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冻存方法对脐血造血细胞的影响

白艳艳;缪竞诚;张占英;张澜生

关键词:脐血, 造血细胞, 冻存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方法对脐血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冻存前后脐血单个核细胞通过台盼蓝拒染率、对K562杀伤活性及总集落形成数来进行检测.结果控制冻存保护剂浓度和程序性降温可减小对脐血造血细胞的损害.结论该研究可为脐血建库提供一种较好的冻存方法.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Lev病与冠心病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起搏治疗的预后分析

    按病因将42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Lev病组与冠心病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后心功能和死亡数的变化.结果:术前心功能与随访心功能分别为:Lev 病组为1.60±0.50级和1.75±0.44级(P>0.05),冠心病组为1.91±0.43级和2.60±0.75级(P<0.05).冠心病组2例死亡.结果表明:Lev病引起的慢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的长期预后较佳.

    作者:周勇;蒋金法;罗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弱视37例(53眼)疗效观察

    对37例(53眼)大龄弱视儿童患者,采用在常规遮盖加精细作业的基础上口服左旋多巴治疗.结果:治愈28眼,好转20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90.57%.认为对于大龄儿童弱视,综合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洁;杨效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及其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转化为肌细胞,为心力衰竭的细胞心肌成形提供较为理想的移植细胞.方法从兔股骨头处抽取骨髓,用Fi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MSCs,体外培养,经5-氮杂胞苷(5-aza)刺激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源细胞中肌节肌动蛋白(Actin)、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用RT-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HC)的基因表达;用电镜观察肌源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将诱导分化后的MSCs移植到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MI)的模型中.移植后6周用心脏超声多普勒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结果 MSCs经5-aza刺激后,免疫组化染色肌节肌动蛋白、肌钙蛋白Ⅰ呈阳性;有肌球蛋白重链的基因表达;有多核肌管形成;透射电镜下可见明显的肌丝形成、糖原颗粒丰富、核居中.诱导分化MSCs移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E/A、左室前壁和间隔收缩速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压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MSCs可在体外环境下向肌细胞转化,移植诱导分化的MSCs至MI区域后,能改善MI后的心功能.

    作者:陈建昌;蒋文平;刘志华;程绪杰;李红霞;洪小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

    为探讨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关系,对50例健康儿童和179例(4~15岁)主诉腹痛的患儿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大便Hp抗原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腹痛组阳性率分别为16.0%和4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p感染与小儿腹痛密切相关,是小儿腹痛的重要病因.

    作者:尤海章;黄勇;周玉林;武庆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胆囊炎胆石症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32例治疗体会)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展,胆囊炎胆石症伴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长,且二者互为因果,糖尿病严重干扰着人体的免疫、代谢等功能,并常伴随多器官、多部位的异常,术后其潜在的危险性增高[1].多数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在行胆囊切除术时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1999年7月至2003年11月我科收治并存糖尿病的胆囊炎胆石症32例,为了重视其围手术期的处理,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卫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辐照猪皮与含碘猪皮在灼伤创面的运用效果观察

    对80例灼伤患者按灼伤面积大小随机分成二组,常规切削痂后,分别用辐照猪皮和含碘猪皮覆盖灼伤创面,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观察灼伤Ⅱ°创面愈合时间及对Ⅲ°创面的保护效果,发现二者均能达到减少渗出、减少感染机会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但从保存方法、相对易感染程度及配套治疗等方面进行比较,辐照猪皮的优点多于含碘猪皮.

    作者:郭于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从1例Wegener肉芽肿的诊治经过谈临床诊断思维

    临床医学生经过4年的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此时他们发现尽管花了大量时间,书本知识背了不少,但对临床具体病例的处理仍感到束手无策.特别是在对某些疑难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时更是如此.我们拟从1例Wegener肉芽肿的诊治经过对临床诊断时,年轻医生或医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柴华旗;贺丹;黎曼;沈蕾;熊重祥;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基底节区梗死13例报告

    小儿基底节区梗死在临床上少见,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4年8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个月~12岁.有外伤史6例,脑炎2例,烟雾病1例,脑肿瘤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

    作者:解晓埝;杨旭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DMN诱导的小鼠慢性中毒性肝炎过程中IL-18、TNF-α mRNA及Fas mRNA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小鼠慢性中毒性肝炎时肝组织损伤与IL-18、TNF-α mRNA、Fas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30只小鼠作为模型组,腹腔注射0.1%的DMN14 mg/kg,每隔4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分别在第1、3、5次注射后2 d(即实验第3 d、11 d、19 d)及停止注射14 d(即实验第31 d)眼球取血后分批处死动物(每次处死6只),检测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的表达.对照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隔4 d 1次,共5次,于第31 d处死,检测指标同模型组.结果小鼠第一次注射DMN后肝细胞气球样改变为主,炎症、坏死不明显.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炎症、坏死逐渐加重.停止注射后,肝组织逐渐修复.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水平随着炎症、坏死的加重而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MN所致小鼠中毒性慢性肝炎的IL-18、TNF-α mRNA、Fas mRNA的改变与肝组织病理改变同步,呈正相关关系,与人类肝炎时有一定的相似性.

