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

陆苏华;朱建兵

关键词: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图像特征,提高卵泡膜细胞瘤术前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搜集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 卵泡膜细胞瘤CT表现多为单侧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占位,强化不明显,有延迟强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常需与浆膜下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腺类肿瘤相鉴别.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熟悉其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判断胸腺瘤浸润、复发和转移及其预后分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EGFR、CD34在57例胸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并结合53获随访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68%胸腺瘤呈EGFR过表达,EGFR过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浸润性胸腺瘤和复发/转移组EGFR过表达率分别高于包膜内胸腺瘤和非复发/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VD在胸腺瘤不同类型之间总体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胸腺瘤和复发/转移组MVD分别高于包膜内胸腺瘤和非复发/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GFR过表达和高MVD患者5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腺瘤显示EGFR过表达和活跃的肿瘤微血管生成,EGFR过表达和高MVD值有助于判断胸腺瘤的浸润、复发和转移,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孟优;俞士尤;刘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体外模拟骨瓣在颅骨修补术前减压窗膨隆中的应用

    目的:有效缓解颅骨修补术前减压窗膨隆程度,为及时、安全行颅骨修补术创造条件.方法分析12例颅骨缺损术前减压窗膨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有机玻璃塑形形成体外模拟骨瓣,在颅骨修补术前局部适当加压包扎.结果 本组患者在1~2周内拆除外包扎和有机玻璃板后,减压窗下凹、塌陷满意,即行颅骨修补术,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癫痫,经药物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其余11例颅骨修补术后随访均无特殊不适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体外模拟骨瓣能有效缓解颅骨修补术前减压窗膨隆,确保及时、安全行颅骨修补术.

    作者:卢少波;桑冬平;周雪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 ~20个月,平均15.2个月.肩锁关节复位率100%,术后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无Endobutton钢板滑脱.参照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3例.结论 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肩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吴俊;丁文鸽;刘志伟;刘锦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慢性肝病患者尿TGF-β1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探讨尿TGF-β1水平在慢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3例慢乙肝(CHB)、肝硬化(LC)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尿TGF-β1浓度;结果 肝硬化组尿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中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尿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透明质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尿TGF-β1在肝硬化患者中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其水平上升,提示尿TGF-β1水平有助于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判断以及肝硬化诊断.

    作者:李立人;夏云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增殖的抑制及其对miRNA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HT-29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比色还原法观察塞来昔布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塞来昔布作用前后HT-29细胞miRNA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RT-PCR验证其结果.结果 塞来昔布对HT-29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为( 237.73±1.65) μmol/L;塞来昔布作用于HT-29细胞48 h后,获得28个与塞来昔布干预相关的miRNAs(P<0.01),其中8个下调,20个上调.结论 塞来昔布对miRNA表达谱的影响可能是其抑制HT-29细胞株生长的作用途径之一.

    作者:叶玉兰;陈卫昌;林茂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区域分布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区域的分布.方法 选择3 432例急性牙髓炎病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确诊患牙、疼痛部位、放散区域,然后收集整理,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急性牙髓炎中63.79%的患者疼痛会波及多个牙齿,74.85%的患者疼痛会向头颈面部周围组织放散.不同牙位的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区域不同,后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涉及的部位较前牙更多更广;对于全口牙齿来说,嚼肌区是易受累的区域,颞区是后牙牙髓炎发生时出现疼痛比例较高的部位.结论 急性牙髓炎疼痛放散区域多数集中在确诊牙齿的周围,但与牙位无特异性对应关系,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疼痛放散的部位有针对性地重点检查可疑牙,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王津;姬爱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管性介入栓塞在子宫部位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栓塞在子宫部位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例子宫部位异位妊娠(子宫肌壁间妊娠4例、宫颈妊娠、子宫瘢痕妊娠各1例)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UAE)+甲氨蝶呤(MTX)动脉灌注,观察其诊断符合率、治疗效果、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至非孕水平的时间、UAE术后的副反应和并发症,随访月经恢复时间及生育情况.结果 4例怀疑肌壁间妊娠患者在UAE准备下行超声引导活检,成功取得病理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壁间妊娠,活检后均出现活跃出血,立即行UAE,hCG>10 kIU/L者同时予MTX动脉灌注.6例患者治疗后效果满意,hCG逐步下降至正常.随访超声均于术后2~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2例发生化疗Ⅰ度副反应.无1例发生近期并发症.UAE术后1~2个月恢复月经.1例患者于UAE后1年妊娠并顺利分娩.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为易出血位置取活检提供了安全保障,有利于早期诊断特殊位置的异位妊娠,减少误诊.UAE+MTX动脉灌注治疗子宫部位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创伤小,避免了不必要的子宫切除术.

