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媛;王平
目的 对耳叶杜鹃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耳叶杜鹃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化合物1-7),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白桦酯酸(2)、东莨菪素(3)、苯甲酸(4)、(+)-(7R,8R)-4-hydroxy-3,3',5 '-trimethoxy-8',9'-dinor-8,4'-oxyneoligna-7,9-diol-7'-aldehyde(5)、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 -1-ol(6)、(+)-丁香脂素(7).结论 其中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耳叶杜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是首次从杜鹃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汪蕾;邹坤;张清清;程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并建立适合于水母雪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稳定的ISSR引物.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以Taq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5种因素4个水平对水母雪莲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反应体系进行验证.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ISSR引物,通过退火温度梯度试验确定佳退火温度.结果 终确立了水母雪莲20μl ISSR-PCR佳反应体系,即包含TaqDNA聚合酶0.7U、dNTP 0.125mmol/L、引物0.3μmol/L、模板DNA 40ng、Mg2 1.5mmol/L.在此基础上,从8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8条引物,并通过梯度PCR反应确定佳退火温度.结论 经过11份水母雪莲种质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后续水母雪莲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资源鉴定.
作者:王钧;王建科;石琳;胡延萍;杨文韬;李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作用机制.方法 ①利用MTT比色法观察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②Transwell小室迁移袭实验检测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③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DF-1α可明显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补肾活血汤可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并且呈剂量依赖型(P <0.001);补肾活血各组较SDF-1α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01);补肾活血汤能够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量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时间成反比.结论 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杨争;胡金辉;王希;方颖;袁博;陈杏元;刘德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传统康复方法学》课程PBL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方法的效果.方法 以2010级与2011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PBL教学方法.2010级学生采用一次性终结考核,并对考核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估.根据反馈情况在2011级学生进行改良,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打分作为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完成后对该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 经自评量表评估,2010级学生认为一次性终结考试的评估效果主要在思维培养方面,约有86%学生认同,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为(84.0±4.06)分;2011级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在反映积极性,学习兴趣,团队协作,动手能力,康复思维能力方面作用均较明显,分别为94%,92%,90%,95%和88%.在学习成绩满意度方面,2011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满意度更高,分数为(94.7±3.74)分,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课程教学特点设计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方法比一次性终结性考更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适合在传统康复课程的PBL教学评价中使用.
作者:方磊;齐瑞;孙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探讨“少阳主骨”少阳对骨之作用机制.《黄帝内经》提出“少阳主骨”观,究其机理,少阳胆经循行骨、少阳胆腑强韧骨、少阳春生之气促生骨.
作者:范薇;杨剑;夏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异病同治”是中医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理论,把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化研究手段相结合,对于发展传统中医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前期的文献查阅,发现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六味地黄方所具有的药理活性与雌激素及其相关受体所介导的生理功能有许多相似性,因此认为“肾精亏损”的病机可能与雌激素及其相关受体功能紊乱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提出“基于雌激素及其相关受体的六味地黄方异病同治机理研究构想”,以期为异病同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进一步阐释“肾精亏损”的科学内涵.
作者:姚远;马志;张亚云;林超;景怡;孙鑫;蒯美玉;卢颖;卞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加味散偏汤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散偏汤高、中、低三个剂量(35.64,17.82,8.91g· kg-1·d-1)、舒巴坦组(5mg·kg-1),连续灌胃给药5d.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末次给药30min后,除空白组以95%的乙醇2mlg· kg-1皮下注射外,其余各组均ih硝酸甘油10mg·kg-1,,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脑组织中5-HT,5-HIAA含量.结果 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30min各组大鼠前肢挠头次数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60min舒巴普坦组和加味散偏汤高剂量组大鼠挠头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味散偏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减缓耳红出现时间(P<0.01,P<0.05),与舒马普坦组比较加味散偏汤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缩短大鼠耳红消失时间(P<0.01),且中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下丘脑中5-HT向5-HIAA的代谢减少,5-HT含量增加,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1).结论 加味散偏汤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增加脑中5-HT含量,减少脑中5-HT向5-HIAA的代谢,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琳;崔应麟;陈亚奇;郭燕可;王晓克;杨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启膈散对4NQO诱导食管癌小鼠生存质量、体重、脏器重量和指数、食管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方法 0.1mg·ml-1 4NQO水诱导小鼠食管癌模型,16周后撤除干预因素,观察进食及饮水并称重,32周后处死称重脏器并计算脏器指数,观察食管组织,检测外周血中IL-10、TNF、IFN-Υ、MCP-1、IL-6、IL-12p70等细胞因子,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CD4+/CD8+).结果 启膈散组小鼠形体、活动度正常,体重接近正常组;脾、肝重量高于模型组(P<0.05),肾、心、肺、肝指数降低(P<0.05);镜下观食管基底细胞层有轻度增生,角质层液化基本消失,其它均正常;与模型组比可上调IL-10细胞因子(P<0.05),降低CD3+、CD19+、CD3+/CD19+、CD8+,提高CD4 +/CD8+ (P <0.05).结论 启膈散能改善生存质量、保护脏器、保护组织病理损害;通过提高IL-10细胞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提高CD3+、CD19+、CD8+淋巴细胞,纠正CD4+/CD8+比例降低而改善免疫功能失衡及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吕翠田;董志斌;陈玉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疏肝理气法是中医对于肝气郁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根本治法,具有促胃动力的功效,可作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的治疗方法.精神心理因素对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已成作为人类DGIM重要的病因之一,其对于人体的作用与影响首先体现在心理应激.由心理应激产生的情志活动对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与中医“情志致病”“肝气郁结”经典理论高度关联,本文即从精神心理角度探讨疏肝理气法治疗DGIM,并认为该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之肝“主疏泄”,继而能够调畅情志,调理脾胃的经典含义.
