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LC1A2基因在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褚荣涛;程序曲

关键词:脑胶质细胞瘤, 实时定量PCR, 基因SLC1A2
摘要:目的 研究SLC1A2基因在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应用半定量RT-PCR及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的SLC1A2转录水平.结果 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actin几乎相等的条件下,肿瘤组织中SLC1A2呈相对高表达的趋势;实时定量PCR亦发现SLC1A2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相对高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1A2基因在脑胶质细胞瘤中呈高表达态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乳腺癌标本中Survivin、PCNA、Bcl-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和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87%和62.5%,且淋巴结转移组Surv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指数(PI)平均为(61.5±10.1)%,并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肿块大小、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Survivin表达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Survivin与Bcl-2的表达不相关,有各自不同的机制;PCNA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进展.

    作者:杜旭东;周云海;周士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1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PTCD治疗的急性重症胆管炎14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14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3例死亡,11例病情缓解明显,大部分取得二期手术机会.术中和术后未观察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PTCD能及时引流梗阻胆道,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金一琦;沈利明;陈磊;黄献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空胞毒素与血小板的结合反应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空胞毒索(VacA)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acA与血小板的结合;蔗糖梯度离心法分离血小板细胞膜脂质筏(GEMs),用Western blot检测VacA在血小板表面的结合部位;生物素标记血小板后,用免疫沉降法检测与VacA结合的血小板表面蛋白.结果 VacA结合于血小板表面,并存在于GEMs上,结合蛋白的分子量为140 kd和40 kd.结论 VacA可能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特异蛋白结合于GEMs上而参与血小板的活化过程.

    作者:林香春;佐藤公;藤野雅之;佐藤金夫;浅妻直树;尾崎由基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D)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SUI的30例患者在局部浸润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TVT手术,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出院时治愈28例,改善2例.29例获随访6~24个月,其中治愈28例,改善1例.结论 TVT手术治疗SUI方法简单,效果确切.

    作者:黄吉;余进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电图ST段压低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段压低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44例心电图ST段压低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观察心电图ST段压低的患者中冠心病所占的比例.结果 444例中,冠脉造影阳性275例(占61.9%,冠脉造影阴性169例(占37.3%).心电图ST段压低伴胸痛238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197例(占82.8%),心电图ST段压低不伴胸痛206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78侧(占37.9%),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仅有心电图ST段压低不能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动态演变.

    作者:陈英;丁弘;徐欣;杨向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直肠超声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移行区校正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各19例,就其声像图特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应的PSAD和PSATZ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9例PCa中,超声发现14例,5例仅提示为BPH.14例中,1例为弥漫性病变,13例为结节性病变.共检出16个结节.其中低回声结节占75%(12/16),高回声及混合回声占25%(4/16);13个结节位于外周区,3个位于移行区.PCa的PSA值为8.61~98.65 ng/ml,平均(48.79±25.34)ng/ml;BPH的PSA值为0.58~28.36ng/ml平均(9.73±8.19)ng/ml.PCa与BPH两组间的前列腺体积及其移行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D与PSATZ则PCa组显著高于BPH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直肠超声对PCa诊断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结合PSAD及PSATZ则可提高对PCa的检出率.

    作者:沈伟东;查月琴;王阿军;侯建全;欧阳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uPA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和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包膜侵犯、门脉癌栓等的关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系Hep-3B和SMMC-7721中uPAR的表达,通过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从SMMC-7721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uPAR阳性及阴性的细胞,比较两者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并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及转移模型,比较两者体内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结果 肝癌中uPAR的表达和肿瘤的包膜侵犯、门脉癌栓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肝癌细胞系HeP-3B和SMMC-7721中uPAR的表达和其体外侵袭能力相关;而在SMMC-7721中,uPAR阳性组较阴性组有更强的体外及体内侵袭及转移能力.结论 uPAR蛋白的表达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相关.

    作者:刘双海;李德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3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43例颅内动脉瘤中,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42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 Ⅰ级9例,Ⅱ级18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2例.3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4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手术采用Yasargil入路或颞下、枕下入路.结果 43例均成功夹闭动脉瘤.出现血管痉挛、脑梗死致偏瘫、失语3例,有精神症状1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36例,轻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早期手术可以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HuntⅢ级以内者手术效果较为显著,Ⅳ级以上者术后致残率明显增高.

    作者:鲁峻;顾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蒙古通辽市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入院血压的差异比较

    目的 调查研究内蒙古通辽市脑卒中不同亚型患者入院血压的差异.方法 从内蒙古通辽市所属的6家医院病案室,抽取神经内科2003年至2005年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用病例-病例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血压对脑卒中不同亚型作用的差异.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比缺血性脑卒中平均高20.19mmHg和11.96 mmHg.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血压正常者占22.5%,其余各级高血压所占比例均衡;而出血性脑卒中组各级高血压的构成比随着血压等级增高而增大,血压正常者占9.9%,3级高血压占54.1%.调整基线不均衡危险因素后,1级、2级和3级高血压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1.84倍、2.87倍和7.04倍,并且血压等级越高,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就越大(线性趋势检验P=0.000).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血压在不同亚型之间存在差异,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且随血压级别增高而增强.

