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灸百会穴法治疗脑中风后失语症30例临床研究

柳刚;韩为;黄学勇;王友刚;杨骏

关键词:重灸, 百会穴, 中风, 失语症
摘要:目的 观察重灸百会穴法治疗脑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百会穴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结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重灸百会穴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灸百会穴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重灸百会穴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灸百会穴组在改善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灸百会穴法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象思维的视角认识风药及其性能

    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风药以“风”冠名,不仅有治风之用,而且具如风之性,功效独特,在临床上运用较广.风药法象风木之属性,其主要性能也具有风木之特点,表现为“升、散、透、窜、燥、动”.从象思维的角度认识风药,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风药的独特性能和功效,深化对风药的理解,有利于发挥风药的多重作用.

    作者:王振春;罗再琼;罗欣雨;吕德;黄文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愈溃单向释药膜中胡黄连苷与龙脑体外释放机制比较

    目的 研究愈渍单向释药膜中有效成分胡黄连苷与龙脑的体外释放机制.方法 采用HPLC、GC测定愈溃膜中胡黄连苷、龙脑的体外释放度,并将累积释放量分别用零级方程、一级方程、Higuchi方程、Retiger-Peppas(R-P)方程拟合,分析二者的体外释药模式;采用相似因子法(f2)评价二者能否达到均衡释放.结果 胡黄连苷、龙脑的体外释放曲线均接近一级动力学方程;愈溃膜中胡黄连苷与龙脑的相似因子大于50%.结论 愈溃膜中有效成分胡黄连苷与龙脑能够达到均衡释放.

    作者:段晓颖;韩红玉;郝亚洁;张辉;范苏玉;牛梦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短梗菝葜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菝葜科菝葜属植物短梗菝葜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RP-18)、半制备HPLC色谱法,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分离方法,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短梗菝葜根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将其结构鉴定为: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1),2,5-diaryltetrahydrofuran-typelignin(2),(+)-lyoniresinol 3α-O-α-L-rhamnopyranoside,(3),(1S,2R)-1-(3,4,5-三甲氧基苯基)-1,2,3-丙三醇(4),(1R,2R)-1-(3,4,5-三甲氧基苯基)-1,2,3-丙三醇(5),(+)-lyonirenisol-3α-O-β-D-glucopyranoside(6),岩白菜素(7),3,4,5,-三甲氧基苯酚(8),ethyl β-D-glucopyranoside (9).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短梗菝葜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科兰;刘星;黄光玉;舒积成;余江丽;黄慧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术后联合罗氏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对腹腔镜术后联合罗氏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及流产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 收集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2015年9月以前)腹腔镜术后联合罗氏内异方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试验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章质量进行评分:如选择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失访偏倚、报告偏倚等.利用RevMan5.3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异质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一共纳入3篇RCTs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腹腔镜术后联合罗氏内异方与单纯腹腔镜术相比,能提高了47%的妊娠率[RR=1.47,95% Cl(1.13,1.90),P=0.004],且降低了71%的自然流产发生风险[RR=0.29,95% C1(0.09,0.92),P=0.04].结论 腹腔镜术后添加罗氏内异方干预与单纯腹腔镜组相比,可提高妊娠发生率,降低自然流产发生率.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在试验设计存在不足,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作者:王晓彤;林海雄;黄洁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探析及存在问题之思考

    在西医高等院校中设置中医学课程是中国医学教育特色,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医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但目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对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目标和意义、教学过程中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教材与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及思考,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和新思路,以针对性的提高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

    作者:孙连庆;刘永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干预方式研究

    目的 基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高质量临床证据与层次分析法,获得针刺治疗该病的优干预方式.方法 全面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根据循证医学与Jadad评分筛选出高质量临床证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矩阵,筛选出优针刺干预方式.结果 共筛选出6项高质量临床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头部血管舒缩区)为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优干预方式,其次为毫针(头七针原络配穴).结论 现有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和层次分析法结果说明了针刺的疗效可能与刺激量及取穴部位有关,临床可以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及加用电针增强刺激量而提高治疗该病的疗效.

