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銮;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王修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判断胸腺瘤浸润、复发和转移及其预后分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EGFR、CD34在57例胸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并结合53获随访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68%胸腺瘤呈EGFR过表达,EGFR过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浸润性胸腺瘤和复发/转移组EGFR过表达率分别高于包膜内胸腺瘤和非复发/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VD在胸腺瘤不同类型之间总体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胸腺瘤和复发/转移组MVD分别高于包膜内胸腺瘤和非复发/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GFR过表达和高MVD患者5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腺瘤显示EGFR过表达和活跃的肿瘤微血管生成,EGFR过表达和高MVD值有助于判断胸腺瘤的浸润、复发和转移,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孟优;俞士尤;刘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羽扇豆醇对人髓系K562、NB4、SHI-01及淋系Jurkat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方法 以不加药物处理为对照组,设置5个羽扇豆醇浓度梯度分别处理人髓系、淋系白血病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随着羽扇豆醇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当浓度达到150 μmol/L时,4种细胞都呈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羽扇豆醇可显著抑制人髓系K562、NB4、SHI-01及淋系Jurkat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单琳;林丹丹;张胤晟;薛智谋;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的特点[1].如诊治不及时,措施欠合理,患者病死率高.我院自2005年至2010年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早期留置胃管、止血、制酸、保护胃黏膜、胃镜下治疗和胃次全切除术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沈雪峰;宋丽明;吴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大黄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乙肝病毒及抗纤维化疗效.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口服大黄蛰虫丸治疗,对照组34例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同时给予对症、护肝治疗,疗程均为48周.结果 在抗病毒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纤维化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能明显提高抗纤维化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俞萍;毛燕群;朱建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区域的分布.方法 选择3 432例急性牙髓炎病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确诊患牙、疼痛部位、放散区域,然后收集整理,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急性牙髓炎中63.79%的患者疼痛会波及多个牙齿,74.85%的患者疼痛会向头颈面部周围组织放散.不同牙位的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区域不同,后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涉及的部位较前牙更多更广;对于全口牙齿来说,嚼肌区是易受累的区域,颞区是后牙牙髓炎发生时出现疼痛比例较高的部位.结论 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区域多数集中在确诊牙齿的周围,但与牙位无特异性对应关系,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疼痛放散的部位有针对性地重点检查可疑牙,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王津;姬爱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总量也急剧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核电事业正加速迈向大力发展阶段,在能源资源需求上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与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另外,核技术在包括工业、国防、农业和医药等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了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者:樊赛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研究鲑鱼精DNA对优化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的作用.方法 对鲑鱼精DNA设一系列浓度梯度,分别进行AS-PCR后观察电泳结果.结果 鲑鱼精DNA能显著提高识别基因SNP位点的特异性,在25μl的质粒检测系统中加入50 ng的鲑鱼精DNA结果佳.结论 鲑鱼精DNA加入到质粒检测系统中可有效测试所设计的检测引物的特异性,达到模拟基因组DNA的目的:.
作者:刘二平;韩立影;方琪;秦正红;王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ProTaper与手用不锈钢锉用于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123颗,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1个根管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行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对照组62个根管采用手用K型不锈钢锉行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根管.结果 每个根管预备时间试验组为(14.51 +5.07)min,对照组为(19.35±7.42) min,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机用ProTaper预备根管较手用不锈钢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 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家族过敏史和过敏原刺激对健康足月新生儿Th1/Th2细胞偏移的影响.方法 健康足月新生儿30名,家族过敏史阳性组(AD组)及阴性组(对照组)各15名,分离CBMCs,经不同浓度的粉尘螨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1)低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IFN-γ显著降低(均P<0.01);(2)高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P<0.01),但IFN-γ无明显变化(P>0.05).(3)对两组新生儿随访观察1年,AD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亲有家族过敏史的新生儿,CBMCs呈现Th2相对优势,提示家族过敏史对新生儿Th1/Th2平衡存在影响.
作者:施筠;王凤鸣;张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YC-1对乏氧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分别在常氧(20%O2)、乏氧(1%O2)12 h和2Ah、乏氧+YC-112 h和24h这5种不同条件下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绘制细胞存活曲线以观察其放射敏感性;利用剂量分割法绘制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曲线以观察其修复能力.结果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在乏氧12h和24h与常氧培养相比,HIF-1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放射敏感性下降,其氧增强比分别为1.22和1.37,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其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能力升高,且在间隔8、10、12 h照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当在乏氧12h和24h培养的同时加用YC-1时,HIF-1α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放射敏感性升高,其增强因子均为1.27,进一步统计分析也发现其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显著降低,且在间隔8、10、12 h照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YC-1能明显提高乏氧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YC-1能抑制细胞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能力有关.
