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研究

王云翠;李圣洁;熊振芳;胡慧;贺惠娟;冯琳;徐倩

关键词:肝郁脾虚,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护理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已有较为详细理论及临床研究,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研究并不多.通过对有关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文献的梳理、总结以及思考,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辨施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陈全新教授分型论治周围性面瘫的经验

    陈全新教授治疗面瘫注重分型、分期、辨证论治,施术时采用快速旋转进针及分级补泻手法,认为从整体出发,结合内服中药是治疗面瘫的关键.

    作者:方芳;陈秀华;李颖;孙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芪水提取物对心肌纤维化的拮抗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芪水提取物对心肌纤维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小鼠分组后皮下埋泵泵入血管紧张素Ⅱ,分组喂服药物观察血压、心功能指标后处死,取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结果 喂服黄芪水提取物组的小鼠,心肌纤维化与其他三组小鼠情况相比,程度较好.结论 黄芪水提取物对于心肌纤维化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李珍一;闫承慧;田孝祥;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HPLC-DAD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龙胆泻肝配方颗粒的HPLC-DAD指纹图谱,并测定配方颗粒中黄芩苷、龙胆苦苷和绿原酸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RP-HPLC-DAD法,采用Acclaim 120A C18色谱柱,在254nm处、40℃温度条件下,以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 建立了龙胆泻肝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以黄芩苷为参照,确定了10批样品的30个共有峰为特征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相似度较高(>0.95);黄芩苷、龙胆苦苷和绿原酸线性范围良好(r均大于0.99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7%,RSD <3% (n =5).结论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及黄芩苷、龙胆苦苷和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可行,均可作为龙胆泻肝配方颗粒的治疗控制标准.

    作者:郭俊国;毕宏生;宋继科;郭大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芪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和贝前列素钠联合应用对降低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尿蛋白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住院的中等量蛋白尿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基础疾病,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d静脉滴注,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d静脉滴注,贝前列素钠20mg/次,3次/d口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24h尿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结论 在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和贝前列素钠可有效降低尿蛋白排泄,减轻肾损害.

    作者:毛辉辉;陈文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钩吻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钩吻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RP-HPLC方法,依利特色谱柱(250 mm× 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水(含0.3%磷酸-0.5%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40℃;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54 nm.并对钩吻二氯甲烷部位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分析.结果 10份不同产地钩吻二氯甲烷部位的指纹图谱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分析相似度较高,共检出9个相对位置稳定的共有峰,通过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可鉴定为钩吻碱甲和钩吻碱丙,保留时间分别为17.18 min和32.52 min.结论 钩吻药材二氯甲烷部位指纹图谱的建立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卢雪花;王英豪;王河山;李德森;吴水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五运六气原理对环境与健康相关研究的价值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国古代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生命、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在中国古代应用这一理论,对疫病的流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这一学说对当今的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疾病的控制与治疗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古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环境气候对疾病防治影响的相关技术资料,探讨其研究方向与应用的科学价值.五运六气学说在传统中医和环境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作者:周晶;李刚;郑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

    目的 分析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运用GC-MS联用仪分析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运用酶标仪法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中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3.29%,当浓度为700 μ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93.4%.结论 金毛狗脊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亚油酸和棕榈酸,其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作者:廖彭莹;劳春梅;卢春雨;龙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药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血管单元影响的研究进展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概念强调神经元损伤与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脑梗死后,NVU各组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各组分之间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引起一系列的级联损伤反应,且任何组分的损伤都会影响到其他的组分.当前众多中医药学者在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针对NVU相关的“靶点网络”,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探讨影响神经干细胞诱导、增殖、分化的内环境的可能因素,研究中药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的增殖与分化,及有效保护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血管单元,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作者:罗刘军;祝美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参皂苷Rh2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Rh2作为一种生物活性较高的稀有皂苷,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活性.文章对人参皂苷Rh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抵抗侵移、提高免疫力等抗肿瘤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为其深入研究及相应药剂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司建功;田长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毒理论”视角下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的再探讨

    结合肺毒理论以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发病特点,依据数据挖掘对IPF方药研究的结果,对IPF中医临床路径中的诊治部分进行再探讨.认为“痰瘀毒”以及“虚”贯穿IPF病程全过程,中医临床路径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痰瘀痹阻证和虚证,在虚证的基础上首先判断脏腑偏颇,其次再辨是否兼夹外邪,体现先普遍后具体的辨证诊疗思路.

