足,彩色超声多普勒可快捷、准确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韩卓;王亚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为生化质量控制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质量控制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对影响实验结果各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项目设置顺序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又一重要因素,仪器使用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并初步总结经验,给出了一个佳设置顺序.
作者:邵国庆;孙萍;王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方法 :对45例患者的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进行原因分析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45例患者平均透析62.5个月,其中每例患者在2005年12个透析月中发生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共1次~8次,平均4次.结论:尽早完善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存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许细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MS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其中正常18例,胸主动脉瘤1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扫描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跟踪扫描(Bolus Tracking).采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IP、MPR、CPR(曲面重建)、VRT(容积漫游技术)、VE(仿真内镜)重建.结果: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经MIP、MRP、CRP、VRT等方法成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破裂口.结论: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CTA3D)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瑞沾;高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临床诊断,除依靠肝功能的生化检测外,在基层不能普遍开展乙肝病毒(HBV)DNA检测的情况下,主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免疫学监测.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将2003年至2004年来我院就诊和查体的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的7 200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东梅;刘振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尤其肺癌.近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有超过胃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的趋势.
作者:牟春华;郎福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孤立性肺炎性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慢性增生性肿块,其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中的难点.Swensen等报道,约50%的因诊断不明确而手术的孤立性良性结节大部分为炎性假瘤.
作者:王秀兰;张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从2002年6月到2005年6月共收治该病1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荆肖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与CT表现.方法:对照分析13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与CT表现.结果:13例中,后脱位10例11髋,中心性脱位2例,前脱位1例,X线平片未分型.合并骨折12例,X线平片漏诊骨折2例.X线平片发现碎骨片11块,CT表现发现碎骨片21块,其中关节腔内碎骨片X线平片检出5块,CT检出13块.结论:X线平片与CT在诊断髋关节脱位及股骨头、颈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在髋关节脱位的分型,了解关节腔内碎骨片及软组织受损情况方面CT明显优于X线平片.
作者:陈训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10年来,我国临床实验室已普遍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的质评活动,这些质控多注意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控问题,而分析前质控问题尚未引起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检验结果与病人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此情况,临床医生总是抱怨检验人员.
作者:孙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由于全口义齿树脂基托容易出现气泡问题一直困扰着医技人员,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使甲基丙烯酸甲脂在聚合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能有效向外散发,使基托内不会产生气泡,基托表面光滑,基托内部结构致密,降低或避免修理基托内部气泡的麻烦,使患者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李惠;于海莲;廉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治疗肺癌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分析57例经常规积极治疗无效,肺部感染加重合并肺不张的术后病人,在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条件下经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即选用无菌生理盐水(37 ℃)作为灌洗液和稀释液,由灌洗液培养出致病菌,指导全身用药;8万U庆大霉素和5 mg氟美松气管内给药,加强局部用药浓度.观测患者在临床症状、体症和胸部X线方面的改变.结果:57例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吸痰和灌洗后注药,并指导抗生素应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 d内显效4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由灌洗液培养出致病菌47例,病菌分离率82.5%,但原患者咯出痰的痰培养只有6例阳性,病菌分离率10.5%.结论:胸外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短时间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柳慧;韩建京;王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与氟伐他汀疗效对照,探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调脂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来自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和氟伐他汀组各28例,疗程均为8周,服药8周后测定血脂水平.结果:血脂康对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有效率分别为35.7%、32.1%、42.9%,和7.1%.氟伐他汀对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有效率分别为39.3%、35.7%、39.3%和3.57%.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血脂康和氟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作用,且血脂康的不良反应小于氟伐他汀,价格便宜,患者乐于接受,可广泛使用.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的有机氟杀虫剂,由于其毒性标志不突出及使用存放不当,导致部分幼儿及儿童误食中毒,极大地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将我院住院中毒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闫慧;王希艾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