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骨、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移植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缺损

孙锋;严飞;王黎明;蒋军;沈海琦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 胫骨,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移植
摘要:目的 评价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骨、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物移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骨、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物移植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缺损16例,所有患者在清创后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干,恢复小腿长度和轴线,骨缺损处利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移植物充填,伤口一期缝合,术后第2天即开始功能锻炼,并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愈合,关节功能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0例,良6例.无感染及下肢缩短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胫骨干开放性骨缺损,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物移植治疗疗效较好.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Bricker pouch与改良Indiana pouch尿流改道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疗效.方法 10例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术后6例行回肠膀胱术(Bricker pouch),4例行可控回结肠膀胱术(改良Indiana pouch).结果 Bricker pouch术的6例中,1例术后第7天死于急性重症肝炎,1例皮肤造口狭窄,1例集尿器有时漏尿;行改良Indiand pouch的4例中,仅1例导尿困难.3年生存率Bricker pouch为85%,改良Indiana pouch 4例均存活.结论 Bricker pouch简单易行,手术并发症低;改良Indiana pouch较复杂,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侯建华;缪惠东;陆福年;程印玺;顾红星;葛劲超;方品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Sugiura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出血

    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对5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改良的Sugiura断流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食管下端黏膜环切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广勇;顾卯林;胡天平;郭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常用两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两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 将98例(219颗牙)牙本质过敏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4例113颗牙)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处理,乙组(54例106颗牙)用Gluma系统处理剂处理.分别观察即时和3个月的疗效.结果 即刻有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76.99%(87/113)和93.40%(99/106);3个月后复查有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69.31%(70/101)和89.00%(89/100),乙组疗效显著优于甲组(均P<0.01).结论 Gluma系统处理剂是一种常用的疗效较好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剂.

    作者:王利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2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治疗膀胱肿瘤25例.术后定期行丝裂霉素20mg膀胱腔内灌注化疗.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无水中毒发生,无闭孔反射;术后恢复快,近期无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止血效果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李建国;浦金贤;何颂鲁;田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20例女性患者心得安试验ST-T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心得安试验区分心脏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方法 将门诊心电图有ST-T异常改变的120例女性患者分成青年组(n=60)和中年组(n=60),所有病例以往无明显心脏病史.受试者试验前在安静状态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口服心得安20 mg,在服药后0.5、1、2 h分别复查心电图,观察ST-T变化.结果 各组服药后随时间的延长,ST-T改变向正常水平恢复的例数越来越多(P<0.001),排除心脏器质性ST-T变化的可能性增大;服药后中年组ST-T变化恢复的例数较青年组少;随时间的延长两组间差异的趋势似乎加大,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ST-T异常改变在心得安试验区分心脏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过程中,服药后时间经历是心电图ST-T改变恢复的主要因素,而非年龄因素.

    作者:马莉;王国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头颅半约束非撞击旋转暴力致猫脑轴突损伤的病理研究

    目的 观察头颅半约束非撞击旋转暴力致猫脑弥漫性轴突损伤(DAI)的病理变化及其分布,探讨DAI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头颅半约束非撞击性旋转暴力致伤猫脑DAI模型,光镜下观察损伤轴突的病理变化及分布,NF68免疫组化染色和定位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病理变化.结果 肿胀轴突和轴突球对NF68免疫组化强阳性反应,呈长梭形或腊肠状,典型的轴突球呈逗点状或蝌蚪状,主要分布在中脑、小脑脚、基底节区后分,而胼胝体区、灰白质交界区少有肿胀轴突和轴突球,电镜下肿胀轴突和轴突球髓鞘板分层与轴突膜分离,神经细丝排列紊乱,灶性溶解.结论 轴突肿胀和轴突球是DAI中非断离性轴突损伤的基本病理特征,猫脑损伤轴突分布与人类DAI有差异,DAI的临床表现与损伤轴突的分布密切相关.

    作者:陈革;惠国桢;周建宏;冯淑静;李成万;卢咏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76.2%.术后3个月大转子处见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问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陈广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淋巴细胞的检测和分选

    目的 分析CD4+CD28-T淋巴细胞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探索纯化该T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 运用常规密度梯度法分离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4、CD2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选.结果 Grave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4+CD28-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双标记对CD4+CD28-T淋巴细胞进行快速无菌分选是可行的.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用于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淋巴细胞的检测和分选.

