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杨;李彬;李青苗;张梅;陈幸
目的 制备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 采用包合技术提高蛇床子素的溶解度,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分别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Ritger-Pappas模型,对药物释放进行拟合.结果 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为一级释放模型,遵循Fick扩散定律.结论 优化后的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缓释效果良好.
作者:邓向涛;郝海军;王思寰;胡彬;王横率;王雪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中医逐渐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中医英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四字词组作为汉语常用的表达方式,在中医典籍中经常出现.文章以Ilza Veith所译的《黄帝内经·素问》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四字词组的结构及其翻译方法,发现Veith女士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中医四字词组,这与近年来中医对外宣传以原语为导向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延胡索混伪品的方法.方法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相似度计算及应用沃德法进行聚类分析,对延胡索混伪品进行微量快速鉴别.结果 在类间距大于58.0515时,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有效鉴别延胡索与各种混伪品,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结论 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法和相似度计算方法,具有快速,微量,可重复等优点,可实现延胡索及各混伪品的鉴别.
作者:毕晓黎;许灿新;李养学;陈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ZTC天然澄清剂联合大孔树脂对白子草总多糖的纯化效果,确定白子草总多糖的纯化工艺.方法 以絮体形态、溶液状态、多糖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样顺序、药液浓度、药液pH、絮凝温度、絮凝剂用量等因素对ZTC总多糖纯化效果的影响;以多糖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型号、药液pH、药液浓度、吸附流速、药材树脂(干)比、树脂柱径高比、洗脱液pH、洗脱流速等因素对大孔树脂总多糖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建立了ZTC纯化白子草总多糖的工艺,白子草总多糖纯度从26.34%提高至48.86%;建立了大孔树脂纯化白子草总多糖的工艺,白子草总多糖纯度从48.86%提高至65.26%.结论 本研究采用ZTC天然澄清剂联合大孔树脂技术建立了白子草总多糖的纯化工艺,为白子草降血糖活性成分的开发及进一步利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令军;柯小温;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医传承能力、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和中医临床技能是中医学本科生培养教学的核心,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工作重心.文章通过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专业培养的现状,以及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寻求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好方法,加快教学改革新体系的形成,让教学体系适应医疗改革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作者:郭静;谢春光;胡一梅;万鹏;左小红;周策;谭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山楂叶总黄酮双层缓释片的制备研究.方法 双层缓释片由速释层和缓释层两部分组成.以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种类的辅料及其用量,确定佳处方.结果 山楂叶总黄酮双层缓释片质量稳定,其优处方为速释层:3.2%山楂叶提取物,22% MCC,1.1% cCMC-Na(内加),2.1% cCMC-Na(外加),11.2%淀粉,0.4%硬脂酸镁;缓释层:16%山楂叶提取物,24% HPMCK4M,3% CMC-Na,16.4% MCC,0.6%硬脂酸镁.结论 山楂叶总黄酮双层缓释片处方合理,质量可控,是值得开发的产品.
作者:郭东贵;左安刚;王慧娟;周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KH2PO4-NaOH)缓冲溶液改良川芎Cd污染土壤后,对收获期川芎药材整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川芎生长周期内,对其栽培土壤定期浇灌农用水及不同pH梯度的KH2P04-NaOH缓冲溶液,采集收获期川芎根茎,测定其HPLC色谱图与阿魏酸含量,并与标准药材和市购川芎药材进行比较.结果 与PHCK空白组及川芎标准药材相比,KH2 PO4-NaOH缓冲液处理组川芎药材色谱图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相似性较好,且川芎阿魏酸含量升高,并均超过市购3批川芎药材.相对于PHCK组,PH1、PH2、PH3组阿魏酸含量分别升高了13.04%,2.06%,14.35%.结论 施用KH2PO4-NaOH缓冲液,在修复Cd污染土壤,降低川芎药材Cd含量的同时并未对川芎药材整体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其整体质量优于市场一般川芎药材.
