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何扬;周俊东;申咏梅;劳勤华;朱然;李金泉;吴锦昌;范我
目的研究125I-UdR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分布、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胰腺癌裸鼠模型瘤内注射125I-UdR,通过SPECT显像和测量各脏器放射性活度来观察125I-UdR的药物分布规律;观察用药后瘤体外观和组织细胞的变化并作生存分析;分析用药后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及骨髓象的表现来评价125I-UdR的安全性.结果 125I-UdR局部注射后可在瘤内持续浓聚并致肿瘤细胞坏死;接受治疗的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其外周血象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但骨髓象显示一过性的增生抑制.结论 125I-UdR可在肿瘤内持续浓聚并使肿瘤细胞坏死,有效延长生存期,但伴有一过性的骨髓增生抑制.
作者:杨辰;何扬;周俊东;申咏梅;劳勤华;朱然;李金泉;吴锦昌;范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负载白血病细胞株U937冻融抗原,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CTL),使其对U937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基因重组人白介素-4(rhIL-4)、基因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rhGM-CSF)联合培养体系自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DC,使其负载U937冻融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CTL.观察负载U937冻融抗原的DC对所激发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CTL对U937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负载U937冻融抗原后DC的CD1a表达率较培养前明显增高(P<0.01),CD86、CD11c、HLA-DR表达也较培养前明显增高(P<0.01),而CD83、CD14与培养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且负载U937冻融抗原DC诱导的CTL中,CD3+CD8+T细胞比例较诱导前明显增高(P<0.01).U937冻融抗原负载DC诱导CTL对U937细胞及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6.96±6.21)%和(9.81±4.45)%,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经rhGM-CSF、rhIL-4培养产生的DC为CD14-CD1a+的DC,能诱导CTL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负载U937冻融抗原DC诱导的CTL中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提示CD8+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贺白;邱国强;谢晓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将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中出现寒战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分别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A组)、哌替啶0.5 mg/kg(B组)、咪达唑仑0.05 mg/kg(C组).记录用药后寒战停止所需时间.结果3组消除寒战的有效率分别为95%、90%、60%;A、B两组与C组比较,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曲马多(1mg/kg)、哌替啶(0.5 mg/kg)和咪达唑仑(0.05 mg/kg)均可用于硬膜外麻醉期间的寒战治疗,但曲马多起效快、镇静作用弱、安全性高,是治疗硬膜外寒战的可选药物.
作者:陶苏蔚;王琛;李华;谢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和p1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E-Cad、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1~0.05).提示E-Cad的异常表达与p16蛋白缺失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其转移潜能的很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张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总结127例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其中基础复合骶管麻醉51例,气管插管加骶管麻醉32例,静吸复合全麻44例.认为手术部位、术前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状况是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主要根据;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加强呼吸管理并注意保暖是保证患儿麻醉平稳的关键.
作者:康立;吴嘉伟;李月琴;袁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将60颗离体恒下前牙随机均分为3组,A组用Unite(3M)光固化型粘结剂粘接托槽;B组用Self-etching primer(自酸蚀封闭剂 3M) + TransbondXT (光固化粘结剂3M)粘接托槽;C组用Heliosit Orthodontic (Ivoclar Vivadent)( 二合一粘结剂) 粘托槽.粘接0.5 h后比较3组的剪切强度及ARI评分.结果B组和C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8.02 MPa 和7.89 MPa,与A组(14.3 MPa)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仍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3组粘结剂残留指数比较显示,自酸蚀粘接技术的样本在去托槽后仅有少量粘结剂残留在牙面上.提示自酸蚀粘接技术和二合一粘接技术都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嘉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在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都可能合并骨髓纤维化,而一旦出现此并发症,治疗相当棘手.我院近3年来采用小剂量HOAP方案治疗慢粒合并骨纤1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峰;曹祥山;谢晓宝;陈满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MP-2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8%,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病理分期相关(P<0.01).结论 MMP-2在胰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房丽忠;冯一中;任苏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佃辛注射液,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灯盏佃辛注射液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琰萍;许丽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分析57例口干患者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干燥综合征(SS)、放疗后患者口腔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阳性率高;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程度与唾液流量多少有关.
作者:莫朝阳;刘瑾;杨建新;汤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 -MG)、Cys C浓度. 结果 4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Cys C、mALB、TRF、IgG、RBP及α1-MG排泄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尿Cys C与RBP、α1-MG呈显著相关. 结论尿Cys C可作为诊断肾小管损伤的又一可靠指标,联合检测尿mALB、IgG、TRF可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
作者:谢燕;钱永贤;卢国元;沈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抗敏合剂(即过敏煎)对致敏小鼠血清IgE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气道激发,对照组给予等量PBS.5周龄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致敏组、致敏+药物干预组,在实验的第1天,腹腔内注射卵蛋白100 mg/只,进行致敏,药物干预起始于致敏后第7天,每天予药物胃管灌入1次,分低、中、高3个剂量组.于致敏后7、10、14、17 d即药物干预后0、3、7、10 d取材,观察各组血清IgE的动态变化;同样各组小鼠中的一部分,于致敏后第14天进行卵蛋白气道激发,激发后24~48 h进行取材,观察各组小鼠血清IgE的改变.结果腹腔注射大剂量卵蛋白可使小鼠血清IgE水平增高,对其药物干预可使IgE水平降低,中、高剂量组的作用尤其明显;气道激发后,血清IgE水平进一步增高,而这种增高在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均不明显.结论抗敏合剂可降低致敏小鼠血清IgE水平,从而降低致敏小鼠变态反应敏感性.
