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刺果番荔枝根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及急性毒性研究

陈永康;张雪映;陈煜;程守前;王烁今;谭银丰;龚晶雯;张小坡;李友宾

关键词:刺果番荔枝根, 提取物, 血糖, 糖耐量, 半数致死量
摘要:目的 研究刺果番荔枝根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及小鼠急性毒性.方法 将正常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组,提取物高、中、低(50,25,12.5 mg· kg-1)剂量组,静脉注射葡萄糖模型组,静脉注射葡萄糖给药组(25 mg·kg-1),连续口服给药7d后进行糖耐量测定,观察其对糖耐量的影响.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提取物半数致死量LD50值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 高、中、低剂量(50,25,12.5 mg·kg-1)提取物均对葡萄糖致正常小鼠高血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P<0.01,P<0.05),中剂量(25 mg· kg-1)提取物对静脉注射葡萄糖致正常小鼠高血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LD50=151.3 mg·kg-,95%可信限(151.3±18.4) mg·kg-1.结论 刺果番荔枝根提取物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糖耐量.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属于中等毒性.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金陵医派张简斋治疗温病十法

    张简斋为民国时期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为当时首都南京的“首席名医”,乃金陵医学流派的奠基人,与北方施今墨齐名,时有“南张北施”之说.当年南京曾温疫流行,各医家皆以清凉诸法立方,效果不佳,而张简斋清凉参以和解,辅以辛宣发散之法,效如桴鼓,救人无数.为金陵医派的一代宗师.

    作者:张工彧;付怡;朱博冉;翟意;叶靖宇;蒋龙魁;侯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中医外治法近况

    胃肠功能损伤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是ICU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别从针灸、穴位贴敷、灌肠、热熨疗法等方面的近况研究做一概述.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治疗中确有疗效,操作简便、安全,具有良好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作者:张艳秋;马柯;董振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转化作用的研究,并结合讨论了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总结出中医药在对糖尿病和并发症的治疗上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唐珊珊;徐友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伤寒论》腹痛类方的量效分析

    目的 量化分析《伤寒论》腹痛类方的特点,分析其治疗腹痛的思路.方法 收集《伤寒论》中条文明确涉及“腹痛”的方剂,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然后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将方剂划分为不同的簇集,再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每个簇集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后归纳病机的特点.结果 第1簇集Ⅲ级功效有清大肠、清胆、疏肝、补心、补脾、健脾、益胃、利咽、补气、行气、补血、解毒、祛风、祛湿、化痰、止痛、消痈疮、止咳、降气、散结、消肿、化饮、治心悸;Ⅱ级功效有补肾;Ⅰ级功效有补肺、补肝、通便、止呕、消积满;-Ⅰ级功效有潜阳、清心、生津;-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第2簇集Ⅲ级功效有补脾、补心、补气、补血、止痛、治心悸;Ⅱ级功效有益胃、止呕、降气;Ⅰ级功效有补肺、健脾、温胃、补肾、温经、化痰、止咳、化饮;-Ⅰ级功效有敛肺、敛阴;-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结论 腹痛辨治重视荣通兼施,五脏相关.

    作者:张久雪;邓志远;刘敏;罗广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细胞自噬角度探讨诊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阳虚湿盛”的微观机制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胡朋言;纪云西;王伟;王仕衍;李蓓蕾;谢博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对M1/M2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M1/M2型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了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的体外培养模型.在BMDM以及Raw264.7细胞中加入白藜芦醇,应用RT-q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分子.应用细胞外流量测试仪检测白藜芦醇M1、M2型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可以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白藜芦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arginase1的表达,同时也会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LPS具有促进M1型巨噬细胞糖酵解的功能,而白藜芦醇可以抑制LPS引起的巨噬细胞糖酵解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作为天然产物之一,可通过抑制NO生成进而调控M1/M2型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

