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6例临床分析

郭世强;沈振亚;虞桂平;朱勇

关键词:心包炎, 缩窄性, 心脏外科, 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 对16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术后1个月心功能Ⅰ级(12例),心功能Ⅱ(4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有效的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附9例报告)

    目的 评价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TVvT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例,经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均行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失血量30~100 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2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随访时间3~40个月,9例均治愈,但有1例术前合并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仍需辅以药物治疗.结论 TVT手术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微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青峰;徐仁方;何小舟;解斯杰;王建平;车文俊;经浩;巢志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STV3/STⅢ对判断冠脉病变部位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 对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造影(CAG)及心电图分析.结果 罪犯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48例近中端病变中有40例(83%)的心电图为STV3压低/STⅢ抬高<0.5;而左回旋支病变25例中18例(72%)的心电图为STV3压低/STⅢ抬高>1.2.结论 V3导联ST下移与Ⅲ导联ST抬高数值的比值对判断下壁心梗的IRA和闭塞部位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高枫;刘志华;何志松;赵欣;陈弹;蒋廷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SCF蛋白在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和诱导痰中的含量,评价糖皮质激素对SCF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32例哮喘患者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应用ELISA方法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含量.结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前的哮喘患者与正常健康者比较,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比治疗前的哮喘患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果显示SCF在血清以及诱导痰中均有表达,哮喘发作时含量明显增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SCF的表达,提示SCF与哮喘疾病紧密相关.

    作者:薛一峰;刘洁;宫玲玲;柳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2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锻炼.结果 2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86.36%.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术后早期可进行伤肢CPM锻炼,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吴树华;杨惠林;王遥伟;陈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34例.根据AO原则分型:B型19例(56%),C型15例(44%).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按Hdfet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3%.并发症:骨折不愈合1例,内翻畸形1例,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踝关节活动3例.结论 掌握适应症,采用解剖型钢板可紧密贴和胫骨下段骨骼形态,使胫骨远端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是目前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理想手段之一.

    作者:张振东;徐又佳;周晓中;王向利;董启榕;郑祖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2例报道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要点.方法 总结342例三孔法LC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操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顺利完成三孔法LC 304例,36例改常规四孔法LC,2例中转开腹.全组全部治愈,并发肝下少量积液6例.结论 三孔法LC较四孔法LC减少了创伤,也增加了手术难度.在熟练掌握常规四孔法LC的基础上结合术者的操作方法,选择适当的病例,行三孔法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正中;王建;姚卫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压对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动脉压对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术前肺动脉压分为三组(A组:肺动脉压<20 mmHg,B组:肺动脉压介与20 mmHg到50mmHg电之间,C组:肺动脉压>50 mmHg),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1 d、术后4 d及术后7 d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IgA、IgG、IgM活性的水平.结果 三组患儿免疫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均有差异.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后免疫抑制随术前肺动脉压升高而加重.

    作者:严向明;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前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的术前诊断、治疗及手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予球囊房隔造口术(BAS)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D-TGA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心超检查确诊为D-TGA,27例术前经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显示分别在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及各级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者5例,右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双侧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降部狭窄各1例,心超未能显示.7例患儿术前经BAS,术后精神反应好转,紫绀减轻,SPO2从50%~70%上升至80%以上.30例患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在21例接受大动脉转位手术治疗死亡的12例中,5例存在冠状动脉畸形,术后心肌供血不足,占41.7%.结论 (1)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有机结合可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提高手术成功率.(2)对室间隔完整的D-TGA(TGA/IVS)危重患儿尽早进行BAS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为进一步外科手术争取时间.(3)冠状动脉的畸形是大动脉转位手术的高风险因素之一,术前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对改善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孙凌;盛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道覆膜支架治疗食道良恶性病变术后食管瘘(附9例报告)

    目的 总结和探讨食道覆膜支架在食道良恶性病变术后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食道瘘患者均在x线下行覆膜支架置入,其中2例行临时覆膜支架置入,分别于4周及6周后取出.4例胸腔脓肿者同时行闭式引流.结果 所有病例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无术中并发症;8例瘘口立刻完全封闭,1例支架置入1周后再次出现吻合口胸腔瘘,经导管瘘口内注入ZT胶和蛋白胶各2 ml,瘘口闭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感染得以控制.结论 食道覆膜支架封堵食道术后各种食道瘘,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食道术后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绍钦;倪才方;金泳海;邹建伟;马海涛;秦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Kasabach-Merritt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苏大附儿院1例和全国其他地区9例有详细资料的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其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多生后或生后不久即发病,血管瘤进行性长大伴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血管瘤位于体表者容易诊断,生长在内脏和腹膜后者确诊困难.现在常采用药物和外科治疗.结论 本病临床罕见,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清;冯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兔外周血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研究

