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吴浩荣;王浩炜;谷春伟;孙亦辉;潘峻
对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逐一分析.结果: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胆源性40例(64.5%),酒精性10例(16.1%),原因不明12例(19.4%);轻型56例(91.3%),重症6例(9.7%);肝功能受损42例(67.7%).CT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B超.62例中,治愈60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常见,内科综合治疗是主要方法.
作者:沙莎;金雪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将19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98)和血清降钙素前体(PCT)组(n=10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PCT组通过检测血清PCT浓度来决定治疗方案.结果:198例患儿临床特征相似,对照组88%应用了抗生素,而PCT组仅有43%应用了抗生素,且全部患儿预后良好.认为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且不影响预后.
作者:黄建萍;童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和尿t-PA及PAI-1浓度的变化,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1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20例.另取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的血浆和尿液t-PA及PAI-1浓度.结果尿液中t-PA浓度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尿液中t-PA浓度较血浆浓度更能反映中糖尿病的肾脏血管病变.
作者:沈蕾;卢国元;谢燕;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检查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等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其设备和检查费用昂贵.而在SPE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符合线路ECT除可进行常规SPECT检查外,还可进行18F-FDG符合显像1.
作者:吴星红;尹立杰;张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瘤内注射125I脱氧嘧啶核苷(UdR)对大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肝癌动物模型后,于瘤内注射125I UdR,第14 d光镜及电镜检查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观察生物的生存期,同时检测第2次给药后7 d、14 d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瘤内注射125I UdR后第14 d治疗组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局部肿瘤组织呈轻度坏死表现.治疗组I载瘤大鼠的生存时间延长,平均生存期为49.6±6.6 d,与对照组大鼠的平均生存期(25±5.3 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Ⅱ局部肿瘤组织呈中度坏死表现,大鼠的生存期为64.5±8.5 d,与单次给药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瘤内注射125I UdR对肝癌移植瘤动物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二次注射125I UdR后,增强了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作者:张海涛;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方法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通过实时三维(RT3D)、表面遮盖法(SSD)和血管CT仿真内镜(CTVE)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有43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24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手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19例中,实际切除18例.准确度为95%.结论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冬林;杨春;邱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期开展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1],对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同时可调查分析影响患病的有关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02年2月至6月我中心调查了3645名妇女患妇科病的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纺织行业噪声对该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25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接触组)与225名非噪声作业人员(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可有类神经症,其中耳鸣(P<0.01)和记忆力下降(P<0.05)主诉率较对照组高.(2)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5).(3)接触组高频、语频听损的检出率也较对照组高(P<0.01).而且在接触组中1年~工龄组与5年~工龄组的高频听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1年~工龄组与10年~工龄组的高频听损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工龄组与10年~工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纺织行业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觉、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赵燕芳;傅雪;姜岳明;姚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使撞击锤从一定高度下落通过撞杆损毁大脑皮层后肢运动区域,在TBI后的28 d内采用钉板平衡木行走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脑组织检查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TBI组大鼠在TBI 28 d内的钉板平衡木行走测试中受损后肢功能障碍表现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挫伤处大脑皮层坏死明显.结果表明:通过落体撞击法损伤大脑皮层后肢运动区域可成功建立一种症状性大鼠脑损伤模型.
作者:卢奕;吴智远;惠国桢;郭礼和;暨荀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40例的MRI表现,其中垂体瘤23例,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5例,胶质瘤2例,三叉神经瘤3例.全部经MRI平扫,其中32例进行了MRI增强扫描.结果:鞍区肿瘤以其种类不同有各自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MRI图像上也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信号特点;各种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局部侵犯方向、范围也各有不同.结果表明: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显示鞍区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能为该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潘高争;郭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对免疫功能受损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同位素掺入法观察免疫功能受损的小鼠和营养不良患儿T淋巴细胞DNA、蛋白质合成及其低剂量辐射效应.结果 2.5 Gy全身照射和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小鼠外周血WBC分别在第4 d和第6 d下降为明显,WBC分别从4850×106/L降至1078×106/L,4878×106/L降至1400×106/L.T淋巴细胞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明显下降,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分别从6075降至4099,5764降至3715.与0 cGy组相比,经5 cGy辐射后3H-TdR掺入明显增加,CPM分别从4099升至5639,3715升至5404.5 cGy辐射还可以明显增加营养不良患儿T淋巴细胞14C-TdR(14C-胸腺嘧啶核苷)和3H-Tyr(3H-酪氨酸)的掺入,CPM分别从5179升至6201,1393升至2371.结论适宜的低剂量辐射对免疫功能受损的T淋巴细胞DNA、蛋白质合成有刺激效应.
