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黄建萍;童晓

关键词:降钙素原, 儿科, 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摘要:将19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98)和血清降钙素前体(PCT)组(n=10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PCT组通过检测血清PCT浓度来决定治疗方案.结果:198例患儿临床特征相似,对照组88%应用了抗生素,而PCT组仅有43%应用了抗生素,且全部患儿预后良好.认为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且不影响预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62例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对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逐一分析.结果: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胆源性40例(64.5%),酒精性10例(16.1%),原因不明12例(19.4%);轻型56例(91.3%),重症6例(9.7%);肝功能受损42例(67.7%).CT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B超.62例中,治愈60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常见,内科综合治疗是主要方法.

    作者:沙莎;金雪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组人IL-8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工艺的优化

    目的优化重组人IL-8(rhIL-8)大肠杆菌表达及纯化工艺,以便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方法将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HB101,经3-吲哚丙烯酸诱导,在发酵罐中进行表达,比较不同诱导剂浓度、温度、pH值及时间,以获得佳表达工艺参数.离心收集菌体,超声破壁,收集包涵体和胞浆,其中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处理,与包浆部分合并,经肝素亲和层析柱、阳离子交换柱和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比较不同的洗脱条件,得到纯品,并对重组蛋白的纯度和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结果用大肠杆菌HB101在发酵罐中表达rhIL-8,在30℃、pH为7.0的条件下加入50 mmol/L 3-吲哚丙烯酸,诱导28 h,得到约为100 mg/ml的高表达,其分泌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和胞浆的形式存在,经三步层析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rhIL-8(纯度>95%),经中性粒细胞趋化实验证实,所获IL-8具有良好的趋化白细胞迁移的作用.结论建立高效表达rhIL-8的原核表达和纯化工艺,所获的纯化IL-8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张维延;马泓冰;徐颖;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将19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98)和血清降钙素前体(PCT)组(n=10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PCT组通过检测血清PCT浓度来决定治疗方案.结果:198例患儿临床特征相似,对照组88%应用了抗生素,而PCT组仅有43%应用了抗生素,且全部患儿预后良好.认为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且不影响预后.

    作者:黄建萍;童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36例临床分析

    对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经胆囊管取石1例,T管引流27例,胆总管Ⅰ期缝合8例.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为60~180 min.术后胆漏4例,切口感染1例.认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无论是行T管引流还是Ⅰ期缝合都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沈根海;高泉根;李志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39例

    对39例(42眼)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首先均采用泪囊按摩加泪道冲洗治疗,对未愈者分两种情况:(1)对压迫泪囊无粘脓液者继续保守治疗至月龄满6个月后行泪道探通;(2)对压迫泪囊后有粘脓液者无论月龄大小均及时行泪道探通.结果:按摩加泪道冲洗的治愈为9.52%,泪道探通无泪囊炎者为92.00%,有泪囊炎者为76.92%.总有效率为86.84%.结果表明: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部分需要泪道探通才能治愈,无泪囊炎者可在6月龄后探通,有泪囊炎者不论月龄大小均及时探通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而且无泪囊炎者的治愈率高于有泪囊炎者.

    作者:季晓燕;魏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状况,探讨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的相互关系.方法评价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情况,监测患者化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出血者与非出血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分析出血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分布间的规律.结果 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47例(36.7%)有出血征象,低龄组出血发生较少(P<0.05),不同性别、病种间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出血第一天,14.9%的患者血小板数≤10×109/L,11~20×109/L占27.7%,>20×109/L占57.4%;化疗开始第2周起出血患者的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未出血组(第2、3周,P<0.01;第4周,P<0.05),而化疗前与化疗开始1周内两组患者间差异不明显(P>0.05);轻度出血患者各阶段血小板数的分布与中、重度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血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年龄的增长可导致出血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与出血明显相关,但血小板数极度降低引起的出血比例并不大,出血的严重程度也与血小板数的分布无关.

    作者:韩悦;吴德沛;张日;孙爱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脉压及内皮素、Lp(a)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内皮素、Lp(a)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成正常组与颈动脉斑块组,分别测定脉压及血浆内皮素和血清Lp(a)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脉压值及内皮素、Lp(a)水平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结论脉压增大及内皮素、Lp(a)水平升高是致颈动脉壁硬化的危险因素,脉压增大、内皮素和Lp(a)水平升高是老年高血压血管重塑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浦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TSGF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价值.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54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并与45例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其中42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TSGF检测,以判定疗效.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01),良、恶性肿瘤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01);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的含量较治疗前多明显降低(P<0.05或<0.001).结论 TSGF是一种对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有效、广谱、使用方便的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苏成海;钱晓燕;李清茹;郑芸;法逸华;江一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和尿中t-PA、PAI-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和尿t-PA及PAI-1浓度的变化,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1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20例.另取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的血浆和尿液t-PA及PAI-1浓度.结果尿液中t-PA浓度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尿液中t-PA浓度较血浆浓度更能反映中糖尿病的肾脏血管病变.