    作者:卢绪香;何荣;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对DDP化疗大鼠胃组织中5-HT和NOS表达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针灸对顺铂(DDP)化疗后大鼠胃组织中五羟色胺(5-H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含量的影响,阐释针灸改善化疗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机制以及针灸治疗DDP化疗大鼠呕吐的机理.方法 选取普通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6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空白组按照5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按照5mg/kg腹腔注射DDP造成化疗后胃肠道损伤模型,24 h后模型即成,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取“膈俞”“胃俞”“肾俞”和“足三里”给予针刺和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禁食1天后处死大鼠,取出全胃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中5-HT和NOS的表达含量,比较针刺和艾灸作用的差异.结果 DDP化疗可致大鼠胃组织中的兴奋性递质5-HT的含量增高,抑制性神经递质NOS含量降低,导致呕吐的发生.而针刺和艾灸可以降低5-HT的含量,增加NOS的含量,减轻因DDP化疗所致的呕吐.结论 针灸通过对其相互拮抗的神经递质的调节,使DDP化疗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得到良性的调整,从而减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可能是针灸对抗化疗后胃肠反应,减轻化疗后呕吐,减轻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于冬冬;王延超;路玫;滕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指标,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全国6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600例.按照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及临床纳入标准,选择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病组,首先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转换为SPSS数据库文件.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胃镜像中胃粘膜伴糜烂出现的频率高于脾胃虚寒证组和其他组.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为胃粘膜糜烂,脾胃湿热证组与肝胃不和证以隆起糜烂性胃炎为主.

    作者:张平;吕文亮;高清华;李天望;耿会转;段妍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中医气血理论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方法 对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气血理论与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及在中风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血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通过对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作者:宋祖荣;胡建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康心汤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心脏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心汤对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心脏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造模4周后,予以康心汤干预,实验分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康心汤大、中、小剂量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模型+康心汤低剂量组[2.5g/(kg·d)],模型+康心汤中剂量组[5g/(kg ·d)],模型+康心汤高剂量[10 g/(kg·d)]灌胃,药物干预8周后无痛处死大鼠取材,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RT-PCR检测心脏Ⅰ、Ⅲ型胶原mRNA.结果 模型组左心室重量增加,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心脏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上调,康心汤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下调心脏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论 康心汤可以调节心脏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缓解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心肌肥厚和纤维化.

    作者:陈云志;高洁;柴艺汇;陈功;王焕珍;陈伟;秦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证候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证候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调理、氧疗及药物治疗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肺活血胶囊.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性证素积分、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炎性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肺,(P<0.01).结论 补肺活血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改善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肺功能恢复.

    作者:靳莉;曹砚杰;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肠痈消的制备工艺改进及溶出特性研究

    目的 为医院院内制剂肠痈消汤剂进行剂型调整为肠溶片优选佳辅料添加量,并对终产品的溶出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崩解时限、脆碎度、小檗碱含量等三项数据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用正交试验考察PVP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魔芋葡甘露聚糖含量对工艺的影响;以CAP为包衣材料,对其溶出及外观等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肠痈消的佳制备工艺为:干膏约0.6g佳的辅料添加量PVPP 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硬脂酸镁0.5%.终制得的片剂为0.68g/片;该片剂在人工胃液搅拌3h后,溶出的盐酸小檗碱量为12.28%±1.31%;在人工肠液中,45 min完成的溶出量为92.17%±3.18%.1h内均全部完成崩解.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简便,快速,可行;制备的该方剂在胃液中几乎不释放,在肠液中迅速释放.

    作者:王江;陈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国“中医外交”初探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中医外交”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医药倡导的价值体系具有很高的普适性,深度契合了我国传统的外交理念.随着我国越来越多参与中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外交人士在越来越多外交场合宣传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走进越来越多外国政要的医疗保健生活,“中医外交”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当然,“中医外交”还存在概念不成熟等问题.

    作者:李思乐;顾赤;毛和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滋阴益气祛痰化瘀法治疗110例黄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滋阴益气祛痰化瘀法治疗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自拟方滋阴益气祛痰化瘀中药方和西药治疗黄斑出血,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方法下患者视力恢复及出血吸收情况.结果 滋阴益气祛痰化瘀中药方在改善视力、出血方面的疗效分别为89.29%、87.50%均高于西医对照组的73.21%、71.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滋阴益气祛痰化瘀中药方治疗眼底黄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少黄斑出血及促进出血吸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在针灸影响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LSI)在针灸影响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分析国内外与激光散斑技术和针灸影响微循环相关的研究.结果 LSI于近五年逐渐取代激光多普勒成为研究针灸影响微循环的新兴技术,并在研究经穴与肝脏微循环、经穴与皮肤微循环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尚未建立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方法.结论 建议在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进行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并将探讨将LSI技术运用于心脏等其他脏腑微循环的技术方法.

    作者:周洁;蔡定均;周玉梅;庄艺;吕沛然;梁繁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二至丸有效组分治疗大鼠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索二至丸有效成分对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肝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齐墩果酸+红景天苷组、雷帕霉素组),除正常组建立肝部分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模型外,其余各组建立损伤后肝细胞再生抑制复合模型(PHx+ 2AAF),齐墩果酸+红景天苷治疗性给药3d后处死.分离肝脏,计算肝重指数,制作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酰转肽酶(γ-GT)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红景天苷组大鼠肝重、肝重指数、白蛋白及DBI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AKP、γ-GT活性、TBIL、AST、ALT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同时病理形态学表明,给药后肝细胞排列紧密,中央静脉正常、或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少量肝细胞脂肪变性,提示大鼠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缓解.结论 二至丸有效成分对大鼠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具有较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邹勇;王馨;赵海梅;周步高;徐荣;岳海洋;左铮云;刘端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