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萍;张学君;吴强
目的 基于iTRAQ技术探讨脾虚高脂痰浊证巴马小型猪心脏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10只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虚高脂模型组.脾虚高脂模型组予以高热量高脂适量胆盐饲料喂饲.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巴马小型猪心肌线粒体,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法(iTRAQ)进行蛋白质组比较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巴马小型猪心脏线粒体共有25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表达上调1.5倍以上(P<0.05)的有179个蛋白点,表达下调1.5倍以上(P<0.05)的有71个蛋白点.对250个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15个蛋白质涉及能量代谢,其中参与糖酵解、脂肪酸代谢的蛋白(酶)表达上调,而参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复合体的蛋白质(酶)表达下调.结论 脾虚高脂痰浊证时巴马小型猪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发生改变.脾虚高脂痰浊证所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痛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心脏的线粒体能量代谢改变相关.
作者:曹慧敏;宋囡;贾连群;王英;杨关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EGF、EGFR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以卵清白蛋白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并分组,通过HE染色观察并检测大鼠支气管壁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EGF、EGFR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哮喘模型对照组支气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支气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数值低,六味地黄颗粒辅助地塞米松组、六味地黄颗粒治疗组则介于空白对照组和哮喘模型对照组之间,且这四组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模型对照组的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六味地黄颗粒辅助地塞米松组EGF表达量低,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仅发现哮喘模型对照组EGFR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与六味地黄颗粒辅助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六味地黄颗粒治疗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味地黄颗粒可通过下调EGF、EGFR的表达量以拮抗气道重塑.
作者:陈晶;梁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延龄草组织培养体系,为解决资源问题、快速繁殖延龄草奠定基础.方法 从延龄草子房、叶、茎、地下根茎、根尖等材料中筛选出适宜的外植体,筛选适宜的无机盐离子(MS、1/2MS和B5)、细胞分裂素(BA、KT和2-ip)、生长素(IAA、NAA和IBA)种类和浓度,探索延龄草根茎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条件.结果 仅地下根茎可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约36.4%;低浓度的无机盐离子浓度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BA是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结论 根茎是诱导延龄草愈伤组织的适宜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培养基为1/2MS+BA 2.5 mg· L-1+ IAA 1.5 mg·L-1+3%蔗糖+0.6%琼脂,芽分化适培养基为1/2MS+ BA 2.0mg· L-1+ IAA 1.5 mg·L“+3%蔗糖+0.6%琼脂.
作者:陈吉裕;张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从整体、动态、网络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能整体、系统阐释针灸治病的蛋白质效应机制,已在针灸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针灸理论研究,针灸治病机制研究两个方面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和总结,探讨该技术与针灸研究结合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提示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的一个纽带,对针灸现代化研究进程起一定的推进作用.
作者:张鸿嫣;卢圣锋;孙志岭;徐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针灸对CTX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针灸对抗化疗毒副反应,改善骨髓抑制、促进细胞修复效应的机制.方法 将雄性清洁级昆明种小鼠192只种植S180肉瘤,随机分为荷瘤空白组、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每组48只,其中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CTX荷瘤小鼠模型,荷瘤空白组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分别采用针刺、艾灸治疗,荷瘤空白组、荷瘤模型组每日陪同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分别于治疗后第2~6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细胞各细胞周期的百分率.结果 烷化剂CTX损伤骨髓细胞的同时,干扰了正常的细胞周期规律.针灸可以调节这种不正常的细胞周期状态,加速G1期细胞向S期细胞、G2期细胞向M期细胞的转化,从而提高机体细胞抗损伤能力和修复能力.结论 促进骨髓细胞周期转化,是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保护造血功能的关键机制之一.
作者:路玫;苗纪飞;曹大明;赵喜新;李建伟;张丽;于冬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基于寄主植物差异对我国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从本草学、生物学特征及寄主多样性、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苏本伟;朱开昕;裴河欢;李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对中医临床纵向数据进行合理、正确地分析与评价.方法 采用传统纵向数据分析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至少可以提供三个信息:①分组干预后的测量有无差异?②不同干预时间点的测量有无差异?③分组和干预时间点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系统了解纵向数据分析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对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选择适宜的纵向数据分析方法评价中医药干预效果不无裨益.