作者:何春杨;李彬;李青苗;张梅;陈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锁阳黄酮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的辅料制备锁阳黄酮咀嚼片.方法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以锁阳黄酮咀嚼片的色泽、口感、风味、组织形态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甘露醇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添加量、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利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锁阳黄酮咀嚼片配方优化,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探讨锁阳黄酮咀嚼片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结果锁阳黄酮咀嚼片的佳工艺条件为:甘露醇含量35%,阿斯巴甜含量0.3%,柠檬酸含量2%,硬脂酸镁含量1%,微晶纤维素含量15%,黏合剂为含1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的60%乙醇溶液.结论 建立了锁阳黄酮咀嚼片的佳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为锁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张莉;裴栋;魏鉴腾;胡庆苹;王宁丽;杨勇智;邸多隆;王兰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生态环境因子和土壤条件与滇龙胆品质的相关性,揭示环境因素和土壤条件对滇龙胆品质影响形成的作用效应.方法 运用SPSS软件相关分析药材品质组分别与气候组、土壤条件组的相关关系.结果 对滇龙胆品质起主要影响效应的生态环境因子有和土壤条件:年均温度、5~7月平均温度、5~10月降雨量、年均降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等因子对滇龙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初步筛选出影响滇龙胆药材品质的生态环境因子和土壤条件,为揭示滇龙胆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依据.
作者:狐小斌;张智慧;季鹏章;林奇;王丽;陶云;钱均祥;王家金;朱新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基于iTRAQ技术探讨脾虚高脂痰浊证巴马小型猪心脏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10只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虚高脂模型组.脾虚高脂模型组予以高热量高脂适量胆盐饲料喂饲.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巴马小型猪心肌线粒体,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法(iTRAQ)进行蛋白质组比较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巴马小型猪心脏线粒体共有25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表达上调1.5倍以上(P<0.05)的有179个蛋白点,表达下调1.5倍以上(P<0.05)的有71个蛋白点.对250个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15个蛋白质涉及能量代谢,其中参与糖酵解、脂肪酸代谢的蛋白(酶)表达上调,而参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复合体的蛋白质(酶)表达下调.结论 脾虚高脂痰浊证时巴马小型猪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发生改变.脾虚高脂痰浊证所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痛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心脏的线粒体能量代谢改变相关.
作者:曹慧敏;宋囡;贾连群;王英;杨关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通过分析小儿脑瘫便秘的病因、危害、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对针刺长强穴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的中西医机理,结合临床案例观察,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小儿脑瘫便秘的可行性.
作者:傅萍;张学君;吴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类证与临床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寻求相关类证的现代医学支持.方法 对多中心搜集到的65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在通过前期聚类分析得出四类相关类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各类证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第2类证候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白球蛋白比及第四类证候的血浆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与第1类证候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第3类证候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与第2类证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类证候类别与第2类证候类别比较,TBIL、DBIL、PT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类证候类别与第3类证候类别比较,ALP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类证候类别与第3类证候类别比较,ALP、TBIL、DBIL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类证候类别与第4类证候类别比较,TBIL、DBIL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类证与实验室指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关联性,多数实验室指标均能在不同的侧面反映其证候特征.
作者:郑保平;姚乃礼;陶夏平;刘震;陈兰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香连金黄散外用对皮肤炎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香连金黄散对阳证疮疡模型动物感染炎症皮肤IL-1、IL-6、IL-8、TNF-α、IFN-γ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香连金黄散高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香连金黄散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8蛋白表达降低(P<0.05);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降低(P<0.05);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干扰素-γ蛋白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连金黄散可能是通过下调感染皮肤局部的炎症因子表达而发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
作者:朱晓燕;彭成;钟振东;侯建业;张远哲;肖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期益智中微量元素Mg、Zn、Mn、Ca和Fe的含量,确定益智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元素的含量.结果 讨论了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期益智中Mg、Zn、Mn、Ca和Fe的含量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益智不同部位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果实>根茎>茎叶;益智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内波动,在结果第45天左右达到峰值.结论 益智中Mg、Zn、Mn、Ca和Fe含量丰富,益智果实佳采收期为结果第45天.
