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肾癌转移1例

何骏;杨波

关键词:肾癌, 胰腺肿瘤
摘要:胰腺转移癌少见,笔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习期间遇见肾癌胰腺转移1例,现报道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虫草提取物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虫草提取物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取大鼠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的方法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分别在给予复方虫草提取物后第7、14、28天处死大鼠后测定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谷胱甘肽(GSH)的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取固定部位肺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泼尼松作为阳性药对照观察.结果 复方虫草提取物能明显改善纤维化病变,降低肺系数、肺组织HYP含量及TGF-β1 mRNA、TGF-β1、α-SMA蛋白表达水平,尤其第28天显著(P<0.01或<0.05),且能明显升高GSH活力、T-AOC水平(P<O.01或0.05).结论复方虫草提取物可减轻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的范围及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和降低TGF-β1的表达进而抑制肺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有关.

    作者:展瑞;冯一中;顾振纶;赵光明;张永胜;李强;郭次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沙门菌质粒对细菌生物膜形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pRST98的野生型伤寒沙门菌于30℃和37℃培养3d,用半定量法确定生物膜形成的适宜温度.将稀释的菌液于30℃分别培养12 h、1d、2d、3d、4d和5d,用半定量法确定生物膜成熟的时间.分别用携带pRST98的野生型伤寒沙门菌,消除pRST98的突变株及pRST98的回补株建立生物膜模型,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法和扫描电镜观察三种株受试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结果 在30℃培养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高于37℃,此温度为沙门菌生物膜形成的适宜温度;3d时生物膜趋于成熟;野生株和回补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显著高于突变株.结论 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与该菌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廖莉;吴淑燕;李嫄渊;刘珍;黄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族维生素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B族维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评估其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浓度的变化,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浓度及NIHS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 <0.05);血清Hcy浓度及NIHS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族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血清Hcy,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盛潇磊;雷进;王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IF-1α、VEGF的表达与心肌缺血显像的相关性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技术研究缺血存活心肌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201Tl再分布显像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存活心肌的多寡;再以ELISA法检测患者HIF-1α和VEGF水平,并分析201Tl显像检测缺血存活心肌与HIF-1α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 SPECT显像检测获得的缺血存活心肌总积分与血清HIF-1α、VEGF水平变化显著相关(均P<0.001).结论 缺血存活心肌节段总积分与HIF-1α、VEGF相关,检测血清HIF、VEGF可为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提供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作者:贺永明;章斌;杨向军;吴翼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冠心病对心电图ST段和血清超敏肌钙蛋白(hs-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心电图ST段压低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银杏酮酯分散片)和对照组(复方丹参片)各40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比心电图ST段和血清hs-cTnT水平的变化.结果 心电图ST段压低得到改善治疗组35例,有效率87.5%;对照组22例,有效率5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 -cTnT下降治疗组23例,有效率57.5%;对照组22例,有效率55%,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酮酯分散片是可靠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等风险.

    作者:何长街;洪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Wernicke脑病患者的MRI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灰质炎综合征(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为临床更好地诊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1年该院收治的7例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2WI、T1WI、DWI序列,4例加扫FLAIR序列,4例行MR增强扫描.4例治疗后复查MRI.结果 初诊7例患者中,累及中脑导水管4例,第四脑室周边灰质核团5例,丘脑内侧2例,双侧乳头体1例,主要表现为T2WI、FLAIR高信号,T1WI等低/稍低信号,DWI稍高/等低信号.增强扫描的4例中,2例部分病变区域轻中度强化.强化2例患者中,1例为饮酒患者,且见双侧乳头体强化.复查图像显示病变区域减少,行增强者强化范围减少.临床随访经硫胺素治疗后6例症状得以改善,1例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效果欠佳.结论 Wernicke脑病具有较为典型的发病部位及影像学特点,早期诊断并给予硫胺素治疗有效.

