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玲;舒劲松;胡玉萍;张茂林
针对目前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术语使用混乱的现状,对“芳香化湿”的历史渊源、功效表述、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及现代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其内涵及外延,为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作者:李晓雪;叶冰;包·照日格图;却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文章结合《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内容、炮制学科特点、中医药特色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制定基于传承创新的教学策略的思路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掌握中医药知识的同时,建立中医药思维方式,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作者:谭鹏;杜红;戴幸星;李向日;胡慧华;李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白术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阐述白术炮制原理、制定合理的白术炮制工艺和提高白术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四川新荷花饮片公司稳定的炮制工艺制备白术炮制样品,炮制过程中每隔2min取样一次,共炮制2批麸炒样品和1批清炒样品.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白术饮片在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 白术在炒制过程中,随炮制时间延长,多糖含量逐渐增加,12min之后开始下降;还原糖含量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且12 ~ 16min之后增长率明显提高.结论 白术在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会发生转化和分解作用;炮制适当有利于白术多糖和还原糖的溶出.
作者:潘欢欢;刘飞;张鑫;陈美君;张乐;刘友平;陈林;陈鸿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探讨针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 以15例PTS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对PTSD患者采用“调神醒脑”针法,连续治疗12周,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健康组仅入组前进行一次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无任何干预手段.以双侧杏仁核为感兴趣区(ROI)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PTSD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志愿者、PTSD患者治疗后与健康志愿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PTSD患者治疗前双侧杏仁核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前额叶、右侧额下回;电针治疗后PTSD患者双侧杏仁核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结论 针刺通过促进杏仁核-额叶功能连接增强及抑制杏仁核-颞叶功能连接增强,参与PTSD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的调节,可能是电针治疗PTSD的部分中抠机制.
作者:郑成强;张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带瘤生存”是中医肿瘤重要的学术思想,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探讨中医肿瘤“带瘤生存”学术思想的源流、内涵及其临床应用,阐明“带瘤生存”学术思想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推广“带瘤生存”学术思想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程海波;姚志华;李柳;沈政洁;沈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植藤不同用药部位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比较抗炎作用;采用小肠炭未推进法比较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结合HPLC,UV,1HNMR法对两者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种仁和藤茎均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种仁可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胃肠动力障碍,而藤茎无此作用;两个用药部位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结论 榼藤藤茎及种仁均有抗炎作用.种仁还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两者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药效物质基础不尽相同.
作者:张胜男;秦思;万青;熊慧;梅之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详细考察了桂类药物在敦煌医药文献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种桂类药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特殊写法进行了统计.对涉及桂类药名的敦煌医药卷子按拟抄成年代的先后进行分析,认为从唐初开始,作为药名,桂心已经成为主流,这种情况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北宋初年.对桂枝汤的起源问题展开探讨,认为出现在敦煌医药文献法藏卷子P3287中的”桂枝汤”极可能是现存古代文献中桂枝汤的早出处.在敦煌医药文献中找到了“菌桂”入方的实例,但这是同一物种名称的错用还是不同物种的药物混同,还无法确定.
作者:薛文轩;王雅平;沈澍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为药典正品之一的多花黄精集药用、食用、观赏和保健于一身,日益表现出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野生资源濒临枯竭.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从多花黄精的资源状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繁育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见微知著,以多花黄精窥探药用黄精研究现状,为黄精的深入研究与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综合参考.