作者:周丹;付煜荣;赖伟勇;张俊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病因病机尚未明了,治疗以改善月经,缓解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及促排卵为主.祖国医学对该病进行了探索,虽百家争鸣,然而治疗多侧重于调整肝、脾、肾三脏功能及气、血、阴、阳的平衡.笔者不拘泥一法,立足于“圆运动”理论,分析PCOS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运土气、调木气和温水气的系统调治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璐;潘碧琦;郑小红;陈凤媚;邓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清脑益髓调督法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途径,丰富脑梗死病机研究及针刺干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电针Ⅰ组(清脑益髓调督组)和电针Ⅱ组(普通电针组).相应实验处理后,采用RT-PCR检测ephrinB2 mRNA的表达率.结果 各组大鼠ephrinB2 mRNA表达率的比较:假手术组各时相上呈弱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3d、7d组优于1d组(P<0.05),14d组明显优于1d组及假手术组(P<0.01),7d组表达高于3d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电针组,3d、7d、14d组明显优于1d组(P<0.05),以7d组为显著(P<0.01),7d组与14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清脑益髓调督组,7d、14d组优于1d组(P<0.05),治疗3d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时相,并且优于普通电针组(P<0.01),7d组与14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早期采用清脑益髓调督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phrinB2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毛细血管新生、缺血区周围组织灌流和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蔡金;唐朝政;朱广旗;陶奕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甘草干姜汤加麻黄对受寒小鼠肺部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4℃组、4℃药物组、0℃组、0℃药物组,观察实验小鼠的一般情况,7天后取实验小鼠肺部做病理切片,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肺部AQ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灰度扫描.结果 与常温对照组相比,4℃组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充血,肺泡腔内有水液潴留,肺泡隔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AQP-1表达下降;4℃药物组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肺部仍有充血,但肺泡腔内无渗出液,肺泡积液消失,AQP-1表达较4℃组明显增加.结论 甘草干姜汤加麻黄能有效改善受寒小鼠肺部的病理损伤,受寒小鼠肺部水肿情况明显减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肺脏AQP-1表达,改善肺部水液代谢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陈龙云;徐安莉;赵敏;徐建民;陈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了人参果胶酸性组分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抗抑郁样行为.方法 强饲给予小鼠人参果胶酸性组分12天,通过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社交干扰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抗抑郁样行为,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人参果胶酸性组分具有抗抑郁样活性,该表观有效性伴随着小鼠海马组织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人参果胶酸性组分通过诱导小鼠海马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上调进而增加神经元的存活,影响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作者:Hosenie Irshad;钱进军;张维宁;王春艳;鲁京欣;王文欣;陈嘉欣;查利晨;王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gel electrophoresis,PCR -DGGE)技术研究中药复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大鼠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其余36只参照文献方法以复合因素制作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2只.造模21d开始给药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给予妈咪爱、人参乌梅汤加味,均1次/d,连续给药7d.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排泄物,提取粪便细菌总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菌16SrDNA基因V3可变区,DGGE方法检测PCR产物.对优势条带进行回收测序,鉴定菌种.结果 药物处理后腹泻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高的为厚壁菌门类细菌,其次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类细菌.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肠道厚壁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肠道拟杆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降低(P<0.01),肠道变形菌门类细菌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相比,经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菌群较之西药组更接近空白组.结论 人参乌梅汤加味较之西药对肠道菌群平衡更具有良性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纠正菌群紊乱,进而发挥生津止泻效应.
作者:赵琼;孙群;黄勤挽;聂远洋;张肖瑾;任士庞;张玉;黄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下文简称蜥蜴散)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Wnt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C-Myc、Cyclin-D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治疗PLGC进行探讨.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蜥蜴散80目、100目、80+ 100目混合组及维酶素组6组,后五组采取MNNG配合饥饱失常及情绪刺激综合因素8周制备PLGC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用蜥蜴散不同组合剂及维酶素混悬液进行治疗,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来检测大鼠胃组织C-Myc、Cyclin-D1靶蛋白的表达.结果 C-Myc、Cyclin-D1蛋白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蜥蜴散各治疗组与维酶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蜥蜴散80目组、蜥蜴散100目组与蜥蜴散80+ 100目混合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蜥蜴散可以降低或抑制PLGC大鼠胃组织中增殖蛋白C-Myc和Cyclin-D1的表达,部分逆转其胃黏膜病理变化,揭示了其治疗PL-G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其黏膜增生、分化,促进其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恢复其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同时对胃黏膜的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作者:叶景阳;朱西杰;王儒;李美丽;孔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