    作者:沈蕾;卢国元;谢燕;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对胰腺癌切除率的术前评估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方法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通过实时三维(RT3D)、表面遮盖法(SSD)和血管CT仿真内镜(CTVE)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有43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24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手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19例中,实际切除18例.准确度为95%.结论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冬林;杨春;邱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纺织行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

    目的探讨纺织行业噪声对该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25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接触组)与225名非噪声作业人员(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可有类神经症,其中耳鸣(P<0.01)和记忆力下降(P<0.05)主诉率较对照组高.(2)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5).(3)接触组高频、语频听损的检出率也较对照组高(P<0.01).而且在接触组中1年~工龄组与5年~工龄组的高频听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1年~工龄组与10年~工龄组的高频听损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工龄组与10年~工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纺织行业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觉、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赵燕芳;傅雪;姜岳明;姚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叔丁醇脱水干燥法在游离细胞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的应用

    游离细胞由于含水量高,需进行脱水和干燥处理后才能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该文采用叔丁醇对游离细胞进行脱水干燥,结果制备的样品结构清晰,适合于电镜观察,且无需特殊仪器,耗时短,成本低.

    作者:王响英;吴淑燕;李苏安;毛棣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DNF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Hyper-intraocular Pressure, HIOP)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BDNF)和空白对照(PBS)组,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右眼实验性急性HIOP模型,左眼作为正常对照.于灌注前,在BDNF组和PBS组右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BDNF 3.75 μg或等量0.1 mol/L 磷酸缓冲液(PBS),第14 d让实验兔安乐致死.实验兔致死前48 h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向标记双眼RGCs,视网膜铺片后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法呈色,计数下半视网膜距视盘边缘2 mm、4 mm、6 mm处的RGCs密度.结果距视盘边缘2 mm、4 mm、6 mm处,正常对照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619±377个/mm2、771±232个/mm2、358±122个/mm2;BDNF组的RGCs密度为1304±246、669±283、283±93个/mm2,距视盘边缘2 mm、6 mm处,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RGCs密度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PBS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002±410个/mm2、627±211个/mm2、264±107个/mm2,与正常对照组RGCs密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距视盘边缘2 mm处,BDNF组与PBS组的RGCs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DNF可提高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兔眼RGCs的存活率,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正如;管怀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行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宫颈癌广泛手术同时行卵巢移位和阴道延长术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17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行卵巢移位和阴道延长术,作为研究组;取同期常规宫颈癌广泛根治术13例作为对照组,并设正常中年妇女20例为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研究组术后及正常组的E2、F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保留卵巢组术后3个月FSH为11.34±7.47 U/L,E2值为146.44±52.16 pg/ml,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延长后阴道长度为7.76±0.41 cm,与对照组(6.17±0.83 cm)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卵巢移位和阴道延长术可明显改善年轻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使其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作者:何成章;浦红;吕蓓;邱旭军;夏晓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40例的MRI表现,其中垂体瘤23例,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5例,胶质瘤2例,三叉神经瘤3例.全部经MRI平扫,其中32例进行了MRI增强扫描.结果:鞍区肿瘤以其种类不同有各自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MRI图像上也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信号特点;各种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局部侵犯方向、范围也各有不同.结果表明: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显示鞍区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能为该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潘高争;郭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诱导机制及组织病理学的研究

    目的观察鸡卵蛋白诱导性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新西兰兔致敏,致敏成功后双膝关节各注射5 mg鸡卵蛋白进行关节炎模型的诱导,测量关节直径和关节表面皮肤温度的变化,诱导1周和4周时分别各随机处死4只,取出关节滑膜和软骨作组织学观察.结果诱导后膝关节直径和关节皮肤温度明显上升(P<0.01),诱导1周时的模型滑膜内可见大量的淋巴细包浸润,诱导4周后滑膜增生更加显著.结论鸡卵蛋白诱导性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病理过程与人类相似,诱导简单方便,效果稳定,能长期维持,是很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模型.

    作者:高宜军;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直肠粘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加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43例

    直肠粘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PPH)在Ⅲ~Ⅳ度内痔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较多见的为混合痔,单纯使用PPH术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自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在PPH术的基础上,切除外痔痔核,使脱出痔充分回缩,取得了较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作者:杨云峰;朱兴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空、回肠肿瘤22例诊断分析

    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3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空、回肠腺癌6例,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恶性间质瘤各2例,神经鞘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和类癌各1例.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常有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腹部肿块和贫血.认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病程早期诊断困难,对于有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贫血和腹部肿块的患者,小肠钡餐、腹部CT以及DSA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金涛;李军成;吴浩荣;沈钧康;郭盛仁;金一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的黄斑部CNV患者19例20眼,治疗参数为光斑直径800~3000 μm,能量120~480 mW,曝光时间均为60 s,光凝数量1~4点.随访视力、中心视野及FFA,时间为2~8个月(平均4.90个月).结果视力改善6眼(占30.00%),视力稳定13眼(占65.00%),视力下降1眼(占5.00%).治疗后视力平均为0.12,与治疗前的平均视力0.09比较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FFA显示治疗后CNV完全闭合者占20.00%,CNV较治疗前面积减小、渗漏减轻者占70.00%,CNV增大和渗漏增加者占10.00%.结论 TT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黄斑部CNV治疗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

    作者:沈伟;蔡琴华;李龙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近年来,国外很多学者较多地使用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这一名称,对该类肿瘤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过去常把这类肿瘤归于平滑肌瘤范畴,由于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发展,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得以改善,发现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更加复杂的成分.本文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探讨其在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作者:刘琰;诸伟;张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