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水过多与胎儿性别的关系

赵丽;肖丽娟

关键词:羊水过多, 胎儿性别
摘要:目的 探讨羊水过多与胎儿性别的关系.方法 对照羊水过多孕妇100例和单胎羊水正常孕妇200名,分析新生儿性别与羊水过多的关系.结果 女婴所占比例羊水过多组显著高于单胎羊水正常组(P<0.01).结论 妊娠期羊水过多者胎儿性别以女性占优势,胎儿性别与羊水过多有一定的联系.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在G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61例GD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的表型特征,并与30名GD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CD28-T细胞在GD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P<0.01),并且呈现其百分率与该病的临床体征甲状腺肿大和突眼及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成正相关;CD4+CD28-T细胞表面上调表达共刺激分子ICOS,活化诱导后分泌IFN-γ,呈现出Th1样功能特征.结论 循环CD4+CD28-T细胞可能是参与GD自身免疫病理的自身免疫反应性T细胞.

    作者:陈蕾;李廷;於葛华;蒋联;吴敏;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或瓣膜腱索断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或瓣膜腱索断裂临床上较为少见,后果严重.1994年6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心脏外伤患者23例,其中心内结构损伤者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纪勇;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虞桂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16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行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MRI确定责任椎体22个.记录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及日常功能.通过X线测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少量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受损的症状.平均手术时间为31 min,透视次数为19.1次.术后胸背痛明显缓解,随访12~24个月(平均14.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1.1)分,术后3 d时为(2.6±0.8)分,末次随访时为(2.8±1.1)分.ODI评分术前为(69.2±1.2)分,术后3 d时为(32.2±1.1)分,末次随访时为(35.1±1.8)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有效的,能减少术者及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

    作者:周峰;杨惠林;干旻峰;邹俊;姜为民;陈亮;唐天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FOXP3mRNA表达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的3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为非KD发热组,15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KD患儿分别于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和静注IVIG治疗后热退2~3 d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用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 d,其比例显著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而外周血PBMC FOXP3mRNA表达水平也出现同样的改变.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作者:周万平;严文华;吕海涛;邵雪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血清TNF-α及IL-6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检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第1天及治疗后第2、7、14天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汝娟;何龙锦;徐武;杨峰;丁春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红景天苷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对谷氨酸(Glu)损伤海马神经元Bax和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不同浓度红景天苷(60、120、240μmol/L)预孵育24 h后,加入125μ mol/L Glu损伤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观察细胞内Bax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观察细胞内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红景天苷细胞可显著改善Glu损伤后的神经元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Glu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均P<0.01);拮抗Glu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 mRNA及其蛋白比例的下降,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至240 μmol/L时作用显著(P<0.05或<0.01).结论 红景天苷可显著拮抗Glu诱导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凋节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霞;张书强;丁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简单乘法运算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三重编码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利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来验证简单乘法运算与三重编码模型是否匹配.方法 对13名本科生志愿者采用基于光学的单数乘法任务进行提问,同时运用1.5 T的Marconi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成像数据.运用SPM99软件进行t检验,以获取单数运算时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明显激活左侧额中回、额下回、角回、视觉联合皮质区,两侧顶上小叶.结论 单数乘法运算与三重编码模型相匹配.

    作者:张妤;郭亮;胡春洪;谢道海;陈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症与老年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老年骨折的相关性,为预防老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所有60岁以上的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脊柱和髋部骨折排名前两位,从中筛选出165例患者接受双能量骨密度仪测定,同时另选取165例60岁以上非骨折人群作为对照,对照组也均行双能量骨密度仪测定.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骨折的高危因素,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以降低老年骨折的发病率.

    作者:田一星;杨惠林;姜为民;孟斌;王根林;顾勇;李雪峰;汪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Straw-top玻璃化与程序化冷冻小鼠8-细胞胚胎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慢速程序化法与玻璃化法冷冻小鼠8-细胞胚胎的效果.方法 将小鼠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后培养至8-细胞,分别采用慢速程序化法与玻璃化法进行冷冻,解冻后比较两组胚胎存活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慢速程序化冷冻法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为79.6%,囊胚形成率为70.7%;玻璃化冷冻法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为94.9%,囊胚形成率为89.9%,胚胎存活率与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前者(均P<0.01).结论 在进行小鼠8-细胞胚胎冷冻时,玻璃化法冷冻效果较慢速程序化法效果好.

    作者:华月琴;吴志南;陈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诱导的肿瘤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功能

    目的 研究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分子信号功能.方法 选取小鼠淋巴瘤细胞3SB、人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宫颈癌细胞HeLa S3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来研究其对UV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性.UV照射后,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染色计数分别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的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总蛋白,利用小型二维电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细胞质中游离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变化和总的P2的表达.结果 3SB和Jurkat细胞在UV照射后,24 h的凋亡率达100%,并观察到PARP和P21的激活;而HeLa S3和MCF-7细胞出现延迟性细胞凋亡.在快速凋亡的Jurkat细胞中,发现酸性核糖体蛋白P2去磷酸化.总的P2表达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并伴随着凋亡蛋白PARP的激活.结论 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去磷酸化及其在细胞内总量降低与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相关.

