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芯片技术在胃癌p53蛋白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杨其昌;冯一中;沈屹;季晓华;柴玉海;高翠玉

关键词:胃癌, 组织芯片, 细胞凋亡, P53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可靠性,研究p5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粘膜制成组织芯片后,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在组织芯片和常规切片上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对随访14个月至13年的47例作生存分析.结果共获得2个组织芯片蜡块.p53检测在常规切片和组织芯片同为阳性或同为阴性者占98%,不一致者占2%.p53表达在胃癌不同组织学分化、UICC分期和血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中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生存分析显示,p53表达与预后无关,UICC分期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组织芯片和常规切片免疫组化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组织芯片技术是病理学研究中的高效、快速工具.p53表达与胃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UICC分期仍然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肾囊肿手术26例疗效观察

    采用经腹腔镜治疗肾囊肿10例,后腹腔镜手术16例,其中1例中转开腹.所有26例腹腔镜手术中,25例获得成功.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B超显示:肾囊肿消失,无复发.认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方法简便.

    作者:董卫平;陈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麻醉恢复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评估

    通过对该院1998年至2004年麻醉恢复室(PACU)9623例成年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9%,其中循环系统为6.6%,呼吸系统为4.3%.老年(年龄≥65岁)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23.7%)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0.4%,P<0.01).成人未发生并发症组在恢复室平均留置时间为67±27 min,发生并发症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24±21 mi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异常在PACU内较常见,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作者:魏兴;范瑛;陈红芳;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28例

    对28例产后出血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行股动脉穿刺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或超选择插管,根据出血血管情况,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条或普通弹簧钢圈等进行栓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2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其中包括3例凝血功能不全患者,11例严重的软产道裂伤患者,术后2~20 d痊愈出院,随访1月~2年,大部分患者月经已正常来潮,无一例大出血现象,复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结果表明:超选择动脉栓塞可用于治疗产后难治性大出血,特别是严重的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不全患者,该方法既安全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锋;张荣花;朱晓琴;王爱萍;董从松;戴真煜;解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卵巢妊娠21例分析

    对21例卵巢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卵巢妊娠患者月经史无异常,无盆腔炎病史及不孕史,放置宫内节育器12例,无药物避孕者,部宫产史2例,阑尾炎手术史2例;21例均以急腹痛就诊.内出血>500 ml者13例,其中>1000 ml者8例,均手术治疗,其中1例采取腹腔镜手术.认为宫内节育器不能阻止卵巢妊娠的发生,腹腔镜有助于早期诊治卵巢妊娠.卵巢妊娠术前容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杨晓琴;张纪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40例的MRI表现,其中垂体瘤23例,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5例,胶质瘤2例,三叉神经瘤3例.全部经MRI平扫,其中32例进行了MRI增强扫描.结果:鞍区肿瘤以其种类不同有各自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MRI图像上也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信号特点;各种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局部侵犯方向、范围也各有不同.结果表明: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显示鞍区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能为该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潘高争;郭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应用穴位按揉缓解心血管科患者便秘的可行性观察

    心血管科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而心血管科患者一旦发生便秘,排便困难时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甚至引起猝死.针对这一情况,临床采取多种方法来预防和缓解心血管科患者的便秘,其中穴位按揉作为一种传统的辅助疗法,有必要在临床工作中推广,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对便秘患者实施穴位按揉辅助治疗,实践证实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倪静玉;谈敏娟;周漪;张洁;吴文君;孔小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脐血及母血瘦素浓度相关性及其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血清与胎儿脐血瘦素的相关性和瘦素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及瘦素的来源.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5例母血及胎儿脐动脉、脐静脉血的瘦素浓度.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成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及大于胎龄儿(LGA)3组,采用Ponderal指数估测新生儿营养状况.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55例新生儿的母血、脐动脉血、脐静脉血瘦素水平分别为16.58±8.13 ng/ml、12.05±9.87 ng/ml、13.24±10.58 ng/ml;母血瘦素水平高于脐动脉血,母血与脐动、静脉血瘦素水平无相关性,男、女婴之间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胎龄组脐动脉、静脉之间瘦素水平差异显著,LGA组显著高于SGA及AGA组,AGA组高于SGA组.脐动脉、静脉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胎龄高度相关,母血瘦素与新生儿体重、胎盘重及胎龄不相关,与母亲体重、母亲体重指数高度相关.结论来自胎盘的瘦素参与了胎儿生长发育的调控,脐血瘦素可反映胎儿生长发育的状况.脐静脉血瘦素主要反映胎盘来源的瘦素,脐动脉血瘦素主要反映一部分胎盘来源的Leptin作用于胎儿后胎儿脂肪组织产生的瘦素.母血瘦素对胎儿体重没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它仅对自身的脂肪含量及能量代谢进行调节.

    作者:陈临琪;郭盛;郁昕;冯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组人IL-8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工艺的优化

    目的优化重组人IL-8(rhIL-8)大肠杆菌表达及纯化工艺,以便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方法将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HB101,经3-吲哚丙烯酸诱导,在发酵罐中进行表达,比较不同诱导剂浓度、温度、pH值及时间,以获得佳表达工艺参数.离心收集菌体,超声破壁,收集包涵体和胞浆,其中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处理,与包浆部分合并,经肝素亲和层析柱、阳离子交换柱和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比较不同的洗脱条件,得到纯品,并对重组蛋白的纯度和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结果用大肠杆菌HB101在发酵罐中表达rhIL-8,在30℃、pH为7.0的条件下加入50 mmol/L 3-吲哚丙烯酸,诱导28 h,得到约为100 mg/ml的高表达,其分泌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和胞浆的形式存在,经三步层析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rhIL-8(纯度>95%),经中性粒细胞趋化实验证实,所获IL-8具有良好的趋化白细胞迁移的作用.结论建立高效表达rhIL-8的原核表达和纯化工艺,所获的纯化IL-8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张维延;马泓冰;徐颖;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肺曲菌病外科治疗13例临床分析

    分析13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的肺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正确率为69.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认为本病术前不易确诊,漏、误诊率较高;对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治疗;病灶局限者若无明显手术禁忌,亦应积极手术;术式以肺叶切除为主.