    目的 探讨从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富集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在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的方法,试图证实外周血是获得血管内皮祖细胞理想来源之一.方法 密度梯度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采用专用的EGM-2-MV完全培养基对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荧光化学法分别鉴定培养细胞的内皮细胞表面标记和生物学功能.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专用培养基体外诱导后,4 d左右可见多数细胞贴壁生长,9 d后可见位于中间的细胞聚集成团,4周后呈铺路石样内皮细胞形态.培养12 d细胞能表达的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包括Ⅷ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钙粘素(VE-cadherin)等;并能特异性吸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1),能内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具备内皮细胞的功能.结论 兔外周血中存在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EPCs,经过特定的体外诱导培养可以收集和扩增.

    作者:吕海涛;杨向军;程铖;李红霞;韩莲花;周亚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红细胞压积、血糖变化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估红细胞压积(HCT)、血糖变化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48例入院24小时内红细胞压积(HCT)、血糖数值,比较轻症胰腺炎(MAP,n=33例)和重症胰腺炎(SAP,n=15例)两组HCT、血糖的变化,并评估HCT、血糖与老年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HCT、血糖均较MAP组明显升高(P<0.001),AP病情严重程度与HCT、血糖变化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糖(χ=157.79,P=0.000,OR=1.462,95%CI:1.342~1.593)和HCT(χ2=4.23,P=0.038,OR=4.008,95%CI:0.162~9.017)是SAP独立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早期HCT、血糖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对判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健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随访8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以心源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 平均随访3.8年,美托洛尔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美托洛尔有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趋势.

    作者:潘文;陈建昌;洪小苏;高岚;焦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脊液鼻漏的CT检查技术(附6例分析)

    目的 寻找脑脊液鼻漏的CT检查技术.方法 6例患者行CT常规轴扫,2例加扫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并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传统横断位扫描发现瘘孔有4例,2例加扫的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均可发现瘘孔位置.结论 冠状位扫描及脑池造影是明确脑脊液鼻漏瘘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江涛;龚建平;朱建兵;刘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9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眼肌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引起的眼心反射.方法 观察49例斜视手术患者的心率、心电图表现,对比全麻与局麻、不同眼外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发生眼心反射的区别.结果 全麻与局麻的眼心反射阳性率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眼外肌眼心反射阳性率不同,以内直肌、下斜肌为敏感;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以11~20岁阳性率较高.结论 49例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阳性率为64.29%,多为一过性,停止手术可消失,一般勿需处理.建议眼科手术应在心电监测下完成,以防眼心反射致心脏骤停的意外发生.

    作者:姚静艳;姚菊英;李龙标;柴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将2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参考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二次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对24例DPB病例的临床资料、主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 经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后91.6%的患者咳嗽、咳痰、气促和肺部干啰音均在3 d内明显减轻;87.5%的病例治疗后影像学明显改善.24例患者7例完全治愈,其余17例不同程度的好转.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多(10/24,41.6%),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4/24,16.6%),第三位是肺炎克雷自杆菌(3/24,12.5%).75%的患者初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79.2%的病例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结论 DPB在中国并非少见,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中可能隐藏着部分为DPB患者.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提高DPB诊断和发现率的关键.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李惠萍;黄建安;李霞;余慧;赵兰;何国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报告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9例患者其中胸部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颈部2例行CT检查,后腹膜2例中1例行CT检查,另1例行MRI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2例,7例透明血管型CD在动态增强CT或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均匀显著强化,并与主动脉同步,密度或信号亦接近主动脉.2例浆细胞型CD均呈中度强化,其中1例表现为纵隔多组淋巴结受累.结论 透明血管型CD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有帮助.而浆细胞型CD影像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很困难.

    作者:王东;胡春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的改进和提高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理念的更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作者:徐奎;钟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对11例先天性膈疝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拍片和诊断,无一误诊.11例患儿9例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例因为术后并发症(新生儿硬肿症)自动出院,1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 对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必须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冉旭东;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瘳健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率震荡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HRV)进行比较,分析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33名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律的患者入选,平均随访6个月.心率震荡的值用两个参数表示TO(震荡起始)、TS(震荡斜率).TO、TS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获得.同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进行测量.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结果 心肌梗死后死亡组(5例)TS明显减弱(P<0.05),T0明显升高,与幸存组(28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7,P=0.009).结论 HRT参数TO和TS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菊;洪小苏;焦阳;韩婷婷;郭爱红;陈建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