    作者:吴建成;柏淑禹;王泽荣;万千红;王爱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目的研究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取一定的提取工艺分离得到加味上嗽散有效部位群,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AlCl3显色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0064~0.0384 mg/ml,回归方程为A=8.13125 C+0.0982,相关系数r=0.9999.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含量平均为6.65‰.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作为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徐乃玉;顾振纶;谢梅林;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栀地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96例疗效观察

    口腔溃疡是一种多发性溃疡.我们应用中药养阴清热泻火治则治疗9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中医药详细辨证治疗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热休克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6只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 S组)6只; ②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30只; ③热休克预处理组(heat shock preconditioning, HP组)30只.缺血再灌注后8 h,16 h,24 h,48 h,72 h从I/R组和HP组随机抽取6只兔,检测后肢运动功能,并取脊髓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脊髓匀浆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各个时间点上,HP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I/R组;免疫组化染色,HP组阳性率远高于I/R组;TUNEL染色,HP组阳性率低于I/R组;SOD的活力HP组高于I/R组,MDA含量HP组低于I/R组.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后可能产生了大量HSP,并提高了SOD活力,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自由基对脂质膜的破坏等途径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管华清;徐浩;顾晓晖;杨惠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液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了心量测评.结果: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病程在3个月以内组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分高于病程在3个月以上组.结果表明: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常规的心理评估,可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徐英;王金华;陈文;朱霞明;孙爱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利培酮联合氟派啶醇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疗效比较

    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派啶醇组(n=40)及单用氯氮平(n=40)治疗组,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组与单用氯氮平治疗组总体疗效相当,能较早、较好地出现治疗效果,而无严重副反应.结果表明,利培酮短期内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兴奋症状.

    作者:陈宇晖;李益民;李绍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 方法对76例不同肾脏疾病和不同程度肾功能的患者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和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的相关分析,同时按血浆白蛋白浓度、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分析各组间两种尿蛋白测定方法的相关性. 结果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r=0.667,P<0.05). 结论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贺丹;柴华旗;黎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治疗

    对22例前列腺电气化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尿道狭窄、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是引起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认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术前选择病例、术后排尿症状改善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强;董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皮肤扩张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对烧伤后瘢痕、瘢痕性秃发及先天性器官畸形共24例采用皮肤扩张术治疗,手术分两期,第Ⅰ期安置扩张器,10 d后拆线开始注水,6~10周后行第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及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24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经随访1~2年,扩张皮肤无明显回缩,外观及功能良好.认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及严防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皮肤扩张术为烧伤、创伤后瘢痕及先天性器官畸形等引起的组织缺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林伟;张九恒;祁强;沈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春新碱佐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将52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n=28例)和对照组(Ⅱ组,n=24例),两组均采用泼尼松中长程疗法.Ⅰ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新碱(VCR)治疗(0.05~0.075 mg/kg),每周1次,共治疗10周.结果:治疗组患儿初次复发率(28%)和二次复发率(7.1%)均较对照组患儿初次复发率(62.5%)和二次复发率(33%)为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CR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作者:徐琴英;封其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7例

    自1999年至2003年以来,我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18~68岁,平均34.2岁.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工伤11例,其他3例.骨折根据AO分型[1],IO2型9例,IC2型11例,IC3型5例,IO1型2例,IO型7例,IO3型3例.对于开放性骨折,于伤后8 h内行手术复位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伤口污染严重或者其他部位损伤较重、无法急诊内固定者,先行急诊清创及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固定,待炎症控制后二期行髓内钉固定术.对闭合性骨折则在伤后24 h内或伤后4~5 h手术.

    作者:高真华;谢晋炎;徐卫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Flt3配体重组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Flt3配体重组腺病毒(AdmFL)体外感染前小鼠前胃癌细胞的情况.方法体外分别以不同MOI(mutiplicity of infection)的AdmFL感染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算感染率,对体外感染后的胃癌细胞连续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内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mFL蛋白的浓度.结果 MOI为10、100、500的AdmFL感染小鼠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2 d后根据GFP的表达计算的感染率分别是5%、60%和98%;以MOI为100的AdmFL对体外感染后的胃癌细胞无直接的生长抑制作用;在感染后的胃癌细胞内RT-PCR扩增到了mFL的mRNA,ELISA法检测到mFL蛋白的浓度为60.3±5.2 ng/ml.结论 Flt3配体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感染小鼠前胃癌细胞,并能介导所携带的mFL高效表达.

    作者:匡玉庭;赵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