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易亚乔;刘检;邓东方;姜帆;刘林
目的 探讨当归与激素及其合用对哮喘小鼠肺组织NF-κB的表达及阴虚证的影响.方法 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阴虚模型组、哮喘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组、当归组、合用组, 采用卵蛋白经致敏、激发来复制哮喘模型、利用氢化可的松来复制阴虚模型, 在观测平喘 (哮喘行为学、肺功能和肺组织病理学) 与阴虚证 (进食及饮水量、自主活动、c AMP及c GMP) 指标的同时探讨当归与激素及其合用治疗哮喘的机制 (细胞因子、NF-κB及其基因表达) .结果 8g·kg-1当归与0.05g·kg-1氢化可的松及其合用可明显缓解哮喘发作及其症状, 提高肺功能, 改善肺组织病理学, 降低BALF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 抑制NF-κB蛋白及其基因 (1.153±0.098、1.052±0.065、0.997±0.047, 哮喘模型组为1.494±0.101) 表达.同时, 合用后当归可缓解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进食及饮水量增加、自主活动增多、血清c AMP、c AMP/c GMP升高等阴虚证指标.结论 当归与激素及其合用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抑制NF-κB通路表达是其平喘机制之一;同时合用后当归可缓解激素引起的阴虚症状.
作者:王志旺;姚楠;付晓艳;程小丽;段海婧;李雪燕;刘雪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 (180g±20g) 随机分为5组, 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余四组均进行模型复制.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正常饲养;模型组不接受药物干预;生理盐水组灌胃等体积0.9%生理盐水;盐酸帕罗西汀组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0.42 mg·m L-1;四逆散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 (含生药0.24 g·m L-1) .于应激造模前1 h灌胃给药10 m L·kg-1, 每日1次, 共计7 d.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立即进行心脏灌注采集海马组织, 30000倍电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超微结构差异性.结果 空白对照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圆形或长杆状, 线粒体嵴结构清晰, 粗面内质网呈条索样分布, 核糖体丰富, 高尔基复合体常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海马CA1和CA3区细胞器明显损伤, 细胞质结构空旷, 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膜及嵴结构消失, 粗面内质网池样扩张, 提示幽闭电击对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内细胞器产生明显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 生理盐水组变化与其相似, 提示生理盐水灌胃对大鼠没有产生明显的应激影响;盐酸帕罗西汀组和四逆散组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细胞器结构明显恢复, 且两组变化基本相似, 提示盐酸帕罗西汀和四逆散均能够明显改善PTSD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结论 中药复方四逆散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细胞器结构.
作者:徐富菊;牛江涛;边甜甜;司昕蕾;李越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传统中药山楂的佳炮制工艺, 为山楂炭炮制规范的制订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设计, 以直接影响炮制品质量的炒制时间 (A), 炒制温度 (B), 翻转次数 (C) 为考察因素, 结合外观性状和总有机酸、枸橼酸、总黄酮的含量变化, 主要以炮制后减重率和对小鼠CT、BT的影响作为考察指标, 选择佳的炮制工艺.结果 炮制工艺以炒制温度270℃, 炒制时间15min, 翻转次数8r/min为佳.结论 经佳炮制工艺炮制的山楂炭饮片外观性状与内部品质均一致, 具备稳定性与实践性.
