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英;石永兵;施晓松;宋锴;金东华;姜山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阿霉 素静脉注射制成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B组和C组),治疗组(C组)第4周起肌肉注射阿魏酸钠(50 mg/kg),对照组 (A组)及肾病末治疗组(B组)喂水(3 kg-1·d-1),于第4、8、12、16和20周末分批处死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的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结果 20周B组大鼠肾小管间质α- SMA半定量为6.8±0.6.明显高于C组(4.4±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0.878,P<0.01).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转化,对肾间质的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石永兵;张文娟;徐卫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TGF-β1、VEGF表达水平,分析以CD105标记的MVD计数和上述两种因子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Log-Rank时序检验MVD计数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52例结直肠癌中,以CD105标记的MVD均值为(11.27±1.55),MVD均值在Dukes分期C、D期组(17.86±2.07)和淋巴结有转移组(16.85±2.08)分别显著高于A、B期组(6.43±1.78)和淋巴结无转移组(7.78±1.93),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及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TGF-β1阳性表达41例,VEGF阳性表达38例,分别与CD105标记的MVD计数明显相关(P<0.05).本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39.1%,而MVD低于平均值组和高于平均值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4.5%和30.1%,生存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CD105标记的肿瘤新生血管计数可评估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而TGF-β1、VEGF作为两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可能共同参与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范秋虹;顾永平;冯一中;徐永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手术关键.方法 分析腔镜下3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的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行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约50 ml.术后平均48~72 h拔除引流管,术后5 d出院.术后1例出现短暂声音嘶哑,3个月后恢复,可能与超声刀切割时过分靠近喉返神经导致热损伤所致.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美观的优点.
作者:潘峻;吴浩荣;谷春伟;陈伟;王浩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Jab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l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和分析10例正常卵巢组织、19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以及43例卵巢癌组织中Jab1蛋白的表达.结果 Jab1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明显低于卵巢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ab1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有无腹水等无关.结论 Jab1蛋白在卵巢癌中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细胞的增殖活性密切相关.提示Jab1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朱维培;钱志红;费蓓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氧治疗、负压引流以及组织工程伞层皮肤作为活性敷料能有效修复烧伤后期残余创面[1].但由于其埘器材的特殊要求,该法在基层医院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院自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香皂擦浴和贝复剂(重组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展红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创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rh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法制作脑创伤模型,而后实验组立即腹腔注射5 000 u/kg rhEPO,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于伤后12 h、48 h、120 h处死动物,制作脑切片后行HE染色、TUNEL染色.结果 rhEPO干预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rhEPO治疗组创伤灶周围TUNEL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EPO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峰;周永志;张世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胸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显像,并且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经确诊为胸部恶性肿瘤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与病理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与病理结果 相符率极高,肺癌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2.7%,准确度为87.1%;乳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92.3%;食管癌、胸腺瘤、心包间皮瘤和肺转移瘤均能清晰显示其首发恶性肿瘤及远处转移灶或原发灶的情况.结论 18F-FDG.PET/CT在胸部恶性肿瘤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玥;苏成海;沈海林;孙晓光;张致峰;丁晶晶;陶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应用髂腹股沟(I-I)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A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37例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年.结果 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0.9%(17/21),单一入路(K-L或I-I)组68.7%(11/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i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5.7%(18/21),单一入路(K-L或I-I)组75.0%(12/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21例中严重异位骨化2例,无1例感染.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朱剑;孙俊英;叶峥;何双健;居建文;朱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使用主成分分析处理Logistic回归中共线性问题的方法及其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中的共线性诊断方法诊断Logistic回归模型的共线性,使用主成分分析处理Logistic回归中的共线性问题,全部计算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中,使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各估计系数的标准误均有所减小,提示模型结构较为稳定,其结果的可靠性更高.结论 使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和处理是有效及可行的.
作者:郑伟;高歌;魏以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来探讨其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休克时组、休克45 min组和休克90 min组.对照组经股动脉插管后灌注固定,其他各组经股动脉插管放血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在休克时、休克45 min和休克90 min灌注固定.取大鼠脑干和垂体进行冰冻切片,行NADPH-d组化染色,对PVN大细胞部的NOS阳性细胞的形态、数量进行观察.结果 PVN大细胞部NOS阳性细胞在失血性休克后呈明显增多,浓染,其中休克45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PVN的NOS阳性细胞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
作者:胡明政;凌树才;钱海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快通道麻醉的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眯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瑞米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麻醉维持,根据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维持恰当麻醉深度.所有病例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指数(CI).术中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5~165 min,麻醉时间145~200 min.所有病例麻醉过程平稳,无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快通道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血流动力性平稳和达到恰当的麻醉深度,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并改善心肌的氧供氧耗的平衡,使用短效的阿片类药物有利于兼顾到恰当的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性平稳和术后较早拔管和恢复.
