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政;康雯霖;王飞
目的 为开发利用地衣资源的紫玉凝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鉴别法对紫蕊凝胶中巴巴酸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制剂中巴巴酸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378nm,柱温30℃.结果 薄层色谱法鉴别聚筛蕊凝胶剂的特征斑点明显,喷洒10%的浓硫酸溶液之后在105℃的烘箱里加热显现淡紫色的斑点;巴巴酸在10~100μg/ml之间线性良好,精密度及加样回收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 该法简便易用,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紫蕊凝胶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奇志;李平凤;方蕙芳;王学军;胡成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以抗甲方中3个主要成分作为指标监控制剂浓缩工艺稳定性.方法 以迷迭香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连翘酯苷A这3个主要成分作为HPLC检测指标,在50 ~ 90℃的温度范围,系统考察抗甲方提取液在常压和减压浓缩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规律,计算其转移率,用于指导提取液浓缩步骤中的工艺参数确定.结果 经过8h常压和减压浓缩后,迷迭香酸在温度50~70℃稳定性良好,在80℃和90℃条件下转移率下降均低于9.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温度50 ~ 90℃稳定性良好;连翘酯苷A在温度50~60℃稳定性良好,70℃条件下转移率下降不超过10%,在80℃和90℃条件下转移率下降均超过30.0%.因此,抗甲方在浓缩过程中温度须控制在70℃以内.经过3批中试放大试验,验证此减压浓缩工艺稳定可行.结论 连翘酯苷A作为浓缩过程的热敏性指示性成分,可用于抗甲方制剂工艺的监控.
作者:李更青;吴飞;赵春草;王睿;张继全;冯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在前期已经建立金嗓口服液(黄芩苷含量)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黄芩苷的含量(mg/ml)作为考核指标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并对优化后的产品进行抗炎作用研究,为金嗓口服液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正交实验法,以成品金嗓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考核指标,优化获得金嗓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然后采用小鼠耳肿胀和SD大鼠足肿胀模型,考察金嗓口服液的抗炎、消肿作用.结果 筛选得到较优制备工艺处方,抗炎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金嗓口服液能显著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1),同时显著减少新鲜蛋清所致SD大鼠足肿胀(P<0.01).结论 金嗓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作用.
作者:罗明和;程猷;李沉纹;王林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优选朱日很滴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以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选醇提取工艺;以提取率为指标,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分离温度为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选CO2超临界萃取工艺.结果 朱日很滴丸的佳醇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两次,每次1h;佳CO2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分离温度3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朱日很滴丸处方中各味药材的提取.
作者:王跃武;陆景坤;金军;郭俊英;那生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薄荷油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及与薄荷油的比例,确定薄荷油微乳佳处方.对佳处方制得微乳进行外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薄荷油微乳凝胶稀释倍数、卡波姆含量、甘油用量、pH进行处方工艺考察.结果 薄荷油微乳佳处方为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为吐温-80∶乙醇2∶1,薄荷油:Km为2∶8.佳处方制备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17.3±7.73)nm,外观呈类球形,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7.841 mV.薄荷油微乳凝胶佳处方为卡波姆含量1%,甘油含量3%,pH值为6,加水量20倍.制备所得微乳凝胶外观澄明、均质,涂展性较好.结论 薄荷油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简便,有望进一步展开研究.
作者:周雪;姜丰;严俊丽;王益;吴林菁;张彦燕;沈祥春;陶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获得基于药效学的剂量闽,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用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45mg/kg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黄连降糖片不同剂量组予以指定剂量药物灌胃,阳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2g· kg-1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4周后,检测FBG、INS、GC、血脂、肝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 黄连降糖片明显降低T2DM大鼠FBG、血脂及GC水平,升高INS水平,FBG与黄连降糖片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生药剂量阈为0.405-0.077g· kg-1.结论 黄连降糖片不同剂量治疗T2DM存在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
作者:闫镛;庞国明;苗明三;陈倩倩;宋亚玲;张芳;卢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互联网+中医”模式可以便捷、高效的把中医知识、中医健康服务、中医文化等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互联网+中医文化传播、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互联网+中医教育等新模式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尽管目前在实现过程中尚存在诸多困难,但“互联网+中医”模式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丽娜;施建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求较优的陈皮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方法 分别按照直接测定法、碱液显色法、硝酸铝显色法、三氯化铝显色法、二甘醇显色法等5种分光光度法处理后的标准比色液和陈皮样品比色液,在λ200 ~ 6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通过对比分析光谱扫描曲线,确定较优方法.结果 经直接测定法和碱液显色法处理后的标准比色液和陈皮样品比色液的光谱扫描曲线相似度高,特征峰重叠,其波长分别为λ285.5nm和λ286nm.方法学考察和案例验证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误差小,准确性好,均适宜用于陈皮总黄酮检测,其他3种方法则不适宜.结论 5种分光光度法中只有直接测定法和碱液显色法适宜用于陈皮总黄酮的检测.
作者:伍长春;彭晓俊;梁伟华;张瑞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精气血津液是维持脑的生机并保证其功能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匮乏或运行逆乱可导致脑老化的发生,痰浊瘀血会加速脑老化的进展.肝失疏泄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易致痰浊瘀血的形成.所以,肝失疏泄是导致脑老化的重要因素.课题组据此提出“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假说,拟从肝入手,研究肝失疏泄对脑老化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及其防控策略,以期为脑老化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拓展新的空间.