    作者:庞红艳;杨晓春;司安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AGT基因多态性和颈动脉超声变化的关系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及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超声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3例住院的老年人分成高血压组(105例)、高血压合并T2DM组(38例)和对照组(健康老年体检者60人)3组.入院后测血脂,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进行M2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1)AGT基因的TT基因型及高血压合并T2DM组的颈动脉超声异常率增高,以多支病变为主;(2)颈动脉超声有多支病变的,其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和T2DM患者颈动脉超声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血脂水平的升高及AGT基因的TT基因型使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强.

    作者:浦剑虹;刘健;李建中;吴秀英;钱惠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种促排卵方案的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以及LE联合HMG三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6例不孕不育患者共382个周期分为三组.A组予LE、B组予HMG、C组予LE联合HMG促排卵治疗.分析比较三组促排卵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成熟时间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G日卵泡直径≥17 mm卵泡数A组与B、C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为防止发生卵巢过度刺激(OHSS)而放弃注射HCG患者数B组明显高于A、C组(均P<0.05).因无反应(在月经周期第20日B超仍未监测到优势卵泡)而取消患者数,A组明显高于B、C组(均P<0.05).三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LUF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排卵率分别为76.3%、72.2%、95.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0%、13.5%、30.2%;FSH/LH>2者共87例排卵率及妊娠率显示C组促排卵治疗后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A组和B组高(均P<0.05).结论 LE联合HMG在促排卵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不失为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徐永红;张玲;史六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VEGF和NET-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瘤内血管生长、肿瘤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NET-1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星形细胞瘤活检标本中NET-1和VEGF的表达,单因素分析与肿瘤中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Spearman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ET-1和VEGF在人脑星形细胞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 (38/60)、58.33% (35/60),两者在肿瘤病变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VD均数在NET-1和VEGF不同表达强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ET-1和VEGF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高级别肿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并与肿瘤中的MVD成显著相关性,因此对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作者:严峻;龚筱倩;陈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胰腺肾癌转移1例

    胰腺转移癌少见,笔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习期间遇见肾癌胰腺转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骏;杨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扫描对膀胱原发性移行细胞癌(TCC)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MD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浸润范围及其强化CT值的动态变化,对42例病理证实为TCC的患者进行术前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MDCT动态增强扫描对TCC术前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4.8%,对膀胱壁内癌灶(≤T2b期)分期的准确率为92.9%,对侵犯壁外结构肿瘤(≥T3)分期的准确率为97.6%;T1/T2期与T3/T4期癌灶CT强化均值比较:动脉期及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肿瘤浸润范围及其强化CT值的动态变化,从而有助于提高TCC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王启苑;范国华;崔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精索静脉曲张反流对睾丸容积及睾丸内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育龄期不育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VC)伴有静脉血液反流对睾丸容积、睾丸内动脉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育龄期不育男性患者的108只睾丸,分为VC伴反流组(A组)、VC无反流组(B组)及无VC组(C组).采用二维超声精确测量每组睾丸径线并计算容积,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睾丸内动脉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并将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睾丸平均容积小,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B组的睾丸容积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的睾丸内动脉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VC患者中,精索静脉血流反流会导致该侧睾丸容积缩小,但不会影响睾丸内动脉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作者:刘哲婴;董凤林;蔡晓峰;王阿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初发及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与T2DM及脑梗死的一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单纯T2DM患者60例(A组),T2DM合并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B组),T2DM合并复发脑梗死患者122例(C组),对照组60例(D组,不伴有脑梗死及T2DM者),分别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DP及hs-CRP水平.结果 (1)A、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D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D组(均P<0.05);(2)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均P<0.05);(3)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B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均P<0.05);(4)ADP与hs-CRP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0.856,P<0.01).结论 血清ADP水平降低及hs-CRP水平增高均是T2DM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复发的检测指标.