    作者:金美玲;赖奕宏;敖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正清风痛宁制剂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查找正清风痛宁治疗KOA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9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s,56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相对于西药治疗KOA,依据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Lequesne指数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相对于西药治疗KOA明显降低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及Lequesne指数评分[WMD=-1.85,95% CI(-2.29,-1.41),P<0.000001;WMD=-0.39,95% CI(-0.46,-0.33),P<0.00001;WMD=-5.82,95% CI(-7.27,-4.37),P<0.00001;WMD=-2.53,95% CI(-3.71,-1.35),P<0.0001];正清风痛宁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NF-α、IL-1β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与西药相比,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3,95% CI(0.33,1.21),P=0.17;OR=1.16,95% CI(0.38,3.52),P=0.79].结论 正清风痛宁治疗K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但鉴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以及Meta分析的局限性,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s验证上述结论,从而为临床KOA的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姗姗;刘春香;张俊华;秦艺珊;郑文科;万颖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射干内生真菌SRAP-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以从射干中分离纯化出的96株内生真菌DNA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SRAP-PCR反应的DNA模板、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和引物对浓度进行了优化,以确定适合射干内生真菌的SRAP-PCR反应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射干内生真菌佳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中含10×PCR buffer(不合Mg2)2.0 μL,DNA模板50 ng,Mg2+浓度为2.5mmol·L-1,dNTPs为0.5 mmol·L-1,引物1.0μmol·L-1,Taq DNA聚合酶1.5U.利用该反应体系从90对引物中筛选出可扩增清晰、稳定性好条带的引物38对.该体系为今后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射干内生真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罗琴;赵欢;彭正松;刘小红;钟钒;邓迪;谭秀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玄府理论的发展研究

    玄府理论肇源于《黄帝内经》,建立于金代医家刘完素,发展于后世医家的研究与深化,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从微观角度认识生命的开端.玄府作为遍布全身的细小结构,其病变也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其本质对于中医有关疾病的诊疗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怡;高维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转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转运的影响,并探讨痛泻要方影响胃肠道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酚红排空法观察痛泻要方破壁饮片不同剂量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以及小肠转运的影响.结果 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胃肠蠕动,减缓小鼠的小肠推进速度.与空白组相比,痛泻要方破壁饮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胃酚红排空率(P<0.05),升高小鼠胃残留率(P<0.05),降低小鼠小肠酚红推进率(P<0.05),抑制小鼠小肠转运(P<0.05),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可有效抑制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及小鼠小肠转运功能.

    作者:郑依玲;胡莹;梅全喜;成金乐;高玉桥;张文霞;何国樟;郭瑞玲;邓钰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7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究

    目的 通过临床调研南京市鼓楼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探讨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376例患者,分析各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对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甲状腺功能及结节大直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7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痰凝证多见(40.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18.6%)、气阴两虚证(16.7%)、痰瘀互结证(16.1%)、脾肾阳虚证(8.2%).病机主要以气滞、痰凝、血瘀为特征.男女性别比为1∶4.9,年龄分布为46 ~ 55岁多见,占28.7%,其次为36 ~ 45岁,占24.5%.脾肾阳虚证的病程较气滞痰凝、痰瘀互结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但气阴两虚证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低,脾肾阳虚证的TSH水平较高,与其他证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结节直径均值较女性大,但各证型的结节直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以气滞痰凝、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为多见,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要病机.

    作者:李自尊;王旭;俞烨晨;王娜娜;方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学综合实验课PBL/案例教学的调查报告

    为评估中医学综合实验课程中PBL/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在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结果表明,在收回的23份问卷中,100%的学生认为PBL/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肯定了导师的引导作用,并对成绩考核方法予以认可;9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9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激发好奇心、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团队学习的能力,但不认可PBL/案例教学形式,并认为教学条件尚不能很好满足教学的要求;表示喜欢本课程PBL/案例教学内容的学生占总人数87%;83%的学生表示提高了他们对中医药实验研发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张园园;方肇勤;贾冬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研究探讨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与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常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靶点预测、“病-方-证”的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以及新药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作者:胡亚洁;赵晓锦;宋咏梅;付先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证素及文献规律研究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证候诊断及证素分布情况,寻找文献报道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 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1990~2017年国内正式发表的临床类文献,对文献发表年度、关键词、文献类型、证型、证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临床研究文献66篇,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整体以观察临床疗效类为主,共出现31种证型,心肾不交证病例数多为1420例,病位证素肾频次高为3188次,病性证素阴虚频次高为3814次.结论 文献整理未见高质量的盲法实验,利用合理随机盲法以验证中医诊断辨证方法及方证对应关系意义重大,对文献证及证素分布规律的分析,基本反映了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主要病机,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陈启亮;李灿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川续断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变化特征