作者:孙云龙;董金香;尚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乌头生产栽培过程中打顶时间对其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通过对江油地区种植的乌头植株进行不同时间的打顶处理, 以系统考察打顶栽培措施对乌头子根的产量、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结果 适时打顶可以提高乌头子根产量和品质, 同时促进乌头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累积.结论 该研究对乌头栽培及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利华;罗霞;余马;杨玉霞;黄晶;侯大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梅花鹿三岔茸中的活性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 为鹿茸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定性定量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梅花鹿三岔茸活性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比较三岔茸生长过程中活性蛋白的功能分类及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梅花鹿三岔茸生长过程中显著性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为细胞外基质和钙结合蛋白, 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调控血液系统循环和神经生长及发育.结论 三岔茸中富含大量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功能蛋白类成分, 并且在不同生长阶段活性蛋白的类型和表达量截然不同.这些研究结果为研究梅花鹿茸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宇昕;赵雨;张梅;刘美欣;胡耀中;幺宝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市售青风藤饮片进行显微鉴别.方法 通过徒手切片,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购自全国各地的91份青风藤饮片进行了鉴别.结果 上述样品中有87份为正品, 4份为混伪品, 正品率为95.6%, 说明青风藤的整体市场状况良好.4份混伪品的性状及显微特征与药典描述的青风藤不符, 均被鉴定为萝藦科植物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的干燥藤茎.结论 结果可为青风藤的临床用药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师朵芝;方明月;李德利;王青青;刘双月;赓迪;王如峰;孙爱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时空针灸是朱勉生教授在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方法和吸纳欧洲医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针法, 其要旨是时间穴位和空间穴位的组合运用, 通过构建沟通内外的气场, 从而获得调动人体自愈功能的场效应.文章从时空针灸的时间穴位, 空间穴位、中国古代时空模式和场效应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旨在阐明时空针灸的理论基础, 从深层阐释朱勉生教授承古训而创新, 发掘出与古代四种传统时间针灸相对应的空间穴位的理论内涵.
作者:左政;朱勉生;陈春信;袁恺;刘亮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筛选适宜的紫芝制种培养基.方法 将木屑作为主要成分应用于紫芝制种培养基的制备, 一级种和二级种分别设置4种不同的配方, 三级种设置两种不同的配方, 比较了紫芝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形态特征.结果紫芝菌株在培养基Z1A、Z2B和Z3A上生长速率分别为 (8.44±0.10) mm/d、 (4.16±0.04) mm/d和 (4.69±0.10) mm/d, 生长优势明显, 有利于进一步大田栽培.结论 Z1A、Z2B和Z3A培养基可用于紫芝制种.
作者:陈永敢;李珍;范平杰;陈川平;张来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脑卒中后痉挛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致残率高, 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许多负担.康复医疗技术能够消除或减轻患者肢体痉挛或偏瘫的功能缺陷, 使患者大限度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为了便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以及经验交流, 我们以脑卒中后痉挛的康复临床规范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为例, 展示在大数据环境下, 数据分析如何在康复专业中应用.
作者:冯晓东;刘仁超;吴明莉;黄金;李瑞青;孙伟娟;刘承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人参-石菖蒲药对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增强睡眠剥夺大鼠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中药干预组.通过多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失眠动物模型, 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区NMDAR2B的数量变化, 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6和IL-6R的表达,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2、p-JAK2、STAT3、p-STAT3、SOCS3的表达.结果 (1) NMDAR2B免疫组化结果进行IOD值分析, 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为极显著 (P<0.001);(2)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睡眠剥夺组大鼠血液中IL-6和IL-6R均上升, 且差异极显著 (P<0.001), 同时药物干预组低于睡眠剥夺组, 且差异极显著 (P<0.001);(3) p-JAK2和p-STAT3均在睡眠剥夺组中出现了显著上调 (P<0.001);JAK-STAT通路的负性调节细胞因子SOCS3在睡眠剥夺组的表达量相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了明显下调 (P<0.001), 在人参-石菖蒲干预组中出现了回复 (P<0.001) .结论 人参-石菖蒲药对可以显著的修复睡眠剥夺引起的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 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炎症反应, 从而保护神经细胞, 进而保持睡眠剥夺后的记忆功能.
作者:章程鹏;熊振芳;孙易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应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从信息平台建设、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健康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构建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建议.