作者:王桂龙;张兴梅;吴硕雄;姚冰薇;王雁娟;胡毅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原发性脑干伤病死率高,致残严重,是当今创伤神经外科治疗难点之一.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原发性脑干伤患者86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将原发性脑干伤死亡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标;许如东;汤伟强;徐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慢性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含根管形态呈喇叭口、根尖囊肿各3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术后1周、3个月、1年复查,观察术后反应,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术后反应小,3个月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治疗组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可有效地控制感染,操作简便.是一种良好的新型根充材料.
作者:汤晓华;王先军;刘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 的选择.方法 对50例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行蛛网膜下腔阻滞(S组)和硬膜外阻滞(E组)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S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较E组少,术中阿拉明使用量也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越性.
作者:周学兰;刘海瑞;王琛;谢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章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7年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发病首位,7年平均年阳性检出率为23.42%.流行高峰季节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5月份至9月份是低谷期;流感病毒(IV)平均年检出率为6.17%,以流感病毒A型OVA)优势流行.但每年3月份流感病毒B型(IVB)检出率有所上升;副流感病毒(PIV 1~3型)平均年检出率为3.84%,PIV流行呈常年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V3、PIV1、PIV2;腺病毒(ADV)平均年检出率为1.32%,以春、夏两季相对较高.(2)RSV感染以1岁以内婴幼儿(尤为男性)多见(P<0.01);IV与ADV感染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P<0.01);PIV3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处(P<0.01).结论 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岁以内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源;IV与ADV以冬春、夏季检出率较高,偏向3岁以上儿童;PIV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亚型检出率及年龄分布不同.
作者:张学兰;季正华;季伟;丁云芳;朱宏;严永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使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病例共17例17眼,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其发病高危因素与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南明;冯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分布科室、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治疗预后,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对113例住院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13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13例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细菌44株,总检出率为38.94%.主要分布科室为ICU(急诊ICU为7/10,病房ICU为2,4)、神经内科(11/18)、神经外科(8/19)、老年科(5/14)、呼吸科(4/13)、肿瘤科(3/10)、血液科(2/1)、其他(2,15).产ESBlJs菌和非产ESBLs菌均对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严重耐药,产ESB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验用药正确率为46.02%(52/113),结果 :43例(38.05%)治愈,39例(34.51%)好转,16例(14.16%)无变化,15例(13.27%)死亡.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中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且存在多重耐药.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应以碳青霉烯类为首选,也可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作者:马丽华;黄建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霍奇金淋巴瘤(HRS)中IκBα蛋白、mRNA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22例HRS中IκBα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κBα的mRNA表达.应用RT-PCR和 直接测序法了解HRS细胞株IA28、HDLM2的IκBα基因突变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测定IKBa蛋白的表达.结果 (1)IκBα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阳性率为36.3%.所有HRS细胞IκBα蛋白表达的阳性强度较背景反应性淋巴细胞弱.(2)HRS中HRS细胞IκBα mRNA呈胞质阳性信号.阳性率为77%,杂交信号的强度高于背景反应性淋巴细胞.(3)两株HRS细胞株中,L428存在IκBα基因突变,突变位于第五外显子(C-T,DNA pos2846,cDNA pos893),形成终止密码;Westem blot显示,该突变造成IκBα蛋白质羧基端截短改变.结论 HRS IκBa蛋白可能存在降解水平的异常升高或结构异常.HRS来源的细胞株L428 IκBα的基因存在突变,IκBα基因突变可导致其蛋白结构异常,可能造成功能异常.
作者:刘晓健;扬文涛;周晓燕;陆洪芬;施达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14ARFF和p16INF4a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PTC、2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和40例甲状腺腺瘤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4ARF和p16INK4a蛋白在PTC组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腺瘤组及PT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0.05).p16INK4a慨蛋白在PTMC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中,p14AR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复发成负相关,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结论 p14ARF和p16INK4a可能参与了PTC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临床判定其生物学行为的辅助指标.
作者:齐晓薇;冯一中;吴玉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及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尿道狭窄患者用冷刀行3、9、12点放射状内切开,部分瘢痕严重者用电切镜切除瘢痕.结果 9例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无需定期扩张;19例一次手术术后定期扩张3~6个月后治愈;3例6个月后再次行内切开治疗;1例冷刀切开3次后改用钬激光切除瘢痕.结论 尿道内切开联合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尿道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孙健;侯建全;张勇;蔡政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