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报告

蒋建农;郝思春;孙俊英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小切口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比较15例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康复、假体位置、Harris评分方面的区别.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可以控制.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比较

    目的克隆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大鼠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较不同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入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克隆法检测不同累积剂量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克隆效率均随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随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条件下,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结论克隆法是一种敏感的检测辐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

    作者:崔凤梅;赵经涌;胡明江;宁萍;劳勤华;王六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疗产品细胞毒性3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评价医疗产品细胞毒性的3种方法,即MTT法、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方法用MTT法、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对19种医疗产品进行细胞毒性测试,并对样品毒性分级及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比较这些方法之间的符合程度及在检测细胞毒性方面各自的优缺点.结果MTT法与活细胞计数法的毒性级别判断符合率为73.7%(14/19),判断样品合格与否,两者符合率为94.7%(18/19),15号样品MTT法毒性级别判为4级,但细胞形态观察法发现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结果与活细胞计数法一致.重复3次检测,仍出现这种现象.结论MTT法操作简便,人为误差小,更适于多种医疗产品的同时检测,但对于MTT检测不合格产品要结合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作出综合判断.

    作者:房红莹;顾冠彬;杨珠英;徐培君;万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2例临床分析

    分析5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车祸伤41例(78.8%),坠落伤8例(15.4%),打击伤3例(5.8%).原发性昏迷50例,无原发性昏迷2例,有中间清醒期3例,瞳孔改变21例.Levi DAI临床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4例,4级13例.经综合治疗DAI患者死亡18例,植物状态3例,重残12例,中残9例,良好10例.认为Levi DAI临床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陆小军;沈旭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5例临床探讨

    报告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5例,发生率为0.26%(25/9626),发生于剖腹胆囊切除术后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例.发生原因有细小胆管渗漏18例,残余胆囊漏3例,肝总管损伤3例,迷走胆管漏1例.结果非手术治愈20例,手术治愈4例,再手术后死亡1例.对其发生原因与防治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伟刚;蒋鑫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利尿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速尿介入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术前接受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动态采集20 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并继续采集20 mi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半排时间(T1/2).结果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患肾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加剧,半排时间延长,同时对利尿试验的反应明显减弱直至无反应.19例轻、中度肾积水和7例重度肾积水患儿接受了肾盂成形术治疗,术后患肾功能明显好转.4例对利尿试验无反应的重度肾积水患儿实施了患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见肾实质成分萎缩.结论利尿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积水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周涛;刘增礼;杨仪;唐军;陆文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细胞移植治疗放射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移植肝细胞在放射性肝损伤(RILD)动物模型体内的代谢支持作用,评价肝细胞移植对RILD的疗效.方法用60Co照射实验大鼠肝区,总剂量40 Gy,一次性照射,剂量率为100 cGy/min,制成急性RILD动物模型.4 d后将所有照射动物施行部分肝叶切除术(约切除2/3).以改良两步法分离同种属大鼠肝细胞,并立即将上述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经脾脏实质的肝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5.0×106;对照组经脾实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个月两组分别采血测血清清蛋白水平.术后2个月再次检测清蛋白,并做常规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检查,比较两组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动态观察两组死亡率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移植后2个月,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本组1个月前的水平均有显著差异.移植后1个月和2个月两组动物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RILD轻于对照组.结论同种肝细胞经脾脏移植后,在RILD动物模型体内有良好的代谢支持作用,并可提高其短期生存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可吸收球囊制作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以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可吸收球囊的生物学性能及其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造直径1.9 cm的可吸收球囊,进行体外降解试验和动物实验,观察胫骨上端回植骨块的愈合情况及球囊的吸收情况.结果可吸收球囊的初始拉伸强度为8.5 MPa,2周后为4.2 MPa,于体外24周可完全降解.载负磷酸钙骨水泥的可吸收球囊的动物实验显示,于16周时,球囊已部分吸收,胫骨上端开槽处回植骨块愈合良好,无骨膜反应和排斥反应.结论采用PDLLA-CL研制的可吸收球囊,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正常组织结构无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将灌注入内的磷酸钙骨水泥与周围组织形成一个良好的分割屏障,有效防止骨水泥的渗漏.

