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唐天驷;熊成东;陈海啸;杨惠林;程华强;潘高峰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探讨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核细胞法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不同种类癌症患者外周血HPRT基因突变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PRT基因突变频率分析可作为患癌风险评估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周菊英;王利利;徐晓婷;俞志英;秦颂兵;许昌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运用CAS-R-2型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及操作平台,微创治疗脑出血21例.结果无1例死亡;按ADL分级判断:正常自理13例,轻度功能缺陷5例,中度功能缺陷2例,严重功能缺陷1例.表明CAS-R-2型机器人系统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定位准确,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轻,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邵君飞;王海秋;姚建社;孙骏;唐永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比较15例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康复、假体位置、Harris评分方面的区别.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可以控制.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作者:蒋建农;郝思春;孙俊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清和尿新喋呤表达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尿中的新喋呤含量,并分析治疗前血清和尿中的新喋呤水平与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清和尿新喋呤水平均低于稳定和进展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与尿新喋呤水平均高度相关(r=0.80、0.82,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和尿新喋呤水平可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预测指标,尿液检测更加方便.
作者:程骁赪;张日;李汉冲;谭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显示,6例呈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均显示明显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边缘多光整清晰,4例可见硬化边;骨内软组织密度多数不均,1例CT可见液平面;骨外软组织肿块X线平片观察不理想,以CT为准.认为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X线、CT表现,该病术前正确诊断还是可能的.
作者:郭茂凤;李立;郭亮;张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斜视在眼科疾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斜视手术是一个力求恢复双眼视功能兼美容的手术,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切口,做到隐蔽、术中扰动少、术后反应轻、不留瘢痕,成为医患更高的追求.我科自2002年起,对65例(79只眼)斜视患者均采用改良Parks切口,术后随访2年,疗效较满意.
作者:姚静艳;王熹;李龙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1996年至2003年对184例颌面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均在骨折切开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避免了面部皮肤手术疤痕和颌内固定需再次手术取出的麻烦,咬(牙合)关系恢复好,而且恢复了骨折前的解剖关系,疗效满意.现将其术前、术后的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吴艳;朱琴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将8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45)和肠外营养(PN组,n=41)两组,分别监测术前、术后5、10 d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计数(TLC),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血清Alb、PA、TF和TLC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异,EN组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EN和PN均能给予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EN安全有效、价廉效佳.
作者:陈磊;郭万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评价医疗产品细胞毒性的3种方法,即MTT法、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方法用MTT法、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对19种医疗产品进行细胞毒性测试,并对样品毒性分级及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比较这些方法之间的符合程度及在检测细胞毒性方面各自的优缺点.结果MTT法与活细胞计数法的毒性级别判断符合率为73.7%(14/19),判断样品合格与否,两者符合率为94.7%(18/19),15号样品MTT法毒性级别判为4级,但细胞形态观察法发现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结果与活细胞计数法一致.重复3次检测,仍出现这种现象.结论MTT法操作简便,人为误差小,更适于多种医疗产品的同时检测,但对于MTT检测不合格产品要结合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作出综合判断.
作者:房红莹;顾冠彬;杨珠英;徐培君;万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该院12年来开展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1080例,随访均超过半年.术后评定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定标准,优良率为79%,4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2%.再次手术的具体原因为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病变节段不稳定.这类患者年龄均偏大;术前X线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及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时,首先要尽量摘除髓核组织,同时要考虑到病变节段腰椎的稳定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及术前X线检查提示椎体前后缘骨刺等腰椎退行性变明显或有椎间隙狭窄的患者,手术时考虑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应用腰椎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
作者:房砚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60例儿童股骨头骨骺无菌坏死(Perthes病)的X线及临床表现.单侧48例,其中右侧36例.来自农村51例,城镇9例.主要临床表现:髋痛54例,膝酸痛21例,跛行27例.X线平片早期20例,其中初次摄片时7例阴性,5例仅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增宽;中期23例;晚期17例.表明儿童Perthes病好发于右侧,男性多见,多来自低收入家庭.X线前后位平片及蛙氏位摄片可较好地显示骨性改变,尤其在中、晚期,但早期易漏诊,也无法直接显示关节软骨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改变及关节腔内是否有积液等表现.