    作者:於葛华;孙治平;朱华亭;张光波;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放射性肺炎1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有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胸部肿瘤放疗或放化疗后所致136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放疗组和放化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6%和51.1%,且3级以上各为16.7%和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抗生素联合激素或激素加抗凝疗法,疗效较好.10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加激素治疗有效.136例中,治愈77例(56.6%),好转51例(37.5%),未愈8例(5.9%).未愈8例中,有7例在放化疗组.结论 放射性肺炎在放化疗组的发生率较放疗组明显高且较严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单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加抗凝疗法可有效防止小血管栓塞.

    作者:王一鸣;符强;王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局部治疗在鼻-鼻窦炎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鼻一鼻宴炎综合征[R/S,亦称鼻后滴注综合征(PND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以反复咳嗽为主诉,而后确诊为R/S的200例采取两种治疗方案,一种只静脉用抗生素(短期抗组胺、中药返魂草消炎祛痰作为基础治疗),另一种是基础治疗加局部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不管R/S是否并存下呼吸道感染,基础治疗加局部治疗组3项指标皆优于只用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R/S引起的慢性咳嗽,加用积极的局部治疗可取得良好的床效.

    作者:薛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上腺髓质肿瘤的GT诊断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嗜铬细胞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7例嗜铬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而确诊;3例神经节细胞瘤中,1例大部分囊变类似于假性囊肿,1例为等密度肿块,有轻度强化,1例呈实性肿块,伴有小囊变和钙化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均可见囊性成分,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1例神经鞘瘤呈实性占位,术前误诊为无功能腺瘤.结论 CT是目前常用的肾上腺肿块的检查方法 ,不仅有助于对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还能显示肿瘤对邻近脏器的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陆纪元;刘永浩;郭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下宫腔输卵管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引导下官腔灌注及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74例不孕女性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行宫腔灌注和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道超声引导下宫腔灌注与宫腔镜检查结果 符合率为85.10%,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术能查清输卵管的通畅程度.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行宫腔灌注及输卵管通液术简单方便,对大部分官腔病变和输卵管病变可作出诊断,可作为不孕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邹琴燕;李红;姜小力;梁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积雪草总苷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积雪草总苷(TCA)对环磷酰胺(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100 mg/kg制造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同时应用TCA 24、12、6mg/kg 3个剂量灌胃10 d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其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水平等指橱的影响.结果 TCA高剂量(24 mg/kg)、中(12 mg/kg)剂量对小鼠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TCA高剂量对小鼠脾脏指数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TCA对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燏;明志君;曹莉;陈永井;邱玉华;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在肺外围型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在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动活检枪在超声引导下对45例临床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的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进行组织活检.结果 超声引导下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自动活检枪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组织病理确诊率为97.8%,并发症极少.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诊断率高,安全实用,是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其霞;操乐杰;李美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分析(附120例报告)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文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作者:万春晓;王曼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35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35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LOD),手术前后分别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术后血LH和T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卵率为82.86%(29/35),1年内妊娠率为45.71%(16/35),早期流产2例,35例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LOD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概率,相对于单纯促排卵药物治疗,该疗法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流产率低的优点,且无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娟;尹启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对高脂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脂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雄性新西兰兔给予高脂饮食加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制成高脂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采用阿司匹林5~20 mg/kg治疗4周,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兔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用比浊法测定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性.结果 阿司匹林治疗4周后,血清TC降低25.7%~48.0%,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38.3%~66.2%,HDL-C升高33.3%~70.8%,LDL-C与HDL-C比值降低48.3%~81.9%.阿司匹林(5~10mg/kg-1)对ADP或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剂量增加至20mg/kg-1时,对血小板的聚集抑制作用反而减弱.结论 阿司匹林对高脂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具有明显的调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两者发挥佳作用的剂量不同.

    作者:华轶男;薛洁;朱路佳;张岩;谢梅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再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手术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103例(186侧)需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术前行鼻窦CT扫描检查,手术前后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 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2年,84例(153侧)痊愈,12例(21侧)症状改善,7例(12侧)无效.结论 再次鼻内镜手术和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秦照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多因素影响机制.方法 从SAH患者颈内静脉中抽取血样,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标志物、凝血因子、炎症介质及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白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SAH后3 d内浓度开始升高,并持续到第14天;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在SAH后9 d内明显升高;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浓度在SAH后4~9 d有短暂升高.在SAH后4~9 d时,有症状性CVS患者的PAI-1、sTM、TAT、IL-6、PAF和ICAM-1等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性CV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可能由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介质释放、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等众多因素参与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则可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

    作者:崔岗;王中;李金泉;卞杰勇;孙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予以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检测24 h尿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治疗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CRP和IL-6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辛伐他汀能减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该作用可能通过降脂以外的降低炎症因子CRP、IL-6的抗炎作用实现.

    作者:杨静;马树人;曹加淮;刘彦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