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手部热压伤中的应用

高超;陆兴安;赵晓瑜;沈国良;何罕亮;苏本玄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 热压伤, 创面修复, 手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手部热压伤中的疗效.方法 对15例手部热压伤患者彻底清创后,切痂,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在150 ~ 280 mmHg,5~7d后除去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行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结果 15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9~32 d,平均24.6d.其中14例患者中厚皮片全部成活;1例患者植皮术后,部分皮片坏死,再次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创面愈合.随访6~12个月,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手部热压伤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手术简单化,减轻患者痛苦.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增殖的抑制及其对miRNA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HT-29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比色还原法观察塞来昔布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塞来昔布作用前后HT-29细胞miRNA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RT-PCR验证其结果.结果 塞来昔布对HT-29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为( 237.73±1.65) μmol/L;塞来昔布作用于HT-29细胞48 h后,获得28个与塞来昔布干预相关的miRNAs(P<0.01),其中8个下调,20个上调.结论 塞来昔布对miRNA表达谱的影响可能是其抑制HT-29细胞株生长的作用途径之一.

    作者:叶玉兰;陈卫昌;林茂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苏州市18~55岁人群躯体亚健康的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躯体亚健康状态的分布、影响因素及不良后果,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现况研究方法,选取城乡居民3 57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协和医科院组织专家制定的《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躯体亚健康的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躯体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女性、离婚或丧偶、疲劳、睡眠不规律、学生和农民均是躯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均P <0.05);将躯体状况评分按四分位分组后,调整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后,经协方差分析发现,随着躯体状况分数的增大,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呈现增高的趋势(均P<0.01).结论躯体亚健康有多种危险因素,躯体亚健康程度加重会导致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水平的下降:应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

    作者:万启军;蔡晓琴;胡健伟;冯佩;单广良;许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TLT-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L929细胞株中的稳定转染

    目的:构建含有人TLT-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转染获得稳定表达TLT-2分子的L929转基因细胞株.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cDNA文库获得全长TLT-2基因,经过双酶切(XhoⅠ和EcoRⅠ)装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L929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流式细胞术、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TLT-2分子的表达.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TLT-2,建立了稳定转染TLT-2目的:基因的L929细胞株.结论 成功构建了TLT-2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稳定转染该分子的转基因细胞,为进一步研究人TLT-2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周斌;傅丰庆;徐俊驰;沈宇;高菲;张学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积极开展放射损伤研究,为我国核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总量也急剧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核电事业正加速迈向大力发展阶段,在能源资源需求上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与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另外,核技术在包括工业、国防、农业和医药等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了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者:樊赛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图像特征,提高卵泡膜细胞瘤术前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搜集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 卵泡膜细胞瘤CT表现多为单侧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占位,强化不明显,有延迟强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常需与浆膜下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腺类肿瘤相鉴别.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熟悉其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陆苏华;朱建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熊果酸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UA对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UA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技术检测SiHa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和Smad 4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UA可明显抑制SiHa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趋势(P<0.05或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UA作用24h、48 h和72 h后SiHa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检测到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16%、16.37%、18.70%(P<0.05或0.01);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可见胞核染色质不均,呈颗粒状或块状荧光,透射电镜观察出现胞质浓缩、胞核染色质凝聚、边集等典型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RT-PCR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减弱,并呈时间依赖趋势,Smad 4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 熊果酸在体外对SiHa细胞具有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有关;UA可能通过上调Smad 4的表达恢复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杜秀銮;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王修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汉族人群RAGE基因多态性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2例健康个体(正常对照组)和270例非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冠心病严重程度采用冠脉病变支数进行评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的多态性.结果 汉族人群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与高加索人群有显著差异(均P<0.05),这三个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冠脉病变支数分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具有种族差异,这三个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陆玮新;谢广平;冯波;刘风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体外模拟骨瓣在颅骨修补术前减压窗膨隆中的应用