    作者:胡凯;靳勇;吴依敏;张弘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抑制素α、βA、βB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抑制素(INH)α、βA、βB 3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标本20例为研究组,选择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标本各15例和16例,以及正常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标本(病理诊断界定)各15例和16例,共62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Hα、βA、βB 3个亚单位在上述各类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NHα、3A、βB在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的表达强度明显大于增殖期(均P<0.05).INHα、βA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表达明显弱于在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及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P <0.05),且在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INHα、βA、βB在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形成不典型增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琼珊;沈宗姬;邓再兴;赖世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一例同时伴有t(7;17;15)和8p-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一例t(7;17;15)伴8p-复杂异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进行实验诊断和临床观察.方法 对该初诊APL患者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一步明确染色体异常.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7q-,8p-,15q+,der(17).FISH分析200个细胞中180个为1黄2红2绿信号,提示三元易位.免疫表型检测显示高表达CD13、CD33和MPO,而HLA-DR、CD14、CD34、cCD3、cCD79a细胞标志阴性.该患者对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敏感.结论 t(7;17;15)伴8p-是APL中一种罕见的复杂异常核型,对ATRA、As2O3治疗敏感,完全缓解期长,预后较好.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是确认其复杂异常的可靠手段.

    作者:刘小宁;于亮;曹维克;宣恒报;衡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大黄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乙肝病毒及抗纤维化疗效.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口服大黄蛰虫丸治疗,对照组34例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同时给予对症、护肝治疗,疗程均为48周.结果 在抗病毒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纤维化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能明显提高抗纤维化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俞萍;毛燕群;朱建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的特点[1].如诊治不及时,措施欠合理,患者病死率高.我院自2005年至2010年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早期留置胃管、止血、制酸、保护胃黏膜、胃镜下治疗和胃次全切除术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沈雪峰;宋丽明;吴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165例乳腺癌石蜡标本的HER-2基因扩增状况,分析基因扩增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HER-2基因扩增阳性52例(31.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组间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在腋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ER、PR阳性组明显低于ER、PR阴性组(均P<0.01).结论 HER-2基因扩增状况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类型无关相性,与腋淋巴结转移和p53基因表达成正相关,与ER、PR表达成负相关.HER-2基因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及拟订治疗方案的良好指标.

    作者:张宏;李峰;范银银;李军;蒋国勤;冯一中;傅晋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汉族人群RAGE基因多态性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2例健康个体(正常对照组)和270例非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冠心病严重程度采用冠脉病变支数进行评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的多态性.结果 汉族人群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与高加索人群有显著差异(均P<0.05),这三个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冠脉病变支数分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具有种族差异,这三个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陆玮新;谢广平;冯波;刘风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患者43例次AVF栓塞,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维持7d治疗,观察溶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将所有病例例次分成溶通组和失败组进行比较,分析原发病、附壁血栓、内瘘栓塞时间、尿激酶剂量和溶栓效果的关系.结果 共行溶栓治疗43例次,成功32例次(74.4%),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溶通组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发生栓塞24h内即行溶栓治疗,82.9%溶栓成功,失败组糖尿病患者、附壁血栓形成明显高于溶通组(均P<0.05),尿激酶用量在≤60万U时的32例次中87.5%溶栓成功.结论采用局部注射尿激酶溶栓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AVF栓塞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建议时机好选择在栓塞24h以内.

    作者:王凉;孙铸兴;刘斌;周薇;吴锡平;刘晓斌;华佳;祁真;尤宇望;张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粉尘螨抗原对脐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 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家族过敏史和过敏原刺激对健康足月新生儿Th1/Th2细胞偏移的影响.方法 健康足月新生儿30名,家族过敏史阳性组(AD组)及阴性组(对照组)各15名,分离CBMCs,经不同浓度的粉尘螨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1)低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IFN-γ显著降低(均P<0.01);(2)高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P<0.01),但IFN-γ无明显变化(P>0.05).(3)对两组新生儿随访观察1年,AD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亲有家族过敏史的新生儿,CBMCs呈现Th2相对优势,提示家族过敏史对新生儿Th1/Th2平衡存在影响.