    作者:段卫明;孙华丽;邵彦彦;肖海楠;周新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检测河北汉族人群136例RA患者和152名正常对照者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多态性.应用ELISA法对RA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检测.结果 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1%vs 2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7,P<0.05,OR=1.522,95%CI:1.038~2.231).进一步将RA组按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阴性、阳性分层发现,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与对照组人群比较,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03,P<0.01,OR=1.980,95%CI:1.209~3.242).结论 IRF-5 rs2004640基因多态性与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发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沈桂英;舒荣;崔刘福;杨文浩;宋海澄;韩依轩;陆艳萍;于萍;王建;王洁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单独应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吡格列酮组(治疗组)33例,胰岛素组(对照组)31例,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HbAlc、血脂、C肽、C反应蛋白(CRP)、体质量和低血糖次数等.结果 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G和CRP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糖脂代谢,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宋晓枫;沈丽芳;余一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风险变化的分析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风险及营养受损状况的变化,分析化疗后营养风险变化与年龄和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调查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的营养风险,并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是否>60岁)、发生部位(是否为消化道)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在化疗前后营养风险和营养受损情况的变化.结果 研究对象总体及各组化疗后的营养风险评分均明显高于化疗前(均P<0.05),其中老年组和非消化道组的营养风险率化疗后较化疗前提高较大;患者化疗前后,在营养受损状况的变化中,除中青年组和消化道组近期体质量下降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风险较之化疗前明显增加;化疗期间营养受损情况恶化显著;老年患者和消化道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但化疗后以老年和非消化道患者营养风险率上升幅度较大.

    作者:周莉;杨晶;徐秀娟;陶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子宫及阴道脱垂行阴式子宫切除术3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中老年妇女子宫、阴道脱垂(膀胱、直肠膨出)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6例子宫及阴道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均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结果 36例患者术中经过顺利,无并发症及麻醉意外,术后切口甲级愈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是治疗中老年女性子宫脱垂伴(或)阴道前后壁脱垂的理想方法,其具有体表不留疤、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基层医院易于开展等优势.

    作者:吴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对象为541位在校大学生;实验组为选修<现场急救>公选课的大学生,共282人;对照组为选修其他公选课的大学生,共259人.学习内容为<现场急救>教材.自编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结果 经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前后相比较,正确回答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采用公选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现场急救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晓平;顾雪坤;徐亚清;钱丽新;钱卫忠;姚月华;秦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石榴皮提取液及其两种萃取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ICR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免疫低下模型组、石榴皮乙醇提取物组、石榴皮乙酸乙酯萃取物组、石榴皮正丁醇萃取物组和阳性对照螺旋藻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应用环磷酰胺复制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同时灌胃相应的受试物10 d,于第11天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抗体分泌细胞功能[抗体吸光度(A)值]和血清溶血素(HC50)的水平.结果 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和螺旋藻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抗体A值和HC50均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或<0.01),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好.结论 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作者:周萍;钦建伟;杜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两组同样给予吸氧、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每分钟心排血量、血浆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明显辅助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加林;周文杰;石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芦荟凝胶原汁对太湖猪Ⅱ°烫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外涂芦荟凝胶原汁在太湖猪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太湖猪5头,利用自制烫伤仪在太湖猪背部两侧垂直于皮肤表面进行烫伤,烫伤时间分别为10、15 s,造成浅Ⅱ°、深Ⅱ°烫伤模型.把所制备的烫伤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1次外涂芦荟,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直接用无菌纱布包扎.之后观察记录,并选取适当时机取切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恢复状况.结果 25 d后所有浅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的皮肤均恢复良好,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对照组28 d后创面恢复,且没有留下疤痕.34 d后深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痂皮大部分脱落.截止38 d,所有深Ⅱ°烫伤实验组痂片完全脱落,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疤痕,此时对照组有3个烫伤创面的痂片未完全脱落.45 d后所有实验组的肤色恢复至接近正常,瘢痕变淡,但不会消失.对照组烫伤处的半透明皮屑脱落,白色瘢痕凹凸不平.结论 芦荟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各种皮肤结构的修复,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修复效果较对照组好,遗留疤痕较对照组不明显.

    作者:周慧英;沈艳华;李宝明;牛小霞;李新寅;柳运猛;殷音;薛智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硫酸钙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强化作用的体内实验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钙骨水泥(CSC)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表现,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 对12只去势法制备的骨质疏松成年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以L1和L6作正常对照.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大体标本可见,2周时各组骨缺损处可见少量纤维疤痕形成,24周时CSC组椎体周围完全被骨性疤痕覆盖.生物力学测试显示,CSC组椎体力学性能在2周时弱于PMMA组和对照组(P<0.05),24周时几乎接近PMMA组和正常对照组.组织学切片显示,2周时CSC组材料与骨质接触的界面开始模糊;24周时CSC组仅见极少量的材料残留,可见成熟骨小梁贯穿骨缺损区域;PMMA组与骨质界面间出现膜性结构.结论 CSC材料同样能增强骨质疏松的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能修复骨缺损,进一步提升椎体的力学性能.CSC材料可作为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选充填材料之一.

    作者:朱雪松;施勤;张志明;耿德春;毛海青;陈春茂;王根林;杨惠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原与喘息及特应质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不同病原与喘息、特应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LRTI患儿入院后立即吸取鼻咽分泌物,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明确RSV、hMPV、MP、CP感染.部分患儿同时血清筛查食物及吸入过敏原.结果 喘息率RSV感染组高,MP感染组低,分别为71.8%和25.2%.喘息性和非喘息性LRTI患儿过敏原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喘息性LRTI患儿以吸入过敏原阳性多见,非喘息性LRTI患儿食物过敏原阳性较多.无论喘息或非喘息性LRTI患儿过敏原阳性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岁的喘息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喘息组(P<0.05).不同病原感染伴有喘息的患儿与机体特应质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小儿喘息与感染病原关系密切,尤其是RSV感染;吸入过敏原阳性是小儿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病原引起的喘息与患儿过敏体质无关.

    作者:孙诗炜;苏小慰;陈正荣;季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