    目的:有效缓解颅骨修补术前减压窗膨隆程度,为及时、安全行颅骨修补术创造条件.方法分析12例颅骨缺损术前减压窗膨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有机玻璃塑形形成体外模拟骨瓣,在颅骨修补术前局部适当加压包扎.结果 本组患者在1~2周内拆除外包扎和有机玻璃板后,减压窗下凹、塌陷满意,即行颅骨修补术,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癫痫,经药物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其余11例颅骨修补术后随访均无特殊不适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体外模拟骨瓣能有效缓解颅骨修补术前减压窗膨隆,确保及时、安全行颅骨修补术.

    作者:卢少波;桑冬平;周雪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鲑鱼精DNA提高人工突变质粒模板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识别的特异性及其应用

    目的:探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研究鲑鱼精DNA对优化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的作用.方法 对鲑鱼精DNA设一系列浓度梯度,分别进行AS-PCR后观察电泳结果.结果 鲑鱼精DNA能显著提高识别基因SNP位点的特异性,在25μl的质粒检测系统中加入50 ng的鲑鱼精DNA结果佳.结论 鲑鱼精DNA加入到质粒检测系统中可有效测试所设计的检测引物的特异性,达到模拟基因组DNA的目的:.

    作者:刘二平;韩立影;方琪;秦正红;王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金莲花总黄酮及其单体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金莲花精制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实验,测定精制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半数清除浓度(μ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维生素C(24.01±0.02)、荭草苷(30.56±0.31)、牡荆苷(35.08±0.15)、荭草素-2-O-β-半乳糖苷(36.39±0.10)、精制总黄酮(44.25±0.39);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荭草苷(41.94±0.23)、维生素C(48.34±0.11)、荭草素-2-0-β-半乳糖苷(52.25±0.47)、精制总黄酮(59.90±0.26)、牡荆苷(64.94±0.56).上述成分自由基清除能力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莲花精制总黄酮及其主要成分均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苑红燕;张琳;童政;宓倩红;陈浩;刘江云;蔡金娜;蔡培烈;杨世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采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对11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手术,与同期进行的12例开放性手术作对比分析.结果 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长(P<0.05),但没有延长住院时间(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也未受影响(P>0.05),手术后引流量较传统手术组少(P<0.01).术后腔镜辅助组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暂时性声音嘶哑,其余均未出现出血、声嘶、呛咳和手足抽搐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腔镜辅助组对切口满意度评分较高(P<0.01).术后中位随访12(3~22)个月,甲状腺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以考虑施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朱旬;邢春根;邹汉青;陈强;蒋国勤;金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肺复张方法和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复张方法和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兔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及IL-10的影响.方法 建立ARDS家兔模型,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别家兔BALF中的TNF-α、IL-8及IL-10,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法组BALF中的TNF-α、IL-8显著低于控制性肺膨胀(SI)组及ARDS组,而IL-10显著高于SI组及ARDS组(均P<0.01).不同潮气量中,小潮气量组BALF中的TNF-α、IL-8显著低于其他潮气量组,而IL-10显著高于其他潮气量组(均P<0.01).PEEP递增法组中,小潮气量组BALF中的TNF-α、IL-8显著低于其他潮气量组,而IL-10显著高于其他潮气量组(均P<0.01).结论 PEEP递增法+小潮气量可抑制ARDS家兔BALF中的TNF-α、IL-8的释放,增加IL-10的释放,减轻肺内炎症反应.

    作者:韩扣兰;韩中保;常唐喜;杨留才;李荣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β射线表面污染测量中去除γ场干扰的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研究在测量β射线表面污染时使用遮挡法和距离法去除γ场干扰的效果.方法 采用遮挡法和距离法对几种常见放射源及某放射性工作场所进行了测量,通过比较使用这两种方法前后仪器的计数差别来判断有无干扰.结果 如存在干扰,测量时使用遮挡法前后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使用距离法前后计数也有显著差异(P<0.01),但存在假阳性.结论 使用遮挡法能够定性地、快速地判断被测场所β射线表面污染数据的有效性,进一步给出处理建议;而对于距离法,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在被测场所的γ场近似均匀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此方法,否则不适用.