作者:张建华;苏燎原;盛锦云;刘芬菊;杜泽吉;江家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骨固定.结果:17例均完全复位.平均随访24个月,颈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线维持良好,植骨均融合,无明显并发症.10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提高1~2级.认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必须早期手术,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复位及恢复椎体的高度以获得即刻稳定性重建.
作者:刘建;张成安;唐正标;张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通过对该院1998年至2004年麻醉恢复室(PACU)9623例成年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9%,其中循环系统为6.6%,呼吸系统为4.3%.老年(年龄≥65岁)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23.7%)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0.4%,P<0.01).成人未发生并发症组在恢复室平均留置时间为67±27 min,发生并发症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24±21 mi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异常在PACU内较常见,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作者:魏兴;范瑛;陈红芳;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98例接受传统的人工流产或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进行测评.结果:未婚妇女与全国常模相比,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负担(P<0.05),但选择静脉麻醉下的人工流产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传统的人工流产组(P<0.01).认为对未婚育龄妇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性行为及性健康方面的教育,以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利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可靠性,研究p5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粘膜制成组织芯片后,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在组织芯片和常规切片上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对随访14个月至13年的47例作生存分析.结果共获得2个组织芯片蜡块.p53检测在常规切片和组织芯片同为阳性或同为阴性者占98%,不一致者占2%.p53表达在胃癌不同组织学分化、UICC分期和血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中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生存分析显示,p53表达与预后无关,UICC分期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组织芯片和常规切片免疫组化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组织芯片技术是病理学研究中的高效、快速工具.p53表达与胃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UICC分期仍然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作者:杨其昌;冯一中;沈屹;季晓华;柴玉海;高翠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结肠癌、腺瘤和正常肠粘膜组织中p53和cyclinD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85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9例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分别制成72点和104点两块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芯片中p53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p53、cyclinD1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3,P=0.000),p53、cyclinD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的结肠癌中p53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5),cyclinD1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分期有关(P=0.038),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 p53畸变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较晚期事件,cyclinD1高表达可与大肠癌发生有关,cyclinD1高表达的肿瘤更易浸润和发展.
作者:郭健政;林茂松;陈卫昌;张宝峰;方静;周琼;胡莺;郜恒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改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该院应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54例的术式演变与临床疗效.结果改良PPH不仅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且对控制出血、防止脱垂以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显著.患者满意率达96.3%.结论改良的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可有效治疗重度混合痔.
作者:邢春根;李伟;吕孝东;蒋国勤;王浩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2月至2005年3月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27例资料,对其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结果 27例中,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切除术9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9例,直肠癌根治术(Miles)7例.除1例因过度肥胖、解剖关系欠清造成左侧输尿管损伤而中转开腹外,其余26例均手术成功.全组手术死亡率为0.手术平均时间2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 ml.术后造瘘口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2/27).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安全术式.
作者:邢春根;王浩炜;谷春伟;陈伟;孙亦晖;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内局部给药建立颞叶癫痫(EP)模型方法及其行为与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大鼠海马局部注射海人酸(KA)而建立颞叶EP模型,观察其行为学、脑电图和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KA注入海马后大鼠表现出凝视、湿狗样抖动、口的咀嚼运动、点头、肢体阵挛等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鼠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旋转,并身体立起、向上窜跳、跌倒、四肢抽搐,约10 h后发作停止,逐渐恢复到正常大鼠状态,以后每周发作1~2次,主要为Ⅱ~Ⅳ级.结论大鼠脑内局部注入KA后EP发作明显,其行为症状、海马病理改变类似人类颞叶EP,可作为很好的研究颞叶EP的工具.
作者:汤继宏;包仕尧;顾琴;胡斯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 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作者:陈卫昌;徐小明;徐晓;朱兰香;温晓持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