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豆豆;雷鸣;武俊喜;拉多;张勇群
目的 研究加味散偏汤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散偏汤高、中、低三个剂量(35.64,17.82,8.91g· kg-1·d-1)、舒巴坦组(5mg·kg-1),连续灌胃给药5d.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末次给药30min后,除空白组以95%的乙醇2mlg· kg-1皮下注射外,其余各组均ih硝酸甘油10mg·kg-1,,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脑组织中5-HT,5-HIAA含量.结果 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30min各组大鼠前肢挠头次数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60min舒巴普坦组和加味散偏汤高剂量组大鼠挠头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味散偏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减缓耳红出现时间(P<0.01,P<0.05),与舒马普坦组比较加味散偏汤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缩短大鼠耳红消失时间(P<0.01),且中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下丘脑中5-HT向5-HIAA的代谢减少,5-HT含量增加,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1).结论 加味散偏汤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增加脑中5-HT含量,减少脑中5-HT向5-HIAA的代谢,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琳;崔应麟;陈亚奇;郭燕可;王晓克;杨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CAG模型大鼠bcl-2、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胃复春组予胃复春片水溶液,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予加味七方胃痛免煎中药颗粒,1次/d.连续治疗30 d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及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大鼠bcl-2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cl-2、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bcl-2、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较模型组、胃复春组降低(P<0.05).结论 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各治疗组较模型组胃黏膜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表明加味七方胃痛颗粒能抑制bcl-2、cyclinD1蛋白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从而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病变.
作者:王鲜庭;唐梅文;陈先翰;田惠芳;全胜源;张为;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温胆汤传统汤剂、现代汤剂及颗粒剂中6-姜辣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种温胆汤制剂中6-姜辣素的含量,比较提取率.采用Kromasil-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C.结果 6-姜辣素在20.0 ~ 100.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7),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32%和0.83%,在三种不同制剂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2%、98.87%和96.97%(n =5),RSD分别为1.38%、1.05%和1.89%.三种不同制剂中6-姜辣素平均含量分别为,传统汤剂62.3 mg·g-1、现代汤剂57.8 mg·g-1、颗粒剂40.5 mg·g-1.结论 三种不同温胆汤制剂中6-姜辣素的平均含量在传统汤剂里含量高,现代汤剂次之,颗粒剂中含量低.
作者:李敏;刘元涛;王垒;王升光;张惠惠;邵珠德;代龙;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治疗手足口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近3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治疗手足口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240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到方剂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11味常用药物和7味核心药物.结论 治疗手足口病应以清热、解毒、辛凉解表、剩湿为主,可在银翘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作者:朱兰;黄海量;韩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使用水提醇沉法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的佳提取条件;采用Sevage法、TCA法对多糖进行纯化;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使用水提醇沉法,进行正交试验,终确定提取的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料液比;采用Sevage法、TCA法对所提的多糖进行去蛋白纯化处理;使用MTT法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研究表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的佳提取条件为温度90℃,时间2h,料液比1∶15.纯化过程中使用Sevage法、TCA法,多糖含量下降,推测提取产物可能为糖蛋白;MTT结果则表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水提醇沉法成功确定了粗叶悬钩子多糖的提取条件;纯化结果表明提取物可能是一种糖蛋白:粗叶悬钩子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常影;张嵘;许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选取特定穴位针刺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针刺疗法,进针得气后,运用提插捻转补泄法进行行针,间歇行针10min,行针2次后,留针30min,每隔1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每次0.2mg,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1个疗程.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NIH-CPSI总分、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尿路评分方面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选取特定穴位能够有效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病症状,降低NIH-CPS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强;赵玉;欧阳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介绍武连仲教授以大钟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足下垂内翻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疗法.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武老提出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大钟无补法”“重泻大钟”的独到见解,认为中风患者肢体症状应称为“挛痿”,病机为“阴急阳缓”,针对患侧下肢出现的足下垂内翻,应“扶阳抑阴”,即扶助阳经经气,抑泻阴经经气,以达纠正矫偏.文章从大钟穴定位、操作手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详解.
作者:戴琛;张春红;王杰;武连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确定其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莫诺苷为对照品,在波长240 nm处测定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考察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 莫诺苷在0.005~0.035 mg·ml-1(R2 =0.9996)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1.14%和2.76%(n=6);佳工艺条件为63%甲醇,液料比21∶ 1(mL/g),超声提取53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佳工艺条件下,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为82.7349 mg·g-1,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优选得到的佳工艺条件经验证合理可行.
作者:马趣环;石晓峰;沈薇;范彬;王新娣;刘东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脑塞通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SHIMADZU-GL Wonda Cract ODS-2,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 黄芩苷的线性范围是0.200~1.000μg(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是97.44%(RSD=1.5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脑塞通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边帅;于士婷;白雪媛;赵大庆;赵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它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1].这种观念贯穿并体现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疗等各个方面.王平教授运用这一理论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文章以失眠、咳喘、胃痛为例阐述王平运用整体观念诊疗疾病的思路.