作者:杨联河;牛乐;申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锁阳黄酮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的辅料制备锁阳黄酮咀嚼片.方法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以锁阳黄酮咀嚼片的色泽、口感、风味、组织形态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甘露醇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添加量、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利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锁阳黄酮咀嚼片配方优化,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探讨锁阳黄酮咀嚼片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结果锁阳黄酮咀嚼片的佳工艺条件为:甘露醇含量35%,阿斯巴甜含量0.3%,柠檬酸含量2%,硬脂酸镁含量1%,微晶纤维素含量15%,黏合剂为含1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的60%乙醇溶液.结论 建立了锁阳黄酮咀嚼片的佳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为锁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张莉;裴栋;魏鉴腾;胡庆苹;王宁丽;杨勇智;邸多隆;王兰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将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引入中医皮肤病学研究,有利于认识皮肤病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而以中医智能化问诊系统为基础研制可用于皮肤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智能化系统是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就建立这一新系统的思路和方法作一介绍.
作者:罗瑞静;何建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平山淫羊藿覆盖其分布区的8个居群基于4种主要活性成分,即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合称为淫羊藿多苷,ABCI)进行含量测定,开展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价研究.同时,为淫羊藿属植物药用种质筛选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 采用Zorbax SB-Cs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44%乙酸水,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72 nm.结果 8个居群的天平山淫羊藿质量均优于淫羊藿苷0.5%的药典标准及淫羊藿多苷1.3%的建议标准.但居群间质量差异显著,朝藿定A和朝藿定B的含量分别从低于检测限到1.42%和2.39%,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居群间变异范围分别为2.18% ~7.80%和0.51% ~7.76%.结论:综合考虑天平山淫羊藿的丰富资源和优异质量,支持其作为药用.其中,贵州产天平山淫羊藿普遍优于其他产区,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重点筛选.
作者:许瑛;石慧君;刘少雄;徐艳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gel electrophoresis,PCR -DGGE)技术研究中药复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大鼠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其余36只参照文献方法以复合因素制作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2只.造模21d开始给药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给予妈咪爱、人参乌梅汤加味,均1次/d,连续给药7d.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排泄物,提取粪便细菌总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菌16SrDNA基因V3可变区,DGGE方法检测PCR产物.对优势条带进行回收测序,鉴定菌种.结果 药物处理后腹泻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高的为厚壁菌门类细菌,其次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类细菌.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肠道厚壁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肠道拟杆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降低(P<0.01),肠道变形菌门类细菌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相比,经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菌群较之西药组更接近空白组.结论 人参乌梅汤加味较之西药对肠道菌群平衡更具有良性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纠正菌群紊乱,进而发挥生津止泻效应.