作者:滕源;刘继贤;张建华;陈永珍;张苏;季正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情况,初步探讨iNOS表达在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21只模型鼠随机分成A组(未照射组)、B组(照射后24 h组)和C组(照射后48 h组)3组.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在细胞图像分析仪上检测DT 20 Gy照射后细胞凋亡及iNOS表达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中移植瘤 AI分别为(14.39±4.53)%、(28.54±4.54)%、(16.30±4.76)%,其中B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1);鼠胃粘膜组织中各组AI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B组、C组的iNOS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对肿瘤组织而言,照射前后AI值变化与iNOS表达变化具有趋同性.结论 (1) 电离辐射能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和上调其iNOS表达.(2) 电离辐射诱导的iNOS表达可能参与了移植瘤细胞的凋亡过程.(3)电离辐射未能明显诱导裸鼠胃粘膜组织细胞凋亡,但可诱导iNOS表达上调.
作者:王建平;翟小明;张军宁;许昌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1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请20名骨科医生先后依据平片、CT片判断骨折类型(Schatzker 分类),制定治疗计划.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仅依据平片判断骨折类型,总体的出错概率为18.4%,进一步依据CT判断后,降为4.1%;(2)平片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Ⅲ型的判断准确率明显较Schatzker Ⅳ~Ⅵ型的低(P<0.01);(3)部分CT资料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并以Schatzker Ⅳ~Ⅵ型突出(86%).区域分布以平台面和平台后部为主.提示胫骨平台面及其后部结构是三维重建的重点区域;CT检查对考虑行保守或闭合性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是必要的.
作者:张志刚;杨惠林;包肇华;陈剑华;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15例.首程治疗8例,均为局部晚期患者;再程治疗7例.初程患者,缩野时针对鼻咽原发病灶采用适形放疗技术,照射10~40 Gy,鼻咽总量70~76 Gy.复发再程治疗患者采用全程适形,总量56~66 Gy.以CT图象为基础,结合MRI图象勾画靶区,大体肿瘤体积四周扩0.5~1.0 cm形成计划靶体积.设计5个共面或非共面野.根据靶区剂量适形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进行常规与适形放疗计划的比较.结果显示,适形放疗90%等剂量曲线与靶区更适形,靶区外等剂量线迅速跌落;视交叉垂体区、腮腺区的受量明显减少;脑组织(不包括脑干)高剂量区的受量亦减少.由于无逆向设计及调强技术,在保护脑干、上段颈髓时适形放疗无明显优势.MRI在判别颅底骨质破坏、颅内受侵方面较CT优越.全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口腔反应.近期疗效首程治疗100%(8/8),再程治疗86%(6/7).随访5~21个月,局控率100%,87%(13/15)的患者生存.提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用于局部晚期及复发鼻咽癌局部控制率较高.对远期疗效和放疗后毒副反应有待积累资料再作进一步评价.MRI在明确病变范围、诊断复发、辅助勾画靶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于天;许敏;章国芬;张福正;丁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离体猪肺血管铸型标本进行测量,计算其1~5级血管的上/下级和同级血管静脉/动脉的相对比值,以评估使用CT测量、计算相对比值的价值.方法 CT扫描灌注铸型药液的4个标本,在铸型标本制成后,分别选取血管主干/左肺后叶/下段至5级动脉和静脉,测量其径值并计算上/下级血管和同级静脉/动脉的相对比值.对CT测量和计算的相对比值和铸型标本上测量和计算的相对比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同级静脉/动脉相对比值中2级与CT扫描计算的相对比值有差异(P<0.05),在3~5级无差异(P>0.05);上下级动脉和静脉相对比值均无差异(P>0.05).结论 CT对血管的上/下级相对比值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纪建松;徐小雄;吕素珍;龚建平;赵中伟;王祖飞;徐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NSCLC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结果 (1) NSCLC与正常肺组织MVD、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癌MVD随VEGF表达的增强而增多,两者呈正相关. (2) MVD和VEGF的表达在肺腺癌中显著高于肺鳞癌(P<0.05),两者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进展而升高(P<0.05). (3)生存期<2年者MVD和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生存期>2年者(P<0.05).结论 MVD和VEGF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刘国华;黄建安;冯一中;柴玉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双胎妊娠分娩时难产发生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因此,如何降低双胎妊娠的围产儿病死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现将我两院近20年来5例双胎死产情况分析如下,并提出临床防范措施.
作者:李红英;李少琴;罗淑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定性测定急性腹痛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同时用酶偶联法测定血液和尿液淀粉酶活性.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5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4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8例阴性,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95.0%.提示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有可能成为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杨炳华;金晓华;周金苟;王文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通过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中ET-1、NO的水平.结果 HUVEC缺氧48 h后,NO含量下降,而ET-1含量明显增加,如在缺氧前用不同浓度槲皮素(10、20、40、80 μmol/L)与HUVEC预孵48 h,则可对抗缺氧引起的ET-1和NO水平的改变.结论槲皮素能分别提高和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时ET-1和NO的水平,可能因此而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朱益;梁中琴;顾振纶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