    作者:陈浩;何靖康;倪斌;马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装置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系统在乳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5例共152个经临床及超声显像检查明确为乳房肿块的患者,均采用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行肿块切除术,其中3例行肿块活检术,2个月后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完成肿块切除术,超声引导成功率达100%.除第一例外其余患者均完整切除肿块;术中出血多达150 ml,一般无明显出血,术中于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有助于控制出血.无1例有明显的手术疤痕,2例术后出现明显的局部青紫,2个月后完全消褪.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装置具有定位准确、微创切除或活检乳房肿块的功能,尤其适合于直径在3 cm以下的肿块.

    作者:蒋国勤;邢春根;方军初;曹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DNF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Hyper-intraocular Pressure, HIOP)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BDNF)和空白对照(PBS)组,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右眼实验性急性HIOP模型,左眼作为正常对照.于灌注前,在BDNF组和PBS组右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BDNF 3.75 μg或等量0.1 mol/L 磷酸缓冲液(PBS),第14 d让实验兔安乐致死.实验兔致死前48 h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向标记双眼RGCs,视网膜铺片后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法呈色,计数下半视网膜距视盘边缘2 mm、4 mm、6 mm处的RGCs密度.结果距视盘边缘2 mm、4 mm、6 mm处,正常对照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619±377个/mm2、771±232个/mm2、358±122个/mm2;BDNF组的RGCs密度为1304±246、669±283、283±93个/mm2,距视盘边缘2 mm、6 mm处,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RGCs密度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PBS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002±410个/mm2、627±211个/mm2、264±107个/mm2,与正常对照组RGCs密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距视盘边缘2 mm处,BDNF组与PBS组的RGCs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DNF可提高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兔眼RGCs的存活率,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正如;管怀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TSGF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价值.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54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并与45例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其中42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TSGF检测,以判定疗效.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01),良、恶性肿瘤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01);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的含量较治疗前多明显降低(P<0.05或<0.001).结论 TSGF是一种对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有效、广谱、使用方便的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苏成海;钱晓燕;李清茹;郑芸;法逸华;江一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组织芯片技术在胃癌p53蛋白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可靠性,研究p5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粘膜制成组织芯片后,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在组织芯片和常规切片上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对随访14个月至13年的47例作生存分析.结果共获得2个组织芯片蜡块.p53检测在常规切片和组织芯片同为阳性或同为阴性者占98%,不一致者占2%.p53表达在胃癌不同组织学分化、UICC分期和血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中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生存分析显示,p53表达与预后无关,UICC分期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组织芯片和常规切片免疫组化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组织芯片技术是病理学研究中的高效、快速工具.p53表达与胃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UICC分期仍然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作者:杨其昌;冯一中;沈屹;季晓华;柴玉海;高翠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36例临床分析

    对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经胆囊管取石1例,T管引流27例,胆总管Ⅰ期缝合8例.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为60~180 min.术后胆漏4例,切口感染1例.认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无论是行T管引流还是Ⅰ期缝合都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沈根海;高泉根;李志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制度化建设

    该院成立伦理委员会以来,在制度化建设方面的体会是: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普及医学伦理学教育可为伦理审查工作奠定工作基础;只要强调生物医学研究课题申报与伦理审查工作协调一致才能保证伦理审查工作不流于形式,认为建立健全的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制度是更好和更有效地开展医院伦理委员会工作的基本保证.

    作者:李红英;侯建全;温端改;李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思通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56例疗效观察

    以维思通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疗程8周,采用PANSS、BPRS和TESS量表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维思通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有效率达83.93%,PANNS评分和BPR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口干、失眠、EPS等.认为维思通口服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唐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 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作者:陈卫昌;徐小明;徐晓;朱兰香;温晓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叔丁醇脱水干燥法在游离细胞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的应用

    游离细胞由于含水量高,需进行脱水和干燥处理后才能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该文采用叔丁醇对游离细胞进行脱水干燥,结果制备的样品结构清晰,适合于电镜观察,且无需特殊仪器,耗时短,成本低.

    作者:王响英;吴淑燕;李苏安;毛棣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普外科微创手术的应用近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范围逐渐扩大.腹腔镜技术在胆道手术、肝脏手术、胃肠手术、疝手术、甲状腺手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其他微创手术的发展.该文就近期普外科微创手术的应用近况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吴浩荣;邢春根;陈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的黄斑部CNV患者19例20眼,治疗参数为光斑直径800~3000 μm,能量120~480 mW,曝光时间均为60 s,光凝数量1~4点.随访视力、中心视野及FFA,时间为2~8个月(平均4.90个月).结果视力改善6眼(占30.00%),视力稳定13眼(占65.00%),视力下降1眼(占5.00%).治疗后视力平均为0.12,与治疗前的平均视力0.09比较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FFA显示治疗后CNV完全闭合者占20.00%,CNV较治疗前面积减小、渗漏减轻者占70.00%,CNV增大和渗漏增加者占10.00%.结论 TT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黄斑部CNV治疗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

    作者:沈伟;蔡琴华;李龙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