作者:方丽媛;王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辨证论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向.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条件的患者,将156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辨证论治组、辨病论治组和基础治疗组,每组52例.辨证论治组经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中药免煎制剂联合钙尔奇D;辨病论治组,即不辨证,只辨病,给予以滋补肝肾为治法的中药免煎制剂联合钙尔奇D;基础治疗组单用钙尔奇D治疗.各组在相应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和运动疗法.持续治疗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评估中医证候积分、腰椎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2)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的BMD、E2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辨证论治组、辨病论治组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辨证论治组优于辨病论治组(P<0.05).辨证论治组与辨病论治组腰椎BMD、血清E2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础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辨证论治组与辨病论治组优于基础治疗组,辨证论治组BMD、E2优于辨病论治组(P<0.05).各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1),辨证论治组与辨病论治组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辨证论治组优于辨病论治组.治疗过程中,各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其改变无临床意义.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PMOP可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提高BMD和血清E2、其临床疗效优于辨病论治及单用西药钙剂.并且在提高BMD、E2和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其在预防、延缓PMOP发生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证实了早期规范化辨证论治的必要性.
作者:郭强;赵欢;雷星星;方威;祖义志;唐小妹;祝然然;陈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加味柴芍六君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病理观察.方法 选取胃癌前病变患者120例,辨证为脾虚肝郁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4片/次,3次/d;观察组给予加味柴芍六君方加减治疗,水煎300ml,2次/d;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用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痛或肋痛、口干乏力、纳差、大便稀溏、大便干燥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Hp阴性率为85.0%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异常.结论 加味柴芍六君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安全有效,能够改善胃癌前症状,逆转胃粘膜萎缩、异型增生等.
作者:蒋敏玲;范剑薇;何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深入,针灸与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两大瑰宝正不断走向世界,逐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由于“针药同源、其理相通”,针灸与中药既可在临床上结合并用、优势互补,在国际化进程中亦能相互协同、互促共进.文章从中医药国际化的特殊视角出发,探讨针灸与中药在国际化中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机制,旨在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思路和新路径.
作者:孙源源;王玉芬;熊季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中药车前草中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并且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试验.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利用乙醇损伤氧化动物模型,以动物血浆中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车前草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 车前草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20min,料液比为10∶1.动物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车前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应用优化的工艺可以实现提取多酚的效率的大化,所获得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张语迟;李赛男;刘春明;唐英;李森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结合用药实践,对当归的降压机制进行探讨,认为当归提取物的降压效果是肯定的.对当归提取物的疗效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用药及开发新药提供新的依据,同时也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纪禄风;石向慧;陈蓓蓓;王力红;伊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传统康复方法学》课程PBL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方法的效果.方法 以2010级与2011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PBL教学方法.2010级学生采用一次性终结考核,并对考核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估.根据反馈情况在2011级学生进行改良,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打分作为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完成后对该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 经自评量表评估,2010级学生认为一次性终结考试的评估效果主要在思维培养方面,约有86%学生认同,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为(84.0±4.06)分;2011级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在反映积极性,学习兴趣,团队协作,动手能力,康复思维能力方面作用均较明显,分别为94%,92%,90%,95%和88%.在学习成绩满意度方面,2011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满意度更高,分数为(94.7±3.74)分,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课程教学特点设计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方法比一次性终结性考更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适合在传统康复课程的PBL教学评价中使用.
作者:方磊;齐瑞;孙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探讨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中药的用药规律及大多数医家对该病痛机规律的认识.方法 利用知网、维普、万方、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中文核心文献中治疗肺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 在治疗肺纤维化的中药复方中,涉及233种药物,使用频次为6487次.其中补气药、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5大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69.48%,5大类药物中出现10次以上的有72种.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22条,药组规则16条.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疾病的用药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上述5大类药物是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时的常用类别及药对组合.
作者:朱雪;陈宪海;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发病率广、危害性大、治疗难度高,中医立足整体、辨证论治疗效独特,而紧扣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以“虚”为本、“瘀、郁”为标的中医病机特点,对于防治该病的理法方药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蔺晓源;韩远山;孟盼;杨蕙;王宇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选择药物制剂适宜辅料与相应制粒方法,优选成型工艺;对胶囊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大黄蒽醌、黄酮、多糖等进行含量测定,研究双黄胶囊制备工艺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法筛选药物制剂的辅料和制粒方法,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制剂进行质量标准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双黄胶囊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优选胶囊剂,设计方案为药物中间体:稀释剂=1∶3,润湿剂为70%乙醇,用量为15%(15 ml/100 g药粉).结论 HPLC可快速高效地测出双黄胶囊中各有效成分含量,有效地评价该制剂质量标准.
作者:赵佳妤;陈志鹏;李伟东;刘晓;蔡皓;吴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久泻宁颗粒的抗炎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及蛋清致足趾肿胀实验观察久泻宁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 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大鼠足肿胀实验中,久泻宁颗粒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久泻宁颗粒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实验中,久泻宁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及醋酸地塞米松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中,醋酸泼尼松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久泻宁颗粒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久泻宁颗粒有显著抑制由二甲苯、醋酸、蛋清等引起的急性炎症渗出、肿胀等反应及抑制由慢性炎症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
作者:马少丹;白晶;程远棚;苑述刚;邱美榕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