    作者:王一沙;常青;郭婉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61例壶腹周围癌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判定肿块是否为胰头癌,再做出具体诊断,并与病理、手术对照.结果 30例胰头癌CT诊断29例,无非胰头癌误诊为胰头癌.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6例(91.8%),不一致者3例(4.9%),未明确诊断者2例(3.3%).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及十二指肠癌均有较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88.9%、85.7%、83.3%.结论 64层螺旋CT及其三维后处理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技术对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王东;张追阳;于向荣;李新;马建勇;高煜;唐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右旋糖酐分子量及其分布

    目的 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用于测定右旋糖酐40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方法 采用TSK-gel G4000PWXL色谱柱(10 μm,7.8 mm× 300 mm),流动相为水,流速0.6 ml/min,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 右旋糖酐平均重均分子量在4600~133 800u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1),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0.252%,重复性试验RSD为0.460%.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右旋糖酐40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分析方法.

    作者:于栋伟;李楠;孙燕;刘江云;蔡培烈;杨世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可溶性TRAIL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目的 建立高效表达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生物学活性的TRAIL蛋白.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提取总RNA,RT-PCR扩增TRAIL基因的胞外区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重组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优化蛋白表达条件;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蛋白电泳、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与TRAIL蛋白标准品分别作用Huh-7细胞,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生物学作用.结果 DNA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RAIL,SDS-PAGE蛋白电泳、Western blot显示pET30a/TRAIL诱导的为可溶性的His-rTRAIL.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TRAIL蛋白标准品相比,His-rTRAIL对Huh-7细胞具有良好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高效表达可溶性TRAIL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TRAIL,表达的可溶性蛋白His-rTRAIL具有高度的生物学作用,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尤红娟;刘雯;赵金金;徐志辉;党景东;刘转转;郑葵阳;汤仁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白及多糖琥珀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琥珀酸酯改性白及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分别采用Fenton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不同取代度(DS)白及多糖琥珀酸酯BT-2( DS=0.38)、BT-3(DS =0.69)、BT-4( DS=0.85)对OH·和O2-·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白及多糖琥珀酸酯对OH·的半数清除率浓度(mg/ml)依次为1.48±0.01( BT-4)、2.65±0.01( BT-3)、2.79±0.02 (BT-2);对O2-·的半数清除率浓度(mg/ml)依次为1.38±0.06(BT-4)、6.44±0.02( BT-3)、21.33±0.13 (BT-2).结果显示,不同取代度白及多糖琥珀酸酯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BT-4> BT-3> BT-2(P<0.05)结论 白及多糖琥珀酸酯的抗OH·和O2-·活性随取代度增大而显著增强.

    作者:王虎成;孙燕;俞樱露;刘江云;蔡培烈;杨世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中、高位肛门闭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中、高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1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儿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35 ~75 min,平均42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7ml,无输血患儿.术后2周拔除尿管,1例术后尿道瘘复发,无尿道憩室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肛门功能:排便优7例,良3例.结论 腹腔镜辅助中、高位肛门闭锁成形术处理直肠泌尿系瘘方便,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及避免切口污染等优点,是治疗中、高位肛门闭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吴缤;孙庆林;顾志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急性并发症的T2DM患者85例.按性别、年龄因素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和基础治疗加维生素D3组(维生素D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将空腹血糖(FPG)控制在7.0 mmol/L以下,将餐后2h血糖(2 hPG)控制在10.0 mmol/L以下.维生素D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D31 000 IU/d.疗程12周.在疗程结束后的次日取空腹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FPG、2h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维生素D组患者的FPG、2 hPG和HbA1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维生素D组患者体内的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维生素D3降低了T2DM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

    作者:李晓岚;李冰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猫豆中左旋多巴及其衍生物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猫豆中左旋多巴及其衍生物1-甲基-3-羧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MCD)含量的亲水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osmosil HILIC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以乙腈-(10 mmol/L)乙酸铵(80∶2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MCD及左旋多巴在0.081 36~2.034 μg和0.126 9 ~3.17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11%和99.8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2%和0.8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定量分析猫豆中的左旋多巴及MCD.

    作者:谭蓓蓓;俞樱露;李楠;刘江云;李贺然;蔡培烈;杨世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