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凤;王晓茹;李立;郭亮;谢道海
目的 观察可达龙与艾司洛尔联合使用治疗肺叶切除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单独使用可达龙与联合使用艾司洛尔对肺叶切除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用药后心率、血压的衰化及其副作用.结果 联合使用艾司洛尔组对肺叶切除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可达龙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65%,P<0.05),联合使用艾司洛尔不会增加可达龙的降压作用,而且其他副作用出现的也很少.结论 联合使用艾司洛尔组对肺叶切除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可达龙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忠诚;黄海涛;秦涌;马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厂家双氯芬酸钠制剂的含量及溶出度,为该药的质量控制及处方工艺评定提供方法和参数.结果 :参数m(形状参数)(P<0.01)有极显著差异,α(位置参数)(P<0.05)有显著差异,Td(特征数)(P>0.05),两个厂家制剂溶出度无明显差异.提示:为了确保双氯芬酸钠制剂的临床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金奕;程宗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L-1基因IL-1B-31/-511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IL-1β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胃癌手术患者及消化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全血标本结合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人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IL-1B-31C/T和IL-1B-511C/T).比较IL-1B基因-31和-511位基因多态性与各种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IL-1B-31及IL-1B-511位点的T携带子在胃癌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比较,分别增高胃癌发病风险OR=3.675(95%CI:1.359~9.940)、OR=3.111(95%CI:1.163~8.322).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IL-1B-3C/C、-511C/C基因型患者,且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在胃癌组患者的IL-1β水平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患者高.结论 IL-1B-31T基因型和IL-1B-511T基因型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且与IL-1β分泌水平有关.
作者:温晓持;李岭;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124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使用放射治疗防护剂涂抹为观察组;64例只作常规的健康教育为对照组.观察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放射治疗防护剂提高了皮肤对辐射的耐受程度,减轻了皮肤损伤程度,降低了严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杨益群;史玉玲;孙仲轶;朱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分泌NO和NOS活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以阐明其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降脂外作用.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不同浓度TNF-α刺激,在50 ng/m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 μmol/L、1.0 μmol/L、10.0 μmmol/L)及10μmmol/L辛伐他汀+0.2 mmol/L甲羟戊酸共育,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上清NO的浓度,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OS的活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24 h后,培养液上清液NO浓度、cNOS活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iNOS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TNF-α(50 ng/ml)刺激组相比,各浓度的辛伐他汀明显增加NO的生成,提高cNOS的活性(P<0.01),降低iNOS活力,而该作用可被甲羟戊酸逆转.结论 TNF-α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O的生成,降低cNOS的活性,辛伐他汀可以增加NO的生成,提高cNOS的活性,而该作用可被甲羟戊酸逆转.辛伐他汀降脂外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而实现的.
作者:杨静;刘志华;程绪杰;李红霞;蒋文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30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日早期肠内营养(EEN)组较完全肠外营养(TPN)组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药物费用EEN,TPN组分别为16,883/6,081元vs 21,964/9,986元,(P<0.05).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T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E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血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都明显提高.TP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EEN支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肝功能影响极小,医疗费用显著减低.
作者:王秀兰;俞耀辉;陈世法;马陆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用云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0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云克治疗A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云克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好转.108例AS患者,显效57例(52.8%),有效38例(35.2%),无效13例(12.0%),总有效率为88.0%.此药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晨僵、关节功能受限和降低血沉速度等方面为明显.提示云克作为一种新型治疗AS药物,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程短,疗效满意,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消炎镇痛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作者:桑士标;吴翼伟;苏成海;张玮;董慎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研究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回顾性分析112例伴有及不伴肝脏损害的S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44例、银屑病关节炎(PsA)10例、反应性关节炎(ReA)15例、赖特综合征(RS)8例、炎性肠病关节炎(EnA)3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14例、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18例.共36例(32.1%)出现肝损,排除其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6例、药物性肝损害7例,肝炎后肝硬化、脂肪肝和胆石症各1例,其余20例(17.9%)肝损原因不明,其中AS 3例、PsA 2例、ReA2例、RS 4例、EnA 1例、uSpA 3例,JSpA 5例,分别占各病总例数的6.8%、20.0%、13.3%、50.0%、33.3%、21.4%、27.8%.肝损多发生于病情活动期,但肝损轻重程度与炎症指标的高低无相关性.肝损的发生与HLA-B27是否阳性无关.提示SpA引起的肝脏损害并非少见,尤其是病情活动期,多为轻中度损害,并呈一过性,应被认为是SpA关节外表现之一.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及其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治疗在于休息、慎用肝毒性药物、应用保肝药物,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武剑;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强红伟;郭雨凡;王鸣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检测22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惊厥患儿(观察组)和22例无高热惊厥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血清IgG、IgA,并作对比研究.探讨高热惊厥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结果 :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gM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热惊厥患儿存在IgG、IgA水平低下.