    作者:于亮;金额尔敦朝鲁;张永红;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焦虑症患者的焦虑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的焦虑严重程度是否与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方法 选取焦虑症患者50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器进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测定,同时对患者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定.后将HRV指标与心理评定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HRV指标中dVLF、PNN50、SDANN与HAMA总分有相关性(P<0.05);dLF与HAMA躯体因子分有相关性(P<0.05);SDNN、dHF与HAMA精神因子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测定HRV指标对反映焦虑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栾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消痛宁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消痛宁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小鼠热板致痛和化学致痛的痛阈值,观察消痛宁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测定消痛宁胶囊小鼠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 热板法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消痛宁胶囊500 mg/kg剂量组在240 min时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而1 000、1 500mg/kg剂量组在给药60 min就能较明显地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作者:朱永红;秦媛媛;朱路佳;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三维塑形个体化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塑形个体化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普通钛网颅骨修补术43例,三维塑形钛网个体化成形颅骨修补术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观、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维塑形个体化成形颅骨修补术组较普通钛网颅骨修补术组外观佳;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并发症少,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三维塑形钛网个体化成形在颅骨修补手术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军;于涛;路扬;周林强;石磊;王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和PAC-1在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与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关系.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为10名健康志愿者,B组为20例自身动静脉内瘘长期存活的血透患者,C组为20例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血透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结果 C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高于B组和A组[CD62P:A组(1.31±0.88)%,B组(2.57±1.24)%,C组(4.67±2.64)%;CD63:A组(0.77±0.67)%,B组(1.044±0.62)%,C组(1.96±1.40)%;PAC-1:A组(0.81±0.64)%,B组(0.96±0.51)%,C组(2.04±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与其循环的活化血小板水平较高有关,循环的活化血小板水平升高可能是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汤立;侯建全;戴兰;沈文红;陈凤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脓毒血症致早期AKI患者随机进行高容量(70ml·kg-1·h-1)、标准容量(35ml·kg-1·h-1)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动态观察APACHE Ⅱ、SOFA评分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的转归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和标准容量组比较,高容量组存活率明显增高,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APACHEⅡ、SOFA评分下降早且幅度大,两组治疗前TNF-α、IL-6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治疗后高容量组TNF-α、IL-6水平下降早且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高容量CBP技术在脓毒血症致早期AKI患者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清除炎症细胞因子,降低病死率,促进肾功能恢复.

    作者:孙铸兴;王凉;刘斌;严正;吴锡平;刘晓斌;张志坚;张悦;尤宇望;单炜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产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喹硫平(舒思)和氟哌啶醇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舒思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评定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HAVE-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之问治疗前后BEHAVE-AD总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感障碍和焦虑两因子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喹硫平(舒思)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BPSD的疗效相当,国产喹硫平(舒思)的优势在于对情感障碍和焦虑的疗效更加明显.

    作者:兰志敏;冯锋;尚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中心协作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多因素调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50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558名正常人的T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TC、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1),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酒和TC增高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吸烟的比例在两组间未见差异.将TC水平分为<5.20 TC 5.20~和≥5.72 mmol/L 3个等级,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以低浓度TC为参照,当TC≥5.72mmol/L时,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增高(OR=3.098,P<0.001),是低水平TC(5.20mmol/L)人群的3.098倍.结论 血浆TC、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增高及饮酒与心肌梗死患病有关.TC≥5.72 mmol/L时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增加.

    作者:张荣艳;刘建秋;方俊平;许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伴穿孔10例诊治分析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病因复杂,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王莎飞;蔡茂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84例疗效观察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器剥脱和曲张浅静脉切除或结扎.

    作者:王益;陆耀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9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手术操作要点及其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TEP治疗90例腹股沟疝患者及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治疗3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EP组90例共行102例次TEP手术,中转TAPP手术1倒,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45.17±18.29)min,术后均未使用镇痛剂.常见并发症为腹股沟血肿,共12例(13.3%),经穿刺抽液后治愈.随访1~30个月未见复发,无疼痛不适感.TAPP组31例行36例次TAPP,手术时间50~160 min,,平均(63.50±27.28)min,术后有3例使用了口服镇痛剂(9.7%),其中2例疼痛术后1周缓解;1例考虑神经痛,予止痛治疗3个月后缓解.有2例(6.45%)出现阴囊积液,未予处理自然吸收.随访1~30个月未见复发.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纯的易复发性疝,TE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不用剥离腹膜等优点.

    作者:钟丰云;吴浩荣;王浩炜;谷春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原代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条件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DMEM分别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 h和24 h;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样细胞.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6、CD90、CD29和CD44标记物,不表达CD71、CD45和CD34,回收得到的条件培养基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这些神经样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呈β微管蛋白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阳性,且用性比例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作者:周俊松;董运海;钱燕翔;徐路尧;宋琳;宋雪慧;辛莲;张焕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