作者:侯俊林;刘永;李宁;赵川;詹向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药谱效关系结合中药指纹图谱与其相应的药效学作用,能够揭示指纹图谱与药效学相关关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质量,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研究基础.文章从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近年来中药谱效关系应用概况、优势与不足、总结与展望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刘英;徐永莉;李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茶枯抗白色念珠菌成分的提取方法及抗菌机理,为进一步高效利用茶枯及新型抗真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渗漉法、回流法及超声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佳提取方法以及佳提取条件;采用牛津杯法及倍半稀释法测定茶枯提取物抑茵圈大小及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提取物对细菌的生长曲线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 3种提取方法比较:回流提取>超声提取>渗漉提取;回流提取佳条件为:按1∶20料液比加入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h;茶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MIC为6.9 mg/ml;荼枯提取物的抑茵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数生长期,作用后茵悬液电导率明显增加.结论 回流提取法为茶枯提取物佳提取方法,该提取物可抑制白色念珠茵的生长,其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抑菌作用.
作者:吴春;张亚楠;王雅英;李黎明;王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精准医学将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国内学者也在“中医药精准医疗”探索之路上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中医如何面对这一革命性的医学机遇和挑战,并探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在精准医疗大发展背景下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更好的为我国精准医疗和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支持,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
作者:黄生辉;张华;李妍怡;张洁;贾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参苓白术散临床上常用于脾虚泄泻的治疗,其取效机理与肠道微生态关系密切.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参苓白术散基于肠道微生态药理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了展望.
作者:辜沅;舒青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优选黔产天花粉的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微波干燥、水浸后捣碎晒干等不同加工方法对新鲜天花粉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天花粉蛋白、多糖、皂苷、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天花粉的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 天花粉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微波干燥(0.71)>烘干(0.47)>晒干(0.25)>阴干(0.17)>水浸后捣碎晒干(0.00).结论 微波干燥为天花粉的佳产地加工方法,佳工艺为:取天花粉鲜药材,除去杂质泥土,刮去外皮,切成0.5cm厚的斜片,于55 ℃微波干燥箱中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天花粉药材的质量.
作者:冯果;吴增光;刘文;李玮;何新;王劲楠;郑传奇;刘青;陈荧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三七地上茎紫化、双茎化和地下部总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为三七药用品质的优化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云南文山州栽培的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地上茎的总花色苷含量(TAC)和地下部的总皂苷含量(TSC).结果 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地上茎植株双茎化均导致地上茎TAC上升,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TAC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三年生三七的却达到.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紫化均导致其主根TSC降低、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绿、紫地上茎植株地上茎双茎化的效应均恰好相反;三年生三七地上茎的紫化均导致其侧根TSC降低、主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双茎化的效应也恰好相反.但是,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主根、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s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或达到不同的显著性水平.结论 三七地上茎双茎化对地上茎TAC、地上茎紫化对地下部TSC有提升效应,但地上茎双茎化对三七地下部TSC有降低效应,故地上茎紫化是三七药用品质优化和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应保留的性状,而地上茎双茎化则是应避免的.
作者:赵昶灵;文国松;陈中坚;丁灿;张丽梅;魄富刚;臧灵飞;李正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综合分析互联网+模式下中医服务信息化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通过调研和SWOT分析,根据中医信息化优势一弱点一机会一威胁矩阵的组合情况,可知互联网+中医具备优势独特、形成规模、政策扶持、老龄化加剧等优势和机会,也具有资源整合量大、规则不完善、平台发展参差不齐等劣势和挑战.建议提高中医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线下中医人才建设、完善互联网+中医平台建设.
作者:林薇;刘兴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疫病外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治疗疫病的外用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51首,涉及中药383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 总结了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疫病外用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鲁晏武;孟庆海;陈仁寿;周轶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盛灿若教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盛灿若教授并学习其对突发性耳聋病机新识、针药并举、综合防治的经验,观其诊治患者,收集临证验案,归纳其临证特色.结果 结合盛灿若教授诊治突发性耳聋的医案,分析其取穴组方,巧施针法,妙用对药,针药结合,未病先防,综合激荡的临证经验.结论 盛灿若教授对突发性耳聋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法,今初步总结以期更好地传承老专家临证经验.
作者:闫慧新;盛艳;徐天成;林祺;周一舫;胡骏;盛灿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脑缺血后睡眠剥夺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电针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后睡眠剥夺模型,电针组取百会(GV20)、神庭(GV24)穴位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下丘脑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HT表达显著降低(P <0.01);5-HIAA表达降低(P<0.05);模型组DA、NE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5-HIAA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与安定组DA、NE表达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5-HT、5-HIAA、DA、NE等递质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后睡眠障碍.
作者:利铸均;赵仓焕;陆雪;陈孝银;胡天俊;盛佑祥;卿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现代医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主要以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方法为主,然而手术风险大、价格昂贵,应用范围小.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取得良好的疗效,备受患者青睐.文章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乃志;沈艳伟;徐倩倩;何林倩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