作者:李勇;沈钧康;陆之安;钱铭辉;张彩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重塑模型气道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豚鼠108只,随机分为哮喘发作组(A组)、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每组动物分别予以卵蛋白、布地奈得、生理盐水处理,在每个时点末次激发后1 d处死,留取肺组织,观察各组气道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结果通过胶原染色发现A组气道基底膜下网状层、平滑肌周围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沉积,B组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C组仅见少量胶原纤维沉积.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气道胶原纤维的沉积,但这种作用是不完全的.
作者:王宇清;朱灿红;季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不同时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方法的变迁,将68例患者以每4年为一个时期分3组进行治疗结果的比较:(1)1993年至1996年间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18例;(2)1997年至2000年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23例;(3)2001年至2004年间采用个体化治疗27例.结果病死率3组分别为44.4%(8/18)、26.1%(6/23)、11.8%(4/27).随着治疗方法的变迁,病死率明显下降,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SAP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病变早期尽早采取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并适时选择手术适应证,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华农标;高源;蒋继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2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成A、B两组,其中A组甲状旁腺激素(PTH)<正常值上限3倍,B组PTH>正常值上限3倍.通过对A、B两组患者的心超检测,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与血PTH的关系.结果显示,B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均高于A组.B组舒张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明显高于A组的25%.两组患者的收缩功能差异不显著.提示尿毒症患者血PTH增高是影响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陆慧勤;汪克定;陈强;王皓;邵伯良;计文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31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随访6~24个月,按Bournt疗效评价标准,总优良率77.5%(24/31),其中Ⅰ型骨折16例,Ⅱ型骨折6例,Ⅲ型骨折2例.认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骨折类型确定,是Pilon骨折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作者:郑志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20例单纯性鼾症、9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48例)分别用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计算嗜睡评分(ESS),然后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依据PSG监测将ESS与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性鼾症组、OSAHS各组患者的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ESS与AHI成明显的正相关(r=0.55,P<0.01),说明OSAHS病情越严重,ESS评分越高.提示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在OSAHS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预测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对此疾病的筛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使用中要适当变通.
作者:徐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ETMPVG28电子胃镜、OLYMPUS XQ20(XQ40)纤维胃镜及其取异物配件治疗上消化道异物77例.结果:异物位于食管53例,(其中7例存在食管基础疾病),胃23例,十二指肠1例.异物种类主要为鱼骨、硬币、骨、假牙等.2例胃内假牙内镜治疗失败,后经消化道自然排出;1例食管异物内镜治疗失败,改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内镜治疗均获成功.认为上消化道异物为常见内镜急诊,内镜治疗对大多数患者均能成功,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吴兵;沙莎;沈耀明;金雪琴;吴晓芳;孙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38例导管内癌、Ⅰ期和部分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38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结果局部复发1例(2.6%),年龄36岁,补救术后的无转移率达100%,无远处转移及死亡患者.对保乳手术的满意率为94.8%.表明保乳术也适于中国乳腺癌患者,美容效果满意,但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对于年轻、粉刺型导管内癌的患者行保乳术时更应慎重.
作者:吴斌;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表明,SAH多为高血压所致,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说明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较为复杂.
作者:李根华;徐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速尿介入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术前接受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动态采集20 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并继续采集20 mi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半排时间(T1/2).结果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患肾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加剧,半排时间延长,同时对利尿试验的反应明显减弱直至无反应.19例轻、中度肾积水和7例重度肾积水患儿接受了肾盂成形术治疗,术后患肾功能明显好转.4例对利尿试验无反应的重度肾积水患儿实施了患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见肾实质成分萎缩.结论利尿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积水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周涛;刘增礼;杨仪;唐军;陆文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