    作者:周云;唐天驷;熊成东;陈海啸;杨惠林;程华强;潘高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卵巢妊娠28例临床分析

    分析28例卵巢妊娠的发生因素、诊断及治疗.其中12例置宫内节育器(IUD),4例有盆腔炎史,18例有停经史,2例有阴道流血史.28例均以急腹症就诊,全部行手术治疗.认为卵巢妊娠的病因不清,可能与IUD有关.卵巢妊娠术前易误诊,后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贝水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他扎罗汀凝胶联合消疣灵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使用他扎罗汀凝胶(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消疣灵(土贝母皂苷)注射液(陕西麒麟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扁平疣,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建云;张春梅;陈玉新;顾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AS-R-2型机器人系统导航下微创治疗脑出血

    运用CAS-R-2型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及操作平台,微创治疗脑出血21例.结果无1例死亡;按ADL分级判断:正常自理13例,轻度功能缺陷5例,中度功能缺陷2例,严重功能缺陷1例.表明CAS-R-2型机器人系统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定位准确,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轻,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邵君飞;王海秋;姚建社;孙骏;唐永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改进采用人骨髓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进行体外传代扩增,并探索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抽取人骨髓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DMEM/15%人血清培养传代,至第3~5代时加入巯基乙醇(BME),观察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该方法hBMSCs在体外可以实现数目扩增,在特定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结论采用少量骨髓样本,既可培养获得充足的细胞量,可以满足定向诱导和细胞移植的需要.

    作者:许期年;王秀云;童本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35例临床分析

    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少年儿童,由于寰枢关节在颈椎中具有大的活动度,且以旋转活动为主,因而是不稳定的部位,常导致颈椎功能不良.自2000年至2004年间,我科收治了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儿35例,现就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诸长明;张晨逸;袁家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介入诊治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我院近两年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756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2.91%.现就其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分析如下.

    作者:张昕;龚开政;王顺娣;李爱华;何黎民;张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及意义

    对388例宫颈糜烂(分轻、中、重度3组)患者及60例无宫颈糜烂的正常组,检测其宫颈分泌物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结果:宫颈糜烂中、重度组CT及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80%(75/157)、68.18%(60/88)和40.13%(63/157)、55.68%(49/88);CT、UU双重阳性率分别为34.39%(54/157)和46.59(41/8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糜烂组(分别P<0.05和P<0.01).提示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灰阶超声造影对肝脏小病灶的诊断价值

    对23例肝脏小病灶患者做了超声造影检查,同时与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23例造影显示病灶34个,选择其中28个典型病灶为重点观察对象.结果超声造影定性的准确率为91%,高于常规超声的55%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0%.提示二代造影剂Sono Vue可连续观测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等同于增强CT和增强MRI的检查原理和判断标准,是超声诊断肝内病灶的一种革命性的新型手段.

    作者:高勇;黄海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辨证分型针刺加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观察

    笔者辨证分型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以针刺加牵引治疗,并与同期30例单纯牵引治疗者作对照,结果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运行实践

    为评估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在辐射加工行业广泛应用的可行性,对一套应用中的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总结.结果在可承重范围内,有效能量利用率达34.6%,吸收剂量不均匀度<1.33,运行故障率<1%.表明该装置实用性强,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高爱民;朱南康;刘德贵;滕维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60例儿童Perthes病临床X线分析

    分析60例儿童股骨头骨骺无菌坏死(Perthes病)的X线及临床表现.单侧48例,其中右侧36例.来自农村51例,城镇9例.主要临床表现:髋痛54例,膝酸痛21例,跛行27例.X线平片早期20例,其中初次摄片时7例阴性,5例仅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增宽;中期23例;晚期17例.表明儿童Perthes病好发于右侧,男性多见,多来自低收入家庭.X线前后位平片及蛙氏位摄片可较好地显示骨性改变,尤其在中、晚期,但早期易漏诊,也无法直接显示关节软骨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改变及关节腔内是否有积液等表现.

    作者:李勇;沈钧康;陆之安;钱铭辉;张彩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传导性耳聋的发生情况

    分析25例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双耳分别予以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测试.25例患者随访12~94个月(中位53个月).结果低频段传导性耳聋的发生率为42%,其中重听者为30%,耳聋者为12%;高频段传导性耳聋的发生率为68%,其中重听者为42%,耳聋者为26%.鼓室图测试发现50只耳中有50%出现异常,提示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其中36%呈B型曲线,14%呈C型曲线.分泌性中耳炎的出现与低频段和高频段传导性耳聋的发生均有明显的相关性(x2=13.894,P=0.001;x2=8.909,P=0.012).认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中耳功能的障碍是由于电离辐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而产生分泌性中耳炎以及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所致.故在制定鼻咽癌患者的放疗计划时,应根据肿瘤情况尽量避免或减少耳部的照射.

    作者:陆雪官;刘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改良Parks切口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斜视在眼科疾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斜视手术是一个力求恢复双眼视功能兼美容的手术,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切口,做到隐蔽、术中扰动少、术后反应轻、不留瘢痕,成为医患更高的追求.我科自2002年起,对65例(79只眼)斜视患者均采用改良Parks切口,术后随访2年,疗效较满意.

    作者:姚静艳;王熹;李龙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