作者:罗敏;章文伟;邓才富;谭秋生;罗川;罗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为顾氏外科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现将陆德铭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以“温肾疏肝、调理冲任”为法,拟定“乳腺增生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乳癖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
作者:时百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灵芝胶囊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灵芝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抽取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频率.结果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明显增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而HBeAg转阴率仅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经1年药物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降低更明显,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相比,恩替卡韦联合灵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更好.灵芝胶囊可能通过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频率,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作者:陈端;胡可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疏肝健脾方的佳水提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以黄芪甲苷含量、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疏肝健脾方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 疏肝健脾方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疏肝健脾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姜辉;李竹青;秦秀娟;张家富;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HPLC法同时测定蔚县等地款冬花主要成分芦丁、款冬酮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款冬花在主要成分含量上的差异,为河北蔚县等款冬花主产区款冬花的临床应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用甲醇提取,HPLC法定性并定量分析.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4.6mm×250mm,5μm).分析时间为35min,柱温:25℃.流动相:乙腈-0.15%磷酸水;检测波长:0~20min为254nm,20~ 35min为220nm.结果 芦丁、款冬酮在0.15~4.8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和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5%、98.86%,不同来源的款冬花芦丁、款冬酮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448%~0.992%、0.108% ~0.319%.结论 不同来源的款冬花芦丁、款冬酮的含量显著的差异,河北蔚县产款冬花主要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可作为款冬花药材的重点产地发展种植、研究,并为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远;张明柱;冯亭亭;赵恒成;罗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不同剂量麻黄对大鼠额叶皮层部位造成的氧化损伤.方法 分别灌胃(ig)给予大鼠生理盐水、麻黄碱(48 mg·kg-1)和不同剂量麻黄(30,15,7.5g·kg-1)供试药,连续is7天.末次灌胃给药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在冰台上立即取脑,分离额叶皮层部位,测定MDA、NO含量和SOD、CAT、GSH-Px活力.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麻黄碱组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和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麻黄低剂量组(7.5g·kg-1)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的含量明显增加,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麻黄中、高剂量组(15、309·kg-1)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GSH-Px活力显著降低.结论 麻黄可以引起大鼠额叶皮层部位氧化损伤,可能是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部分机制.
作者:郑芳昊;罗佳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蟾灵膏的长期毒理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蟾灵膏高、中、低(10.00,5.00,2.5 g/kgBW)三个受试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每天灌胃给药2次,进行90天喂养试验,研究蟾灵膏的安全性.结果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蟾灵膏各剂量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蟾灵膏的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作者:杨兵;杨柱;唐东昕;龙奉玺;罗莉;王镜辉;黄雯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针刺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8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共30只,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10只;长强组选用长强穴,单手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提插手法行针1 min,频率100~ 160次/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天,治疗两个疗程;非穴组选用右侧胁下固定非经非穴点,治疗操作同长强组;模型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不予任何干预.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区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非穴组相比,长强组治疗后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比值明显增高(P<0.05);跨平台次数明显增高(P<0.05);海马区PSD-9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针刺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PSD-95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张学君;陈兰芳;张晨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的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方法 以金线莲茎尖、茎节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丛生芽诱导、继代培养及生根的影响.结果 以茎节为外植体诱导效果好;丛生芽诱导适培养基为MS+1 mg/L6-BA+1 mg/LNAA;继代培养较佳培养基为MS+1 mg/L IBA+3 mg/L 6-B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0.5 mg/LIBA +0.5 mg/L NAA.结论 过上述技术应用,可实现金线莲的快速繁殖,增殖系数可达5.2.
作者:靳松;陈泽斌;夏体渊;任禛;余燕;莫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紫外谱线组法测试山楂及其不同炮制程度炭品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谱线图谱,根据它们的紫外谱线图谱峰位置的差异,对其加以区分鉴别.方法 采用中药紫外谱线组法进行鉴别,对获得的紫外谱线组进行分析.结果 山楂生品及其炭品的紫外谱线组图像、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具有明显差异,可以用于山楂及不同炮制品的比较鉴别.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以鉴别区分山楂及其炮制品.
作者:莫毛燕;杨宇萍;黄绮韵;王淑美;孟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补精益视片对大鼠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氧化损伤的影响,为中医防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及类似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及补精益视片高、中、低剂量共6组,每组15只.造模后正常饲养3个月,再连续灌胃治疗1个月,对照观察治疗后各组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和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结果 治疗1个月后,(1)视网膜组织形态:地塞米松组和补精益视片各组视网膜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或P<0.05),ROS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中药高剂量组SOD活性增强(P<0.01或P<0.05),ROS含量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MDA含量降低(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ROS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补精益视片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ROS含量而减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氧化损伤.
作者:邓永红;严然;刘爱琴;段俊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介绍陈晓虎教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用药经验:益气运脾、补肾固元、活血化瘀、安神调志,进一步展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辨证思维和用药特点.
作者:刘晴晴;陈晓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节风水提物诱导CEM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浓度不同的肿节风水提物对CEM细胞发生作用24、48、72h后,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的表达,研究肿节风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 肿节风水提物能降低CEM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并随药物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bcl-2基因的表达逐渐下降,作用48、72h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能增强bax和p53基因表达,且随用药浓度的加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正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肿节风水提物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机制与下调bcl-2基因和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使bcl-2/bax的比值下降,同时还与上调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大诚;温伟接;王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