    作者:赵飞;孙彦泽;文万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粉尘螨抗原对脐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 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家族过敏史和过敏原刺激对健康足月新生儿Th1/Th2细胞偏移的影响.方法 健康足月新生儿30名,家族过敏史阳性组(AD组)及阴性组(对照组)各15名,分离CBMCs,经不同浓度的粉尘螨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1)低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IFN-γ显著降低(均P<0.01);(2)高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P<0.01),但IFN-γ无明显变化(P>0.05).(3)对两组新生儿随访观察1年,AD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亲有家族过敏史的新生儿,CBMCs呈现Th2相对优势,提示家族过敏史对新生儿Th1/Th2平衡存在影响.

    作者:施筠;王凤鸣;张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 ~20个月,平均15.2个月.肩锁关节复位率100%,术后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无Endobutton钢板滑脱.参照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3例.结论 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肩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吴俊;丁文鸽;刘志伟;刘锦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一例同时伴有t(7;17;15)和8p-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一例t(7;17;15)伴8p-复杂异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进行实验诊断和临床观察.方法 对该初诊APL患者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一步明确染色体异常.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7q-,8p-,15q+,der(17).FISH分析200个细胞中180个为1黄2红2绿信号,提示三元易位.免疫表型检测显示高表达CD13、CD33和MPO,而HLA-DR、CD14、CD34、cCD3、cCD79a细胞标志阴性.该患者对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敏感.结论 t(7;17;15)伴8p-是APL中一种罕见的复杂异常核型,对ATRA、As2O3治疗敏感,完全缓解期长,预后较好.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是确认其复杂异常的可靠手段.

    作者:刘小宁;于亮;曹维克;宣恒报;衡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预测价值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1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总粥样硬化斑块面积(TPA),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13例)、冠心病组(197例),并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TPA的差异,观察IMT、TPA、Gensini积分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和IMT、TPA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IMT、T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IMT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增高,随着TPA的增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斑块形成阶段,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心血管高危人群应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及TPA,可提高对冠心病早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筛查潜在的冠心病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肖飞;徐卫亭;李渊;陈建昌;朱静;张东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52例报告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以M型超声测定52例高血压患者和40名健康受检者的颈总动脉硬度指数β、扩张性系数(DC)、顺应性(AC)及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等弹性参数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与患者年龄、血压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β、Ep明显增高(均P<0.01),DC、AC明显降低(均P<0.05);年龄、脉压(PP)、IMT分别与β、Ep成正相关,与DC、AC成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M型超声是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一种实用技术.

    作者:薛永霞;余荣水;高岚;吴燕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肝硬化对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的影响

    目的:建立兔肝硬化动物实验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探讨肝硬化对恶性肿瘤肝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L4皮下注射法建立兔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实验组用CCL4溶液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每3周采集兔血和小块肝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HE染色病理学观察.明确肝硬化形成后,分别通过经胃壁、脾脏接种VX2肿瘤细胞,观察肝硬化兔与正常肝脏兔接种VX2肿瘤细胞后肝转移发生率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1)实验9周末HE染色可见肝硬化典型病理变化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模型建立成功.(2)肝硬化组恶性肿瘤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CL4溶液皮下注射成功诱导建立了兔肝硬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实验结果提示肝硬化对恶性肿瘤的肝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贾竞超;匡玉庭;王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Hedgehog通路中PTCH1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edgehog通路中PTCH1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TCH1蛋白在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分布规律,分析PTC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H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低(50.0% vs 8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TCH1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和转移无相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组织中PTCH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组织中表达率(41.4% vs 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H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PTCH1蛋白检测有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胃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作者:左云;宋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