适当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对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防止疾病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锦萍;赵青萍;缪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11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Sigma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约20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分别潜行肠黏膜后远端纵行切开,并将肠黏膜切开两缘缝合于输尿管侧壁上.评估改良Sigma术式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膀胱切除后的直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1例术后5个月出现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经口服枸椽酸钾及静注碳酸氢钠后治愈.全组无尿失禁、肾功能损害及严重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提示改良Sigma手术时间短,对肠管扰动小、操作简便,术后尿控满意,上尿路积水、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竞;范波;徐松涛;范志江;丁立;李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X射线联合阿霉素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X射线联合阿霉素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40 GyX射线联合5 μg/ml阿霉素作用于培养3 d的心肌细胞,分别孵育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其生长抑制率,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免酶(LDH)的含量.并分别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技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 随着40 GyX射线联合5 μg/ml阿霉素作用时间的延长(3 h、12 h、24 h、48 h),心肌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培养基中LDH含量明显增加;X射线联合阿霉素使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X射线联合阿霉素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较单用X射线或阿霉素增大,联合作用使心肌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
作者:张军宁;王建平;高耀明;杨吉成;张三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2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按照营养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EN(肠内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EN,PN(静脉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PN,监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10天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0天EN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比术后第1天降低(P<0.05),且EN组患者的TBIL,DBIL明显低于PN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早期EN的实施可以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肝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作者:陈军;王丽娜;张玉坤;詹英;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CT片进行骨性结构测量,结果示前筛内外径0.79±0.06 cm,后筛内外径1.71±0.08 cm,筛板至鼻底部4.01±0.10 cm,筛顶至鼻底5.18±0.11 cm.该数据与经颅骨测得的数据近似,可以作为鼻窦手术的参考数据.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各鼻腔发病率不等,鼻道窦口复合体发病率(91%)高,认为与其解剖部位狭窄有关,提示临床医生通过阅CT片掌握鼻腔、鼻窦微细解剖结构的重要性.
作者:吴文璎;王雪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选择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不能耐受美托洛尔的心衰患者60例,改用卡维地洛治疗,起始剂量3.125 mg Bid,每1~2周剂量加倍,目标剂量50 mg/d,每3~6个月随访一次,观察期限为1年.观察卡维地洛(达利全)对不能耐受美托洛尔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示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且可使患者获得比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更多的益处.
作者:李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中枢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以及脊髓损伤与大脑中枢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损伤组定位脑内纹状体,运用微透析技术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前1 h,损伤后0.5 h,2 h,6 h,24 h,72 h其脑细胞外液(EC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选取谷氨酸含量([Glu]d)和天门冬氨酸含量([Asp]d)为兴奋性氨基酸的主要参考值.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0.5 h后脑内[Glu]d和[Asp]分别为损伤前基础值的(402±10)%、(642±7)%(P<0.01),然后逐步回落,于伤后24 h大致恢复正常.结论 由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是大脑内重要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因此脊髓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一过性升高提示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正常状态对脊髓易化作用在脊髓损伤后所依赖的神经递质水平受到显著影响,而且微透析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其动态变化.
作者:俞晨;徐又佳;张志琳;董启榕;郑祖根;张震东;马勇;高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股骨交锁髓内钉共治疗10例转子下骨折(2例合并股骨干骨折).评价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提示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固定可靠、愈合快,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周峰;姜为民;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65例带环妇女常规取环失败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及取环,发现9例环在宫腔位置正常,50例在宫腔可窥视到环,但有不同程度的宫壁嵌顿、变形等,宫腔内未见环者6例.镜检后从宫腔取出环59例,开腹取环1例.提示用宫腔镜对诊断处理取出困难的宫内节育器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可明确节育环是否存在宫腔及其在宫腔的位置.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小切口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30例病例.探讨小切口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管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胆漏发生6例,其中,间断缝合5例,连续缝合1例.本组患者术后住院短5 d,长16d,平均7.7 d.全组均痊愈出院.提示一期缝合胆管是安全、可行的,前提是要选择适当的病例,胆道镜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小切口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管是值得重视、应用的技术.
作者:田斌;李军成;金涛;吴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颐性分析急性胆管炎(AC)102例的诊治情况.其中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72例.结果 本组81例治愈,1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9例死亡.结论 急性胆管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的胆道疾病,病死率较高,及时正确的处理与预后直接相关.
作者:过兆基;朱麟;曹苇;徐乃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A1(PGA1)对同种异位大鼠心脏移植供心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同种异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给予生理盐水、PGA1或脂多糖(LPS)处理,观察供心存活时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NOS的表达,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测定NF-κB的活性.结果 一次给予40 ng·kg-1PGA1组供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心肌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核转录因子-кB(NF-кB)的活性显著下降.结论 在同种异位大鼠心脏移植中,PGA1通过抑制NF-кB的活性,上调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延长供心存活时间.
作者:何靖康;于曙东;马海涛;倪斌;陈浩;顾振纶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