作者:郭信伟;陆雪官;童流妹;宗天舟;陈列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采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对11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手术,与同期进行的12例开放性手术作对比分析.结果 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长(P<0.05),但没有延长住院时间(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也未受影响(P>0.05),手术后引流量较传统手术组少(P<0.01).术后腔镜辅助组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暂时性声音嘶哑,其余均未出现出血、声嘶、呛咳和手足抽搐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腔镜辅助组对切口满意度评分较高(P<0.01).术后中位随访12(3~22)个月,甲状腺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以考虑施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朱旬;邢春根;邹汉青;陈强;蒋国勤;金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为数量特征敏感问题的二阶段抽样提供科学的调查方法及其统计量计算公式,为制定北京市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控制规划、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使用数量特征敏感问题加法模型、二阶段随机抽样、均数的性质、方差的性质等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结果 推导出数量特征敏感问题加法模型二阶段抽样调查总体均值的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方差的计算公式.运用该文提供的调查方法及其统计公式,调查估计得出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首次男男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1.9747岁.结论 该文提供的数量特征敏感问题二阶段抽样的调查方法及其统计公式科学可行.
作者:刘鹏;高歌;贺志龙;阮玉华;李旭东;于明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人结直肠癌细胞表达B7-H1分子与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探讨肿瘤性B7-H1信号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肠癌组织中B7-H1分子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性B7-H1信号对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B7-H1异常高表达在肠癌组织中,正常组织不表达;肿瘤组织中B7-H1表达水平与调节性T细胞浸润数量成正相关(P<0.01),在TGF-β的共同作用下,M435-B7-H1细胞可以显著促进Tregs的诱导.结论 B7-H1在肿瘤组织异常表达可通过诱导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参与肿瘤免疫逃逸.
作者:华东;孙静;茆勇;吴玉玉;周桓;朱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躯体亚健康状态的分布、影响因素及不良后果,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现况研究方法,选取城乡居民3 57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协和医科院组织专家制定的《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躯体亚健康的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躯体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女性、离婚或丧偶、疲劳、睡眠不规律、学生和农民均是躯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均P <0.05);将躯体状况评分按四分位分组后,调整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后,经协方差分析发现,随着躯体状况分数的增大,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呈现增高的趋势(均P<0.01).结论躯体亚健康有多种危险因素,躯体亚健康程度加重会导致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水平的下降:应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
作者:万启军;蔡晓琴;胡健伟;冯佩;单广良;许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手部热压伤中的疗效.方法 对15例手部热压伤患者彻底清创后,切痂,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在150 ~ 280 mmHg,5~7d后除去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行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结果 15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9~32 d,平均24.6d.其中14例患者中厚皮片全部成活;1例患者植皮术后,部分皮片坏死,再次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创面愈合.随访6~12个月,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手部热压伤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手术简单化,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高超;陆兴安;赵晓瑜;沈国良;何罕亮;苏本玄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抑制素(INH)α、βA、βB 3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标本20例为研究组,选择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标本各15例和16例,以及正常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标本(病理诊断界定)各15例和16例,共62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Hα、βA、βB 3个亚单位在上述各类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NHα、3A、βB在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的表达强度明显大于增殖期(均P<0.05).INHα、βA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表达明显弱于在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及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P <0.05),且在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INHα、βA、βB在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形成不典型增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琼珊;沈宗姬;邓再兴;赖世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图像特征,提高卵泡膜细胞瘤术前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搜集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 卵泡膜细胞瘤CT表现多为单侧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占位,强化不明显,有延迟强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常需与浆膜下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腺类肿瘤相鉴别.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熟悉其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陆苏华;朱建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金莲花精制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实验,测定精制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半数清除浓度(μ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维生素C(24.01±0.02)、荭草苷(30.56±0.31)、牡荆苷(35.08±0.15)、荭草素-2-O-β-半乳糖苷(36.39±0.10)、精制总黄酮(44.25±0.39);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荭草苷(41.94±0.23)、维生素C(48.34±0.11)、荭草素-2-0-β-半乳糖苷(52.25±0.47)、精制总黄酮(59.90±0.26)、牡荆苷(64.94±0.56).上述成分自由基清除能力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莲花精制总黄酮及其主要成分均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苑红燕;张琳;童政;宓倩红;陈浩;刘江云;蔡金娜;蔡培烈;杨世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十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明显上升,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发生率也在上升.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作者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袁鹤;徐玲玲;施兴华;尹安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苏州市茶花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探讨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茶花社区400名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血压(BP)、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量,吸烟、饮酒等因素的调查及血脂、血糖(FBG)、尿酸(UA)的检测,以高血压与否为应变量,以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血糖、血脂、血尿酸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53.2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0.00%,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0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饮酒、BMI、WHR、FBG、UA与高血压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仅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和高血糖与高血压存在关联性(P<0.05),其OR值分别为1.073、0.465、2.035和2.817.结论 该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偏高,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积极预防.
作者:钱丽娟;彭浩;丁建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