    文章对重庆产区分布的野生川续断资源进行了种群生物量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分别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生物量分配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作为药用部分的块根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6.2%.用直线、幂函数和对数曲线方程拟合了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的回归模型,拟合各个模型均能达到极显著水平.调查的45个样方中川续断资源总体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当前放牧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旅游开发等经济生产活动和人工采挖也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因素,预计随着川续断价格上涨,川续断野生资源将进一步减少.

    作者:周益权;赵继峰;潘瑞;刘翔;瞿显友;危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督脉灸疗法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督脉灸疗法(督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中医辨证属于痰湿阻遏型,且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7例患者,运用督灸疗法每周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2.35%.结论 督灸不仅能软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痰湿、血瘀体质状况,从而预防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作者:刘源香;崔霞;杨继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真实世界的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中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方法 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医嘱信息,采用Apf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453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70岁,65~80岁患者数量多(47.99%),其次为45 ~ 65岁(30.47%);住院天数多在15~28天(56.71%);西医合并疾病频数排名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痛(14.09%)、冠心病(7.79%)和糖尿病(4.96%).联合用药频数高的西药为阿司匹林(63.76%),中药为疏血通(45.86%);联合西药药理作用频数高的为抗凝剂(76.15%),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化瘀剂(84.26%);联合2种西药频数高的是前列地尔+阿司匹林,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疏血通;联合的2种西药药理作用高的为抗凝血药+血管活性药,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通络剂+活血化瘀剂.结论 使用脉血康胶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病理因素以血瘀多见,其西医合并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治疗上应注重西医合并疾病的治疗以及活血化瘀法和抗凝法的使用.在联合用药上,中西药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注重中西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阳;张寅;谢雁鸣;陈仁波;张文丽;庄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鹅绒藤巴布贴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为了筛选复方鹅绒藤巴布贴剂基质材料的种类、用量和优处方.方法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进行筛选,以剥离强度、剥离性、黏度、涂展性、均匀性、初黏力、黏度值、剥离强度等为评价指标,终筛选出巴布剂基质佳配比;利用Franz扩散池装置以1h、6h、12h的累积渗透率为指标,对透皮促进剂氮酮和丙二醇的比例和用量进行筛选.结果 巴布贴剂基质配比为NP-700:甘羟铝:浸膏:卡波姆=6:0.35:4:0.40;氮酮和丙二醇比例为1:1,总促透剂用量为5%时为佳.结论 以佳配比和透皮促进剂方案制备的复方鹅绒藤巴布贴剂性能良好,制备工艺可行、可靠.

    作者:李强;陈虹;应雪;刘江云;刘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体内、体外实验研究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肝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地方道地中药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湖北省宜昌地区所产赤头金足多棘蜈蚣(即金头蜈蚣)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蜈蚣多糖,并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将金头蜈蚣多糖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株后,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H22肝癌模型,予以金头蜈蚣多糖灌胃2周后,称量小鼠的脾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10、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 金头蜈蚣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使HepG2细胞停留在S期.体内实验:金头蜈蚣多糖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增加脾脏重量;该药还能使荷瘤小鼠血清IL-2含量增加,而使IL-10、TGF-β含量降低.结论 金头蜈蚣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有一定的调节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此研究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地道中药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茂华;李艳华;赵云;杜虎城;胡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要素的探讨

    目的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索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要素.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COPD稳定期患者共189例,应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虚证类证候以肺肾气虚(17.96%)和肺脾肾气虚(15.87%)多,实证类证候以痰瘀阻肺(15.87%)、血瘀证(13.47%)和痰湿阻肺(12.57%)多.聚类分析把主要症状归类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的证候因子,得到3类证候:脾肾气虚、痰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壅肺、风寒犯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Logistic回归分析终筛选出有决定意义的证候因子:影响肺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夜尿频数、苔白;影响肺脾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耳鸣.结论 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COPD稳定期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作者:吴孝政;王振兴;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