作者:宁海恩;凌江红;张智;纪云西;王煜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深入,针灸与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两大瑰宝正不断走向世界,逐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由于“针药同源、其理相通”,针灸与中药既可在临床上结合并用、优势互补,在国际化进程中亦能相互协同、互促共进.文章从中医药国际化的特殊视角出发,探讨针灸与中药在国际化中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机制,旨在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思路和新路径.
作者:孙源源;王玉芬;熊季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产胞外多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形态鉴定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ZDH1-1进行鉴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温度为自变量,胞外多糖浓度为因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3个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优选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 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真菌发酵液体积比4:1,乙醇沉淀时间10h,乙醇沉淀温度12℃,ZDH1-1胞外多糖浓度为4.50mg/mL,与预测值的偏差1.96%.结论 优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提取工艺快速简便,稳定可靠,为丹参内生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卜晓丹;牛琳琳;张睿昊;段禹尧;陈丹;常正尧;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研磨方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拉萨蒲公英叶片基因组DNA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液氮和提取缓冲液两种研磨方式对拉萨蒲公英叶片进行研磨处理,用5种方法提取拉萨蒲公英叶片基因组DNA,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检测DNA的质量.结果 用提取液研磨可以充分除去色素、酚类、蛋白质等物质,提取的DNA纯度高,降解少,用液氮研磨提取的DNA杂质多,降解严重;高盐低pH法提取的DNA的A260/A280接近1.8,A260/A230为1.93,Ezup柱式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的A260/A280为2.01,A260/A230大于2.0,说明这两种方法提取的DNA的纯度比较高,其余3种方法提取的DNA的纯度都比较低.结论 用提取缓冲液研磨提取的DNA的质量高于液氮研磨,并且缓冲液研磨能降低DNA提取成本,操作安全,因此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方法;Ezup柱式试剂盒法操纵简单,但是价格昂贵,且DNA的得率低,高盐低pH法成本低,但是提取时间比试剂盒长,两种方法提取的DNA的PCR效果相差不大,高盐低pH法适用于需要大批量提取拉萨蒲公英叶片DNA的研究.
作者:郝豆豆;雷鸣;武俊喜;拉多;张勇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槐耳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肾组织beclin-1、FN的影响来进一步阐明槐耳在急性肾损伤中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n组),模型组(UUO组),模型组+槐耳治疗组(UHE组),造模后0、3、7天分析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血生化Scr、Urea值,beclin-1、FN的表达分布及变化.结果 ①造模后7天,UUO组较Sham组病理损伤评分和血生化指标Scr、Urea均有显著上调(P<0.05).②造模后3天、7天,UUO组beclin-1、FN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③造模后3天、7天,槐耳治疗组较模型组Scr、U tea、beclin-1、FN均有显著下调(P<0.05).结论 梗阻性肾损伤中,槐耳可以抑制肾组织中自噬的发生,从而减缓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延缓小管间质的损伤进程.
作者:方珣;曾星若;刘昌璇;陈文莉;邵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碰碰香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另的方法.结果 碰碰香叶柄中有多个维管束,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及少量腺毛,叶下表面几乎全部被气孔占据,气孔为环式,表皮上附有大量的金黄色油滴.结论 为碰碰香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藏药十五味赛尔斗丸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铑、铼为内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中Na、Mg、Al、K、Ca、V、Cr、Mn、Fe、Co、Ni、Cu、Zn、As、Se、Mo、Ag、Au、Hg、Pb等20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对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32~2.416ng·g-1,加标回收率在86.92% ~ 104.9%之间.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以用于测定十五味赛尔斗丸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各金属元素的分布模式.
作者:热增才旦;利毛才让;童丽;李文渊;久美彭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肝功能及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将58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0周、4周、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四项、血脂、血清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各指标与0周比均有差异,其中第4周两组间TB、DB有差异(P<0.05),在第8周两组间ALT、AST、PTA、INR、ALB、LPS有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ACLF患者肝脏合成功能、降低LPS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同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更明显.
作者:孙新锋;韩志毅;张卫;周小舟;马文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结合用药实践,对当归的降压机制进行探讨,认为当归提取物的降压效果是肯定的.对当归提取物的疗效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用药及开发新药提供新的依据,同时也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纪禄风;石向慧;陈蓓蓓;王力红;伊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用民族植物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聚居于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民间利用药用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药用植物1042种,在哈萨克族群众的医药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阿勒泰哈萨克族在保护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传统知识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育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作者:邓群;郎涛;夏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枳实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出效果,为枳实煮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方法检测枳实水煎液中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及辛弗林含量,以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系统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对枳实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的影响.结果 枳实煮散煎煮工艺为加水量不少于14倍、煎煮时间不少于15min;同等煎煮条件下,煮散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均达饮片2倍以上;煮散加10倍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10min,其总化合物含量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10倍水,煎煮时间为50min)的3.4倍、2.7倍.结论 从药学角度来说,枳实饮片制成煮散,在节省一半以上药材的同时,又能节省4/5的煎煮时间,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雯;刘起华;程艳玲;刘凤麟;陈弘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斑秃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反复,临床上西药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肝主生发”理论是肝脏系统重要的理论之一,临床上通过观察运用此理论,辨证分型地运用中药治疗斑秃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宠;李瀚旻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