    作者:贾蓝羽;杜元灏;黎波;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芯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芯芭为我国传统蒙医专用药,主要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等功效,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为进一步了解芯芭化学成分,探讨开发利用芯芭药用资源,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也为芯芭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梁永红;梁健;姚慧莹;刘海;李东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杜仲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多糖含量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杜仲的合理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多糖含量.结果 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多糖含量有影响:同一干燥方法,杜仲发汗与未发汗多糖量存在显著差异,未发汗杜仲高于发汗杜仲;同一性状,不同干燥方法,微波干燥后晒干和烘干多糖量与阴千和晒干存在显著差异,多糖量以微波干燥10 min后晒干高;不同性状,微波干燥10 min后晒干多糖量板片状与宽丝状存在显著差异,板片状高于宽丝状.结论 临床应用如以杜仲多糖的生物活性为主,建议杜仲采用板片状、不发汗,微波辅助干燥后晒干的加工方法.

    作者:赵鸿宾;魏学军;孙晓惠;何鑫;刘汇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

    目的 分析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运用GC-MS联用仪分析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运用酶标仪法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中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3.29%,当浓度为700 μ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93.4%.结论 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亚油酸和棕榈酸,其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作者:廖彭莹;劳春梅;卢春雨;龙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琼玉膏对衰老大鼠作用的差异蛋白分析

    目的 研究琼玉膏对衰老大鼠产生调节作用的相关蛋白质,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琼玉膏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2只6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标记为琼玉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药结束后,取三组大鼠下丘脑全蛋白,运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分离、分析、鉴定大鼠下丘脑差异蛋白质.结果 成功建立衰老大鼠模型,分析比较三组大鼠下丘脑蛋白质,发现14种显著差异蛋白质.结论 14种显著差异蛋白分别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多肽Ⅵc-2、中性神经酰胺酶、植烷酸-辅酶A羟化酶相互作用类蛋白、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尾锚定蛋白插入受体WRB、O-甘露糖β-1,4-N-乙酰葡糖胺基转移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5b、脂酰CoA合成酶、特定微管伴侣蛋白E、3-磷酸肌醇依赖的蛋白激酶1、双特异性作用蛋白激酶7、RAS脒基释放蛋白2、SHC转运蛋白和泛酸酯激酶4,琼玉膏对这些蛋白均起到下调的作用,该研究为琼玉膏延缓衰老作用的靶蛋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焕兰;曹媛;曲卫玲;童玲;范睿;方妙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虎杖炮制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研究

    目的 对豆汁制虎杖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为虎杖炮制工艺的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对豆汁制虎杖的辅料用量、炮制温度及炮制时间进行工艺优化.方法 以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豆汁用量、烘干温度以及烘干时间进行考察并工艺优化.结果 通过对豆汁用量、烘干温度以及烘干时间的考察,可以看出此3个因素为影响虎杖炮制工艺的主要因素.结论 经综合评价,确定了虎杖的佳炮制工艺是豆汁用量为6.20ml,烘干温度为50℃,烘干时间为8.2h.

    作者:李本俊;关桦楠;李奕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加工方法对祁菊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祁菊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为筛选祁菊无硫加工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真空微波干燥、阴干、烘干、真空冷冻干燥、硫磺熏蒸等方法加工同一批新鲜祁菊花,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祁菊花中的绿原酸,以HPLC测定不同干燥方法得到的祁菊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五种不同干燥方法比较,真空微波干燥法(80℃,8min)干燥的祁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高,其次为硫熏、真空冷冻干燥、烘干、阴干.结论 真空微波干燥法(80℃,8min)干燥的祁菊花外观性状佳且绿原酸的含量高,建议产地加工时推广使用.

    作者:侯芳洁;王乾;宋军娜;张丹;郑开颜;郑玉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藏药坐珠达西对两种大鼠胃溃疡模型以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两种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藏药坐珠达西的抗溃疡作用.方法 用高、中、低剂量组(300,150,50mg/kg)对大鼠进行灌胃,观察坐珠达西对大鼠药物性溃疡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作用和大鼠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的影响.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以及二甲苯和棉球植入致炎症模型考察其镇痛抗炎作用.结果 坐珠达西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消炎痛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P<0.05),坐珠达西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幽门结扎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P<0.05),坐珠达西对大鼠胃酸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对大鼠胃液分泌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对胃液pH有一定的碱化效应.对醋酸及甲醛所致小鼠疼痛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和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干重(P<0.05或P<0.01).结论 坐珠达西具有明显的抗溃疡、镇痛及抗炎作用.