    作者:施筠;王凤鸣;张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中B7-H3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可溶性B7-H3( sB7-H3),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9例CP患者血清中sB7-H3水平,并以11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法将79例CP患者分为3型:Ⅱ型9例,ⅢA型21例,ⅢB型49例.患者症状轻重程度均通过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CPSI)判定.分析各组间血清中sB7-H3水平差异,以及与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卵磷脂小体(SPL)计数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CPS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与CP组血清中sB7-H3水平分别为(3.685±1.881) ng/ml和(3.619±1.514)n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型组(2.305±0.732 ng/ml)明显低于ⅢA型(3.670±0.771 ng/ml)及ⅢB型(3.839±1.736 ng/ml)组(均P<0.01).从CP患者中诊断Ⅱ型及Ⅲ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取佳诊断点为2.943 ng/ml时,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88.9%.血清sB7-H3与CPSI评分、WBC、SPL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sB7-H3检测可能有助于区分Ⅱ型及Ⅲ型前列腺炎.

    作者:魏雪栋;侯建全;张光波;袁和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Ⅱ上调乳鼠心室肌细胞TRPC1通道的表达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导致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PC)通道1表达的改变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和培养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TRPC1、TRPC3和TRPC6蛋白的表达,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结果 AngⅡ能刺激心肌细胞TRPC1表达显著上调(P<0.01),心肌细胞TRPC1的表达随AngⅡ浓度增加而逐渐明显上调;但AngⅡ刺激并未明显增高TRPC3和TRPC6蛋白的表达(P>0.05).给予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磷脂酶C(PLC)抑制剂U73122、钙池操作性钙内流阻滞剂SKF96365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预处理后,都能抑制AngⅡ引起的TRPC1高表达(均P<0.05),但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却不能.SKF96365预处理在能明显抑制AngⅡ引起的TRPC1高表达的同时,也能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肥大.结论 AngⅡ诱导大鼠心室肌细胞TRPC1表达上调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这种上调是通过AT1 R/PLC信号传导,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马前军;杨向军;韩莲花;李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苏州市18~55岁人群心理亚健康的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心理亚健康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现况研究方法,选取城乡居民3 57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协和医科院组织专家制定的《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心理评分四分位划分为4个等级,将其作为应变量后,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是心理亚健康的保护因素(OR为0.79,P<0.01),离婚或丧偶、易疲劳、睡眠不规律、躯体亚健康是心理亚健康的危险因素(OR为1.82 ~2.71,均P<0.05).结论 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离婚或丧偶、睡眠不规律、易疲劳、躯体亚健康均与心理亚健康有关.

    作者:蔡晓琴;万启军;胡健伟;冯佩;单广良;许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TLT-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L929细胞株中的稳定转染

    目的:构建含有人TLT-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转染获得稳定表达TLT-2分子的L929转基因细胞株.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cDNA文库获得全长TLT-2基因,经过双酶切(XhoⅠ和EcoRⅠ)装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L929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流式细胞术、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TLT-2分子的表达.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TLT-2,建立了稳定转染TLT-2目的:基因的L929细胞株.结论 成功构建了TLT-2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稳定转染该分子的转基因细胞,为进一步研究人TLT-2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周斌;傅丰庆;徐俊驰;沈宇;高菲;张学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β射线表面污染测量中去除γ场干扰的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研究在测量β射线表面污染时使用遮挡法和距离法去除γ场干扰的效果.方法 采用遮挡法和距离法对几种常见放射源及某放射性工作场所进行了测量,通过比较使用这两种方法前后仪器的计数差别来判断有无干扰.结果 如存在干扰,测量时使用遮挡法前后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使用距离法前后计数也有显著差异(P<0.01),但存在假阳性.结论 使用遮挡法能够定性地、快速地判断被测场所β射线表面污染数据的有效性,进一步给出处理建议;而对于距离法,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在被测场所的γ场近似均匀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此方法,否则不适用.

    作者:赵飞;孙彦泽;文万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