作者:赵琼;孙群;黄勤挽;聂远洋;张肖瑾;任士庞;张玉;黄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清脑益髓调督法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途径,丰富脑梗死病机研究及针刺干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电针Ⅰ组(清脑益髓调督组)和电针Ⅱ组(普通电针组).相应实验处理后,采用RT-PCR检测ephrinB2 mRNA的表达率.结果 各组大鼠ephrinB2 mRNA表达率的比较:假手术组各时相上呈弱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3d、7d组优于1d组(P<0.05),14d组明显优于1d组及假手术组(P<0.01),7d组表达高于3d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电针组,3d、7d、14d组明显优于1d组(P<0.05),以7d组为显著(P<0.01),7d组与14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清脑益髓调督组,7d、14d组优于1d组(P<0.05),治疗3d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时相,并且优于普通电针组(P<0.01),7d组与14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早期采用清脑益髓调督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phrinB2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毛细血管新生、缺血区周围组织灌流和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蔡金;唐朝政;朱广旗;陶奕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中药作为非线性反应的底物,建立伞形科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一定量的中草药粉末作为反应的底物.控制一定的温度,搅拌时间和搅拌速率.以217型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213型铂电极作指示电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值,利用Origin7.5软件绘制E-t曲线,获得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 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的重复性良好,经MATLAB软件分析相关系数大于0.9.4种药材的E-t曲线从整体上看具有明显的差别.聚类分析结果也将20个样品明显分为4类.结论 可以利用此方法鉴别伞形科药材,此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邹桂华;于凤波;邹玉龙;沈广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药的毒性问题,系统了解中药毒性,消除对中药毒性误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介绍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毒性理论,剖析当前中药中毒的根源,寻求解决方案.结果 中医药有系统的毒性理论,明确的毒性分级和多样化的增效减毒方法,中药中毒问题的产生除了中药自身毒性,更多和用药不当相关.结论 “是药三分毒”,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是问题关键,加强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学习,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作者:周荣易;王娇娇;韩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制的痛经散外敷,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治疗虚寒夹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痛经散敷于神阙穴,经前2天开始至经期的前3天,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于行经前5天开始口服,7天为一疗程,停药后连续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 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自制的痛经散外敷,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治疗虚寒夹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细辛不过钱”一直是困扰中医药学术界和临床医者的瓶颈问题.研究认为,“细辛不过钱”具有丰富的内涵,即正品细辛、用根、单用、用散、内服,“五位一体”,不可分割;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限量,不能作为普遍规律指导临床应用.《中国药典》法定细辛的剂量为3~ 10g,与临床用药实际应用严重脱节.问题在于传承缺失,创新滞后,有必要进行修订,科学界定细辛的有效剂量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汪琼;周祯祥;黄芳;李晶晶;韩林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因子对穿心莲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并考察生根苗的移栽基质,为完善穿心莲种苗的离体快繁体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穿心莲的组培苗为实验材料,分别考察了大量元素的用量、α--萘乙酸(NAA)与蔗糖的含量、接种时组培苗的叶片数等因子对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考察不同基质对生根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 以1/2 MS培养基中为基础培养基、培养基中含0.1 mg/L的NAA与20 g/L的蔗糖、接种含6片叶的组培苗等条件有利于组培苗的壮苗生根,以河沙与蛭石1∶1为基质有利于生根苗移栽后的生长.结论 大量元素的用量、NAA与蔗糖的含量、接种时组培苗的叶片数等因子对组培苗的壮苗生根具有显著的影响,蛭石与河沙组成的基质更适合生根苗的移栽与生长.
作者:闫斌;潘超美;何洁;林鸿毅;苏家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鲜龙葵果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总结近10年鲜龙葵果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鲜龙葵果治疗各种肿瘤的疗效观察情况.结果 鲜龙葵果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细胞膜的影响以及细胞毒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也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临床观察研究表明,鲜龙葵果对肺癌、胃肠道癌、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大肠癌及鼻咽癌等都有较好的效果.结论 鲜龙葵果应用于防治肿瘤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梅全喜;董鹏鹏;李红念;管静;张帆;张锦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甘草干姜汤加麻黄对受寒小鼠肺部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4℃组、4℃药物组、0℃组、0℃药物组,观察实验小鼠的一般情况,7天后取实验小鼠肺部做病理切片,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肺部AQ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灰度扫描.结果 与常温对照组相比,4℃组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充血,肺泡腔内有水液潴留,肺泡隔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AQP-1表达下降;4℃药物组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肺部仍有充血,但肺泡腔内无渗出液,肺泡积液消失,AQP-1表达较4℃组明显增加.结论 甘草干姜汤加麻黄能有效改善受寒小鼠肺部的病理损伤,受寒小鼠肺部水肿情况明显减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肺脏AQP-1表达,改善肺部水液代谢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陈龙云;徐安莉;赵敏;徐建民;陈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介绍在在国家级名老中医罗凌介教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中医治疗黄疸的多个经验方.其中,尤以急肝二方、急肝三方和慢迁肝方的临床疗效为显著.并举验案二则以释经验.
作者:蔡媛媛;程亚伟;舒盼;杨永和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