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设置顺序探讨

邵国庆;孙萍;王大明

关键词:自动生化分析仪, 项目设置顺序, 探讨
摘要: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为生化质量控制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质量控制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对影响实验结果各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项目设置顺序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又一重要因素,仪器使用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并初步总结经验,给出了一个佳设置顺序.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与氟伐他汀疗效对照,探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调脂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来自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和氟伐他汀组各28例,疗程均为8周,服药8周后测定血脂水平.结果:血脂康对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有效率分别为35.7%、32.1%、42.9%,和7.1%.氟伐他汀对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有效率分别为39.3%、35.7%、39.3%和3.57%.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血脂康和氟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作用,且血脂康的不良反应小于氟伐他汀,价格便宜,患者乐于接受,可广泛使用.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采供血机构如何确保血液质量

    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如何确保血液质量,这就要求血站应从内部管理、血液质量信息管理、采供血环节等几个方面出发,努力做好这些方面的各项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终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作者:黄传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笑气下绝经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

    目的:减少对绝经后妇女取环的困难及痛苦,预防绝经后取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2004年8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绝经后在妇科门诊手术室行笑气下取环87例为观察组,随机取同期行普通取环术58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取环成功率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87例中,取环顺利65例(75%),困难21例(24%),失败1例(1%).镇痛有效79例(91%),无效8例(9%).对照组58例中取环顺利21例(36%),困难33例(57%),失败4例(7%).无明显疼痛24例(44%),明显疼痛34例(56%).结论:笑气用于绝经后取环其软化子宫、扩宫颈及镇痛作用显著,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作者:梁海英;孟庆芝;黄务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论带教过程中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生实习带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教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本文根据实习带教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护理带教工作实际,提出以推行整体护理模式加强人文关怀教育,以具体事例增强服务意识培养、以严格管理促进责任心增强、以有益活动陶冶情操是带教工作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将环境、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的全方位教育,才能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代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传统刮板涂片和宫颈刷涂片的比较

    目的:评价使用宫颈刷取样涂片和传统铲形刮板取样涂片的有效性.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宫颈铲形刮板、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片进行宫颈阴道病变对比分析.结果:宫颈铲形刮板涂片满意率仅达76.5%,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片满意率可达84.3%.结论:采用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出的片,不但能获得较多的移行带细胞,而且可获得丰富的宫颈管细胞,不但使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检出率提高,而且有助于检出来自宫颈柱状上皮的腺癌及癌前病变.是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取样好方法.

    作者:黄海深;何兰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社区居民对脑卒中认知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脑卒中认知状况,提出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所管辖社区的1 613户居民中随机抽取150户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脑卒中基础知识和急救护理知识认知状况较差,普遍缺乏脑卒中防病知识.结论: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亟需广泛开展,据此提出了适当的健康教育对策.

    作者:宫丽娅;苏秀宁;韦运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易感因素、可能原因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现象易发生于老年、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有肾功能不全史的患者.结论:在治疗有上述合并症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应禁用或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作者:王素琴;冯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的护理

    目的:笔者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了保留乳房切除手术的护理.方法: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心理问题,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对实行保乳术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潘慕文;郭垂芸;洪文娇;张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胸腔内His重建预防返流性食管炎

    目的:探讨胸腔内His重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常规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行端侧吻合套叠包埋,吻合完成后胃大弯侧胃壁向上与纵隔胸膜间断缝合两针向上套叠3 cm~4 cm,重建His角.手术食管贲门癌20例.并根据临床表现,X线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对疗效进行判断.结果:手术后临床症状,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纤维胃镜检查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胸腔内His重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返流性食管炎上可能有效地控制胃食管返流.

    作者:李绍金;肖大伟;黄妍璇;黄晓聪;郑育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8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间隙感染早期积极抗炎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继续抗炎治疗.结果:8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综合治疗,能使颌面部间隙感染获得圆满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国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B超和ERCP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报告疑有胆管结石的100例术前B超,ERCP检查与手术的对照结果,分析了两种检查各自的优点及不足,认为B超可作为胆管结石的初选检查,再行ERCP确诊,以提高胆管结石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陈莉;张立名;沈晓波;韩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的护理干预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方法 :对45例患者的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进行原因分析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45例患者平均透析62.5个月,其中每例患者在2005年12个透析月中发生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共1次~8次,平均4次.结论:尽早完善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存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许细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对10 a来接诊治疗的16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1岁~40岁发病98例,占59.4%;女性发病94例,占57.0%; 关系异常92例,占55.7%;可复性关节盘移位73例,占44.2%;保守治疗治愈和显效101例,占61.2%.结论:病因主要是牙合关系异常与不良习惯,青壮年发病多,女性多于男性.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彩超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改变

    目的:应用彩超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探讨糖尿病患者该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38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并与3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灌注不足,彩色超声多普勒可快捷、准确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韩卓;王亚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尤其肺癌.近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有超过胃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的趋势.

    作者:牟春华;郎福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33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子宫畸形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的认识.方法:对2001年至2005年间收治的33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10例妊娠后反复出现流产、早产及胎位不正;3例先天性子宫畸形伴阴道畸形者婚后出现性交困难;1例孕期出现自发性破裂;18例无临床症状;1例漏诊.结论:子宫畸形患者不育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受孕后发生妊娠、分娩和产后并发症者较多,有的甚至可危及孕妇的生命,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从2002年6月到2005年6月共收治该病1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荆肖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探讨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治疗,尤其是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对1998年至2005年收治的46例结核性脑膜炎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结果:46例病人在肺部均可发现结核病灶,其中以发热、头痛起病45例,32例脑脊液白细胞10×106/L~500×106/L,34例蛋白1.0 g/L~5.0 g/L,糖降低21例,氯化物降低27例.24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DNA(TB-DNA),阳性19例.46例治疗好转44例,2例死亡.结论:由于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的阳性率较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仍需综合各方面的临床资料.治疗方面宜注意控制颅内高压,对于陷入重度昏迷的重症患者宜行颅骨钻孔脑脊液引流及冲洗.

    作者:詹雨林;李国航;陈清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在发生PMC之前均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表现.20例均做粪厌氧菌培养,有14例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9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PMC.结论:PMC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之后,老年人、多种疾病联合、胃肠疾病或手术干预等是发生PMC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者,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出现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此病.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胡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iplle sclerosis,MS)的MRI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临床诊断为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31例共发现病灶184个,病灶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及皮层下区多见,其次见于脊髓小脑、脑干及胼胝体,部分可见视神经受累,病灶呈卵圆形或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矢状位像见病灶与侧脑室垂直,急性病灶增强扫描有的可呈结节状、环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MS有特征性表现,MRI能反应MS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MS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彭述文;于清玲;米霞;赵英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