作者:肖勇;常凯;沈绍武;郭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巴布剂外敷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病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12月诊断诊断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10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50例) 与对照组 (50例), 试验组:选用中药巴布膏剂外敷穴位配合口服熊去氧胆酸.对照组:常规剂量给予熊去氧胆酸口服, 治疗时间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与治愈率, 肝功能ALT、GGT、ALP、TBA、T-BIL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 治愈率为7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治愈率为52%.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巴布剂外敷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 临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凯;吴淼;韩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客观化诊断标准的内容, 筛选诊断量表条目, 为证候的客观化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整理古今文献, 根据文献资料编制并向专家发放问卷调查.通过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6类方法进行条目筛选, 保留条目组建第二版量表.结果 问卷收回20份, 专家积极系数100%, 专家对其中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全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09, KMO统计量为0.722, 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 适应情况良好.结论 建立了包含阴虚、阳亢、舌脉3个维度, 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脉数7个条目的正常高值血压阴虚阳亢证第二版诊断量表.
作者:朱羽硕;王宇;李运伦;齐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自动识别, 推动中药饮片的客观化研究与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总结、方法实践相关文献采用的算法, 对目前中药饮片识别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综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的步骤, 总结了图像预处理, 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提取, 图像识别几部分涉及的算法.结论 针对当前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结合深度学习CNN网络模型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进行深入研究, 将其应用于中药饮片的快速检测市场进行分析, 具有广阔利用前景.
作者:谭超群;温川飙;吴纯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不同溶剂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 并对提取物进行抗菌和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首先分别采用水以及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 然后分别采用牛津杯法、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及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不同提取溶剂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结果 结果显示, 生药浓度为1.0g·ml-1的水提物、30%乙醇提取物、60%乙醇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50mg·ml-1、125mg·ml-1、62.5mg·ml-1、250 mg·ml-1, 其中6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佳.不同提取物在0250μg·ml-1范围内作用RAW 264.7细胞24 h对细胞无毒性影响.不同提取物在50250μg·ml-1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 其中60%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结论 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所制备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
作者:王爱民;李梅;孙佳;熊荻菲菲;陈亭亭;吴林霖;刘亭;兰燕宇;王永林;巩仔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自拟仙黄汤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恶性肿瘤且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地榆升白片、鲨肝醇片治疗, 治疗组38例给予口服自拟仙黄汤及艾灸治疗;若白细胞数低于2×10-9/L时, 两组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治疗, 均连续治疗4周,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白细胞数变化情况, 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 二者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升高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保护肝肾功能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仙黄汤联合艾灸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更显著, 能快速升高白细胞数且能保持稳定, 较单纯口服中成药疗效更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剑波;邓守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便秘型肠易激证 (C-IBS) 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现代医学对其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则逐渐显现, 运脾柔肝方治疗C-IBS临床疗效显著.文章从中医学对C-IBS的认识、运脾柔肝方的方药组成及意义、组分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等角度进行分析, 认为该方对C-IBS发挥作用与其中医传统功效理论及组分药物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李雅清;李慧;安振涛;田耀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构造进行研究, 为其药材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生药显微鉴定技术观察、描述各部位的显微特征.结果 进一步详细阐明了透骨香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实的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透骨香不同部位的显微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刘绍欢;何晶晶;詹云慧;樊天珺;王世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该研究在石斛属植物在古籍中记载的种类、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及本草实图考证基础上, 对六部有石斛属植物记载的中国经典古籍, 以护肤功能为导向, 通过民族植物编目的方法进行文献引证、功能主治、药方名、功效、护肤功效、炮制方法、使用部位、服用方法等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结果显示:六部经典古籍记载石斛种类4种, 8种类型利用部位、10种炮制方法、11种护肤功效类型.该研究为该属植物的护肤利用提供了古籍民族植物学证据和线索, 并为进一步保护和深度研发石斛属植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依据.
作者:杨立新;王进宝;赵燕强;王雅琴;李一泽;高路;薛达元;刘爱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儿童中成药处方多为西医师开具, 合理性值得关注.鉴于多数家长健康素养不高, 中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 承担相关服务.本文从中成药调配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提出了将儿童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部分工作纳入健康服务的设想.
作者:张泰;连佳;赵彤彤;叶栋;李士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