    作者:唐悦德;曾锐;秦旭华;薛艳萍;杨越;李宇俊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马尿提取物中多种元素含量的ICP-MS法测定

    目的 测定孕马尿提取物中多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孕马尿提取物进行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建立了孕马尿提取物中钠(Na)、钾(K)、钙(Ca)、镁(Mg)、铅(Pb)、镉(Cd)、铜(Cu)、砷(As)、汞(Hg)等9种元素同时检测的方法,以内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4,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5 ~0.27ng·g-1,加样回收率在94.3% ~ 103.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孕马尿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毛旭文;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肠痈消的制备工艺改进及溶出特性研究

    目的 为医院院内制剂肠痈消汤剂进行剂型调整为肠溶片优选佳辅料添加量,并对终产品的溶出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崩解时限、脆碎度、小檗碱含量等三项数据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用正交试验考察PVP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魔芋葡甘露聚糖含量对工艺的影响;以CAP为包衣材料,对其溶出及外观等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肠痈消的佳制备工艺为:干膏约0.6g佳的辅料添加量PVPP 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硬脂酸镁0.5%.终制得的片剂为0.68g/片;该片剂在人工胃液搅拌3h后,溶出的盐酸小檗碱量为12.28%±1.31%;在人工肠液中,45 min完成的溶出量为92.17%±3.18%.1h内均全部完成崩解.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简便,快速,可行;制备的该方剂在胃液中几乎不释放,在肠液中迅速释放.

    作者:王江;陈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方剂学》教材章节分类法的建议

    文章针对现行《方剂学》教材章节分类体系存在的弊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此来完善《方剂学》的教材建设,促进方剂学科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方剂教学、科研与临床.

    作者:于海艳;沈涛;贾波;由凤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尤松鑫教授从伏暑温病辨治HBV相关慢性肝病思路浅析

    尤松鑫教授擅长治疗慢性肝胆疾病,他认为HBV相关慢性肝病多属于伏暑温病,采用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并有独特的选方用药.文章对尤松鑫教授治疗慢乙肝的整体思路及选方用药进行分析归纳,以期纲举目张,给复杂的肝病辨治提供一条执简驭繁的思路.

    作者:杨玥;范玉躐;石历闻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斑马鱼尾鳍再生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促进斑马鱼尾鳍再生的活性及作用机制,并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为白藜芦醇药效的进一步开发和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斑马鱼(Fli1-GFP)模型,研究白藜芦醇对斑马鱼尾鳍切除后血管和组织再生的影响,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仔鱼切尾后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受体(VEGFR2)基因的表达量;研究白藜芦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检测其对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心率、孵化率的效应.结果 白藜芦醇具有血管生成活性,可促进斑马鱼尾鳍再生,能提高仔鱼切尾后体内VEGFA及VEGFR2基因的表达量;白藜芦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低浓度时促进自主运动和孵化率但高浓度时呈抑制效应,且可降低心率.结论 白藜芦醇可促进斑马鱼尾鳍再生,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A和VEGFR2基因表达有关.白藜芦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一定毒性.

    作者:田丽莉;盛东来;朱国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羚角钩藤汤加减灌肠治疗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羚角钩藤汤加减灌肠法在手足口病重症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中的临床疗效与机理.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2期患儿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常规西药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加生理盐水灌肠治疗,重点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有效率,发热、肢体抖动次数、平均住院日).结果 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有效率及无效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热好转及肢体抖动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院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羚角钩藤汤加减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期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潘勇军;石聪颖;石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及及其伪品地宝兰的显微鉴别

    目的 对白及及其伪品地宝兰进行比较鉴别研究.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的方法,对白及及其伪品地宝兰的块茎横切面和粉末进行鉴别.结果 白及及其伪品地宝兰的块茎横切面的表皮细胞颜色不同,白及的表皮细胞为橙黄色,伪品地宝兰的表皮细胞为橙红色;皮层细胞为多角形细胞.粉末特征:白及表皮细胞数量多,地宝兰较少.白及的草酸钙针晶多存在于粘液细胞中,且短;地宝兰的草酸钙针晶多散在,长且粗.白及粘液细胞较小,地宝兰的较大.白及导管的直径较小,直径14 ~ 25 μm,地宝兰的较大,直径12 ~ 40pm.结论 上述鉴别实验可区分白及正品及其伪品地宝兰.

    作者:王柳萍;欧云云;梁晓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